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铜梁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C反应蛋白及血淀粉酶等生化指标分别低于自身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21.1%、并发症发生率10.5%、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显著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47.4%,并发症发生率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有效逆转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循证理念指引下的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循证理念指引下的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各项营养学指标更优(P <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肠内营养支持质量评分更高(P <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0.05)。结论: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应用循证理念指引下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优化各项营养学指标,大幅度提高肠内营养支持质量评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胰腺炎患者共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并发症、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死亡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显著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下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进行干预。观察2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休克、腹腔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的胰性脑病、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可以明显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有效地节约医疗成本,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应用益生菌对于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呼吸内科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肠内营养前30 min给予益生菌,分别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胃肠道适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腹泻、反流、便秘、胃潴留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自首次给予肠内营养至达到目标量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研究组患者胃肠道适应性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益生菌可提高呼吸内科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益生菌有利于改善患者肠内微环境、促进营养吸收和肠道适应性、减少并发症,从而使肠内营养支持达到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进行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10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疾病患者75例为对象,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治疗,对其中的40例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35例实施精细化护理为观察组。比较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能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GCS评分,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炎症反应期疗效及症状、体征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7例,将采用常规护理的33例为对照组,另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的34例作为研究组,对比2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各生化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处于炎症反应期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45例确诊为SAP的患者早期放置鼻肠管实施肠内营养,观察疗效。结果:30例患者均治愈,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鼻空肠管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科学的护理有助于肠内营养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机体抗病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对所有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并进行循证护理,观察循证护理期间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给予肠内营养的68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有64例耐受良好,肠内营养时间最短为6天,最长为22天,平均(16.62±4.28)天,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均康复出院,未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有效率为94.12%。有4例患者在开始注入营养液后2~3小时内出现3~5次水样腹泻。结论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于改善负氮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护重要脏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持续昏迷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应用加温营养泵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2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持续昏迷的患者共计90例,依循随机综合平衡法将所选9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在急诊医学科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期间,对照组给予注射器营养液灌注,观察组进行加温营养泵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7 d热卡达标率、平均热卡达标时间以及昏迷指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腹泻、呕吐、腹胀、反流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7 d热卡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平均热卡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措施前,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实施干预措施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观察组的上升趋势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持续昏迷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应用加温营养泵,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热卡达标时间,同时还能改善患者昏迷情况,进一步提升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19年4月~202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5医院收治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选取92例,按营养护理方案不同,分成肠内组(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组(肠外营养支持),每组46例。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变化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肠内组PAB、AIb、TF、ALT、TP、GLU均优于肠外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肠外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营养护理中,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以集束化护理,研究组30例加以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 0.05)。结论:中医护理可显著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黄联合微生态制剂的肠内营养方案对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方法:将本院2014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0 d后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和延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展开研究,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进行延迟肠内营养治疗,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观察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蛋白(TP)与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以遗忘曲线为导向的认知行为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以遗忘曲线为导向的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成年人自我健康管理量表(AHSMSR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MUIS-A、AHSMSRS、GSE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遗忘曲线为导向的认知行为干预对SAP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有利于并发症的减少,且可提升医护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丹  况红梅  于海涛 《光明中医》2024,(6):1150-1152
目的 探究隔姜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重症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泄泻寒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重症卒中行肠内营养的泄泻寒湿证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8例,神阙隔姜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和对照组(48例,常规腹泻护理联合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体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大便性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隔姜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应用于重症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泄泻寒湿证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汤骏姣  王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167-167
目的:探讨经内镜巧放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技巧、方法和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内镜巧放肠内营养管的方法加以总结。结果: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均一次性置入成功,成功率100%,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内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并发症低、成功率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ICU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肠内营养前的评估、营养液的配置、营养液的输注、空肠管的护理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营养支持前后患者的营养功能指标。结果: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后,患者总蛋白、肝功能及体重等指标明显优于营养支持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的应用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述复发性流产行清宫术患者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5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护理方法,而研究组则进行个性化护理措施,进而通过观察患者间生理和心理状况来详细分析护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从患者心理状况可知,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PAN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从患者护理安全性方面考虑,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清宫术的患者而言,在治疗期间进行个性化护理能够使其获得最优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况恢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进而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此同时,该护理方法亦可在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确保患者的安全性,从而降低医患矛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