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头舌针治疗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语言功能的影响,探讨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意义,旨在为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寻求一种疗效确切的临床治疗模式。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及对照组,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法)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针刺组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有效率为75%,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舌针是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年应用头针配合语言训练治疗失语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4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2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0例;年龄22~81;脑梗死36例,脑出血56例;病程0.5个月至4;辨证分型肝阳上亢型38例,风痰阻络型35例,气虚血瘀型19例. 相似文献
3.
4.
针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效果。方法将入选的76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语言康复训练,对治疗组同时行针刺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口语表达、交流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得到改善和提高(P<0.01)。结论运用针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优于单纯语言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普通针刺联合头针及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9年3月—2020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神经内科招募的80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4组,最终普通针刺组19例、普通针刺+头针组19例、普通针刺+tDCS组18例、普通针刺+头针+tDCS组18例纳入,各组给予相应治疗4周,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评分及中国式语言沟通能力检查表(CFCP)评分。结果 治疗后4组患者CRRCAE、CFCP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普通针刺+头针+tDCS组CRRCAE量表中听理解、复述、说、计算评分总分和CFCP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出声读、阅读评分均明显高于普通针刺组(P均<0.05),描写、抄写、听写评分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普通针刺+头针+tDCS组总有效率为83.3%(15/18),与普通针刺组的31.6%(6/19)及普通针刺组+头针组的42.1%(8/1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6.
舌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舌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疗效的观察222004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邵风杨陈丽萍临床资料:共60例,均为住院病人。诊断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标准,并经头颅CP或MRI确诊。对有中风语言障碍,意识清楚,无心肺等严重并发症者为研究对象。按中风类型、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电针疗法配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言语功能、失语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电针疗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评分、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中文版脑卒中失语症生活质量量表(SAQOL-39g)。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68.57%(P<0.05)。治疗后,2组偏瘫、痰多头晕、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謇涩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失语程度减轻(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失语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RRCAE维度(阅读理解、复述、流利性、书写)评分及SAQOL-39g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RRCAE评分、SAQOL-39g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电针疗法联合言语康复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体针结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将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头体针结合经颅磁刺激,对照组单纯经颅磁刺激治疗,均给予语言训练,并于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汉语失语成套测验语言功能评估。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25.0%,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分别为9.1%和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后在汉语失语检查记录表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经颅磁刺激及语言康复训练疗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语言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8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语言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中药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体针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按照不同类型失语症采用头体针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语言康复训练常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语言障碍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语言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体针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运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后失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梗后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中医头针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脑动脉平均流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 (IL-8)、内皮素(ET)、简化版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评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CFCP)评分、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脑前、中、后动脉平均流速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脑动脉平均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DNF、CGRP指标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hs-CRP、IL-8、ET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 相似文献
12.
头针治疗卒中后失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头针治疗卒中后不同类型失语的疗效观察。方法:运用国际头针标准线治疗28例卒中后失语患者,采用西部失语症成套测验(WAB)中的失语商(AQ)指数对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为78.6%。结论:头皮针治疗卒中后失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8例,眼针组给予眼针疗法,康复组给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针康组给予眼针疗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3组均治疗30天。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来评定患者的语言功能,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观察患者失语商(AQ)、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命名4项基本语言功能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CADL)。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口语理解、自发言语、命名及复述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针康组患者自发言语、命名及复述评分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眼针组患者命名及复述评分与康复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AQ和C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康复组治疗后比较,眼针组CADL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康组AQ和CADL分值均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眼针疗法和语言康复训练均对脑梗死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有效,但两种治疗方法结合治疗对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更有积极作用,且提示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方面的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90例患者分为头电针组、体针组和语言组3组,每组均为30例.头电针组给予针刺优势半球头穴线和头部腧穴配合电针治疗,体针组给予针刺穴位体针为主,语言组给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自发言语、听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治疗后头电针组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体针组及语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体针组与语言组各项指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失语程度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针刺以头皮针为主配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且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方面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语言康复训练等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口服自拟中药汤剂活血祛瘀通络方及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与对比2组的疗效,书写能力、复述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听理解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4%,对照组为74.2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书写能力、复述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听理解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NIS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的书写能力、复述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听理解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NIS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中药、语言康复训练等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神经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9,(12):1774-1777
目的:分析头针、舌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依密封信封法等比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予以头针、舌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状(进食呛咳、饮水呛咳、口角流涎、食物滞留、声嘶舌謇)积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吞咽困难,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两组进食呛咳、饮水呛咳、口角流涎、食物滞留、声嘶舌謇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两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在治疗后3周、6周依次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在治疗后3周、6周依次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SWAL-QOL评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结论:头针、舌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吞咽障碍,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刺络放血加语言康复训练和单纯语言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将67例病人随机分为刺络加康复组36例、语言康复组31例,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进行治疗前后的评分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失语症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刺络放血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语言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舌五针联合咽后壁放血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舌三针治疗,治疗组采用舌五针联合咽后壁放血治疗.4周后比较2组语言功能疗效及语言功能评分(谈话流利性、谈话信息量、理解能力、复述能力、命名能力、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舌三针对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头针结合舌三针,取头皮语言区与上廉泉、左右旁廉泉,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40例,并与单纯采取语言康复训练4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结合舌三针是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头针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对28例运动性失语患者采用眼针结合头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结果28例患者痊愈9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结论:眼针结合头针治疗运动性失语疗效显著。病程越短,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