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排腕骨切除腕关节成形术远期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1980年1月~1089年6月,应用近排腕骨切除腕关节成形术治疗陈旧性腕骨骨折脱位17例远期效果,经平均随访6.5年,其中16例腕痛消失,1例腕背伸时轻度疼痛不适。腕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加.握力达到健侧握力的55%。X线片检查未见骨关节炎改变,腕关节稳定。除3例因严重合并伤,丧失劳动力以外,14例均恢复原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近排腕骨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4年12月,对10例创伤性腕关节炎行近排腕骨切除术。术后测量腕关节的活动度、握力和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Krimmer评分法。术后拍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了解腕关节骨性改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66个月。腕关节屈伸活动度(腕关节掌屈、背伸角度之和)平均为73°(健侧为127°),尺桡偏平均为37°(健侧为67°);握力为24 kg(健侧为48 kg);疼痛值为30(术前为75);腕关节功能评分为82分(术前为56分)。腕关节X线片示:术后1例桡头关节形成关节炎。[结论]近排腕骨切除可保留腕关节部分功能,减轻腕关节疼痛,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近排腕骨切除加骨间掌、背侧神经切断术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996年3月-2002年12月,对30例退行性腕关节炎行近排腕骨切除和腕部骨间掌、背侧神经切断术。术后测量腕关节的活动度、握力和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Krimmer评分法。术后拍摄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了解腕关节骨性改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66个月。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为70°(健侧为126°),尺桡偏平均为36°(健侧为66°);握力为25kg(健侧为46kg);疼痛值为32(术前为73);腕关节功能评分为70。腕关节X线片示,术后3例腕关节形成关节炎。结论近排腕骨切除加骨间掌侧及背侧神经切断可保留腕关节部分功能,减轻腕关节疼痛,是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近排腕骨切除术治疗腕骨陈旧性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旧性腕骨骨折脱位临床上比较常见,多由于早期治疗不当所致,常有腕痛、腕关节活动受限及握力减弱,给患者带来工作和生活上的不便.作者自1986年5月至1999年6月共收治该类患者88例,对其中32例实行了近排腕骨切除腕关节成形术,经3月至10年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近排腕骨切除术3年以上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992-2004年在我科进行近排腕骨切除3年以上的19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10年,平均6.7年),观察术后腕关节的影像学资料、握力和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19例中有16例术后随访时无疼痛,3例轻度疼痛.术后发生桡腕关节退变者8例.腕关节平均活动度:屈伸(72±17)°,尺桡偏(39±11)°,分别为健侧的63%和45%.腕部握力平均为(20±11)kg,为健侧的77%.结论 近排腕骨切除术的中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近排腕骨切除术治疗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 34例应用此手术的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平均随访5年3个月。结果29例腕部疼痛症状消失,5例仍有轻微腕部疼痛不适;腕关节屈伸活动度较术前增加了30°~50°;尺、桡偏活动较差,范围20°~30°;握力较健侧稍减弱;29例恢复了原来的工作,5例改为轻工作。结论近排腕骨切除术是治疗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43例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行近排腕骨切除术。结果39例腕痛完全消失,4例轻微疼痛不适,但不影响关节活动。提出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充足的术前准备及功能锻炼,术后病情观察、伤口疼痛的处理、手部水肿的处理及功能锻炼是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对43例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行近排腕骨切除术.结果39例腕痛完全消失,4例轻微疼痛不适,但不影响关节活动.提出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充足的术前准备及功能锻炼,术后病情观察、伤口疼痛的处理、手部水肿的处理及功能锻炼是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近排腕骨切除治疗经舟月骨周围脱位的疗效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报道近排腕骨切除术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效果。对1977年6月至1993年6月应用该手术的14名患者,进行功能评估,平均随访6年五个月。结果:11例腕痛消失,3例有轻微疼痛及不适。腕关节掌屈39.9度,为健侧的53.3%,背屈41.8度,为健侧的65.2%。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治疗舟骨旋转性半脱位(rotatory subluxation of the scaphoid,RSS)的新术式。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因,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分为5型,I型(动态前期型)1例,Ⅱ型(动态型)2例,Ⅲ型(静态型)7例,Ⅳ型(退行性型)3例,Ⅴ(继发型)5例。18例患者入院后均行舟骨、大、小多角骨局限性腕骨融合术(scapho-trapezio-trapezoeid arthrodesis,STT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个月-3年,18例的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均得到纠正,并获得满意的骨融合。腕痛均消失,握力平均恢复至健侧的90%,腕关节活动范围平均恢复至侵侧的62%。结论:舟骨、大、小多角骨局限性腕骨融合术是一种治疗慢性、静态性舟骨旋转性半脱位的可靠、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采取近排腕骨切除加骨间掌、背侧神经终末支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999年6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2例陈旧性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脱位患者,术前病程28d~1.2年,术后测量腕关节的活动度、握力和腕部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Krimmer评分法。[结果]术后随访24~72个月,腕关节腕掌屈、背伸活动度平均72°,尺桡偏平均35°,健侧为68°±8°;侧握力为(26±8)kg,健侧握力为(45±10)kg;疼痛值为28;腕关节功能评分为72,腕关节X线片显示:未见骨关节炎表现;满意率90%。[结论]本术式是用于治疗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引起腕部功能障碍和腕部疼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近排腕骨切除术后新的桡腕-桡头关节的解剖学特点及生物力学变化,增强临床对这一术式的理解。方法6只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腕标本,模拟近排腕骨切除术后观测头状骨近端关节面;纵性剖开头状骨及月骨,描拓桡月关节和桡头关节的匹配曲线;选用6只新鲜标本牙托粉包埋后,用压敏片在双轴液压材料测试系统上测试正常和术后桡腕关节的接触面积和压力变化。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桡月关节匹配曲线良好,腕骨切除术后头状骨近端关节面有4个子关节面,和桡骨远端的桡月窝匹配性差。腕中立位下,正常的平均腕单位面积负荷为(22.9±4.3)N/cm^2。近排腕骨切除术后为(136.4±30.7)N/cm。(P〈0.05)。结论近排腕骨切除术后形成的新桡腕关节-桡头关节其解剖学和生物力学都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3.
头、月、三角、钩骨局限性融合术治疗舟月骨进行性塌陷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介绍治疗伴严重腕痛舟月骨进行性塌陷(scapholunate advanced collapse,SLAC)的新术式。方法:11例均为伴有严重腕痛、握力显著下降、腕关节功能受限的Ⅲ期舟月骨进行性塌陷的患者。入院后均行SLAC腕重建术(头、月、三角、钩骨局限性融合)。结果:术后随访7个月-3年半,以最后1次随访结果为准,优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除差的1例外,10例的腕痛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平均握力恢复至健侧的80%,腕关节活动范围为健侧的51%。结论:SLAC腕重建术是治疗Ⅲ期能性舟月骨进行性塌陷的一种可靠的挽救性手术,术后能恢复握力、保留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1992年以来,作者共对11例腕部损伤、创伤性关节炎行近排腕切除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例中男9例,女2例;新鲜创伤2例,陈旧性损伤9例。月骨、舟骨近端骨折、脱位2例,其中1例术后舟骨骨折不愈合;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2例,其中1例术后舟骨骨折不愈合;桡骨远端骨折损伤关节面、复位不良致后期桡腕关节炎3例;陈旧舟骨骨折不愈合致后期桡腕关节炎4例,其中2例外固定时间超过4个月。2 治疗方法在腕关节背部,由尺骨茎突至桡骨茎突作一长横形切口。切开后保护桡神经浅支,尺神经背侧支。切开腕背部韧带,保护拇长伸肌。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腕骨间韧带修补治疗急性经舟骨骨折月骨周围脱位或经月骨周围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4年2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12例月骨周围损伤的患者,其中8例经舟骨骨折月骨周围脱位,4例月骨周围脱位.全部采用切开复位,3.0mm AO空心螺纹钉或通用公司Bold钉固定舟骨骨折,克氏针固定腕骨间关节,并使用Nitek锚钉修补腕骨间韧带.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7个月(33~48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舟骨骨折均愈合,舟月角平均50°(35°~65°),桡月角平均5.(-10°~15°),腕骨高度指数平均0.51(0.50~0.53).临床检查腕关节活动度平均为92.5°,握力达健侧的76.7%,腕关节无痛者8例、轻痛者2例、中度疼痛者2例.按照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法平均为72分(50~95分),其中极好1例、好4例、可4例、差3例.结论 早期切开复位治疗月骨周围损伤可获得较满意的腕关节功能,结合韧带修补可防止腕骨间不稳以及继发的腕关节塌陷.  相似文献   

16.
月骨周围腕骨分裂型脱位一例上海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1200)胡晓亮,贾连顺××,男,40岁。工作时不慎从近4米高的电杆上跌下,左手着地,当即腕部剧痛,食、中、环揩尖麻木,不能活动手伤后1小时来院急诊。检查:左腕呈"枪刺状"肿胀、畸形,触痛显,腕、指...  相似文献   

17.
我们自 1978年应用近排腕骨切除术治疗经舟月骨脱位 35例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5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13例 ;年龄 2 3~ 5 3岁 ,术前病程 30天~ 9个月 ,平均 3 5月。2 手术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上臂气囊止血带做腕掌侧纵“S”形切口 ,依次切开各层 ,注意保护正中神经及肌腱 ,清除关节内瘢痕 ,切除舟骨、月骨及三角骨 ,保留豌豆骨 (因其对桡腕关节的活动功能无甚影响 )仔细清除碎骨片。放松止血带 ,伤口内仔细止血 ,修复好腕周围韧带 ,术后石膏外固定于腕背伸 15° ,三周后解除石膏 ,配合中药外洗、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8.
从1981~1992年对因陈旧性腕关节损伤骨折脱位以及月骨缺血性坏死,陈旧性粉碎性科力氏骨折畸形愈合等引起的腕关节功能障碍,经长时间理疗、锻炼而不能改善者应用近排腕骨切除腕关节成形术进行了治疗,临床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2~48岁,平均31岁,左侧5例,右侧6例,优势手8例,非优势手3例,舟骨骨折3例,月骨脱位3例,腕关节挤压伤1例,陈旧性粉碎性科力氏骨折基层治疗畸形愈合而引起功能障碍者3例。11例术前均有腕部畸形,背伸掌屈严重障碍,僵直以及腕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均经较长时间理疗、封闭、锻炼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述近排腕骨间不稳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近排腕骨间不稳的研究文献,从基础生物力学和临床生物力学两方面入手,分析周围软组织维持其稳定的生物机制,并总结其稳定性修复与功能重建的方法。结果近排腕骨间的肌肉与韧带对其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其生物力学作用机制已达成共识,但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受损后周围软组织对远端尺桡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机制、舟月关节韧带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仍存在争议。此外,生物力学研究中近排腕骨间不稳重建方法尚无统一标准,影响了其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结论近排腕骨间不稳在相关肌肉、韧带的基础生物力学研究以及修复重建的临床生物力学研究方面均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还不全面,仍需在腕骨本身形态、邻近关节面形态(尤其是桡骨远端的形态)、远端腕骨对近端腕骨产生的压力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腕骨间融合联合带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采用腕骨间融合联合带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疗效作一评估。用此法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Ⅲ期,Lichtman)8例.月骨切除后用带血管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腕骨间融合采用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5例,舟骨、头状骨融合3例。随访8~44个月,平均29个月。8例腕痛全部缓解,腕关节活动比术前改善:背伸达正常侧的58.8%,屈曲达51.4%。握力比术前增加46.9%。X线片结果:带蒂豌豆骨移位骨位置正常,无骨硬化;1例术后2年发现豌豆骨萎缩。8例病人中有6例恢复原工作,2例因社会原因改换工作。我们认为腕骨间融合联合带蒂豌豆骨移位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Ⅲ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