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该方法操作的安全性。方法复制了Pringle法、半肝阻断血流阻断法及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法三种肝血流阻断法动物模型,统计了每组成功完成8只所需动物数量,计算了手术成功率。同时观察了三种肝血流阻断方法缺血45min,再灌注24h后动物存活率及肝细胞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制作完成视为手术成功,共对33只大鼠进行了手术。每组成功完成8只,手术成功率分别为:Pringle法组88.9%(8/9)、半肝血流阻断组57.1%(8/14)、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组80.0%(8/10)。缺血45min再灌注24h,Pringle法组生存率仅为37.5%(3/8),镜下可见片状肝细胞坏死、多发气球样变及嗜酸性变。而半肝血流阻断组生存率100%(8/8)、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组87.5%(7/8),两者镜下偶见点状或小灶状肝细胞坏死、气球样变及嗜酸性变,肝细胞受损比Pringle法组明显轻。结论采用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法制作动物模型,操作简单、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法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pringle法A组、半肝阻断B组和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C组。阻断肝血流30min后,去血管夹恢复血流,分别于再灌注后1、3、6、24h抽血检测ALT和AST水平,然后取肝组织用于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并行肝脏病理学及肝细胞凋亡情况观察。结果与A组比较,B、C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ALT、AST、肝组织MDA含量及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肝组织SOD活力明显升高。C组肝功改变、肝组织MDA含量、SOD活力及肝细胞凋亡率于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法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轻且安全性优于肝血流阻断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方案对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手术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9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手术患者80例,根据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分为对照组(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和观察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每组各40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指标的水平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60±75)min]、术中出血量[(429±184)mL]、肝门阻断总时间[(20.4±6.1)min]及术后住院时间[(11.5±3.6)d]与对照组[(154±86)min、(418±205)mL、(21.7±7.3)min、(10.0±3.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3、7天观察组的ALT、TBIL等肝功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腹腔积液发生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4.10±0.9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76±0.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肝功能的恢复,且减少其并发症,尤其适合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吸引刀(Cut-Ultrasound Aspiration,CUSA)不阻断入肝血流肝切术与常规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行肝叶切除术对残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间进行肝叶切除的144例肝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CUSA组和Pringle组,CUSA组68例运用CUSA行不阻断入肝血流肝叶切除,Pringle组76例行常规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行肝叶切除,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残肝功能及并发症。结果:CUSA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Pringle组,术后残肝功能恢复比Pringle组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肝叶切除术比较,CUSA不阻断入肝血流肝叶切除术失血量较少,术后肝功能损害程度较轻,是一种比较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静脉转流对肝硬化大鼠耐受人肝血流阻断时限的影响。方法:观测门静脉转流与非门静脉转流条件下阻断入肝血流不同时程后动物存活率及肝脏能量代谢的变化,包括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动脉血酮体比值(AKBR)。结果:①术后两周存活率:肝硬化大鼠门静脉转流下入肝血流阻断(PBB)-30min组和PBB-45min组为100%,单纯入肝血流阻断(PTC)-30min组、PBB-60min组分别为65%和75%。②肝脏能量代谢:缺血后肝组织ATP、RCR及AKBR均明显下降。再灌注后上述指标逐渐恢复,但随缺血时间延长,升高幅度明显降低,甚至难以恢复。结论:门静脉转流能显著提高肝硬化大鼠常温下耐受入肝血流阻断的时限。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缺血对硬变肝脏的损害及激素对温缺血硬变肝脏细胞的作用,对20余例合并肝硬化的肝细胞癌病人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采用Pringle's法行肝切除14例,其中6例阻断入肝血流前静注地塞米松,肝缺血时间7 ̄16min;另6例未阻断血流作对照。通过肝功能、肝组织ATP含量和肝细胞超微结构观察,证明Pringle's法入肝血流阻断在硬变肝脏行肝切除时是利多弊少的,但并非所有切肝病例都需要。每次阻断肝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术肝脏血流不同的阻断技术对肝脏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全肝血流阻断法、左半肝血流阻断法及右半肝阻断法,共125例肝叶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血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的肝血流阻断对肝脏血生化指标(AST,ALT,ALB,T-BIL,ICGR15(%),PA,CHE)的影响。结果:术后均出现肝功能酶学指标不同程度升高,以第一肝门阻断肝脏血生化升高较左右半肝阻断明显,但经统计分析,仅术后5天两者有差异(P〈0.05)。结论:行半肝切除术中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是一种减少出血的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解剖性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要求高,可避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肝损伤也小,术后肝脏功能恢复快,可以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根据病情,巧妙选用肝血流阻断技术,可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和保证患者安全,同时节约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在减轻左半肝切除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作用。方法 肝癌行左半肝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Pringle 阻断法,观察组患者接受选择性左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对比两组患者的阻断前和恢复肝血流后20 min 肝功能、脂质过氧化及炎症因子等缺血再灌注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ST)、碱性磷酸酶(ALP)、γ- 谷氨酰转移酶(γ-GT)、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比较有差异(P <0.05);两组ALT、AST、ALP、γ-GT、XOD、MDA、SOD、GSH-Px、MPO、IL-1β、IL-8 及TNF-α 含量的变化趋势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 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可减轻左半肝切除术中的肝脏缺血再灌注反应,促进患者术后肝功能提升和内环境稳态恢复。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比较肝癌伴肝硬化患者在肝切除术中应用不同的肝血流阻断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肝切除术的80例肝癌伴肝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肝血流阻断方法分为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38例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组42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后患者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半肝入肝血流组VS 全肝入肝血流组)手术时间(148±42 VS 142±34)、术中出血量(563±53 VS 547±23)、术后住院时间(12.7±5.1 VS 11.3±4.3)差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肝功指标(半肝入肝血流组VS 全肝入肝血流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77.81±9.08 VS 213.82±61.37)、血清谷丙转氨酶ALT(65.72±12.11 VS 197.40±56.28),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半肝入肝血流组7.9% 全肝入肝血流组28.6%,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肝癌伴肝硬化患者的肝切除术中,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相比,有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肝脏功能恢复较快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应用半肝血流阻断法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对肝切除手术中大出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2例肝切除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中不同肝血流阻断的方法分为:半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组和全干入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为42例和40例。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术后3天和术后7天半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组的ALT和AST检测值明显低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组,半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病比率显著低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组。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相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优势,但临床上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李林鹏  王凯 《中原医刊》2011,(13):45-47
目的比较两种肝脏血流阻断方法在因肝脏恶性肿瘤行右半肝切除术中的作用,评价右半肝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右半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9例肝癌行右半肝切除的患者分为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n=22)和右半肝出入肝血流阻断组(n=27)。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患者比例、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肝功能的恢复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输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有1例患者术后死于肝脏功能衰竭。右半肝出入肝血流阻断组术后并发症数量明显减少、无患者死亡,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P〈0.05),且术后第7天的肝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P〈0.05)。结论右半肝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可以提高因肝脏肿瘤而行右半肝切除的成功率和患者对手术耐受性,为右半肝切除手术提供了一个安全、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杨健  吴国长  文天夫 《四川医学》2011,32(2):145-148
目的采用大鼠入肝血流阻断(HT)和半肝血流阻断(HH)的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二者在生存率及生存时间、病理改变、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健康SD大鼠60支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10只大鼠,1、2、3为TH组,阻断时间别为30、45、60min;4、5、6为HH组,阻断时间分别为30、45、60min。再灌注时间均为30min,复流结束行肝左叶切除。观察指标包括大鼠生存率和生存时间,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TEM)下观察肝脏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HH组术后7d生存率明显高于TH组。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段的HH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TH和HH在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的生存时间统计学比较分别为0.055、0.000、0.000。TH和HH组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改变没有统计学差异(P=0.484),但是,阻断时间越长,肝细胞损伤越大(P=0.002)。透射电镜表现包括线粒体肿胀、染色质边聚、窦状隙内皮细胞肿胀、窦状隙间隙增宽、胞桨脂变和凋亡小体形成。结论阻断时间在60min内,大鼠HH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优于TH组;TH与HH组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阻断时间在60min以内,肝细胞没有发生不可逆的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3.
黄擎雄 《广东医学》1997,18(8):560-561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的关键是术中有效地控制出血,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力Prin办法.即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处阻断入肝血流,由于肝脏对缺血极为敏感,一般主张阻断在20分钟以内,对合并肝硬变的病人,阻断时间稍长即可导致肝功能明显损害【’],作者于leqs年2月一1”7年2月,对18例原发性肝癌行右半肝阻断肝叶切除术(A组),随机抽取应用ffen办法行右肝癌切除18例为对照组门组),就术中阻断肝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改变,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A组IS例中男14例,女4例,年龄39-65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入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47例成功实施入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患者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9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9%(9/47),经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入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手术疗效良好,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脏疾病治疗方法,严谨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实施及术后患者的快速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静脉自然转流及非转流情况下保留半肝动脉血供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将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组。A组保留肝左、肝中动脉血供及尾状叶动脉、门静脉血供(约占全肝5%),夹闭肝左、肝中叶门静脉,结扎肝右叶肝蒂,到预定阻断时相点,恢复肝脏灌流,切除肝右叶及尾状叶,24h后检测ALT、肝脏HE染色(细胞核)阳性面积的平均百分数及术后7d存活率。B组不保留尾状叶动脉、门静脉血供,其他与A组相同。C组完全阻断肝脏入肝血流,肝切除方式及检测指标与A组相同。结果在A、B、C 3组中,A组的阻断形式对肝脏的损害最轻,B组次之,C组最重。A/100、B/40与C/20损害程度相当。结论大鼠门静脉转流下保留半肝动脉血供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是100min,单纯保留半肝动脉血供入肝血流阻断组的安全时限是40min。  相似文献   

16.
李镜洲 《新疆医学》1994,24(1):16-17
本文报道改良的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14例,在无血状况下完成了切肝难度较大的中肝叶、第Ⅷ肝段肿瘤以及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等切肝手术。由于肝门血流阻断方法及切肝技术的改进,全肝热缺血时间明显缩短,手术省时、省血、安全。全组无手术死亡。讨论了肝门血流阻断方法及无血断肝操作等切肝技术的改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哲  刘凯  张博  杨家和 《当代医学》2011,17(27):18-19
目的探讨并总结不阻断肝门切除肝左外叶肿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分析138例不阻断肝门行肝左外叶肿瘤切除的病例与同期进行的210例第一肝门阻断切除肝左外叶肿瘤病例,比较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不阻断肝门切肝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较Pringle’s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天肝功能较Pringle’s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不阻断肝门切除肝左外叶肿瘤可明显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肝门阻断进出病变肝段血管的肝段切除术,是将国内外传统使用的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切肝法作了两个改进:①变全部入肝血流阻断为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使不拟切除的肝组织不遭受缺氧的损害,从而提高了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②变入肝血流阻断为入出肝血流阻断,防止了血液从下腔静脉倒灌入无静脉瓣的肝静脉中.经其断端流失。加上断离病肝不受时间限制,可仔细止血.故减少了手术失血量,提高了安全性.本组共施行40例各式肝段切除术,大多数是肝癌病例,其中绝大多数是巨大肝癌。本法为以往认为不能切除的肝癌提供一个较好的切除方法,加上对残肝行植入式肝动脉或门静脉插管,行术后局部化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解剖法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 在肝血管瘤包膜外剥离术中的应用体会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9例患者采用非解剖法区域性阻断入肝血流行肝血管瘤包膜外剥离术探讨其临床效果.结果 应用非解剖法区域性阻断入肝血流法包膜外剥离肝血管瘤出血少,手术时同短,对肝功能的影响轻微,无须特殊器械;包膜外血管瘤剥离术不切除正常肝组织,未见不良并发症出现.结论 非解剖法区域性阻断入肝血流法行包膜外剥离肝血管瘤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易行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012年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分为2组,其中17例患者接受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术(A组),13例患者接受选择性肝门半肝阻断术(B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流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转氨酶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流阻断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B组在术后转氨酶恢复时间方面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B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术各具特色,其中选择性肝门半肝阻断术安全,对肝功能影响小,尤其适用于肝右叶的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