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血灵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激素抵抗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予生血灵联合小剂量泼尼松,对照组单用小剂量泼尼松。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浆TPO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6%、3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血浆TPO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TPO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降低TPO水平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血灵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激素抵抗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小剂量激素;激素抵抗型患者血浆TPO水平高于正常人;生血灵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激素抵抗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P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6):184-185
目的:探讨凉血逐瘀汤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强的松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凉血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疗程结束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PLT水平均明显升高;实验组患者治疗后PL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均明显升高,CD8~+均明显降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IgG水平均明显升高,IgA、IgM水平均明显下降;实验组患者治疗后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gA、Ig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凉血逐瘀汤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减少情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清热凉血组方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复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不同的治疗方法将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TPO联合甲泼尼龙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清热凉血方剂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水平、PAIgG表达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PAIgG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AIgG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总不良率为7例(13.21%),对照组总不良率为8例(15.0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清热凉血组方并TPO联合甲泼尼龙能够提高IT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计数水平、降低PAIgG表达水平且临床不良反应低,此方法应用简单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清TPO水平变化及中药复方生血灵的干预作用。方法检测34例ITP患者血清TPO水平,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对ITP患者予生血灵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TPO水平、外周血小板、骨髓巨核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组血清TPO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治疗后,血清TPO水平、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TPO水平无异常变化;生血灵复方具有促进特异性造血调控因子TPO分泌,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分化和血小板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归脾丸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0例,随机分为归脾丸治疗组及西药治疗对照组各30例,应用酶联免疫竞争抑制试验(ELISA)定量测定每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的PAIgG、PAIgA、PAIgM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3个月的治疗后再检测两组的PAIgG、PAIgA、PAIgM与各组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AIgG、PAIgA、PAIgM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归脾丸可能通过其组方中的多种药物的免疫抑制或调节作用来抑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治疗巨核细胞不增多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近期疗效.方法:选取巨核细胞不增多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26例,分别给予单用甲强龙、白介素11(IL-11)、血小板生成素(TPO)以及IL-11联用TPO方案治疗.结果:甲强龙组有效率16.7%,IL-11组37.5%,TPO组33.3%,联用组66.7%,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各组血小板升高更迅速,计数更高.结论:IL-11与TPO治疗巨核细胞不增多的ITP疗效优于甲强龙,联合应用疗效更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中药归脾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58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中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治疗指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中药归脾汤治疗效果显著,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山东中医杂志》2016,(3):212-214
目的:观察紫茜合剂治疗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紫茜合剂+泼尼松)30例和对照组(单用泼尼松)30例,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86.67%)(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出血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6个月后治疗组随访有效率(57.14%)明显优于对照组(19.23%)(P0.05)。结论:紫茜合剂治疗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还可减少长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宁血饮干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宁血饮干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0例(急性42例,慢性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和宁血饮联合治疗,对照组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皮下紫癜等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远期疗效等。结果:急性ITP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症状改善无显著差异性,但治疗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总有效率、远期疗效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慢性ITP治疗组出血症状改善以及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总有效率、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宁血饮干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好,尤其是慢性ITP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10.
陈娜飞  陈铁虎 《河南中医》2013,33(2):258-260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将116位老年慢性ITP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口服甲泼尼龙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平均数[(89±25)×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平均数[(64±26)×109/L];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减少较对照组减少更为显著.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43.33%),治疗组有效患者复发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结论:中药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良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儿童慢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住院及门诊的50例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简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一般对症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健脾补肾,凉血清心。结果观察组联合中医中药治疗后,疗效及复发次数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医健脾补肾,凉血清心能提高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减少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清肾颗粒干预前后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水平变化,探究清肾颗粒改善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随机将68例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际随访完成60例,两组各30例,另设置正常组20例。治疗组予清肾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干预;而对照组则不予清肾颗粒口服,疗程8周。观察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中医证候积分值、血清VEGF和TSP-1在干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临床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肾衰竭患者Sc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GFR较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血清VEGF、TSP-1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VEGF水平上升、TSP-1水平下降(P0.01)。结论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血清VEGF、TSP-1的表达升高;清肾颗粒可上调患者血清VEGF、降低TSP-1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保护残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其知情同意基础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地塞米松20mg/a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d后停药;对照组给予泼尼松龙1mg/kg口服,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治疗反应率均较治疗4周时降低,治疗组CR4-PR反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5d、4周及3个月时治疗组血小板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见效快、疗效佳、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桑椹三仙胶对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对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ITP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桑椹三仙胶治疗30例CITP患者,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等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与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前,CITP患者PLT、PC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MPV、PDW、P-LCR则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经桑椹三仙胶治疗后CITP患者PLT、PCT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而治疗后的MPV、PDW、P-LCR则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桑椹三仙胶能通过改善血小板参数发挥其疗效,为桑椹三仙胶用于治疗CITP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中药辨证治疗老年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63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33例),对照组应用基础常规治疗及中药辨证施治,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白芍总苷胶囊600 mg,3次/d,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出血症状改善及起效时间比较。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81.81%,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2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在提高血小板水平、改善出血症状及起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中3个不同证型患者疗效比较,气虚失摄型、血热妄行型优于阴虚火旺型(P<0.05);4)有8例患者在治疗起始阶段出现腹泻症状,经对症处理后腹泻即止。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指标与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在患者治疗后复查均无异常,无加重甚至减轻原有并发症。结论:白芍总苷联合中辨证治疗老年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提高外周血小板水平,起效时间短,改善出血症状,不良反应小,尤适用于气血不摄型、血热妄行型,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灌肠、熏蒸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5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加中药口服,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三联疗法。3周后观察2组疗效、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肾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口服、灌肠、熏蒸三联疗法能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和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李欣红  安占波 《河南中医》2012,32(12):1649-1650
目的:观察升板止血汤加减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氨肽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升板止血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好,在出血症状、毒副作用、远期疗效以及骨髓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数量等指标的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升板止血汤加减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毒副作用小,远期疗效优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肾衰方改善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及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气虚、瘀血阻滞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在西医一体化治疗基础上给予氯沙坦钾,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加用肾衰方,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疾病疗效、血红蛋白、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疾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肌酐,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TGF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BMP-7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衰方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能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防治肾脏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血清CTGF以及上调BMP-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与观察黄芪注射液配合穴位注射在慢性肾衰竭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所接收的慢性肾衰竭患者86例作为实验对象,按随机单盲法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前提下,对后者再予以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4.4%),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SCr、BUN、Ccr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予以黄芪注射液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疗效确切,且可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值得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20.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用环孢素治疗36例难治性ITP患者,监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骨髓细胞学检查和网织血小板指标,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环孢素治疗有效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AIG和RP%显著降低,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多,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无效组血小板计数、PAIG、RP%和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无明显变化,前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饱素A是可以作为难治性ITP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而血小板抗体、网织血小板、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可以作为ITP患者判断疗效以及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