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黎裕明  刘桂仙  许宜薇 《内科》2007,2(6):1010-1011
目的初步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院46例接受MECT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结果经过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顺利进行420人次MECT治疗,412人次配合治疗。结论有效护理是确保MECT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崔英坤  李孝芹 《山东医药》2012,52(27):72-73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现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拟行MECT的80例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两组MECT前30 min均予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分别静注依托咪酯0.15~0.2 mg/kg、依托咪酯0.15~0.2 mg/kg+瑞芬太尼2μg/kg,两组均在眼睑反应消失后静注琥珀胆碱1 mg/kg,并于1.5 min后行MECT。分别记录麻醉前、电刺激前、电刺激后1 min、电刺激后5 min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观察患者癫痫发作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肌抽搐发作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后SBP、DBP、HR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电刺激后1 min各指标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尤以B组为著(P<0.05或0.01),电刺激后5 min两组各指标均与基础值相似(P均>0.05);两组癫痫发作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B组肌抽搐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术后头痛、肌肉痛发生例数明显少于A组(P均<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MECT可减轻电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并减少肌抽搐及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乌拉地尔预防无抽搐电休克致老年精神病患者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12日~2014年2月12日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将患者使用数字抽取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静脉注射乌拉地尔,对照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静脉注射阿托品和丙泊酚,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麻醉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评价心血管反应。结果两组麻醉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低于麻醉前(P0.05),但对照组的降低幅度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乌拉地尔可预防或者缓解无抽搐电休克致老年精神病患者心血管反应,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黎裕明 《内科》2014,(4):422-423
目的观察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并进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323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MECT治疗组16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161例,观察组患者用MECT治疗并进行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用抗抑郁药治疗结合予常规护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1 d后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21天采用韦氏记忆量表评定记忆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1 d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7天韦氏记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第21天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行MECT治疗结合个性化护理后临床抑郁症状有较好改善且对患者记忆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抑郁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床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抑郁症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均接受MECT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前组基础之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抑郁情绪、依从性情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93.33%)较对照组(66.67%)高。护理前,两组的SDS、HAMD评分以及血压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1个月,研究组的SDS及HAMD评分比对照组更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抑郁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不良情绪,稳定血压水平,达到一定干预目的。  相似文献   

6.
张树平  尹卫东 《山东医药》2007,47(29):99-99
药源性血液学反应约占药物不良反应的10%,临床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2×10^9/L定义为粒细胞减少症,〈0.5×10^9/L为粒细胞缺乏症。近年来,我们收治干扰素致粒细胞减少症患者12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2例不明原因发热(体温36.2~36.9℃)、乏力不适、头痛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22—23岁。因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期间出现,故全部隔离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放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性的方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2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有22例,设为观察组,未合并糖尿病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放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皮肤毒性反应、血液毒性反应以及黏膜毒性反应上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放化疗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后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毒性反应,临床作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奥马珠单抗注射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安全性,并建立护理注射治疗管理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疾病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建立了规范化奥马珠单抗治疗护理管理流程,纳入138例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疾病患者,累计注射442次,851针次。共有5例患者累计出现10次不良反应(全身反应6次,局部反应4次;10/442,2.3%),均发生在注射治疗2 h内,其中5次在0.5 h内;4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在首次注射治疗时。接受4次注射治疗后,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未观察到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过敏性疾病患者接受奥马珠单抗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本研究建立的护理管理流程为规范化用药流程提供了参考,可确保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液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5例出现输液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出现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25例出现输液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及时处置后均治愈,未留下后遗症。结论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关键。输液过程中认真巡视观察,熟练掌握输液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及时发现输液不良反应及减少输液不良反应对病人的伤害,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放疗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患者最严重的合并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常出现严重头痛、药物无法控制的抽搐、昏迷及精神障碍,病死率极高。因此,针对患者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有重要的意义。2005年05月~2008年05月我院收治4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均进行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显著。现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静脉应用硝酸甘油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硝酸甘油静脉输入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措施。其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眩晕,血压降低;严重时可影响治疗。2006~2008年我们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静脉输入硝酸甘油治疗,其中6例出现不良反应,现介绍观察及护理体会。临床资料: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44例,女16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诊治胸腔积液患者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分析589例胸腔积液的患者在接受内科胸腔镜操作时的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结果589例患者术中均有少许出血(100%),有疼痛147例(24.9%),胸闷34例(5.7%),胸膜反应24例(4.1%);术后均有液气胸(100%),包括包裹性液气胸和非包裹性液气胸;疼痛129例(21.9%),发热36例(6.1%),切口寒性脓肿4例(0.67%),切口细菌感染2例(0.33%),复张性肺水肿3例(0.5%)。上述不良反应如出血、疼痛、胸闷、发热、非包裹性液气胸,多较轻微,经对症处理后或可自行缓解;但仍有一些不良反应如包裹性液气胸、切口寒性脓肿等若处理不当会遗留较多后遗症,甚至严重不良反应如复张性肺水肿、胸膜反应等,处理不及时能危及患者生命。结论胸腔镜总体上不良反应多较轻微,通过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预判,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可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弓形虫性脑炎误诊为病毒性脑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2 2岁 ,于 2 0 0 0 -12 -2 9因反复头痛、发热 2个月入院。病人 2个月前 ,在秦皇岛市打工时 ,突发头痛、恶心呕吐、高热、意识障碍 ,在当地某医院腰穿后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并接受治疗 ,“治愈”后回家。半个月后 ,病人又出现发热、头痛、呕吐 ,并抽搐发作 ,于 1个月前住牡丹江市某医院。做腰穿 ,压力增高 ,脑脊液蛋白 0 5g/L ,白细胞数 40× 10 6 /L ,淋巴 >粒细胞 ,糖、氯化物正常 ,在该院按病毒性脑炎治疗 ,抽搐终止 ,头痛呕吐消失 ,体温正常 ,复查腰穿正常。但 2d前停用青霉素后 ,又出现头痛、发热 ,故从该院出院入住我院 ,病…  相似文献   

14.
《内科》2021,(5)
目的探讨改良电休克治疗重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重度抑郁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电休克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改良电休克治疗,每例患者治疗6~12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的临床总体印象-严重度量表(CGI-S)评分和血浆犬尿氨酸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GI-S评分、犬尿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CGI-S评分以及犬尿氨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开始至治疗结束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7.91%)显著低于对照组(4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电休克治疗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电休克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犬尿氨酸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21例行RFCA治疗PSVT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同时进行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21例患者RFCA成功,成功率为100%。3例出现术后不良反应,其中1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穿刺口出血及皮下血肿。结论 PSVT围手术期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并进行针对性护理。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3月在四川省疾控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接受狂犬疫苗接种,并发生不良反应的252例受种者进行分析和针对性护理。结果 252例研究对象在接种第0,3,7,14,28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比率分别为23%,45%,16%,10%,6%。所有研究对象在接受护理后都顺利完成了疫苗接种,无接种失败引发狂犬病的病例。结论受种者接种狂犬疫苗可能会出现某些不良反应,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其反应程度,提高狂犬疫苗的安全接种率和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研究和探讨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以服务于临床治疗。方法选择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该院接受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的患者共60例,将这60例患者划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各30例,实验组的患者接受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针对性急救护理,而对照组仅接受一般性的药物治疗。结果实验组的30例患者接受急救护理后恢复情况更优,呼吸情况大有好转,而对照组的恢复情况则要弱于实验组,还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呼吸不畅情况。结论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针对性急救护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arteryembolization,BAE)因其疗效确切,止血彻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患者治疗后易出现局部疼痛、发热、尿潴留、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及肢体麻木等并发症。2002年11月至2014年1月12年间,我科对146例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于术前术后早期采取了针对性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并发症,并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胺碘酮诱发致死性哮喘的临床表现特点,探讨其对老年人哮喘存在的潜在严重风险。方法报告2例老年快速房颤患者应用胺碘酮后出现致死性哮喘发作的临床表现及紧急治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患者均出现呼吸停止,经人工通气及激素注射等针对性治疗后恢复自主呼吸但呈哮喘重度发作状态,经进一步抗哮喘发作治疗后病情完全缓解。结论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如伴有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气道高反应状态的疾病,在使用胺碘酮治疗时有可能出现极其危重的哮喘发作,临床医师须高度重视,做好应对严重不良反应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有效对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低血糖反应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并就其原因以及护理措施加以介绍。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2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反应采取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而有效对这一症状加以缓解和治疗。结果经过积极治疗,38例很快恢复,其中有4例经过1~2 d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其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反应与患者的年龄、服用的药物、饮食习惯、饮酒习惯以及运动习惯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注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时评估、指导用药、以及合理饮食等措施来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