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退变性失稳影响颈椎病中药疗效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颈椎退变性失稳影响颈椎病中药治疗效果的原因。以中药治疗颈椎病 345例 ,按退变性颈椎失稳角位移大于或等于 10°、水平位移大于或等于 3 m m为诊断标准 ,将每型颈椎病分为失稳组和正常组。正常组治疗效果优于失稳组 (P<0 .0 5 )。推断影响疗效的原因可能是失稳组较正常组神经根和硬膜更容易受突出物的压迫或刺激 ;失稳组神经组织周围血流瘀滞 ,静脉怒张和微循环障碍显著 ,血肿和炎症反应明显。另外 ,颈椎失稳组更容易刺激窦椎神经和交感神经 ,还能过度牵拉关节囊及韧带引起痉挛。中药治疗的主要作用为消炎镇痛、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改善微循环 ,但不能改善颈椎失稳状况。因此 ,对颈椎退变性失稳患者 ,在服中药治疗之同时 ,还应协助制动颈椎 ,以消除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后路减压加AXIS内固定治疗退变性颈椎失稳症合并颈椎管狭窄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JOA评分法,对11例退变性颈椎失稳症合并颈椎管狭窄症的病人随访术后2周、3月、6月、1年,评定疗效。结果 颈椎后路减压加AXIS内固定组术后近、远期JOA分逐渐增高,且优于单纯后路减压组(P<0.01)。结论 后路减压加AXIS内固定治疗退变性颈椎失稳症合并颈椎管狭窄症的近、远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退变性腰椎不稳是老年人腰椎疾患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上患者往往病史长,反复保守治疗,合并症多。临床采取手术是治疗腰椎失稳的有效方法,降低风险提高临床效果是我们研究方向。2001年至今治疗65例,现给予报告。[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退变性下颈椎不稳在临床上常见,也是引起中老年颈肩臂痛的主要原因,其最大特点是临床表现不稳定。目前发生机制未明,学认识欠一致。笔对2000年12月2005年4月临床判断为退变性颈椎不稳症的47例患诊疗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其发生机制及非手术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68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均摄腰椎正侧位片、过伸和过曲侧位片,并行腰椎不稳节段CT扫描。[结果]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腰椎骨质增生、双侧小关节突肥大及椎间隙狭窄,46例腰椎生理曲度改变,23例正位棘突序列明显异常;68例腰椎过屈或过伸侧位片示腰椎矢状位滑移>3mm或角度位移>10°;CT显示不同程度的黄韧带肥厚、小关节突增大内聚、病变节段椎管狭窄等。[结论]X线、CT检查对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合临床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7.
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退变性失稳患者的手术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退变性失稳患者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96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退变性失稳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根据是否辅以内固定分为内固定组及开窗组,评价两组之间的疗效。结果:内固定组优良率71.9%(46/64),开窗组优良率50.0%(1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失血量超过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退变性失稳的患者采用全椎板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融合的手术方式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临床上遇到的颈椎节不稳在逐渐增多 ,但有关这方面的报道较少 ,也尚未通过专题研讨和命名[1] ,笔者即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发现下位颈椎劳损与退变性不稳者亦为多发。我院骨科 1992年 5月— 2 0 0 0年 5月根据临床表现结合X线片影像诊断为下位颈椎劳损与退变性不稳 82例 ,现将其诊断要点与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 82例 ,男 2 1例 ,女 6 1例 ;年龄 2 3~ 6 7岁 ,其中 30~ 44岁 6 5例 ,占 79.2 7%。职业分布 :教师 31例 ,会计 2 7例 ,文秘人员 11例 ,汽车司机 5例 ,其他 8例。病程分别在 1个月~ 6个月 ,均无颈…  相似文献   

9.
退变性颈椎不稳的回顾性调查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退变性颈椎不稳的定义、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分析其外科手术的远期疗效和影响因素 ,了解颈椎手术和颈椎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对 10 3例退变性颈椎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 ,包括收集完整的病案资料 ,进行影像学测量和随访。 结果 :无论采用何种手术入路 ,术后手术疗效评价 (JOA)评分均比术前有显著提高 (P <0 .0 1) ;前路手术对脊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后路手术 (P <0 .0 1) ;融合笼植入术维持手术节段术后椎间隙高度的效果明显优于自体髂骨植入 (P <0 .0 1) ;就恢复颈椎生理弧度的效果而言 ,融合笼植入术亦优于自体髂骨植入 (P <0 .0 5 ) ;关于手术对颈椎不稳的改善效果 ,前入路组优于后入路组 (P <0 .0 5 ) ,使用椎间融合器组好于未使用组 (P <0 .0 5 )。 结论 :退变性颈椎不稳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疾病 ,而是缓慢进行性发展的力学状态改变 ,常和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发生 ,并对后者的进展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提高临床医师的警惕性 ,密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退变性颈椎不稳在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了2002年~2006年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失稳患者18例,分析了患者术前及术后颈椎伸、屈侧位X光片。结果18例患者术前均有颈椎不稳,不稳定节段为1个者6例,2个者9例,3个者3例;颈椎不稳主要发生于C3~C4和C4~C5,偶见于C5~C6和C6~C7;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9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手术疗效评价(JOA)评分均比术前有显著提高(P〈0.01)。就恢复颈椎生理弧度的效果对颈椎椎不稳的改善效果而言,融合笼(钛网)植骨植入术亦优于自体髂骨植入(P〈0.05)。结论退变性颈椎不稳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疾病,而是缓慢进行性发展的力学状态改变,常和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发生,并对后者的进展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密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退变性颈椎失稳的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6例临床上有颈椎失稳症状者及30例无颈部症状者拍颈椎最大屈伸位,中立侧位片,测量颈椎弧弦距,颈椎最大屈伸范围,椎体角度位移及水平位移。结果发现症状组弧弦度明显变小(P<0001),颈椎弧度变直甚至反曲。最大屈伸活动度变小(P<001),角度及水平位移增(P<0001)。说明有关失稳症状者的X线片有失稳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退变性颈椎不稳在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了2002年~2006年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失稳患者18例,分析了患者术前及术后颈椎伸、屈侧位X光片。结果18例患者术前均有颈椎不稳,不稳定节段为1个者6例,2个者9例,3个者3例;颈椎不稳主要发生于C3~C4和C4~C5,偶见于C5~C6和C6~C7;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9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手术疗效评价(JOA)评分均比术前有显著提高(P<0.01)。就恢复颈椎生理弧度的效果对颈椎椎不稳的改善效果而言,融合笼(钛网)植骨植入术亦优于自体髂骨植入(P<0.05)。结论退变性颈椎不稳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疾病,而是缓慢进行性发展的力学状态改变,常和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发生,并对后者的进展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密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颈椎失稳症的康复治疗效果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姜贵云关键词颈椎失稳症,康复治疗颈椎失稳症又称颈椎紊乱征[1],是由于多种原因所引起的颈椎曲度改变、椎体序列不整、且非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候群,与颈椎病既不相同,又有密切的联系。1987年4月以来我们...  相似文献   

14.
颈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治疗23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占蓓蕾  叶舟  王巍 《浙江医学》2007,29(11):1178-1179
发生颈椎退变性疾病时由于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骨化及颈椎管狭窄等,可造成脊髓神经组织受压,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相应的表现。直接、有效地解除压迫,恢复椎间高度,重建颈椎稳定是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目的。我科自1995年至2006年对236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颈椎前路手术和颈椎后路手术,现就手术疗效作一分析,对手术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30例临床上有颈椎失稳症状者及30例无颈部症状者拍颈椎最大屈伸位,中立侧位片,测量颈椎弧弦距,颈椎最大屈伸范围,椎体角度位移及水平位移。结果发现颈椎失稳症状组弧弦度明显变小(P〈0.05),颈椎弧度变直甚至反曲。最大屈伸活动度变小(P〈0.05),角度及水平位移增加(P〈0.05)。证明颈椎失稳症状者有颈椎失稳X线改变。  相似文献   

16.
周宾宾 《广西医学》2006,28(7):1049-1051
颈椎失稳症又称颈椎不稳症,临床上颈椎失稳是指颈椎在生理载荷下,解剖上超出其生理限度的位移范围,且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颈椎失稳和腰椎不稳一样,在临床上相当常见.但长期以来,颈椎不稳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随着现代生活的日益紧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成为颈肩痛、头晕痛、胸闷甚至双上肢麻胀痛更为常见的原因,因而引起了临床医师高度关注,并以独立病种研究.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霍夫曼征在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我科接受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104患者资料,包括霍夫曼征阳性患者49例、阴性患者55例。评估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临床体征、MRI影像学、临床评分和手术相关并发症。采用ROC曲线评估霍夫曼征与术前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霍夫曼征阴性组相比,霍夫曼征阳性组患者多表现为术前脊髓高信号,术前临床评分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较差(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霍夫曼征预测术前JOA评分的灵敏度是85.291%,特异度是42.223%,AUC是0.666(95%CI 0.547~0.785,P=0.112);预测Nurick评分的灵敏度是67.654%,特异度是75.561%,AUC是0.731(95% CI 0.618~0.845,(P <0.01)。对JOA亚项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霍夫曼征阴性组相比,霍夫曼征阳性组患者的术前上肢运动功能和下肢感觉功能均较差(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霍夫曼征预测上肢运动功能的灵敏度是47.061%,特异度是 80.000%,AUC是0.731(95% CI 0.5611~0.7978,p=0.006);预测下肢感觉功能的灵敏度是44.123%,特异度是84.447%,AUC是0.660(p=0.016; 95% CI 0.536~0.783)。结论 霍夫曼征可作为一个可靠反映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术前临床表现和术后功能恢复状态的临床指标,尤其对预测上肢运动和下肢感觉功能恢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DLIS)是由于腰椎的退变,使得退变节段十分软弱,刚度下降,不能正常负荷,出现以下腰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目前,DLI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由于腰椎的退变、代偿及不稳的出现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故其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临床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上亦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几十年来DLIS的研究进展做一系统性综述.  相似文献   

19.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因长期腰腿疼痛,感觉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导致自理能力下降,心理负担加重,给病人带来巨大痛苦。我院近6年来共收治该类患者32例,经过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就手术前后的护理分析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32例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5~71岁,平均605岁。32例全部行椎管检查、椎板切除减压术。二、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 此类病人心理忧虑,对手术恐惧较为明显。术前护士给病人安慰和支持,加强心理疏导尤为重要。为此,要多与病人交谈,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讲解治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