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方法对屈光度≥-6D,眼轴≥26mm的69眼进行OCT、A/B超、部分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高度近视眼的不同的OCT图像进行分析。结果高度近视眼的OCT图像表现为五种,第一种与非高度近视眼相似的正常OCT表现;第二种色素上皮不均及增厚;第三种神经上皮层间的裂隙样光学空间形成;第四种黄斑下新生血管膜形成;第五种黄斑部的板层裂孔及全层裂孔。结论OCT能精确的显示高度近视眼的不同的病理改变特征,特别是对神经上皮的层间分离眼提示高度近视眼的获得性视网膜劈裂。  相似文献   

2.
高度近视眼黄斑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方法 对屈光度≥-6D,眼轴≥26mm的69眼进行OCT、A/B超、部分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高度近视眼的不同的OCT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高度近视眼的OCT图像表现为五种,第一种与非高度近视眼相似的正常OCT表现;第二种色素上皮不均及增厚;第三种神经上皮层间的裂隙光学空间形成;第四种黄斑下新生血管膜形成;第五种黄斑部的板层裂孔及全层裂孔。结论 OCT能精确的显示高度近视眼的不同的病理改变特征,特别是对神经上皮的层间分离眼提示高度近视眼的获得性视网膜劈裂。  相似文献   

3.
李果 《中国医药指南》2013,(34):189-190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病变眼底荧光造影(FFA)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98例(98眼)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高度近视眼黄斑病变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8例患者中35例患者为漆样裂纹性黄斑病变,占35.71%,13例患者为高度近视性Fuclls斑,占13.27%,15倒患者为高度近视性黄斑萎缩,占15.31%,27例患者为新生血管性高度近视眼黄斑病变,占27.55%,5例患者为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占5.10%,3例患者为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占3.06%。结论高度近视眼光斑病具有多种病变特征,给予患者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有利于确定患者的病变性质,从而为判断预后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观察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特征性表现,方法对132只眼的高度近视患者行眼底FFA检查分析。结果根据FFA表现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可分为6种类型:①漆样裂纹性黄斑病变,42只眼,约31.8%;②新生血管性高度近视眼黄斑病变,37只眼,约28%;③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19只眼,约14.4%;④高度近视性Fuchs斑,14只眼,约10.6%;⑤高度近视性黄斑萎缩,14只眼,约10.6%;⑥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6只眼,约4.5%。结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呈现复杂多样的病变特征,根据近视眼黄斑病变的FFA检查分析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图像特征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价值.方法 对在我院检查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30例34只眼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治疗前后行OCT检查.结果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OCT图像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海绵状水肿、囊样水肿、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黄斑区出血、渗出.结论 OCT可以直接客观地显示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病损治疗前后改变情况.为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提供更加直观明了、准确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OCT观察成功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58例(75只眼)行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1、4周行眼科检查及OCT检查.手术方式为白内障超产乳化或小切口(囊)外摘除.根据有无全身病史分成A组:53只眼(无糖尿病及高血压),B组:16只眼(仅有高血压),C组:6只眼(既有糖尿病又有高血压);根据手术方式分成Ⅰ组:53只眼(超声乳化),Ⅰ组:22只眼(囊外摘除).得出各组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率及术前、术后中心凹厚度及变化.结果: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为4.00%,临床明显可见的黄斑水肿为1.33%.超声乳化组有2例黄斑水肿(3.77%),囊外摘除组有1例(4 55%);高血压组有1例(6.25%),无合并症组有2例(3.77%);各组黄斑水肿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3例出现黄斑水肿的患者均在一个月内行双眼白内障手术.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比术前变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术后比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现代的白内障手术使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近期行双眼手术为其高危因素.OCT对于黄斑水肿的发现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亦可用于视网膜厚度的测量,但受屈光间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余赛 《现代临床医学》2012,38(5):367-368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黄斑缺损的眼底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非典型性黄斑缺损9例15眼的眼底特征.结果:视力指数眼前至0.04,矫正无提高,角膜、前房、瞳孔、晶状体均无异常,眼压正常,6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眼球水平震颤,3例单眼患病者患眼外斜.2例3眼表现为黄斑缺损合并黄斑前膜;4例7眼表现为巨大黄斑缺损;3例5眼表现为黄斑缺损合并脉络膜缺损,缺损呈孤立性或与黄斑缺损相连.结论:黄斑缺损多为典型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缺损,也可合并多种眼部先天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特点。方法经我院临床检查确诊为 AZOOR 的病例15例(1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视野、视网膜电图(ERG)、眼底自发荧光照相(FAF)、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他们的临床特征。随访3个月~2年,观察他们的预后及转归。收集患者的所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例均为单眼发病。所有患者均为近视眼。就诊时主诉视物模糊12例,其中伴闪光幻觉5例、伴视物变色3例;眼前暗点或黑影遮挡3例。眼底无明显改变者10只眼(占66.67%),黄斑区有小片状陈旧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灶分布者2只眼(占13.33%),黄斑区色素紊乱者3只眼(占20%)。11只眼表现为中心暗点或旁中心暗点,占73.33%;4只眼表现为生理盲点明显扩大累及中心凹旁,占26.67%。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均表现为所有患眼均表现为杆体反应、最大反应、椎体反应、闪烁反应中 a、b 波幅值不同程度下降。5只眼行 P-VEP 检查显示 P100波峰幅值不同程度下降。 FD-OCT 检查所有患眼的眼底后极部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反光带紊乱,变薄或局部缺失,这些异常改变与视野缺损区相对应;在 FAF、FFA、ICGA 检查中无明显异常改变。随访3月~2年,15只眼的 BCVA 及视野缺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OCT 检查也显示 IS/OS 层反光带逐渐恢复,其中有8只眼(占53.33%)的 BCVA 恢复到发病前水平,5只眼的视野及 OCT 检查完全恢复正常(占33.33%)。结论AZOOR 以青年女性、近视眼发病为多见;早期眼底无明显改变。视野、电生理及 OCT 检查均有异常改变,对诊断有临床意义。但是 AZOOR 的诊断需要综合其临床特点、视野、电生理及 OCT 检查,逐一排除其他疾病才能确诊。 OCT 检查由于能够动态监测 IS/OS 层的改变状况,而且方便、经济、直观、无创,还非常适合于随访。 FAF、FFA、ICGA 对其诊断无明显帮助,但在鉴别诊断中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前置镜在白内障患者术前黄斑病变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80例(120眼),术前均行裂隙灯下前置镜及OCT扫描检查眼底,以手术检查结果为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对黄斑病变及其种类的检出率.结果:手术检查显示有18例(26眼)患者有黄斑病变(21.67%),OCT对白内障患者术前黄斑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裂隙灯下前置镜的检出率(19.17% vs 7.50%,P<0.01).OCT检查对白内障患者黄斑病变中的黄斑水肿、黄斑前膜、黄斑渗出、黄斑出血和黄斑裂孔及玻璃膜疣的检出率与裂隙灯下前置镜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对黄斑病变中的萎缩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脉络膜萎缩等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OCT较之裂隙灯下前置镜检查对黄斑部的细微结构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作为白内障术前筛查黄斑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 MHz B超声的声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已明确诊断的眼底疾病患者以20 MHz B超采用直接法对其探查,并将声像图与其O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OCT检查结果分析相应的20 MHz B超声像特征,黄斑裂孔8眼,B型超声显示黄斑区圆顶带状表浅隆起回声,病变中央呈孔状断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7眼,B型超声图像表现为黄斑区形态规则的纤细条索扁平弧形或峰样隆起回声,越远离黄斑中心凹隆起越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5眼、黄斑水肿20眼、视网膜劈裂2眼,B型超声均显示黄斑区表面局限性弧形或形态不规则的扁平弧形条索状表浅隆起回声,其下为液性无回声间隙;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脱离3眼,B型超声检查显示后极部表面局限性不规则带状强回声浅隆起,其下见液性无回声间隙。结论在屈光间质混浊及非后极部病变的情况下,20 MHzB超探查对眼底疾病能够进行初步鉴别,一定程度上弥补了OCT不足。  相似文献   

11.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combined with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TA) in the treatment of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 secondary to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and pathological myopia. PDT combined with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TA was performed on 16 eyes of 16 patients with CNV diagnosed by visual acuity, 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 (FFA) and 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 (OCT), including 14 eyes secondary to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nd two eyes secondary to pathological myopia. TA was injected intravitreally 72 h post PDT on 12 eyes and from three months to one year (mean nine months) post PDT on four eyes respectively.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to 18 months (mean 18.6 months).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intraocular pressure, retinal thickness and FFA were observed. The visual acuity was improved in seven eyes (43.8%) of all the 16 eyes and stable in nine eyes (56.2%), respectively. FFA revealed complete or partial closure of CNV in all patients. OCT showed that the macular edema disappeared or was alleviated. Transient intraocular pressure elevation occurred in one patient (6.25%) of all the 16 eyes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 returned to the normal after a transient treatment with antiglaucoma medication. The mean number of PDTs during the first year was 1.1. PDT combined with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TA for CNV is safe and effective. It can reduce the risk of visual loss and the treatment frequenc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Journal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 2007, 23(1): 13–16 [译自: 中华眼底病杂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元芸生滴丸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确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共40例(7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例(40眼),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0例(36眼),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口服正元芸生滴丸进行治疗。于治疗后3个月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黄斑水肿消退率分别为13眼(32.50%)和24眼(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元芸生滴丸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消退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55例(69眼)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患者进行视力、屈光度、A/B超、眼底彩色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43例(78.2%)近视病程超过20年,54眼(78.3%)眼轴超过29mm,44眼(63.8%)出现后巩膜葡萄肿,所有患者屈光度均超过-10D,黄斑出血时8眼(11.6%)可见漆样裂纹,6眼(8.7%)显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subretinalneovaseularization,SRNV)。出血吸收后19眼(27.5%)可见漆样裂纹,9眼(13.0%)出现SRNV。结论近视病程超过20年、眼轴超过29mm、屈光度超过-10D、有后巩膜葡萄肿的患者容易发生黄斑出血,漆样裂纹与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有密切的关系。高度近视黄斑出血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不伴SRNV的单纯型出血,另一种是伴有SRNV的出血。单纯型黄斑出血预后较好,伴有SRNV的黄斑出血预后差,定期检查眼底及FFA,有助于早期发现SRNV。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与卵磷脂络合碘联合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择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门诊就诊的黄斑水肿患者65例共113眼,口服中药与卵磷脂络合碘联合来治疗。口服一个疗程和两个疗程后,对上述患者进行视力、眼底及OCT检查。并与同期按传统方法的黄斑水肿患者26例(41眼)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30d后65眼视力提高两行,有效率达57.5%,60d后,94眼视力提高两行,有效率达83.2%,19眼视力保持原样或下降。对照组患者60d后21眼视力提高两行,有效率51.2%,与前者相比,差别显著(P<0.005)。对视力提高者OCT检查结果显示:黄斑水肿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甚至水肿完全消失。结论中药与卵磷脂络合碘联合应用可有效地促进黄斑水肿的消退。  相似文献   

15.
路露  徐延山  李岩  亢雷  解士勇 《天津医药》2011,39(5):394-397
目的:探讨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形态学改变与视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CSC患者36例(36只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进行检查。OCT测量CSC患者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脱离的高度、水平范围、黄斑体积。mfERG测量视网膜后极部不同区域的N1波、P1波的潜伏期和反应密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急性CSC的黄斑区形态学改变与视功能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急性CSC患者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神经上皮层脱离水平范围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呈负相关(r分别为-0.922和-0.896,均P<0.001),黄斑体积与BCVA无相关(r=0.014,P>0.05)。mfERGP1波1~3环,N1波2环的潜伏期与BCVA呈负相关(rs分别为-0.488、-0.514、-0.452及-0.445,均P<0.05);N1波1、2环的反应密度与BC?VA呈负相关(rs分别为-0.497和-0.502,均P<0.05),N1波2环、P1波1环的潜伏期与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86和0.421,均P<0.05)。结论:OCT和mfERG联合应用可准确检测CSC患者的黄斑区形态和功能的变化,CSC患者神经上皮层脱离的高度与黄斑区功能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曲安奈德(TA)球后注射联合格栅样光凝(MLG)治疗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 以50眼糖尿病性DME为研究对象,30眼给予球后注射TA联合MLG,20眼给予单纯MLG,治疗6个月内,观察患眼视力、黄斑水肿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 TA联合MLG组患者视力提高21眼,视力不变6眼,视力下降3眼;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治疗前为(598.62±198.58) μm,治疗6个月后(307.51±101.21) μm.MLG组视力提高2眼,视力不变10眼,视力下降8眼;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治疗前为(574.73±187.12) μm,治疗6个月后(369.12±112.20) μm.两治疗组间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TA球后注射联合MLG治疗糖尿病DME可改善视力、促进黄斑水肿吸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粘小管切开术与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观察38例青光眼患者,其中17例(24只眼)进行粘小管切开术(A组)和21例(24只眼)进行穿透性小梁切除术(B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3)测量其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 A组术后3 d、1周、1个月眼压与术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术后3 d、1周黄斑中心凹与术前比较厚度增加(P<0.01).B组术后3 d、1周、1个月眼压与术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术后3 d,1周、1个月黄斑中心凹与术前比较厚度均增加(P<0.01).结论 粘小管切开术和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均可有效控制眼压.粘小管切开术后短期的低眼压未造成黄斑视网膜厚度不可逆的改变,手术创伤较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重度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有效性。方法对36例(42眼)重度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行玻璃体腔内注射TA(进口)(4mg/0.1ml)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前后的四个指标: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OCT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结果本组病例36例(42眼),年龄45~70岁(平均57岁),FFA检查治疗前黄斑荧光渗漏明显,治疗后渗漏明显减轻;OCT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治疗前平均(579.5±65)μm,治疗随访6个月后平均(279±7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范围治疗前为0.01~0.2,平均0.1,治疗后为0.2~0.4,平均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眼压都有升高,升高值8.0~20.0mmHg(平均14.0mmHg),7例(7眼)超过正常眼压范围,经治疗,眼压控制,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是治疗重度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有效方法,患者的视力有轻度提高,治疗后患者FFA,黄斑区荧光素渗漏明显减轻,OCT检查,证实黄斑厚度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onovision法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5例(90眼)高度近视患者行双眼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行常规眼科检查和眼底检查、视觉需要调查、主视眼检测、生物测量,术中植入单焦点折叠式IOL.根据患者视觉需要分为两组:Monovision组28例,男11例,女17例,根据生物测量结果,术中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度数使患者主视眼术后目标屈光度-0.5~0.0D,非主视眼术后目标屈光度-2.0~-2.5D;对照组17例,男5例,女12例,双眼术后目标屈光度-0.5~0.0D.对术后双眼裸跟远近视力、屈光度等随访观察3个月,结合术后问卷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屈光度与术前预留屈光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Monovision组和对照组双眼同时视裸眼远视力分别为(0.83±0.15)、(0.81±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onovision组双眼同时视近视力(0.68±0.25)好于对照组(0.3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术后3个月远距离用眼,两组不带眼镜分别是97.5%、9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个月近距离用眼从不带眼镜的比例,两组分别为78.5%,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均无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结论 Monovision法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治疗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预测屈光状态准确、远近用眼均不用戴镜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