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预后不良。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胃癌的过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关于胃癌的中医体质类型以及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也逐渐增加。通过综述既往相关文献,归纳整理胃癌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分布特征,并探究胃癌病理类型与中医体质及证型即“病–证–体”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希望可以为临床预防和诊治胃癌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及其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胃癌患者100例作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胃癌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HER-2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胃癌组织中各因子的关联性。结果 胃癌患者中医体质主要以阳虚质和气虚质为主,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HER-2的高表达率较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HER-2与核因子-k B(NF-kB)呈现正相关(P <0.05),HER-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呈正相关(P <0.05),NF-kB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呈正相关(P <0.05)。结论 阳虚质以及气虚质的癌前病变患者更容易发展成为胃癌,通过对癌前病变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辨来预防胃癌的发生,及早进行干预,而HER-2在影响胃癌的发展和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与NF-κ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具有协同作用,对靶向药物治疗起到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医体质学的建立,中医体质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中医小儿体质学是中医体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使得小儿体质与成人体质存在一定差异。小儿体质的深入研究对指导临床疾病的预防和诊治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诸多医家都对小儿体质研究各有心得。通过查阅近年中医小儿体质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各医家的研究经验,从小儿体质特点、分类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等方面对中医小儿体质的研究现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概述近年来血脂异常与中医体质相关研究进展。对体质理论演变进展、中医体质与基因学以及中医体质与健康评价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阐述;同时对血脂异常近10年控制目标变化、不同人群血脂异常差异包括种族差异进行了总结;重点概括了血脂异常人群中医体质特点、血脂异常临床分类与体质分型之间的相关性及血脂异常中医体质干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胃癌癌前病变,因此做好胃癌的预防,及时终止胃癌癌前病变向胃癌的转变成为重要课题。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医体质学说的不断完善,中医体质学说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将为胃癌的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医体质学说在胃癌前病变(PLGC)、分期辨证论治及疾病进一步转变中,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中医体质学说来研究PLGC,为其防治提供了新思路。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考虑到患者的体质因素,能减少PLGC向胃癌的转变。我们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PLGC的防治之法。  相似文献   

7.
舌诊是中医诊断中较为客观的诊断方法,利用现代的光学分析技术能客观地反映出舌象的变化特点,能为中医辨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胃癌患者证型以及体质的变化直接反映于舌,通过更加客观化、微观化、智能化的舌象研究方法,可以探寻胃癌证型变化过程中舌象的诊断意义。本文概述了胃癌患者不同证型与舌象特征研究、胃癌患者与正常人的舌象特征比较、胃癌患者不同病理分型的舌象研究、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舌象临床观察、胃癌患者舌象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概述胃癌患者的舌象特征研究进展,以期为胃癌与舌象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为胃癌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讨胃癌的中医证治分型,剖析影响不同证治分型的因素,以及不同证治分型与机体分子表达的关系,为进一步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胃癌的中医规范诊疗做基础。通过Pubmed、中国知网等检索胃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胃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其与不同分子表达的相关性。临床上胃癌常见的中医证治分型依次为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胃热伤阴型、气血双亏型、瘀毒内阻型与痰湿凝结型6种。为胃癌的临床辨证分型的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转化医学是近年提出的新概念,其核心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中医体质学把临床实践性放在首要的位置,在对3个关键科学问题"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与"体质可调"的研究中,充分体现了转化医学的思想。不仅构建了体质理论体系,而且开发了《中医体质量表》,制定了中医体质的分类与判定标准,使得9种体质分类法可以有效地指导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和临床实践。今后,中医体质学应加强循证研究和多学科交叉合作,建立综合性中医体质转化医学团队,使体质研究能够更准确更迅速地向临床和公共卫生服务转化。  相似文献   

10.
查阅、总结近几年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研究文献,从定义、分型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旨在阐述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优势,促进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中医体质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介绍单细胞测序技术概况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论述单细胞测序在中医体质学研究中的可应用方向。运用单细胞测序方法进行"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中医体质关键科学问题和"禀赋遗传"等中医体质基本原理的研究,拓展中医体质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探索中医体质理论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的支撑。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有利于中医体质研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痤疮初诊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痤疮初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发病相关因素,并调查长期以来患者临床体质证候状况,作为判断患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结果痤疮初诊患者中医体质的总体结构是不一致的;证型也不一致;中医体质和性别、年龄明显相关(P0.05);和饮食、紧张程度不相关(P0.05)。结论饮食、紧张程度和患者中医体质不相关;性别、年龄明显和患者中医体质相关。  相似文献   

13.
耳鸣属于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因此耳鸣的病因病机也较为复杂。现在很多学者从耳鸣的中医体质出发,从中医辨证论治入手,把耳鸣的诊疗和中医体质、证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通过探讨耳鸣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加深对耳鸣患者中医体质的认识,以及探索耳鸣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此综述介绍了中医体质学说的起源、发展和成熟,以及现代中医体质的发展与定义;总结了近年来耳鸣患者从中医体质和证型方向出发研究的成果,比如大多学者研究显示耳鸣患者体质以偏颇体质为主,其中阳虚质、气虚质多见;通过分析中医体质与证型间的联系与差异,及耳鸣及其他疾病有关体质与证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得出了研究耳鸣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相关性研究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耳鸣病因病机及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思路,以期对耳鸣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中医体质存在密切关系。冠心病患者在遗传物质的差异、生长地域环境的不同等影响因素下表现出中医体质类型的差异性。诸多体质学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以偏颇体质、兼夹体质为主。中医体质研究从宏观角度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特质,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的研究对冠心病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10年来冠心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客观化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中医体质与证源流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中医体质与证的历史源流、内涵、分类及其特点,以及二者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并指出体质分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中医体质学说亟待解决的问题,明确提出体质是证的前提和灵魂,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医体质与证的关系,使中医体质学说真正融入于辨证论治的体系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中医体质学说与朝医四象人学说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外科学界对人体体质的研究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内经》中,中医体质理论已初步形成,到了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中,中医体质理论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自70年代末,中医体质学说明确提出以来,其学科理论已被中医学界广泛承认,从而促进了中医体质学说的...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中医体质与证的历史源流、内涵、分类及其特点,以及二者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并指出体质分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中医体质学说亟待解决的问题,明确提出体质是证的前提和灵魂.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医体质与证的关系,使中医体质学说真正融入于辨证论治的体系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藏医体质学与中医体质学进行对比,分析藏医体质对应中医五行体质的异同,对临床治疗、养生保健以及人的禀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梳理《黄帝内经》《四部医典》中体质相关内容,对中医五行体质、藏医三种体质进行阐释。结果:藏医体质在理论上对应中医五行体质,可互为参考。结论:中医五行学说影响了藏医五源三因理论,所以中医体质与藏医体质在划分依据方面有其共性,同时存在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19.
中医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是中医体质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通过临床研究评价和验证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对于中医病因学和治疗学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从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视角,分析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各种特殊性和方法学挑战,包括体病相关临床方法学研究滞后、体病关系是易受混杂因素影响的"弱相关"、体质自身的特殊性增加了体病关系研究的难度。从研究设计类型、研究对象的纳入、测量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数据的处理等方面,阐述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应注意的事项并提出建议,为提高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方法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研究从以"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方向发展,体质研究得到普遍重视。对中医体质学相关研究文献从6个方面进行综述:体质的概念、古代文献、现代分型、体质与证候、体质与组学、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最后提出中医体质学应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