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在早期DIC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早期DI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例DIC患者、20例可疑DIC患者及140例非DIC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动态观察20例可疑DIC组中有8例发展为典型DIG,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增高,随病情好转逐渐降低;未发展为DIC者其血浆D-二聚体持续保持相对较低水平。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为DIC早期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及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第1、7、14天)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分析其与梗死体积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大、中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重、中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小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轻型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实验程序以拓展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的检测范围。方法分别以未稀释样本及预稀释样本方式在CA 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建立两套程序。应用D-二聚体标准品分别建立两套程序相应的定量标准曲线,一条为未稀释标准曲线,另一为预稀释标准曲线。在两条标准曲线模式下,分别对D-二聚体高值质控血浆和临床收集的43例D-二聚体异常升高血浆样本进行D-二聚体测定。结果未稀释标准曲线与预稀释标准曲线对应的D-二聚体检测线性范围分别是124~3 980μg/L和498~7 960μg/L。在未稀释标准曲线模式下,上述样本的D-二聚体均不能直接测出;而在预稀释标准曲线模式下,所有样本D-二聚体均可直接测出,其中D-二聚体高值质控血浆的D-二聚体测定结果为3 328±194μg/L,43例临床样本D-二聚体结果在1 386~6 185μg/L之间,平均为3 009±1 497μg/L。结论在应用免疫比浊法进行D-二聚体测定中,另外建立一套预稀释程序可以拓展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的检测范围,而且可以较好地解决D-二聚体异常升高样本不能直接测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Innovance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分析性能。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文件及相关文献,对Innovance在Sysmex CA1500凝血分析仪上检测D-二聚体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准确度、分析测量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上限及参考值进行评价。以一套Sysmex CA1500检测系统为目标系统,以mini-VIDAS和另一相同Sysmex CA1500检测系统为比对系统,对目标系统和比对系统检测D-二聚体结果进行比对及偏倚评估。结果质控品和混合血浆批内与室内精密度结果均符合厂家声明要求。携带污染率符合要求。测定不同浓度赋值参考物质的准确度试验,平均偏倚-0.80%~1.28%。验证的分析测量范围0.20~4.34mg/L FEU。临床可报告范围上限70.4mg/L FEU。40例表面健康人群的90百分位数为0.53mg/L FEU。与mini-VIDAS检测系统比对,相关系数(r)=0.905,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值处相对偏倚21.37%。与另一相同Sysmex CA1500检测系统比对,r=0.996,cut off值处的预期偏倚-4.82%。Sysmex CA1500检测系统能准确检测Innovance配套质控品和校准品的D-二聚体,而检测mini-VIDAS配套的质控品和校准品D-二聚体的偏倚不在允许范围。同样,mini-VIDAS检测系统也只能准确检测相配套的质控品和校准品。结论 Innovance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分析性能符合临床要求,同一实验室D-二聚体测定应在相同的检测系统上完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两种定量试剂(西门子,九强)检测D-二聚体(D-D)的准确度、精密度及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评价。方法收集新鲜凝血标本50份,应用两种不同试剂在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D-二聚体检测,比较其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通过对质控品的测定来比较两种试剂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准确度通过检测自身质控品和对方质控品进行评价,西门子试剂检测D-二聚体的相对偏差分别为-2.0%和-8.7%,九强试剂检测D-二聚体的相对偏差分别为-2.2%和26%;精密度通过20次室内质控结果进行评价,西门子试剂的检测均值为4.9±0.19 mg/L,CV为3.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7,P>0.05),九强试剂检测的均值为4.5±0.17 mg/L,CV为3.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2,P>0.05);检测结果一致性的对比显示:在D-D<0.5 mg/L时,两种定量试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0.5 mg/L0.05);但在D-D>5 mg/L时,九强试剂显著高于西门子试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试剂的精密度良好,准确度在检测对方质控品时结果不令人满意,九强试剂在D-D>5 mg/L时的准确度尚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胶乳凝集法和免疫胶体金渗滤法测定D-二聚体进行比较。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闯在本院就诊的86例,临床怀疑血栓性疾病的患者,两种方法同时测定患者的肛二聚体。结果经配对四格表X^2检验,胶乳凝集法和免疫胶体金渗滤法测定D-二聚体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免疫胶体金渗滤法比胶乳凝集法更适用于D-二聚体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D-二聚体(D-dimer,D-D)是反映已交联的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是血栓性疾病的唯一标记物,它能有效地确定有无稳定的纤维蛋白存在.它的生成或增高反应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其血浆中的水平可代表体内凝血酶的活性及纤维蛋白的生成情况,可以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1].近年来,定量检测D-二聚体含量已成为排查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作为溶血栓治疗的动态监测指标[2].但是不同的检测方法D-二聚体结果通常不一致[3],现将本院两种检测D-二聚体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D-dimer,D-D)进行检测,探讨其在排除PTE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56例PTE患者和2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抗凝静脉血,采用日本Sys-mex公司的CA-1500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血浆D-D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 56例PTE初治组和治疗无效组D-D含量明显升高,治疗缓解组血浆D-D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血浆D-D含量的变化与PTE严重程度及预后呈显著相关性。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可作为排除PTE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实验室指针。 相似文献
9.
<正>D-二聚体(D-dimer)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是血栓溶解的直接证据。不同检测方法间D-二聚体结果的可比性较差[1]。D-二聚体Plus试剂盒干扰因素较多,而Innovance试剂盒有较高的阴性排除能力。我们对两种试剂盒检测D-二聚体结果进行比较。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和试剂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600A型低速离心机(安新县白洋离心机厂)。D-二聚体Innovance试剂盒(批号42292)与Plus试剂盒(批号42180)、质控品、定标品均购自Siemens公司。1.2标本采集与检测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采集24() 相似文献
10.
目的乳胶凝集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作出临床应用评价.方法两种方法同时测定68例正常对照组;70例肝炎病人,30例口服华法令病人,20例恶性肿瘤病人,12例DIC病人的D-二聚体,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例正常对照组中乳胶凝集法有2例阳性,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的结果为0.23±0.21μg/ml,剔除2例阳性则结果为0.21±016μg/ml,与文献参考值无显著差异.70例肝炎病人,30例口服华法令病人,20例恶性肿瘤病人,12例DIC病人乳胶凝集法测定的阳性例数分别为36、17、4、12,各病种阳性病人散射免疫比浊法的测定结果分别为0.65±0.31μg/m1,0.57±0.24μg/ml,0.41±0.08μg/ml,2.43±0.62μg/ml,与正常对照组、各病种阴性组的D-二聚体值存在显著差异,且DIC病人D-二聚集显著高于其它病组.结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的参考值为0.21±0.16μg/ml,是测定D-二聚体较好的方法,可定量观察继发性纤溶的变化,而乳胶凝集法虽为定法,但同样具有较好的阳性预期值,可作为经继发性纤溶的初筛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进行比较。方法采用两种方法检测18~65岁人群血清标本4086份。结果GICA法检测出HBsAg阳性标本327份,阳性率为8.0%;ELISA法检测出阳性标本391份,阳性率为9.6%;GICA法与ELISA法检测标本符合率为98.43%。结论GICA法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的特异度较好,但其灵敏度有限,ELISA法更适合医院、血站的检测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免疫透射比浊法(ITD)和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LEITD)检测C 反应蛋白(CRP)的可 靠性及临床应用。方法 分别对2种方法进行线性评价、精密度评价、干扰评价,并对二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 果 2种方法线性范围均符合要求;LEITD精密度和抗干扰性较ITD好;2种方法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使用 LEITD检测CRP优于ITD。 相似文献
13.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ASA)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RFIA)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ELISA法和TRFIA法同时测定197例患者HBV血清标志物5项指标,并就其模式进行统计。结果两种方法结果比较,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0.8%、82.9%、82.7%、91.9%、89.1%。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种常见模式平均符合率为87.45%,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见模式及罕见模式符合率差。结论TRFIA法是一种灵敏、特异、准确的定量检测方法,对评估HBV感染后病情转归及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比ELISA检测方法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采集199例肺炎患者的血清和咽拭子,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和DNA。结果 199例肺炎患者按照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61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ELISA法和PCR法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86.9%和96.7%,特异性分别为78.3%和97.1%。结论 PCR法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ELISA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和被动颗粒凝集法(passive particle agglutination,PPA)在儿童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双份血清PPA和IFA检测 MP-IgM的结果,分析不同病程中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差异。结果:388例血清标本中总MP-IgM检出率为32.5%(126/388)。2种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受发热天数的影响有所差异,发热0~3 d时PPA与IFA 2种方法间的MP-IgM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发热天数增加,两者出现差异,发热天数4 d以上,PPA法检测MP-IgM阳性率为25.14%(119/388),高于IFA法的检出率(18.0%,70/388),2次检出结果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一致性(Kappa=0.126)。结论:对于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诊断,在无发热及发热1~3 d的病例中PPA与IFA测得的MP-IgM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发热4 d以上病例中,2种检测结果间有差异,此时进行联合检测有利于MP-IgM的检出。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比较3种洗板方法对高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EA实验结果的影响,寻找该检测系统的最佳洗板方法.方法:分别采用5次10s(方法1)、4次15s(方法2)、5次15s(方法3)3种洗板方法对待测样本微孔板进行洗板,以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作为标定值,比较不同洗板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方法1与标定值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2和方法3,与标定值结果中浓度样本无差异(P>0.05),低浓度和高浓度样本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方法1(5次10s)为本实验室高通量ELISA癌胚抗原检测的最佳洗板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不同厂家试剂检测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结果的可比性及偏倚进行评估.方法 依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2文件规定,连续5d收集不同浓度范围分布的40个新鲜血清标本,使用5个不同厂家LAP试剂,每个标本均按正反顺序重复两次,记录测定结果,检查离群点、计算线性方程及相关系数,并对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 各厂家试剂与Randox试剂方法间的相关性良好(r>0.975),但仅美康和利德曼试剂与Randox试剂检测结果的预期偏倚小于允许误差.结论 各厂家的试剂与Randox试剂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但检测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丙型肝炎病毒(HCV)胶体金法检测无偿献血者,并与抗-HCV ELISA法比较。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的5830例无偿献血者,先应用HCV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再分别用试剂1、试剂2两种抗-HCV ELISA试剂进行常规初检、复检。对HCV胶体金法阳性的标本、试剂1初检、试剂2复检阳性的标本,再进行HCV RNA RT-PCR荧光定量检测。结果在被检测的5830份标本中,HCV胶体金法阳性有11份,抗-HCV ELISA试剂1初检阳性12份、试剂2复检阳性13份;其中初检、复检均阳性的11份,仅初检阳性1份和仅复检阳性2份,HCV RNA RT-PCR荧光定量检测阳性11份。结论本组检验HCV胶体金法与HCV RNA RT-PCR荧光定量法结果符合率为100.0%,HCV胶体金试纸法假阳性率低,操作简便、快速,适合无偿献血者抗-HCV筛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三种不同检测方法的优劣性。方法选择318例婴幼儿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分别行酶联免疫吸附(ELIS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胶体金法(GICA)、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A组轮状病毒,并以荧光定量RT-PCR为标准,对ELISA、PAGE、GICA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四种检测方法阳性率:ELISA 55.0%、PAGE 43.1%,GICA 53.2%,RT-PCR 58.5%;以RT-PCR为对照,灵敏度(91.4%)、约登指数(0.876)、符合率(93.4%)、阴性预测值(95.5%)以ELISA最高,特异度(99.2%)、阳性预测值(99.3%)以PAGE最高。结论 ELISA、GICA检测A组轮状病毒操作简单,方法学评价指标良好,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