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听神经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颅内良性肿瘤,随着我国显微手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在临床上已可以全切肿瘤.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不仅要求尽可能的全切肿瘤,还要求术者尽量保留患者面、听神经功能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我院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显微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附6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显微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效果。方法大型听神经瘤65例,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中应用肌电监测判断面神经的走行及功能。结果本组肿瘤全切60例,术中保留面神经58例。结论显微手术可有效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熟悉桥小脑角局部解剖、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技巧及术中面神经的电生理监测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中的作用,提高肿瘤切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26例听神经瘤病人术中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面神经肌电图(EMG)连续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术中随时调整手术策略和方法,避免人为因素对脑干和面神经造成功能障碍。术后两周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88.5%),次全切除3例(11.5%),无死亡病例。面神经完整解剖保留25例(96.2%)。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评估,按House-Brackmann(H-B)分级,面神经Ⅰ级~Ⅱ级21例(80.8%),Ⅲ级~Ⅳ级3例(11.5%),Ⅴ级1例(3.8%)。结论大型听神经瘤实时电生理监测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手术的致残率,对提高听神经瘤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51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予以面神经监测。结果行肿瘤全切术46例,次全切除和大部分切除5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47例,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44例。结论熟悉局部显微解剖、采用术中面神经监测、手术者经验及精细操作是保护面神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九六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7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均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术,采用术后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面神经功能并观察术后并发症。 结果肿瘤全切除者47例,面神经解剖保留者45例。术后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Ⅱ级27例,Ⅲ~Ⅳ级17例,V级3例。术后38例患者恢复良好,8例出现术后不良反应,1例死亡。 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可以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并获得面神经解剖的保护,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老年大型桥小脑角(CPA)脑膜瘤的效果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汇总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老年大型CPA脑膜瘤患者(肿瘤体积在影像学上≥4 cm)40例,对手术情况及患者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手术对肿瘤的全切率以及术后患者恢复和神经保留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中,33例术中全切肿瘤,达到SimpsonⅡ级切除,全切率达到82.5%;4例达到次全切除,3例患者切除不足50%.死亡2例。6例患者面瘫症状无明显好转,4例患者出现听力障碍加重。结论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日益进步,老年大型CPA脑膜瘤手术切除满意度明显提高,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Ⅱ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微创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包括伽玛刀治疗后,肿瘤增大或囊性变扩大2侧)经微创显微手术治疗16例NF2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大小、听力损伤程度选择手术切除时机和肿瘤侧别,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三叉神经和听觉脑干反应监测。 结果双侧听神经瘤9例均分期分侧切除,单侧听神经瘤切除7例,共切除25侧听神经瘤(2侧肿瘤未行手术)。全切除肿瘤22侧(22/25,88%),另3侧肿瘤近全切除(为唯一存在听力耳)。椎管内神经鞘瘤3例和颅内脑膜瘤1例,均获得肿瘤全切除。近全切除的3侧听神经瘤和尚未行肿瘤切除的2侧听神经瘤(尚存有效听力),术后辅助伽玛刀治疗。术前残存有效听力的11侧耳,术后保留不同程度的听力5侧,听力保留率为45.5%(5/11)。术中解剖保留面神经者23侧(23/25,92.0%),半年后复查显示面神经功能H-B I~Ⅲ级的有23侧,H-B Ⅳ级2侧。术后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 结论Ⅱ型神经纤维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应根据双侧肿瘤的大小、听力水平、解除脑干压迫的迫切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和是否合并其他肿瘤,来共同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选择最佳的肿瘤切除的时机、肿瘤侧别和肿瘤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神经外科医师对于听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术中面神经和听神经保护均取得长足进步,可彻底切除肿瘤,完整保留神经功能。国际上对于听神经瘤术后早期、科学的康复指导开展较早,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我国神经外科起步较晚,听神经瘤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仍是学术界积极探讨的热点领域。现对我院听神经鞘瘤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康复治疗情况做一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6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8例全切,5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6例,无变化7例,加重3例。随访3~36个月,仍有2例患者未恢复至术前状态。肿瘤未全切的8患者中有2例行放射治疗,肿瘤体积未见明确增大。肿瘤全切的28例患者生存良好,随访未见确切复发。结论对有手术指征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赵勇刚  古选民  范波  李涛 《山东医药》2007,47(33):90-90
近年来随着显微和影象学技术的进步,使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取得较大进步,并且大大的降低了肿瘤的致残率,也提高了面神经和听神经功能的保留率。1997—2007年,我院治疗9例小型听神经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电生理监测下切除大型听神经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生理监测在大型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显微手术治疗的大型听神经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监测组和未监测组术后面神经保留情况。结果全部病例中肿瘤全切除44例(84.6%),次全切除6例(11.5%),大部切除2例(3.8%)。监测组面神经解剖保留27例(93.1%),未监测组18例(78.3%)。监测组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保留(H—B分级Ⅰ、Ⅱ级)21例(72.4%),未监测组11例(47.8%)。监测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均明显高于未监测组(P〈0.05)。结论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提高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AN)显微镜外科切除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的140例AN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采用H-B面神经功能受损量表(HBFGS)评估患者术后6个月的面神经受损程度,并将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是否行面神经监测、面神经位置、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严重程度等作为分析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按照术后6个月面神经HBFGS分级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HBFGS分级Ⅰ~Ⅲ级为轻中度障碍组(78例),Ⅳ~Ⅵ级为重度障碍组(62例)。轻中度障碍组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显著小于重度障碍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重度障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切除程度、术中行面神经监测情况以及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程度与重度障碍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最大直径>3.13 cm、肿瘤部分切除与次全切除、面神经与肿瘤中、重度黏连均是导致术后面神经功能严重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术中行面神经监测是术后面神经严重障碍的保护因素(OR<1,P<0.05)。 结论AN瘤体大小、肿瘤切除程度、术中是否行面神经监测以及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程度是影响患者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AN术后面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老年人垂体腺瘤的临床综合疗效,以选择对该类型肿瘤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老年人垂体腺瘤190例,将其分为经蝶手术组和经颅手术组,对肿瘤的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蝶组158例,肿瘤全切除112例(71.0%),次全切除30例,部分切除16例;经颅组32例,全切除8例(25.0%),次全切除16例,部分切除8例。经蝶组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较少,手术后生活质量较高。结论:经蝶显微手术可作为大多数老年垂体腺瘤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郭宏华  晁阳  李岩  王江滨 《肝脏》2012,17(2):83-86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95例诊断为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且无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分为抗病毒联合介入治疗组22例、介入治疗组26例、抗病毒治疗组23例、常规治疗组24例.随访监测治疗后4、12、24及48周肝功能、腹部彩色超声或肝脏CT,每4周对患者生活质量包括食欲、体质量(排除腹水影响因素)及乏力情况进行现场或电话随访,所有患者随访4周至48周.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抗病毒联合介入治疗组、介入治疗组、抗病毒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24周生存率分别为86.4%(19例)、73.1%(19例)、73.9%(17例)、54.2%(13例),48周生存率分别为68.2%(15例)、46.2%(8例)、47.8%(11例)、16.7%(4例).抗病毒联合介入治疗组、介入治疗组及抗病毒治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抗病毒联合介入治疗组、介入治疗组及抗病毒治疗组患者12周内生活质量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其中抗病毒联合介入治疗组改善最明显,其次为介入治疗组与抗病毒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在生活质量方面无明显改善.治疗24周后抗病毒联合介入治疗组及介入治疗组的肿瘤大小未明显增大,而常规治疗组患者的肿瘤较抗病毒治疗组增大明显.结论 在介入治疗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提高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1年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延缓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小脑延髓裂(CMF)入路手术切除儿童髓母细胞瘤(MDB)的显微手术方法和技巧。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自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经CMF入路微创显微手术治疗32例MDB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显微外科手术技巧进行总结。28例患儿采用单侧CMF入路,4例患儿采用双侧CMF入路。 结果肿瘤全切除者29例(90.6%),次全切除者3例(9.4%),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无永久性脑脊液漏。1例患儿术后并发小脑性缄默症,1个月后完全恢复。所有患儿均打通导水管,除2例患儿术后因脑积水未解除或加重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外,其余患儿术后原有颅高压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改善。术后2例患儿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5例患儿有幕上、幕下硬脑膜下积液,经皮下置管和加压包扎后治愈;颅内感染3例,共济运动障碍加重3例,脑膜脑膨出和呼吸障碍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均经影像学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3~81个月),27例患儿恢复正常生活,5例患儿仍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结论经CMF入路是一种显露充分、方便实用、安全有效的切除MDB的微创手术入路。掌握CMF入路和MDB显微手术方法和技巧,采用精湛的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有利于提高MDB的全切除率和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结合模块化营养指导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7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抗阻运动结合模块化营养指导,对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神经传导功能、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前血糖控制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为95.35%,明显较对照组79.0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MNCV、SNCV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阻运动结合模块化营养指导可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也能提高神经传导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舒血宁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1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舒血宁,对照组加用安慰剂,2周为一疗程.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SS-QOL量表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评价,检测血中内皮素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P<0.05);治疗后,治疗组SS-QOL量袁评分明显提高,内皮素1含量下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上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或P<0.01).结论 舒血宁结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接受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9年1—10月收治的74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展开研究,分组方式参照随机数字表法,37例归为实验组,剩余37例归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接受钻孔微创清除术,临床效果较为确切,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对患者预后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