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护士针刺伤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护士经常与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易发生针刺伤,且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类型之一[1,2].有研究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1].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预防针刺伤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护理研究》2007,21(22):2005-2005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是一种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因此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1].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的现象普遍,绝大部分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过,其中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套针头护帽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针刺伤是一种医疗利器(针头、各类穿刺针、手术刀、缝针等)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各种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可由此途径感染到受伤者体内[1],是护理人员最常见遇到的职业损伤之一。美国每年发生锐器伤60万~80万例,护士利器伤害率大约占80%以上,几乎100%的护士在职业生涯中有针刺伤的经历[2]。那么,针刺伤事件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哪些严重伤害,我们该如何有效预防是值得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将对针刺伤的危害、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护对策的做一下探讨,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葛建文  郑玲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2):897-899
针刺伤是一种意外伤害 ,可导致患者损伤局部出血[1] ,同时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由此接种到受伤者体内。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2 ] 。 2 0 0 3年英格兰国家稽查办公室等机构报道针头刺伤率占医务人员总意外事件的 17% ,其中 4 1.2 %的护士有过锐器伤害经历[3] ,这与绝大多数穿刺术是由护士执行有关。我国是肝炎的高发区 ,乙肝总感染率高达 6 0 %左右 ,乙肝病毒 (HBV)携带者已有 1 3亿[4 ] ,艾滋病毒 (HIV)的感染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 ,故护士特定的工作性质 ,使护理人员面临着…  相似文献   

5.
张宁 《护理研究》2007,21(8):2005-2005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是一种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因此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的现象普遍,绝大部分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过,其中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套针头护帽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针刺伤是临床发生的一种意外伤害,其能够导致受伤者的局部出血,并被携带的病原体污染,甚至会导致病原菌的种植,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各种研究调查表示,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和感染的高危群体[1]。由于针刺伤造成的疾病传播、身心伤害等也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分析了  相似文献   

7.
黄榕  孔悦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3):2499-2499
针刺伤是常发牛丁临床护理人员中的意外伤害,导致皮肤深部被刺伤出血,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会接种到受伤者的体内,引起经血液传播的医源性感染.护士手被针刺伤概率远远高出其他医务人员.为降低护理操作中针刺伤的危险,我们巧用棉签.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巧用泡沫预防针刺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燕  胡艳 《护理研究》2005,19(3):531-531
针刺伤是常发生于临床护理人员中的意外伤害,导致皮肤深部被刺伤出血,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会接种到受伤者的体内,引起经血液传播的医源性感染。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告,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有60万人~80万人,其中护士是上述受伤害的主要群体。为降低护理操作中针刺伤的危险,特对输液完毕后针头的处理进行小改革。  相似文献   

9.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因此,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到受伤者体内[1]。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输液时病人不合作有可能发生针刺伤;用过的输液器需要毁型,而锐器盒的开口小,把输液针头分离后再放入锐器盒增加了被刺伤的机会,尤其在输液结束的高峰期,护士有时拔完1例病人的针来不及处理输液器又需要给另1例病人拔针,最后集中处理输液器,又增加了被刺伤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巧用泡沫预防针刺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伤是常发生于临床护理人员中的意外伤害 ,导致皮肤深部被刺伤出血 ,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会接种到受伤者的体内[1] ,引起经血液传播的医源性感染。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告 ,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有 60万人~ 80万人 ,其中护士是上述受伤害的主要群体[2 ] 。为降低护理操作中针刺伤的危险 ,特对输液完毕后针头的处理进行小改革。1 材料及方法  准备一块长 8cm~ 10cm、宽 5cm~ 7cm、厚约 5cm的泡沫放入护理盘内 ,拔针后立即将针头插入泡沫 ,然后将输液器前端从针头处剪掉。插入十几枚针头后便可将泡…  相似文献   

11.
在2006年对我院462名护理人员进行了一年时间的护理工作考查与分析,对目前护士针刺伤危害和防护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1针刺伤的危害性1.1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其它途径,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过针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有资料显示1次被H IV或HCV污染的针刺伤后感染的机会为6%~30%[1]。针刺伤后是否引起感染不但与涉及的病原体密切相关,而且与针头种类…  相似文献   

12.
高福荣 《天津护理》2012,20(3):163-164
针刺伤指一种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1]。针刺伤的发生不仅对护士造成身体的伤害,同时也影响护士的情绪,增加了护士对工作的恐惧感,降低护理质量。我科于2011年1月导入PDCA模式,持续改进,降低护士  相似文献   

13.
针刺伤是指因操作各种注射针、穿刺针、缝针等引发的意外针尖扎伤,造成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深部损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其高发生率[1-3]和造成护士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3,4]已不容忽视。合理使用防护用具是预防针刺伤的有效措施之一[4]。  相似文献   

14.
护理人员针刺伤感染的防护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9]。临床诊疗、护理所用过的一切医疗物品几乎都携带着病源微生物[10]。有文献报道,至少有20种病原体可以通过针刺伤传播[11-12]。而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的国家,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13]。丙肝近年来的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14]。2000年的一份网上调查问卷显示,80%的护理工作者把其所面临的职业危害的危险度作为他们是否继续从事护理和临床工作的关键因素[1]。可见,有效地…  相似文献   

15.
针刺伤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由针头造成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现已证实大约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1].近年来,对针刺伤的研究仍然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大多数医疗单位和护理人员对针刺伤害的防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在职一线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仍然处于职业损伤的较高水平.王祥英等[2,3]统计显示,1年间临床一线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68.12%~84.2%,污染针头刺伤率为77.67%,年人均针刺伤2.8次,治疗室和手术室的针刺伤发生率甚至达100%.为了使护理人员对针刺伤害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以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减少针刺伤的危害,现就护理人员针刺伤害的危险因素与防护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针刺伤是一种危害大、后果严重的职业伤害。研究证实, 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触传播, 其中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是针刺伤传播的主要病原体。[1]针刺伤除了造成伤痛、造成血液性疾病的传播还对当事人的心理造成负担和压力,是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一大障碍,是护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实习阶段是整个护理职业生涯的特殊部分,它是一个必须经历的开端。护生们临床经验的匮乏、操作技能的不熟练不规范、自我职业防范意识缺失往往导致针刺伤在实习期间的高发,潜在感染的可能更大,本文综述了国内护生针刺伤现状,为指导实习护生加强职业防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等刺伤皮肤造成的意外伤害[1]。针刺伤的严重性不在于利器本身造成的伤害,而在于被污染利器可能造成疾病传播[2],尤其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锐器伤后发生血液、体液传播性疾病的危险性高,远远超过皮肤接触与黏膜接触的危险性[3-4]。研究[5]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和经血液  相似文献   

18.
曹小敏  杨祖钦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623-1624
护士因其职业的特殊关系,在工作中与之密切接触的莫过于注射器、针头等锐利器械,因而极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生针刺伤,将面临着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作者于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对10名护士进行调查,了解输液室护士被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对预防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减少职业伤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次性输液器的改进和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 ,多种病原体能经针刺伤传播 ,并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1 ] 。据报道[2 ]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每年至少发生 10 0万次针刺伤 ,其中 ,被刺伤者中护士占 80 % ,致使国外学者对此展开较多的研究 ,这些研究不但证实了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卫生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3] ,并且在预防针刺伤的发生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针刺伤这种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引起大多护理人员的重视。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 ,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倍增的趋势 ,医院又是这…  相似文献   

20.
针刺伤的分级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AIDS)[1]以前,文献上极少有针刺伤(needlestickinjuries)及其危害的报告[2,3];自从1984年发现首例由针刺伤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以来[4],针刺伤的发生率逐年降低,尤其是发达国家,如英国某些医院针刺伤和其他锐器伤的发生率平均仅为4.0%(1.0%~6.2%)[5],而根据我国毛秀英等曾对1075名临床护士作回顾性调查,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80.6%[6]。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务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国外采用职业危害的分级控制(hierarchyofcontrols)措施[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