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补体对HCV感染者RF定量检测的影响.方法:以免疫比浊法测定HCV感染者血清补体灭活前后RF含量,然后比较其差异.结果:38例HCV感染伴RF含量异常者中,15例补体灭活前后测定的RF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补体对部分HCV感染者RF测定有抑制作用,HCV感染者测定RF时应先灭活补体再测定.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75例血清自身抗体水平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血清中各种自身抗体指标,以探讨HCV患者体内自身免疫反应的情况。方法:应用免疫散射浊度法、间接免疫荧光法、电化学发光法对75例HCV感染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分别检测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甲状腺球蛋白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抗TG/抗TPO)。结果:HCV感染者RF、ANA、抗TG和(或)抗TPO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CV感染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者其RF、A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者(P<0.05);HCV-RNA阳性者其RF、ANA阳性率明显高于HCV-RNA阴性者(P<0.05)。结论:HCV感染者存在自身免疫反应,且与病毒的复制有关,提示自身免疫反应是HCV感染后肝功能受损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水平,探讨血清BAFF含量与HCV感染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0名HCV感染者及40名健康对照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BAFF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CV感染者血清中HCV-RNA的水平,并结合HCV感染者临床情况分析。结果:HCV感染者血清中BAFF水平为(36.9±5.36)μg/L,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各临床分期HCV感染者中,血清BAFF的表达有明显差异,其中丙肝后肝癌组>丙肝后肝硬化组>丙肝慢性感染组>丙肝携带组;HCV病毒载量的对数值与血清BAFF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CV感染者血清BAFF水平与疾病进展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与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②方法 对 4 4例抗HCV IgG阳性病人血清进行抗核抗体 (ANA)、类风湿因子 (RF)及抗可提取性核抗原 (ENA)抗体检测 ,并同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 (AST)。③结果 抗HCV阳性病人ANA ,RF和抗EN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2 7.3% ,2 5 .0 %和 31.0 % ,总的自身抗体检出率为 4 5 .0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2 0~ 15 .18,P <0 .0 5 ) ;HCV感染病人ANA和RF阳性与阴性者之间AST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 =1.4 5 ,t′ =1.2 1,P >0 .0 5 ) ,ANA阳性者与ANA阴性者之间ALT含量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 (t=1.18,P >0 .0 5 ) ,RF阳性和阴性者ALT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 =4 .75 ,P <0 .0 1)。④结论 HCV感染可触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 ,HCV感染者定期检测RF有助于监测病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 HCV) 无症状感染者病毒载量分布以及与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80例HCV无症状感染者外周血中HCVRNA, 同时进行重组免疫印迹试验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 水平测定。结果 80例HCV无症状感染者外周血HCVRNA含量在102 1 ~105 8拷贝/ml, 其中82.5% (66 /80) 在104 0 ~105 8拷贝/ml。RIBA不同反应组HCVRNA含量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ALT异常升高组HCVRNA含量与ALT正常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HCV无症状感染者病毒载量处于相对低水平, 病毒载量与RIBA抗体反应模式和ALT水平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与HIV/HCV重叠感染者用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疗效的观察及HIV和HCV的相互影响。方法治疗前后定期采集38例慢丙肝、32例HIV/HCV重叠感染者的外周血,分离血浆,检测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HCV-RNA和肝脏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后慢丙肝患者血浆中HCV-RNA含量96%<10E3cop/ml,HIV/HCV重叠感染者HCV-RNA含量下降不理想,但HIV-RNA含量较前下降,CD4不同程度增多。结论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HIV/HCV重叠感染者疗效较单纯丙肝患者差,但对HIV有抑制作用,并部分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脂分析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HCV感染者107例,分成HCV携带者、轻度和中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三组,分析血脂水平。结果 HCV感染者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且随肝功能损害加重,降低程度增大。HCV携带者血清甘油三酯(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度和轻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TG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HCV携带者和轻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ApoAI)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ApoAI含量较对照组低(P〈0.01)。HCV感染者血清载脂蛋白B100和脂蛋白(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感染者血清TC降低可能是肝脏储备功能下降所致,TG升高可能与HCV核心蛋白抑制微粒体TG转运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8.
HIV和HCV感染者重叠感染HGV对病毒复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者重叠感染庚型肝炎病毒 (HGV)的情况 ,探讨重叠感染病毒在体内的相互作用机理。方法 :用定量 PCR测定 HIV和 HCV感染者血浆中病毒载量 ,同时用 RT- PCR检测这些患者 HGV的感染情况 ,并对部分 HGV阳性者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317例 HIV患者中检出 HGV阳性 12 3例 ,阳性率为 38.8% ;91例 HCV患者中 HGV阳性 19例 ,阳性率为 2 0 .9% ,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显示 ,HIV和 HGV重叠感染中 HIV病毒载量明显低于单独 HIV感染者 [(1.8± 0 .6 )× 10copies/ ml vs(1.9± 1.1)× 10 2 copies/ ml];而 HCV和 HGV重叠感染者中 HCV的病毒载量与单独 HCV感染者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1.5± 0 .6 )× 10 4copies/ ml vs(5 .4± 1.8)× 10 4copies/ ml]。序例分析表明 ,与 HIV或 HCV重叠感染的 HGV来源于同一病毒株。结论 :HIV感染者有很高的 HGV重叠感染率 ,而且 HGV感染能明显抑制 HIV在体内的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检测的检出率,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60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进行抗核抗体(ANA)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血清HCV-RNA含量。结果 HCV感染者类风湿因子(RF)、ANA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CV感染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组其RF、A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组(P<0.0 5);HCV-RNA阳性组其RF、ANA阳性率明显高于HCV-RNA阴性组(P<0.05)。结论 HCV在机体感染过程中可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使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其检出率与肝脏损伤程度和病毒的复制水平有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CV/HBV)共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46例HCV/HBV共感染者、56例单独HCV慢性感染者及60例单独HBV慢性感染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其中HCV/HBV共感染者及单独HCV慢性感染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停药随访24周,分析疗效。结果治疗后,HCV/HBV共感染者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3.04%与单独HCV慢性感染者取得SVR(48.2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6.207,95%CI:1.655-23.28,χ2=8.562,P=0.003)。单独HBV慢性感染者取得SVR者(45.00%)与HCV/HBV共感染者取得SVR者(13.0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5.455,95%CI:1.463-20.332,χ2=7.357,P=0.007)。结论HCV/HBV共感染比单独HCV或单独HBV慢性感染更难治,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BV共感染有疗效,但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李德红  李勇  居军  鲁彦 《医学综述》2012,(21):3674-3676
目的比较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和RA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并探讨免疫球蛋白/补体与RA活动期的关系。方法以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80例RA患者根据标准分为静止期组、活动期组和合并感染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gG、IgA、IgM和补体C3、C4的水平,并比较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与活动期RA和RA合并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RA活动期患者血清IgG、IgA、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静止期组,IgM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不高于静止期。RA活动期与合并感染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无显著性差异。IgG、IgA与RA活动期及活动性指标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高度相关性。结论血清IgG、IgA与RA疾病活动期有相关性,可作为RA活动期的观察指标之一,IgG、IgA、IgM不能作为区分RA活动期和合并感染的指标。补体不能作为判断RA处于合并感染、活动期或静止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避免因输血传播疾病引起医疗纠纷和防止职业感染。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010-01~2011-0311606例就医患者进行输血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梅毒螺旋体(rI’P)抗体三项指标筛查。结果共检出阳性例数856例。结论患者输血前进行三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对诊断和预防医患交叉感染、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1985年左右参与非法献血人数较多的赵县前大章乡城郎村村民受HCV感染的现状,为当地丙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 ,将户每位成员基本情况录入数据库。采集每位村民4mL血清,现场分离血清,并检测血清ALT、抗-HCV抗体。结果河北赵县献血村人群抗-HCV阳性率为26.72%;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40~60岁之间;献血员抗-HCV阳性率高于非献血员;不同献血类型HCV感染情况不同,混合献血感染几率最大。抗-HCV阳性率随混合献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结论河北赵县献血村HCV感染情况较严重,人群抗HCV感染率远高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的影响。【方法】比较30例HCV抗体阳性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阳性组)与30例HCV抗体阴性(阴性组)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标志物: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同时检测并比较两组营养状况指标: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结果】阳性组较阴性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阳性组ALB、PA组较阴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感染HCV可加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的微炎症状态,并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类风湿因子 (rheumatoidfactor,RF)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疗效考核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速率散射抗原过量比浊法对 5 3例已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进行类风湿因子 (RF)定量检测。结果 :有 4 6例 >2 0IU/ml,占 86 .8%。对其中 2 3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者进行RF水平的动态检测 ,其平均值为 38.6IU/ml,并与治疗前结果均值为 6 1.3IU/ml比较 (配对t检验 ,P <0 .0 1)RF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速率散射抗原过量比浊法定量检测R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而连续检测RF所呈现的水平变动趋势对该病的疗效考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F蛋白作为抗原,检测HCV感染者血清中的相应抗体,观察F抗体在国内HCV感染人群中的阳性率及其与HC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基因工程重组表达的F蛋白经亲和柱纯化后,包被微量滴定板,以ELISA法检测35份HCV感染者、8份非HCV感染的肝病患者及10份健康者的血清标本。结合患者疾病资料,统计学分析F抗体与HC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在35份HCV感染者血清标本中,F抗体的阳性率为43%(15/35),对照组(8份非HCV肝病患者及10份健康者)血清中无一例F抗体阳性,两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5)。但未发现F抗体阳性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血清HCV载量之间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F抗体在国内HCV感染人群中的检出情况,将有助于F蛋白的致病性研究,也对探讨F蛋白的功能及进一步将其作为HCV感染检测指标的研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丙肝病毒核酸(HCV-RNA)的存在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对65例丙肝患者的血清和PBMC中HCV-RNA进行检测。结果:65例丙肝患者血清和PBMC中HCV-RNA阳性分别为41例(63.1%)和35例(53.8%),其中34例急性丙肝患者血清、PBMC中HCV-RNA阳性分别为21例(61.8%)、13例(38.2%),31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PBMC中HCV-RNA阳性分别为20例(64.5%)、22例(71.0%),慢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RNA检出率与急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5.74,P<0.05)。3例(2例慢性、1例急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RNA阳性,但血清HCV-RNA阴性。9例(全为急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RNA阴性,但血清HCV-RNA阳性。32例(12例急性、20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和PBMC中HCV-RNA均阳性,且PBMC中HCV-RNA的含量均低于血清,两者含量呈正相关。结论:PBMC为HCV肝外贮存场所,其HCV含量依赖血清中HCV的含量;PBMC中HCV在丙肝患者的病情慢性化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实验室可以通过浓聚血液中PBMC的浓度来提高其HCV-RNA的检出率,故临床医生在对丙肝患者进行血清HCV-RNA定量检测的同时开展PBMC中HCV-RNA检测可以减少漏诊,可作为慢性丙肝患者的选择治疗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R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HCVRNA含量与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HCV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 75例HCV抗体复检阳性无偿献血者、9例丙型肝炎患者的HCVRNA含量 ,并与HCV抗体、ALT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75例献血者中 ,HCV抗体 (+ )、ALT(-)组HCVRNA阳性率高于HCV抗体 (+ )、ALT(-)组。在 9例丙型肝炎患者中 ,ALT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 ,且相关性显著 (r =0 72 ,P <0 0 5 )。结论 :在HCV感染的人群中 ,ALT的高低可间接反应HCV在体内的状态 ,这对安全输血和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标本保存对实时荧光定量HCV-RN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HCV阳性血清标本42份并平均分成6份分别置于室温、4℃和-20℃保存1d和1周后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在室温、4℃和-20℃条件下保存1d和1周对HCV RNA的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HCV RNA的定量检测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袁丽  刘芳  邬开朗  李一荣 《海南医学》2016,(18):2932-293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在体内外对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HCV感染患者标本106例和健康体检者标本110例,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CRP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感染的Huh7.5.1细胞及其对照细胞中CRP mRNA的表达。结果 HCV感染患者血清CRP水平为(8.62±5.56) mg/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的(1.35±0.71) m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CV感染的Huh7.5.1细胞中CRP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细胞高,其CRP/β-actin灰度比值分别为0.31和1.5。结论 HCV感染能够上调肝细胞CRP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