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神经破坏药物阻滞脊神经,以往有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和硬膜下腔阻滞,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阻滞范围广,患者不易接受。本文根据在神经根椎间孔处注药阻滞,局麻效果可  相似文献   

2.
【前言】神经根阻滞在脊髓神经出椎管外处进行穿刺,可单独注入局麻药或添加类固醇。本法主要是用于疼痛治疗。另外参考放射痛方向和阻滞效果,对患病神经根进行再造影,可能观察出其形态学的变化。腰椎的疼痛多为L_4~L_5、L_5~S_1,因此常需作L_5~S_1神经根阻滞。现就该两节段神经根阻滞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阻滞是指向蛛网膜下腔内注药阻断脊神经根(主要阻断后根)以解除疼痛的神经阻滞疗法。如用局麻药,其神经阻断为暂时的、可逆的,如用神经破坏药则其神经阻断为永久的、不可逆的。可逆性阻滞主要应用于带状  相似文献   

4.
【前言】胸神经根阻滞比颈、腰部应用少。对带状疱疹、压缩骨折等引起的胸痛是最有效的疗法。穿刺神经后,由于注入局麻药、类固醇剂混合液,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被阻滞,使血循环改善,具有抗炎作用。因其抑制致痛物质的产生而发生镇痛作用。胸神经阻滞一般取腹卧位,而作者应用斜位法,其优点为时间短、安全。现就该法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5.
赖征文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5):633-633,635
目的 探讨硬膜外注药联合神经根孔阻滞及斜扳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360例分为观察组(188例)和对照组(172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注药联合神经根孔阻滞及斜扳复位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注药.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为6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硬膜外注药联合神经根孔阻滞及斜扳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既能消除椎管内的炎症水肿及黏连对腰神经根的卡压,又能消除神经根孔及其周围的炎症水种及黏连对神经根的卡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硬膜外注药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DSA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从2010年1月-2016年1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有60例,按照随机数字列表法分为对照组(门诊30例)与研究组(住院30例).研究组收住入院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在门诊应用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时间的疼痛程度、穿刺的准确性与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0.5 h(83.33%)、1周(86.67%)、2周(96.67%)与4周(96.67%)时的VAS评分<4分的比例均比对照组(53.33%,56.67%,76.67%,80.00%)的明显增加(P<0.05),研究组患者的穿刺准确率(96.67%)比对照组的(70.00%)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疗效评分[(27.74±2.08)分]比对照组的[(20.80±1.97)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DSA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优异,能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快速地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李珺  张承菊  杨林 《当代医学》2010,16(28):111-111
神经阻滞(Nerve block)是指采用化学(包括局麻药、神经破坏药)或物理(加热、加压、冷却)的方法作用于神经节、神经根、神经丛、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的周围,使神经传导功能被暂时或永久性阻断的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阻滞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 ,但在穿刺过程中也存在神经根损伤这种常见并发症。我院对疑有神经根损伤的患者术中用激素辅以维生素类药物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2年共完成硬膜外阻滞 4 2 0例 ,包括妇科、产科、普外、骨外、泌尿等各科手术 ,患者年龄 16~ 6 5岁 ,其中男 10 3例 ,女 317例。ASAⅠ~Ⅲ级 ,均无明显腰背部疼痛 ,均由同一人完成穿刺 ,穿刺过程较为顺利 ,37例经二次穿刺成功。所有病例中疑有神经根损伤的 4 6例。其中二次穿刺 15例。诊断依据为患者感到下肢触电感 ,同时伴或不伴…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WHO三阶梯法不可控制性癌性疼痛的治疗进展,介绍奇神经节阻滞和鞍区酚甘油阻滞治疗难治性会阴、肛门癌痛,腹下上神经丛阻滞治疗盆腔脏器癌痛,神经根阻滞治疗癌痛,胸部蛛网膜下酚甘油阻滞治疗胸部癌痛,腹腔神经丛、肠系膜下动脉神经丛阻滞治疗癌性内脏痛,连续蛛网膜下阿片类药镇痛。  相似文献   

10.
笔在四年时间对336例前臂尺侧手术患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一针法和两针法穿刺后注药,注药量、质相同,但阻滞结果有一定差别,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过敏性鼻炎时,不同途径应用地塞米松对临床治疗效果和穿刺部位疼痛发生状况的影响。方法 应用地塞米松行SGB时,依照给药途径分组:阻滞药配伍、口服配伍及不应用来对照,然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和穿刺部位疼痛状况。结果 星状神经阻滞配伍地塞米松对过敏性鼻炎有肯定疗效,如经阻滞药伍用地塞米松,可有效减低穿刺部位疼痛发生率和程度。结论 在用SGB治疗过敏性鼻炎时,阻滞药物中配伍地塞米松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不同穿刺点下行轻比重布比卡因鞍麻对最小有效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180例肛门会阴部手术患者,根据抽签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60例,A组穿刺点为L3~4间隙、B组穿刺点为L4~5间隙、C组穿刺点为L5 S1间隙,A、B、C三组分别按序贯试验法给药,按设定的剂量梯度及方案给药,并连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针刺法测试感觉阻滞平面(鞍区痛觉消失时间),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出现和恢复时间以及注药后5 min的改良Bromage评分;采用序贯法计算布比卡因鞍麻的半数有效量(ED50)(95%可信区间).结果 3组所有围麻醉期有效病例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且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在鞍区痛觉消失、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注药5 min后的改良Bromage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恢复时间均早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尿潴留情况明显少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布比卡因鞍麻的序贯试验结果 得出不同穿刺点L3~4、L4~5、L5 S1的鞍麻最小有效剂量分别为6、4.5、3 mg.结论 在不同穿刺点行轻比重布比卡因鞍麻应用于肛门会阴部手术,最佳的穿刺点为L5 S1,在该穿刺点行鞍麻使用的药物量最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大大提高麻醉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提高臂丛阻滞的成功率,同时探讨一种有相对椎管内麻醉禁忌病人下肢手术的麻醉方法,我们引进了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神经阻滞法。方法:本组共采用病例634例,B·Braun公司Stimuplex神经刺激仪及22G绝缘针,局麻药使用0.3%~0.5%盐酸罗哌卡因和1%~2%盐酸利多卡因。以初始电流1mA在神经定位点穿刺,引出效应肌群颤搐后将刺激电流调小至0.2mA~0.3mA仍有明显肌肉颤搐时注入预定容量的局麻药。结果:634例病人效果优者566例,效果良者61例,优良率99%。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神经阻滞,效果确实可靠,对于上肢手术,能提高阻滞成功率和精准度,并非常适合于初学者,有客观的注药指征和效果评价。用于下肢神经阻滞时比传统椎管内麻醉对循环系统影响小,尤其适合于老年、腰椎穿刺有困难、凝血功能相对较差等有腰麻禁忌的患者。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4.
闫四方  许慧  李月凤 《吉林医学》2013,34(11):2025-2026
目的:解决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中骶神经阻滞不全的问题。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100例,行L2~3间隙硬膜外穿刺,选择三点注药法的50例为A组,同等条件的单点注药法50例为B组,观察两组骶神经阻滞情况。结果:A组相同时间内骶神经阻滞完善,B组骶神经阻滞不完善,术中有不适和痛感。结论:硬膜外麻醉大多数情况下骶神经阻滞不全,妊娠增加硬膜外麻醉的头侧扩散,剖宫产手术中,用硬膜外麻醉骶神经阻滞不全更加明显,采用三点注药法能显著改善硬膜外麻醉中骶神经阻滞不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双向给药法硬膜外麻醉在剖腹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采用一点穿刺、双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健康足月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为双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组,B组为单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组.观察麻醉过程指标.结果 A、B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神经节段数、术中牵拉程度有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一点穿刺、双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提高了剖宫产手术麻醉诱导时间及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6.
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上常会出现桡侧或尺侧阻滞不全现象.为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本文作者采取两点阻滞法注药、同时压迫穿刺点的近端与远端并局部按摩等措施,使药液在神经鞘内得到充分扩散,取到了满意的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单-连联合法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硬膜外阻滞单次法-连续法联合应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300例ASAⅠ、Ⅱ级剖宫产术,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单次-连续联合法组(D—L),硬膜外阻滞连续法组(L),蛛网膜下隙-硬膜外阻滞联合法组(Z—Y)。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D—L组向尾侧旋转穿刺针后注入局麻药4mL,L组直接置入导管,Z—Y组继续做蛛网膜下隙穿刺,见脑脊液后推入局麻药2.5mL,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结果三组间比较,在骶神经阻滞起效时间,D—L组优于L组(P〈0.01),血液动力学平稳及麻醉并发症方面,优于Z—Y组(P〈0.01)。结论D—L组可以安全有效用于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阻滞的习惯给药体位为仰卧位 ,当患者从仰卧位改变至手术体位侧卧位时 ,易引起血压下降。笔者改进为侧卧位给药 73例 ,并与习惯体位 10 0例作对照观察血压下降情况及麻醉效果 ,结果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  173例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分为 2组。A组 :73例 ,采用改进给药体位法。即根据患者手术体位而决定穿刺体位左或右侧卧位 ,自穿刺成功至产生阻滞效果保持侧卧位不变 ,稍微调整一下即为手术体位。B组 :10 0例 ,采用习惯仰卧位给药法。即左侧卧位穿刺成功后仰卧注药 ,待产生硬膜外阻滞效果后调整至手术体位左或右侧卧。两组年龄、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实施区域神经或神经根注药法治疗眼睑带状疱疹性疼痛(HP)与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将近3年本院诊治的108例(108只眼)眼睑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眶上神经阻滞组(阻滞组)和全身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组(对照组),以复方倍他米松等眶上神经阻滞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后,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经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眶上神经阻滞组94.4%的患者疼痛治愈,且均未复发;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组37.5%的患者疼痛治愈,但激素副作用明显。结论:神经阻滞区域神经或神经根注药的治疗可以减轻眼睑带状疱疹性疼痛与疱疹后神经痛,缩短病程,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根阻滞注射疗法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效果。方法:将186例瘙痒性皮肤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口服抗组织胺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治疗组96例,采用神经根阻滞注射疗法,同时口服抗组织胺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结果:对照组疗效优良率为54.44%:治疗组疗效优良率为86.54%。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根阻滞注射疗法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具有疗效好、操作简单、安全的优点,是辅助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