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耳内气体分子的数量与中耳容积之比决定整个中耳腔的压力。因此,中耳腔容积减小将会导致中耳腔压力的升高。鼓膜松弛或紧张部的内陷将减小中耳空间,进而引起中耳腔压力升高。中耳压力降低时可出现鼓膜内陷,后者使中耳的压力重新保持在接近大气压。该研究观察了鼓膜松弛部内陷所致的中耳容积及其中耳压力的变化。研究对象为38例鼓膜松弛部内陷的成年病人,以鼓膜内陷的程度分A组和B组。A组15耳,鼓膜松弛部内陷1级(松弛部略凹陷);B组23耳,鼓膜松弛部内陷Ⅱ级(内陷贴附于槌骨柄)。方法:①在手术显微镜下,用带刻度的微…  相似文献   

2.
鼓膜硬化一直被认为与氧自由基产生过量有关,14只缺少细胞外过氧化物歧化酶(extracellularsuPer-dismutase,EC-SOD)的变异鼠及15只野生鼠于耳显微镜下行双耳鼓膜切开,分别于术后1周、2周及3周后处死,处死后将中耳腔内充满0.175mol/L的二甲硅酸钠缓冲液(PH7.4)、3%戊M醛、4%聚烯吡酮及0.02mol/LCaCI。混合液。4”C下至少浸泡24小时,切下鼓膜紧张部及松弛部并马上用二甲胂酸盐冲洗,再用1%OSO。固定,冲洗后用乙醛脱水,置入环氧树脂内。鼓膜紧…  相似文献   

3.
小儿渗出性中耳炎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中耳膨胀不全。典型者鼓膜变薄,如湿纸样。说明是中耳和咽鼓管的病变。中耳膨胀不全的发病时间、病程和转归等有些问题尚不太清楚:(1)此种病变是否与渗出性中耳炎的慢性过程有关?在此过程的哪一阶段发病?(2)此种病变的鼓膜变化是否可以恢复?其中不可恢复的有多少?(3)有无合并症?尤其是有无合并胆脂瘤的可能性?(4)怎样治疗可取得疗效? 作者们把中耳膨胀不全按鼓膜内陷的程度分为四度:鼓膜与鼓岬粘连者为4度,无粘连者为3度,鼓膜与砧骨接触者为2度,鼓膜只有内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鼓室内陷袋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92例(118耳)上鼓室内陷袋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常以耳闷胀感、听力下降及耳鸣为主诉)、耳内镜检查及分级、听力学、影像学检查及并发病变。结果:118耳中,TosⅠ~Ⅳ级分别为15耳(12.7%),48耳(40.7%),23耳(19.5%)及32耳(27.1%)。耳内镜下可见并发的分泌性中耳炎41耳(34.7%)、中耳膨胀不全16耳(13.6%)、粘连性中耳炎8耳(6.8%)及内陷袋胆脂瘤。纯音测听以传导性聋为主,少数还有以传导性聋为主的混合性聋。因并发中耳疾病及疾病性质的不同,而对听力的影响也不同,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Ⅲ级各病变组与Ⅳ级病变对听力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Ⅲ级之间的听阈无统计学意义(P〉0.01),声阻抗以平坦型及负压为主。其中97耳CT及X线摄片结果显示,乳突气化不良程度与对照组有差异(P〈0.01)。结论:上鼓室内陷袋反映中耳负压状态,其发病机制与咽鼓管功能、炎症、乳突气化程度相关;因其存在发展为内陷袋胆脂瘤的潜在危险,故临床上应加强早、中期病变的随访及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胆脂瘤型中耳炎形成的病理机理。方法对12例(12耳)人鼓膜内陷囊袋颞骨连续切片进行光镜组织病理学观察,重点对内陷囊袋的部位及其内侧面局部中耳腔炎性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对11例(11耳)人胆脂瘤型中耳炎进行颞骨连续切片组织病理学观察;对33耳胆脂瘤型中耳炎进行术中观察。结果12耳鼓膜内陷囊袋发生于鼓膜松弛部或(和)紧张部后上象限,囊袋内观察到不同程度的鳞状上皮增生、角化、脱落,其内侧面局部中耳腔有黏膜下炎性细胞浸润、炎性渗出液、粘连和肉芽组织等炎性病变,而其未内陷部分的鼓膜内侧面未见炎性病变。11例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颞骨连续切片组织病理学和33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术中观察都显示胆脂瘤全部侵占听骨链区,侵入前半中耳腔者分别为3耳和5耳,对听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破坏。结论中耳炎时,中耳听骨链区域局部炎性病变向内粘连鼓膜后上象限或松弛部形成内陷囊袋,并长期炎性浸润和刺激,囊袋内鳞状上皮过度增生、角化、脱落、堆积而导致胆脂瘤型中耳炎。  相似文献   

6.
以分泌性中耳炎为表现的中耳胆脂瘤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34岁。因右耳听力下降1年于1999年3月入院。l年前开始右耳鸣、闭塞感、听力下降。无明显耳流脓病史。在当地医院就诊,先后5次行鼓膜穿刺抽液,每次均抽得淡黄色液体,最后一次抽液是入院前40天,抽得淡黄色液体0.1ml,来院就诊,以分泌性中耳炎拟鼓膜置管入院。检查:左鼓膜完整,紧张部内陷,混浊,咽鼓管吹张右侧阻力大。鼻咽部、颈部未见异常。纯音测听示右耳传导性聋,气导平均损失60dBHL,鼓室曲线B型。局麻下手术拟鼓膜置管。显微镜下发现鼓膜松弛部饱满,上鼓室似有病变,停止手术,行CT检查,报…  相似文献   

7.
自1990年12月至1996年1月,对148例(男79例,女69例)年龄在3~83岁(平均39岁)有传导性听力损失的151耳(右77,左74;鼓膜完整84,异常67)进行鼓室镜(也称中耳内窥镜)检查,将检查前后结果相比较,认为鼓室镜检查增加传导性听力损失诊断的准确度。方法;使用Olympus直径1.7mm和Storz直径2.7mm带角度的内窥镜,以OlympusCLV-10型300瓦氙气灯作光源。作者推荐使用30度内窥镜,因其能满足中耳视野的需要,必要时再选用90度内窥镜对特定目标进行观察,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局部病变鼓膜切除治疗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后局限性鼓膜膨胀不全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收集分泌性中耳炎伴局限性鼓膜膨胀不全患者16例(16耳),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4~48岁,所有患者既往曾行药物治疗、鼓膜穿刺和(或)置管,并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 BET)术后6个月,仍有分泌性中耳炎伴局部鼓膜膨胀不全,均在耳内镜下行局部病变鼓膜切除术。随访记录鼓膜形态,耳闷塞感情况,气-骨导差,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局限鼓膜切除术后1个月,16耳鼓膜均愈合,部分切除区域稍菲薄,未见内陷穿孔。耳闷塞感评分明显改善,由术前的(6.4±1.3)分下降为(1.2±0.8)分;气-骨导差较术前明显改善,由术前的(13.2±4.3) dB下降为术后的(4.6±3.2) dB,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闷塞感评分及气-骨导差术后1个月与6个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术后6个月无反复。结论对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后仍有局限性鼓膜膨胀不全的患者,将局部病变鼓膜切除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内植法鼓膜修补术79耳临床分析杨新强1秦枫1鼓膜修补术是治疗鼓膜穿孔的首选方法。现将我科自1983~1994年间,收治69例(79耳)的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69例(79耳)中,男性53例(59耳),女性16例(20耳);右30耳,左49...  相似文献   

10.
报告在31耳中耳手术中应用碳纤维支撑移植吸骨或鼓膜,术后听力提高30dB和20dB各15耳,10dB1耳。随访0.5--4年,听力未下降26耳(84%)。下降5耳(16%),表明碳纤维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鼓膜膨胀不全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诊断为鼓膜膨胀不全且治疗后随访完整的86例(104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鼓膜膨胀不全Ⅰ级27耳给予药物治疗,Ⅱ级39耳给予鼓膜切开置管术,Ⅲ级22耳给予软骨鼓室成型术,Ⅳ级16耳给予乳突根治+软骨鼓室成型术。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年鼓膜、纯音测听、声导抗及颞骨CT情况,比较治疗前后纯音听阈气骨导差(ABG)。结果60例83耳鼓膜膨胀不全耳的颞骨CT显示:1鼓膜膨胀不全Ⅰ~Ⅱ级(轻度)45耳中乳突气化不良30耳(66.7%),中耳乳突软组织影25耳(55.6%),无听骨链破坏、鼓室盾板破坏、胆脂瘤形成;Ⅲ~Ⅳ级(重度)38耳中乳突气化不良30耳(78.9%),中耳软组织影17耳(44.7%),听骨链破坏23耳(60.5%),鼓室盾板破坏22耳(57.8%);轻、重度鼓膜膨胀不全组之间乳突气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组中耳乳突有软组织影的耳数比例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04耳术前平均ABG为28.74±8.04dB,术后一年约为16.42±7.24dB,各级患耳术后ABG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前各级鼓膜膨胀不全耳间ABG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级越高,ABG越大。结论鼓膜膨胀不全分级越高,病变破坏越严重,ABG越大;鼓膜膨胀不全应分级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时尽早行手术治疗,治疗的关键是改善中耳通气。  相似文献   

12.
以连续的50例鼓膜内陷袋病人为研究组,切除内降部分和将Shah微型通气管插入其余鼓膜,术后观察鼓股愈合情况并记录有无鼓膜持续穿孔和内陷袋复发。记录术前患耳鼓膜切开和插通气管次数。本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其中16例(男6,女10)为二例内陷,共G6耳(左32,右34)切除内陷袋,术时平均年龄11·23岁(3.25一57.66岁)。术后5例较模穿孔,其中2例术后1个月随访时穿孔仍存在。20例(男9,文11)内陷袋复发,一侧病变34例中12例复发.二例病变组中3例二侧复发,5例一侧复发,共23耳(左13,右10)失败,总复发率为34.8q0。术后平均随…  相似文献   

13.
Korner’s隔(Korner’sseptum,KS)是颞骨岩部和鳞部之间的骨板,在鼓室窦水平分隔乳突气房,起自下颌窝后方,在中耳腔上方向后延伸,沿面神经管外侧向下行至乳突尖。为评价KS的临床重要性,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987~1992年间因不同疾病而接受乳突切除术患者的资料,记录手术耳中耳、鼓膜及乳突情况、有无KS的耳数、KS分型(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及伴发的解剖变异,并比较了有KS耳和无KS耳的凹缩袋(RP)与鼓膜凹陷的关系,全鼓膜凹缩和/或粘连(R/A-TM)的阳性百分数。患者共688例,男…  相似文献   

14.
乳穷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141例(151耳)中耳乳突后天性胆脂瘤患者,随访5~23年,平均14.5年。151耳中40耳失败,37耳发生内陷袋(retractionper-kets),大的残余胆脂瘤或上鼓室一乳突部通气不良。其中25例在5年内、10例在第6~14年内改做改良乳穷根治术;2例失败病例等待进一步手术;3例失访,数年后复查形成自然乳突根治。失败原因:面神经呢鼓膜粘连19例;严重硅胶反应6例;由于面神经峪显著突出,鼓室窦病变清理不彻底者4例;难以从圆窗清除复发的病变1例;大的皮样囊肿4例;咽鼓管全阻塞2例;不能确定原因(多种原因:咽鼓管功能…  相似文献   

15.
鼓索神经是支配舌体前2/3味觉的重要神经。自面神经垂直部分支,沿中鼓室后上部走向前上方,由槌骨柄和砧骨长脚间向前方走行。各种中耳病变或手术易造成其损伤。为了探讨中耳疾患与味觉障碍的关系,对中耳术前患者味觉阈值进行了测定研究。拟中耳手术行电味觉检查97例106耳,年龄5~70岁,平均39.4岁。分为以下5组,A组:非炎症性疾患10耳;B组:慢性中耳炎并鼓膜穿孔14耳;C组:松弛部胆脂瘤34耳;D组:紧张部广泛型胆脂瘤和愈合性中耳炎15耳;E组:既往手术后33耳。采用TR-05型电味觉测定仪,电极置…  相似文献   

16.
儿童鼓膜切开置管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儿童鼓膜切开置管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83耳)应用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83耳中76耳语频听力提高15-35dB,7耳听力无明显改善,与鼓膜穿孔和内陷有关。手术治愈率达91.56%(76/83)。术后并发症:耳漏6耳经治疗后干耳,转归为穿孔;通气管坠入中耳腔1耳,扩大切口取出,转归为穿孔;通气管阻塞4耳;通气管脱出3耳;鼓室硬化4耳;鼓膜内陷5耳。并发症发生率是27.71%(23/83)。结论 儿童鼓膜切开置管术的并发症与诸多因素有关,可影响少数患儿远期的听力恢复,应积极防治,以提高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于1996年6月开始在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8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对一般资料:本组28例(34耳),均为门诊病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5~42岁。慢性分泌性中耳炎13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15例。检查:鼓膜内陷充血34耳,可见鼓室积液征8耳,纯音测听均提示传导性聋,声阻抗显示鼓室图为“B”型15耳,“C”型19耳。1.2治疗方法: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8例(34耳),采用0度鼻内窥镜,咽鼓管吹张管一支…  相似文献   

18.
认为鼓室硬化症是慢性中耳炎治愈过程中,中耳腔粘膜固有层发生钙化病变的疾患。有关其病因,至今尚无结论。文章报道8年内手术治疗鼓室硬化症59例(59耳),男21例(3.6%),女38例(64.4%),男女比为1:1.8,平均年龄分别为44.3岁和45.3岁。术后观察最短1年2个月,最长9年2个月,平均3年9个月。术前患耳合并单纯穿孔性中耳炎最多,占64.4%(38/59耳),中耳胆脂瘤占13.6%(8耳),愈合性中耳炎占6.8%(4耳),鼓膜仅钙化(无穿孔)占8.5%(5耳),鼓膜正常者占6.8%(4耳)。术前无1年以上耳记者,慢性单纯穿孔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19.
蒙古沙土鼠有好发胆脂瘤的倾向。该作者利用沙土鼠模型阐述胆脂瘤形成的病理机制。取健康沙土鼠72只,分三组、第一组为外耳道结扎组(ECL组)30只动物,经耳后切口行外耳道软骨部结扎;第二组为咽鼓管阻塞组(ETO组)30只动物,行左侧咽鼓管咽口电凝;第三组为1,2-丙二烯组(PG组)12只动物,每隔72小时经听泡中耳注入1,2-丙二烯(PG)0.05ml,共3次。PG可造成中耳慢性炎症和鼓膜改变,最终诱发胆脂瘤。第一、二组分别于处理后3天或1、2、4、8、12周各处死4只动物,第一组的另一小组4只动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形状的中耳硅胶通气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在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并接受鼓膜置管术的患者80例,其中40例(58耳)选择哑铃型中耳硅胶通气管(哑铃管组),40例(55耳)选择T 型中耳硅胶通气管,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哑铃管组治愈33耳(56.89%),好转17耳(29.31%),无效8耳(13.79%),总有效率86.21%(50/58);T型管组治愈28耳(50.90%),好转21耳(38.18%),无效6耳(10.90%),总有效率89.09(49/55);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哑铃管组中术后脱管8耳(13.79%)、堵管5耳(8.62%)、耳漏3耳(5.17%),拔管后鼓膜切口不愈合2耳(3.45%);T型管组中术后脱管2耳(3.64%)、堵管1耳(1.82%)、耳漏3耳(5.45%),拔管后鼓膜切口不愈合3耳(5.45%),哑铃管组脱管、堵管率高于T型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耳漏及拔管后鼓膜切口不愈合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 型中耳硅胶通气管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易于操作,术后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