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浙江舟山群岛居民发生高尿酸血症的人群分布以及发病率,为海岛居民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7 310例海岛居民于解放军413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血尿酸结果,其中剔除患有其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衰竭等的人群; 按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组,分别统计平均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以及各组间的差别。采用Microsoft 2003 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7 310例海岛居民的平均血尿酸水平为283±82 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21.2%; 31~40岁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33.6%,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43±86 μmol/L,与≤30岁年龄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41岁以上年龄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均超过15%,明显高于≤30岁年龄组。体检人数多集中于31~40岁年龄组。男性海岛居民5 214人,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27.9%,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68±74 μmol/L,高于女性组及所有人群的平均水平(P<0.001)。31~40岁年龄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43.1%,平均血尿酸水平与≤30岁年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岁年龄组和41~50岁年龄组平均血尿酸水平低于≤30岁年龄组(P<0.05),但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均高于30岁以下年龄组。体检人数也多集中于31~40岁年龄组。女性居民2 096人,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4.6%,平均血尿酸水平为257±57 μmol/L,各个年龄组的平均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组(P<0.001)。除60岁以上年龄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18.6%外,其余各组均低于10%,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 舟山群岛居民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 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明显年轻化; 健康教育,合理膳食调整,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措施应该长期进行,以预防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2004年沧州市1215例男性血尿酸、血脂及痛风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痛风发病率升高,发病年龄趋低,中青年为高发人群。血脂水平异常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是构成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尿酸血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并非所有的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均伴有尿酸代谢障碍,所以确切地给高尿酸血症下个定义是困难的。一般情况下将男性血尿酸超过420μmol/L,女性超过360μ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增高,如果24小时尿尿酸量超过600mg,可能为尿酸产生增多,如果24小时尿尿酸量低于600mg,则可能为尿酸排泄减少所致。本文试图就高尿酸血症的形成及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一些疾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98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6组,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结果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高尿酸血症是肾内科门诊常见病,本研究拟分析在肾内科门诊就诊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现状、血尿酸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分析,纳入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治疗方案及血尿酸控制情况,分析患者血尿酸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高尿酸血症患者1499例,平均年龄55.9±17.7岁,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小于60mL/min/1.73m2者752例(50.2%)。1246例(83.1%)患者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30岁以下患者药物治疗率较低(P<0.01);相较于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药物治疗率较低(P<0.01)。平均血尿酸水平431.5±118.3μmol/L,血尿酸达标率46.4%,男性44.1%,女性5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其他年龄组,30岁以下男性患者血尿酸达标率更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尿酸控制与患者年龄、性别有关,男性及30岁以下患者血尿酸更不易达标。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肾内科门诊常见病,且多合并肾脏基础疾病。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达标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需重视年轻、男性患者的高尿酸血症治疗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高尿酸血症是血尿酸水平增高。痛风是尿酸盐结晶在体内沉积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代谢性疾病。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全球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相关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痛风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早期干预,对上述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均有重要意义。目的:明确山东沿海20岁以上居民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设计:随机、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对象:调查范围为山东省沿海城市,包括青岛、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抽取年龄20~80岁本地常住(≥5年)居民,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人群为调查对象。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入户调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长住居民约5000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患病情况。采用Sysmexchemix-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酸、血脂、血糖、血肌酐,试剂购自日本西斯美康公司,其中血尿酸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1.77%和2.32%。尿酸值高于正常者,在第3天再次抽空腹血进行复查。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患者痛风发生率,以及高尿酸血症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结果:计划调查5500人,实调查5003人,应答率为90.96%,其中男性2395人(47.87%);女性2608人(52.13%)。①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13.19%,按照2000年山东人口标化率为13.27%;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8.32%,8.56%,χ2=108.52,P<0.01),男性发病风险为女性2.5倍(OR=2.5)。痛风的患病率为1.14%,标化率为1.10%;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94%,0.42%,χ2=30.38,P<0.01),男性发病风险为女性5.3倍(OR=5.3)。②正常人群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343.40±84.54),(258.90±70.90)μmol/L,t=48.03,P<0.01]。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469.43±48.08),(399.73±104.91)μmol/L,t=11.70,P<0.01]。男性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502.44±106.76),(403.48±52.72)μmol/L,t=2.07,P<0.05]。③高尿酸血症患者痛风的发生率为8.64%。④女性50岁以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7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而男性60岁以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50~59岁为高发年龄段,60岁以后又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且女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平均年龄比男性分别晚7.5和8.5岁。⑤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饮酒频率、饮酒量、食贝类量及频率、尿素氮、血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为男性高尿酸血症独立的危险因子,OR=1.016~30.217,95%CI(1.010~1.023)~(9.955~214.869);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重体力劳动为保护因素,OR=0.492,95%CI0.339~0.713,OR=0.755,95%CI0.575~0.991。年龄、高血压、食贝类量、尿素氮、血肌酐、三酰甘油、腰臀比、轻体力活动为女性高尿酸血症独立的危险因子,OR=1.022~27.34,95%CI(1.006~1.040)~(9.955~214.869);同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保护因素,OR=0.428,95%CI0.223~0.820。结论: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②山东沿海居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危险因素包括贝类等海产品高摄入、低体力活动、腹型肥胖、肾功能减退、代谢综合征有关,其中男性还与饮酒情况,女性还与年龄有关。③男性在各年龄段均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的危险阶段,而女性则重点在50岁以后。  相似文献   

8.
6687名机关人员血尿酸水平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机关人员的血尿酸水平厦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江苏无锡地区部分机关中6687名工作人员的系统体检,计算不同性别的血尿酸水平分布厦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分析不同尿酸水平的高血压的患病率。结果 ①66.97%男性血尿酸浓度在第三、第四分位组;81.06%女性血尿酸浓度在第一、第二分位组,男性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0.01)。②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60岁以前均为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60岁以后女性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迅速升高,男女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③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高血压惠病率增高。男性高尿酸血症组中65.72%伴有高血压,女性高尿酸血症组中62.50%伴有高血压。结论 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高,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增高,高血压的患病率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而升高,高尿酸血症是机关工作人员的常见病,高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河北省蔚县居民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流行情况,并观察高尿酸血症与体重指数、收缩压、血浆胆固醇、甘油三脂和空腹血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了该县各地区7,083名20岁以上居民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情况。结果①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情况:总体血尿酸水平为(345.43±68.52)μmol/L,其中男性为(371.82±78.22)μmmol/L,女性为(315.28±73.67)μm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5.40%,男性患病率为16.88%,女性为10.83%;②痛风患病率:痛风125例,痛风患病率为1.76%,其中男113例(2.11%),女12例(0.70%);③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体重指数、收缩压、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河北省蔚县人群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率均呈现升高趋势。高尿酸血症患者易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表明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仍在继续升高,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危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洛阳市某医院40岁以上医务人员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医务人员重视和控制高尿酸血症提供依据。方法对洛阳市某医院40岁以上医务人员的体检情况,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研究,对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45例医务人员体检,检出高尿酸血症158例,占21.20%,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17);高尿酸血症见于各年龄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高尿酸血症组中伴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者的百分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均0.05)。结论洛阳某医院医务人员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在医务人员中应加强控制体质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进行预防和干预,以降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痛风及其相关并发症,同时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