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脉化静脉皮瓣是晚近皮瓣移植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皮瓣,其有着独特的诱人之处,但由于其成活机制未明,因此有必要深化此项研究。本实验采用显微电视系统直接通过兔耳透明窗对皮瓣微血管进行动态观察,探讨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早期微循环变化的规律。材料与方法选用新西兰...  相似文献   

2.
皮瓣静脉干的类型及其选用原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各种灌注标本上,观察了皮瓣供区静脉的基本构筑。皮瓣区导血回流要通过浅、深两个静脉干系统。将皮瓣的静脉回流分为3型:浅静脉干为主型,深静脉于为主型和浅深静脉双于型。从解剖学角度进行分折,提出皮瓣移植术中,对吻合静脉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3.
动脉化静脉皮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兔耳动脉化静脉皮瓣模型,观察皮瓣的成活过程,探讨其成活机制。方法:实验采用30只兔56侧耳随机分为4组。观察方法包括肉眼观察、荧光素试验、X线造影、透明标本、血气分析、组织学检查及扫描电镜。结果:实验组成活22/26,对照1组成活5/10,对照2组成活4/10,对照3组成活10/10。实验组与对照1、2组结果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5),而与对照3组结果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结论:实验结果肯定了兔耳动脉化静脉皮瓣能够成活。并证明动脉化静脉灌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方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 探讨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早期微循环主要方式。方法 选用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 ,随机分为实验组 (动脉化静脉皮瓣 )和对照组 (动脉皮瓣 ) ,每组各 10只。应用显微电视系统直接观察兔耳透明窗的方法 ,在放大10 0 0倍下研究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血流。结果 动脉化静脉皮瓣动脉血逆行灌注后主要经细静脉之间的交通支汇入回流静脉。结论 血流由细静脉→交通支→细静脉。是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早期微循环的主要方式以维持皮瓣早期成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静脉瘀血对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动脉皮瓣,B组为静脉动脉化皮瓣,C组为静脉瘀血的静脉动脉化皮瓣,每组各10只。术后30分钟,1,2,3,4,5小时分别应用显微电视系统通过耳窗对各组皮瓣微循环进行动态观察,7天后记录皮瓣成活情况。结果静脉瘀血的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血流缓慢,微血栓逐渐增多,皮瓣成活率低。结论静脉瘀血可破坏静脉动脉化皮瓣静脉系统的代偿机制,影响皮瓣血液灌流,从而导致皮瓣成活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探讨静脉危象造成皮瓣组织坏死的机理,建立可长时间进行微循环动态观察的静脉淤血皮瓣模型.方法 采用成年大白兔的兔耳,制备微循环观察窗,建立静脉淤血的皮瓣模型,于微循环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皮瓣的微循环状况.结果 模拟了临床上常见的皮瓣静脉危象,并通过对其进行细致的微循环观察,发现静脉淤血造成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是微循环的衰竭.结论 该方法建立的静脉淤血皮瓣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临床上常见的皮瓣静脉危象,并且可以对其进行较长时间的微循环状况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静脉瘀血对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静脉瘀血对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动脉皮瓣,B组为静脉动脉化皮瓣,C组为静脉阏血的静脉化皮瓣,每组各10只。术后30分钟,1,2,3,4,5小时分别应用显微电视系统通过耳窗对各组皮瓣微循环进行动态观察,7天后记录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静脉瘀血的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血流缓慢,微血栓逐渐增多,皮瓣成活率低。结论 静脉瘀血可破坏静脉动脉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微元生物活性纤维对动脉化静脉瓣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微元生物活性纤维组(n=10),B组为对照组(n=10),应用显微电视系统直接观察兔耳透明窗的方法,在放大1000倍条件下研究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血流。结果 微元生物活性纤维组微循环血流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 微元生物活性纤维可改善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  相似文献   

9.
在大白鼠胸腹部形成动脉化静脉皮瓣和动、静脉皮瓣,术后不同时间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同时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显示,动脉化静脉皮瓣术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液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皮瓣成活情况不如动、静脉皮瓣。提示术后血液流变性改变可能是影响动脉化静脉皮瓣成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皮瓣静脉伴行不紧密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据解剖学血管铸型及灌注标本观察,对轴型皮瓣的动脉与静脉伴行不紧密的局部进行分析,归纳为3种类型:①静脉一套,伴行不紧密类型,如颅面部皮瓣;②伴行静脉两套,同名静脉伴行不紧密类型,如下腹部皮瓣;③无同名伴行静脉类型,如指背皮瓣。对上述轴型静脉与动脉伴行不紧密的皮瓣供区,在设计手术方案时,必须留有较宽的筋膜袖,以保护血液返流的渠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微元生物活性纤维对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微元生物活性纤维组(n=10),B组为对照组(n=10),应用显微电视系统直接观察兔耳透明窗的方法,在放大1000倍条件下研究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血流.结果微元生物活性纤维组微循环血流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微元生物活性纤维可改善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  相似文献   

12.
逆行皮瓣中浅静脉干的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浅静脉干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观察,探索浅静脉干促进逆行皮瓣静脉回流的机理,进一步指导带浅静脉千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用小鼠耳制成带浅静脉干的逆行皮瓣模型共48例,每个皮瓣内只有一条浅静脉干,用微循环观察仪对浅静脉干进行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观察。结果:根据形态可将逆行皮瓣中的浅静脉千分为3种类型:“I”形,“Y”形和树枝形,各种类型的浅静脉干都是皮瓣静脉逆向回流的主要通道,如果在蒂部将浅静脉干闭塞,皮瓣的静脉回流基本停滞。结论:浅静脉千的存在有助于逆行皮瓣的静脉逆向回流,并在回流中起类似“枢纽”的重要作用,临床应尽量选用“I”形浅静脉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微元生物活性纤维对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用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 ,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为微元生物活性纤维组 (n =10 ) ,B组为对照组 (n =10 ) ,应用显微电视系统直接观察兔耳透明窗的方法 ,在放大 10 0 0倍条件下研究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血流。结果 微元生物活性纤维组微循环血流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 微元生物活性纤维可改善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  相似文献   

14.
浅静脉干及其滋养血管对静脉皮瓣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静脉在皮瓣成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单纯静脉蒂皮瓣临床应用获得成功 ,但其成活机制仍不甚清楚。既往研究只注重静脉内血流的作用 ,而对静脉干本身的研究较少 ,浅静脉是否存在滋养血管 ?如果有 ,其对静脉皮瓣的成活作用和意义如何 ?为此 ,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标本与仪器正常成人新鲜上肢标本 3具 ,2 0 %泛影葡胺 2 0 ml× 10支 ,义齿基托枝脂 ,自凝牙托水 ,手术显微镜 ,Olympus照相机 ,冲洗相材设备。二、实验方法1.血管造影 :2 0 %泛影葡胺 2 0 ml加入等量生理盐水稀释 ,X线监视下 ,首先用稀释后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静脉瘀血对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A、B、C 3组,A 组为动脉皮瓣,B 组为静脉动脉化皮瓣,C 组为静脉瘀血的静脉动脉化皮瓣,每组各10只。术后30分钟,1,2,3,4,5小时分别应用显微电视系统通过耳窗对各组皮瓣微循环进行动态观察,7天后记录皮瓣成活情况。结果静脉瘀血的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血流缓慢,微血栓逐渐增多,皮瓣成活率低。结论静脉瘀血可破坏静脉动脉化皮瓣静脉系统的代偿机制,影响皮瓣血液灌流,从而导致皮瓣成活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淤血组织最终成活的内在机制。方法选择兔耳建立静脉淤血的皮瓣模型,采用活体微循环动态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窗了解静脉淤血组织内部微循环的变化。结果皮瓣静脉淤血后,其原有微循环系统的状况不断恶化,进而观察到微血管新生的淤血组织最终成活。结论微血管的新生对静脉淤血组织的成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和报告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观察18具成人下肢标本中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的走行及血供;临床应用修复足踝部缺损9例。结果 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有明确的体表标志线,在小腱下1/6-1/8有多源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9例皮瓣均存活,随访1-36个月,皮瓣供区,受区的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具有多源的动脉血供和丰富的静脉回流网。临床随意性相对较强,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吻合浅静脉预防手部及前臂岛状皮瓣引起的静脉危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采用吻合皮瓣浅静脉的方法,解决手部及前臂岛状皮瓣转移后静脉回流不畅的问题。方法1994年以来,在切取手部或前臂岛状皮瓣时常规保留皮瓣内1根浅静脉。术中皮瓣转移后如发现静脉回流不畅,则将此浅静脉与受区的浅静脉进行吻合,以助静脉回流。结果1994年以来,临床应用4例,术后皮瓣获得100%的成活率。结论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手部及前臂岛状皮瓣转移后静脉回流不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单纯静脉皮瓣和静脉动脉化皮瓣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兔耳背侧带中央动、静脉和前边缘静脉的岛状皮瓣,分别制成单纯静脉皮瓣和静脉动脉化皮瓣,并分为直接缝合组和半透膜隔离组,与传统皮瓣进行对照研究,探讨3种皮瓣血液灌流特点及对受区基底床依赖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完全依靠血管蒂营养的传统皮瓣和静脉动脉化皮瓣均可存活,而单纯静脉皮瓣则不能存活。单纯静脉皮瓣处于一种低灌流的濒临坏死状态,而受区基底的血运及受区与皮瓣间血管重建的速度在皮瓣存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静脉淤血皮瓣微循环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兔耳建立静脉淤血的皮瓣模型,采用活体微循环动态观察的方法,观察观察静脉淤血组织内部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皮瓣静脉淤血后,其原有微血管的数目逐渐减少,微血流的速度逐渐减慢,红细胞聚集和白色微血栓形成的情况逐渐加重,72 h皮瓣原有的微循环系统基本衰竭.静脉淤血后36 h,可以观察到有新生微血管的出现;48 h,可以观察到较清晰的新生微血管.观察到新生微血管的淤血组织最终成活,而未观察到新生微血管的淤血组织最终坏死.结论 对于发生静脉淤血的皮瓣,如果不及时解除淤血的原因,其原有的微循环系统呈不可逆的进行性恶化,而微血管的新生对淤血组织的成活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