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尪痹片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9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尪痹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98%,高于对照组的63.83%(P0.05);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ESR、R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尪痹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较好,相关指标改善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乌梅透骨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梅透骨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肝肾亏虚夹瘀证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肾亏虚夹瘀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时不同用药方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乌梅透骨汤联合甲氨蝶呤、扶他林缓释片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扶他林缓释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主要症状和体征(关节压痛数、关节疼痛程度、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关节肿胀缓解程度等)变化情况,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后2组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疼痛程度、RF、CRP、ES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乌梅透骨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肝肾亏虚夹瘀证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及研究铺灸治疗寒湿型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探讨一种高效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108例纳入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铺灸组,每组54例,通过观察每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及关节肿胀指数等指标,检测每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指标及对各组治疗后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检测指标的变化及两组间临床疗效的差异,并综合分析铺灸对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结果:(1)铺灸组、对照组均能明显减少患者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C-反应蛋白及血沉(P0.05);(2)铺灸组治疗寒湿性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铺灸结合西药治疗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大于西药治疗疗效,进一步推论铺灸对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王永康  颉敏琴  宋仙芝 《新中医》2017,49(10):69-7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片、白芍总苷胶囊、萘普生缓释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麻杏薏甘汤口服配合热痹洗方熏洗治疗。2组疗程均为3月。对2组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功能分级等症状、体征,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指标以及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分、DAS28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均较治疗前减少,关节晨僵时间较治疗前缩短,关节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DAS28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3项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麻杏薏甘汤合热痹洗方联合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断藤益母汤对比常规用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专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226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226名患者按113人一组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服用断藤益母汤;对照组服用来氟米特片。持续用药3个月后观察患者的关节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晨僵时间、患者对疼痛度和病情整体的VAS评分以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VAS评分、健康状况问卷(HAQ)临床症状指标的差别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类风湿因子(RF)指标的不同。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试验组在关节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晨僵时间、患者对疼痛度和病情整体的VAS评分以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VAS评分、健康状况问卷(HAQ)的临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类风湿因子(R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藤益母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具有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及降低风湿炎症指标的作用,对比来氟米特改善关节以及降低指标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蜂针输穴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影响。方法 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蜂针输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蜂针经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持续时间和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肿胀及关节压痛数均减少(P0.05),晨僵持续的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持续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RF、CRP及ESR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RF、CRP及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针输穴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薏苡仁汤联合西药及康复训练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症状、关节功能及血沉、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寒湿痹阻型RA分为常规组(n=60)和薏苡仁汤组(n=60),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甲氨蝶呤片+叶酸片+来氟米特片)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薏苡仁汤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薏苡仁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压痛指数、肿胀积分、疼痛指数及晨僵时间积分较治疗前更低(P0. 05),薏苡仁汤组下降福度显著强于常规组(P0. 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活动度积分表28(DAS28)、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及机体功能评估量表(HAQ)评分均明显降低(P0. 05),薏苡仁汤组改善效果较常规组更佳(P0. 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显著下降(P0. 05),薏苡仁汤组改善幅度明显强于常规组(P0. 05);薏苡仁汤组和常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 00%和83. 33%(P0. 05);薏苡仁汤组和常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 33%和5. 00%(P0. 05)。结论:薏苡仁汤联合西药及康复训练治疗寒湿痹阻型RA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肿胀、压痛及晨僵等症状,提高其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祛湿散寒汤辅助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类风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单用治疗,观察组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祛湿散寒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症状改善疗效、急性症状改善时间,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晨僵时间、休息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SA)评分、关节肿胀个数、手部握力、关节压痛个数、DAS28评分、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近期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活动受限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组治疗后疼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畏寒肢冷及晨僵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休息疼痛VSA评分、关节肿胀个数、手部握力及关节压痛个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DAS28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ESR和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TNF-α、IL-4及IL-10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自拟祛湿散寒汤辅助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体征,减轻关节损伤,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类风湿因子水平,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吴厅  宋欣伟 《新中医》2019,51(7):163-166
目的:观察自拟方类风湿I号联合雷公藤及甲氨蝶呤治疗湿热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湿热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片及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类风湿Ⅰ号联合治疗。观察2组双手握力、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积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疾病活动性评分-28 (DAS28)变化情况等。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80.0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双手握力、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CRP、ESR、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DAS28-ESR、DAS28-CRP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治疗组双手握力、晨僵时间、CRP、DAS28-ESR、DAS28-CRP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关节疼痛数、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ESR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10.0%,对照组1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类风湿Ⅰ号联合西药治疗湿热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能显著缓解关节疼痛等症状,比单用西药治疗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新中医》2019,(7)
目的:观察自拟方类风湿I号联合雷公藤及甲氨蝶呤治疗湿热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湿热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片及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类风湿Ⅰ号联合治疗。观察2组双手握力、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积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疾病活动性评分-28 (DAS28)变化情况等。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80.0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双手握力、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CRP、ESR、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DAS28-ESR、DAS28-CRP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治疗组双手握力、晨僵时间、CRP、DAS28-ESR、DAS28-CRP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关节疼痛数、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ESR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10.0%,对照组1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类风湿Ⅰ号联合西药治疗湿热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能显著缓解关节疼痛等症状,比单用西药治疗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疼痛评分均下降(P0.05),握力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拟消痹汤内服联合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6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拟消痹汤内服联合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消痹汤内服联合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祛瘀通络汤辨证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8例与对照组168例。治疗组给予自拟祛瘀通络汤辨证加减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两组每天治疗1次,15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祛瘀通络汤辨证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加味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柴胡加味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手段,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柴胡加味汤,疗程1个月。治疗1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指标如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两组ESR、RF均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小柴胡加味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确诊的RA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布洛芬及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独活寄生丸治疗,30 d为1疗程,3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陈利平  陈丹丹 《新中医》2012,(12):47-49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水蛭汤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的疗效。方法: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96例随机分为柴芍六君水蛭汤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48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52.08%,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显效率为27.08%,总有效率为79.17%,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球蛋白(A/G)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2组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111型前胶原(PCIU)、Ⅳ型胶原(PCIV)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柴芍六君水蛭汤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O%,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秦氏消痹膏外敷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4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均予甲氨喋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组同时加用秦氏消痹膏外敷。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症状体征、中医证候、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ACR20、ACR50反应情况,评价其安全性。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76.47%;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后,休息痛VAS、受试者整体状况评估VAS、研究者整体状况评估VAS、肿胀关节数(SJC)、压痛关节数(TJC)、晨僵、HAQ、DAS28、ESR、CRP、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的SJC、TJC的改善情况在治疗8周后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HAQ、DAS28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ACR20达标率在治疗第8周及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CR50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9%、7.1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氏消痹膏外敷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可有效改善病情,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中医药理论体系的优势在于注重机体平衡和整体调节,针对目前中医药治疗风湿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现状,提出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防治的新思路,观察我院自拟纯中药制剂"关节舒散"系列方剂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86例,随机分为2组,即"关节舒散"系列方剂治疗组(Ⅰ组)、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组(Ⅱ组),每组343例。结果:两组均可改善RA的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指标,Ⅰ组总有效率96%以上,Ⅱ组总有效率70%,I组疗效明显优于Ⅱ组(P〈0.05),且毒性和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关节舒散"系列方剂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无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辨证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独活寄生汤辨证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辨证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较好,应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