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永光 《新中医》1989,21(9):48-50
本文从理论上阐明祖国医学阴阳与免疫、阴阳失衡与免疫失控、以及平衡阴阳与免疫调控的联系。此联系通过平衡阴阳的临床效果加以证实。只因篇幅所限,本文仅列举几例感染性免疫所引起的过高免疫病,以观中医平衡阴阳在免疫调控治疗的一斑。  相似文献   

2.
<正> 原发性肾小球病(以下简称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水肿、血尿、腰痛、虚劳等证范畴。目前对于本病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由浅入深,而且在某些方面已开始触及其本质。今探讨如下。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一) 阴阳平衡与免疫功能的失调中医学认为阴阳平衡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本病也不例外。但对于本病,阴阳失调在发病中有着特殊的“内涵”。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通过免疫机制发病,或免疫功能不足,或免疫功能过盛,总之,免疫功能失调是其发病的根本因素。临床实践证明,助阳药与滋阴药这类调节阴阳药物能调节免疫  相似文献   

3.
张全生 《陕西中医》2012,33(1):65-68
目的:癌症患者诊断确诊时,60%患者已发生远处转移,最终80~90%以上的癌症患者死于侵袭与转移,本文探讨癌症的侵袭、转移及中医防治方法。方法:防治癌症侵袭与转移的主要方法是激活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功能。结论:白血病细胞生长具有混沌的性质,提醒癌症患者手术后第一时间激活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功能对愈后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中医辨证论治是癌症患者术后或放疗后及愈后长期治疗所必需的;辨证论治,即调理气血阴阳,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高依卿  陈玉春 《中药材》2001,24(5):383-385
气血阴阳是人体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的动力,一旦亏损,必然影响人体正常功能活动,中医治疗理当补益。因机体虚损有气血阴阳不同,故补益有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兼补之别。本文就几种气血阴阳补益方剂影响免疫和造血的研究现状作综述。  相似文献   

5.
江华  尹素改  彭新 《河南中医》2010,30(7):714-715
中医学对免疫的认识源远流长,许多名医名著中的论点、治则等与现代免疫学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中医阴阳学说与免疫平衡、正邪学说与免疫功能以及中药研究与免疫机理,论述了免疫理论与祖国医学理论密切相关,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杨君 《四川中医》2014,(8):26-27
运用中医阴阳理论,从阴阳的角度出发,论述咳嗽的病因病机及其与阴阳的关系,并重点阐发治疗咳嗽的宣、降两法。通过从阴阳角度辨析,夯实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两大治疗原则,以实现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咳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371-1373
强直性脊柱炎是骨伤科常见的疑难杂症之一,其病程长、致残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目前,现代医学尚无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李堪印教授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基于中医阴阳学说与现代医学免疫学理论的相似之处,以运用中药调节阴阳-免疫功能平衡为切入点,重新探讨认识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创立了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阴阳-免疫双调法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该疗法从长期疗效来看,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发病过程中的痛苦,有效地延缓了本病的进展速度。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认为,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是正(宿主)与邪(肿瘤)相互斗争的过程,导致机体微环境紊乱,出现机体阴阳变化失衡。而机体阴阳变化的失衡,使得患病机体表现出免疫功能的异常变化。因此,从中医的角度,阐明骨肉瘤微环境紊乱与免疫失衡的相关联系,为从免疫机制方面治疗骨肉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的阴阳失调常能导致疾病。现代医学对于中医肾本质的研究,认为“肾”的功能涉及到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等方面,与免疫系统稳定的调节作用有重要联系。临床上用补肾方药治疗肾虚病人,常能调节阴阳,改善症状而恢复其健康。此类方药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如何、其作用在哪些方面,值得探讨。为此,我们选用补肾阳的代表方右  相似文献   

10.
中医的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属性的概括,阴阳的运动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及自和平衡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二气的协调平衡是人体生理活动正常维持的基础,阴阳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免疫是生物的一种应答过程,能够识别清除异己物质,维护机体生理功能正常。免疫系统的任一部分出现异常,免疫疾病随即发生。中医认为免疫疾病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感六淫、先天不足、营卫失调、痰瘀内生、脏腑功能紊乱等皆可导致免疫疾病的发生。由于人体是由阴阳两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阴阳的理论可以用于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营卫及气机升降出入之间关系的阐释。免疫疾病的致病因素从一定程度上讲属于阴阳失衡的表现,本文就中医阴阳与免疫的关系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温泉  黎晖  田瑞敏  雷航 《中医杂志》2014,(13):1081-1085
细胞存在阴阳属性,可以用阴阳理论来分析和认识细胞的生命规律;细胞的生命活动符合中医阴阳学说的运行规律,存在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和转化等变化;可以将中医阴阳理论与理、法、方、药等原则用于细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细胞进行中医研究不仅可以扩充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涵,也将指导细胞生物学的现代研究,还可能拓展中医临床治疗的方法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 人的健康与寿命和自身的免疫防御功能的正常与否密切相关。许多研究工作已表明虚证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不少学者认为肾气虚免疫功能降低是衰老的主要原因。中医学认为肾脏之气关系到人体正气的盛衰,肾的阴阳失调常能导致疾病。临床资料表明,补肾中药对治疗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等证都有较好疗效。日本学者报道地黄以及左归丸有防止衰老的效果。这些均提示补肾方药能调节阴阳、可改善脑功能及机体代谢而恢复机体的自稳态。根据“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的中医经典文献论述以及许多补肾药物都具有补脑益髓作用的结果,结合脑损伤可改变多种免疫功能的报告,为了探讨此类补肾方药对机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医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医学和哲学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作为朴素辩证法的方法论推动了祖国医学的发展,而且深入到祖国医学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个环节,成为中医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阴阳学说在祖国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国内外有很多人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阴阳学说,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深度探索阴阳学说的价值及其物质基础,充分肯定了中医  相似文献   

14.
MODS的临床表现与中医理论认为的在某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紊乱从而致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出现脏器衰败的危险证候有许多相似之处,而现代医学认为免疫失衡在MODS中起了重要作用,SIRS与CARS无论孰占主导均可导致MODS的现象与中医理论中的阳复太过或矫枉过正导致的阴阳失衡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医从整体调理机体的角度出发,使之达到“阴平阳谧”,调整免疫失衡状态下的阴阳失衡,从而拓宽了MODS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5.
湿疹是一种由内、外因素相杂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与机体免疫失衡相关。古籍中虽无“湿疹”一词,但其所属“湿疮”“血风疮”“浸淫疮”“湿毒”历史悠久。中医药对本病疗效较佳,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发展归根结底咎于机体阴阳失和。现代免疫和中医阴阳的理论体系虽有天壤之别,但二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殊途同归的作用。本文从湿疹的中医与西医发病机理的角度出发,基于“阴阳失和”与“免疫失衡”的相关性探讨湿疹的发病原理及其防治,为中西医结合诊疗湿疹提供依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免疫是指人体得以免除疾病的一种极其微妙而复杂的功能。“免疫”一词最早见於明朝的《免疫类方》,意思是“免除疫疠”。长期以来,中医提出“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就是从人体整体出发,选用具有补益、调节作用的药方,补充调节人体阴阳、气血、津液,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医皮肤病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调通理论即针对中医皮肤科相关疾病提出机体阴阳失调、脏腑不通、气血失和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阴阳、脏腑、气血功能的失调必然引起人体肌肤、毛发的病理变化,发生皮肤、毛发相关的各种疾病。临床治疗用药谨守阴阳调和、脏腑调通、气血调顺的法则与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讨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与免疫-监视-抑瘤平衡系统之间的关系,从中医理论出发,发现中医阴阳平衡理论、扶正祛邪理论、邪正发病学说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密切相关,而与此同时免疫系统中Thl与Th2、bax与bcl-2及抑癌基因与癌基因之间的平衡都与肿瘤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应将中医理论与西医免疫系统结合起来,以寻找治疗肿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精髓,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的免疫学说则是通过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以及产生的多种淋巴因子与抗体,在神经与内分泌激素调节下用以维持人的生理平衡.中医的阴阳学说与西医免疫学在宏观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本栏目将就中医学与免疫的关系,即如何应用现代免疫学理论与方法去认识、研究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现象、气血等学说,中医辩证、治则、治法的免疫学基础,中医中药、针灸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或调节等进行讨论,期望有利于阐述、理解中医学与免疫学内在的关系,有利于从免疫学角度加强中医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