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健 《江西医药》2002,37(6):439-439
本文就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效果(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出现时间)及其安全性作一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本研究为了对比罗派卡因与氯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患者,拟在臂丛阻滞下行手术,随机双盲发分成R、P两组,每组60例,即0.25%罗派卡因分别与2%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组或1%盐酸利多卡因组,两组局麻药容量均20mL。利用周围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后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分别记录阻滞后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意义,而氯普鲁卡因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均较利多卡因组短,且运动恢复时感觉几乎同时恢复。R组没有出现不良反应,P组出现1例毒性反应和1例霍纳综合症,因此认为0.25%罗派卡因与2%盐酸氯普鲁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阻滞效果好、恢复完全、毒性低,用于上肢短程手术比0.25%罗派卡因与1%利多卡因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布比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我院上肢手术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20例,观察组患者运用甲磺酸罗哌卡因,对照组患者运用盐酸布比卡因,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以及尺神经等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上肢手术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的过程中,与盐酸布比卡因相比甲磺酸罗哌卡因的运用,可以缩短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具有显著的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程艳 《海峡药学》2010,22(8):144-145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6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用0.375%的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25mL臂丛神经阻滞,观察起效时间和阻滞满意度。结果两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长于B组。两组的阻滞满意度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麻醉并发症出现。结论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均为臂丛神经阻滞安全有效的药物。但左旋布比卡因持续时间长,对术中镇痛作用好。  相似文献   

6.
叶卫东 《首都医药》2011,(12):30-31
目的探讨盐酸左旋布比卡因在臂丛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拟行上肢和肩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组(LBUP)和盐酸布比卡因组(BUP)(对照组),每组各30例,采用臂丛麻醉方法观察一般生命体征,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持续时间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种入路臂丛麻醉下两组病人HR、BP、SpO2无明显差异(P>0.05),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和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LBUP组恢复时间比BUP长。结论 LBUP麻醉效果确切,作用时间长,毒性反应小,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盐酸氯普鲁卡因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和单纯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阻滞施行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ASAⅠ~Ⅱ级,17~56岁拟行上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用1.5%盐酸氯鲁卡因和0.45%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液40ml,Ⅱ组用0.45%甲磺酸罗哌卡因40ml。在周围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注药后1,2,3,4,5,6,7,8,9,10,20,30,60min分别对感觉运动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呼吸循环的变化以及副反应等,记录术后镇痛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结果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Ⅰ组均短于Ⅱ组(P<0.05),感觉、运动恢复时间,呼吸、循环两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氯普鲁卡因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阻滞感觉与运动阻滞出现快,作用完善,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正>盐酸罗哌卡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卓坦)和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珠海润都民彤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伊捷卡),均为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低的特点。罗哌卡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的研究,国内目前报道则较少。笔者所在医院手外科中心每年收治急诊手外伤1000余例,盐酸罗哌卡因与盐酸左布比卡因应用量均较大,为验证两药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的特性及安全性,并从起效与消退时间、感觉与运动被阻滞及消退时间等评价其临床麻醉效果。从2011年年初开始,笔者即选择患者交替使用两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相同浓度左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友初  吴俊  邹洪  杨文华 《贵州医药》2005,29(6):517-518
左布比卡因(商品名速卡)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低等特点。我们采用0.375%左布比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并与相同浓度的布比卡因进行对比,观察其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吗啡布比卡因臂丛麻醉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吗啡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臂丛麻醉与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从而研究吗啡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与镇痛的机理。方法:将50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A组(对照组):0.375%布比卡因,B组(观察组):0.375%布比卡因+2 mg吗啡。用不同麻醉药25~35 mL作臂丛神经阻滞,注药后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与术后镇痛持续时间(P<0.01)。结果:含有吗啡的B组麻醉与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未加用吗啡的A组。结论: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周围神经系统也可能存在多种阿片样物质和阿片受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0.25%左旋布比卡因和0.25%布比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方法:ASAⅠ-Ⅱ级病人加例.随机分两组行颈丛阻滞,LB组使用0.25%左旋布比卡因,B组使用0.25%布比卡因。观察两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间、麻醉质量评级、对循环的影响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对循环的影响以及并发症发生均相似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用于颈丛阻滞能提供和同浓度布比卡因相似的麻醉效果,在安全性方面左旋布比卡因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配伍罂粟碱和地塞米松行臂丛麻醉的效果,研究长效动静阻滞分离用于战伤长途转运的可行性。方法200例肌腱修复与功能重建手术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A)与观察组(B、C、D),每组50例。A组用0.25%布比卡因(1.5mg/kg)配伍0.0625mg/ml樱粟碱(0.0375mg/kg)和0.25mg/ml地塞米松(0.1.5mg/kg),B、C、D组按序分别用0.25%、0.375%和0.5%罗哌卡因(1.50mg/kg、2.25mg/kg和3.00mg/kg)。臂丛阻滞均采用一针穿刺单次给药法[(40±5)ml]。观察4组注药后1、2、3、6、12h 5个时点运动与感觉阻滞深度,3、6、9、12、15、18、21、24h 8个时点VAS评分效果。结果4组比较,运动阻滞深度A组>B组3h>6h>12h,C、D组1h<2h<3h>6h> 12h(P<0.01);感觉阻滞起效时间A组D组>C组>B组(P<0.01);VAS评分4组各时点均成渐进性升高A组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啶、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辅助于臂丛阻滞麻醉中的镇静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 ~Ⅱ级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成功后,右美托咪定组(D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静脉泵注10 min后按0.2~0.7 μg/(kg·h)的速率维持;丙泊酚组(P组)给予丙泊酚2 mg/kg静脉注射后以2~4 mg/(kg·h)维持;咪达唑仑组(M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后以0.05~0.1 mg/(kg·h)维持.调整各组患者的输注速度使镇静目标维持Ramsay镇静评分为3~4分.术中监测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BIS)指数值、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在相同镇静评分下,D组的BIS值明显低于P、M组(P<0.05);3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D组HR下降较P、M组明显(P<0.05),P组MAP下降较D、M组明显(P<0.05);P、M组RR减慢较D组明显,需要辅助呼吸的比例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 丙泊酚和咪达唑仑能明显抑制呼吸,而右美托咪啶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小,辅助于臂丛阻滞麻醉镇静效果比较好,但易诱发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进行肩部手术的临床效果,与传统盲探的肌问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进行比对观察分析.方法 将肩部手术患者30例分为两组,每组15例.Ⅰ组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传统颈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物选择1%利多卡因与0.25%左旋布比卡因.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Ⅰ组阻滞完全者占86.7%(13/15),显著高于Ⅱ组的46.6%(7/15)(P<0.01);Ⅰ组阻滞不全者占13.3%,显著低于Ⅱ组的26.7%(P<0.01).Ⅰ组无阻滞失败病例;Ⅱ组阻滞失败4例.结论 使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能明显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仪定位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拟行上肢手术老年患者40例,采取产生随机种子数的方法分为A组: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阻滞穿刺成功后给予0.5%罗哌卡因30 ml(AstraZeneca AB,100 mg/10 ml).观察并记录患者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上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评估患者麻醉阻滞效果,并记录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尺神经阻滞时间较B组短[(10.58±9.79) minvs.(19.45±7.8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A组桡神经阻滞时间快于B组[(5.98±6.84)min vs.(8.46±6.8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正中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B组快[(2.55±2.31)min vs.(7.74±4.0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在上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上,A组患者起效时间较B组快[(1.71±1.43) min vs.(4.30±2.2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组麻醉效果优率明显高于B组(95% vs.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A组患者未出现麻醉相关不良反应,B组有1例患者出现穿破血管形成血肿,1例患者阻滞失败改全身麻醉.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能为患者提供更完善的麻醉效果的同时减少盲探操作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肩关节镜手术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和丙泊酚(P组,n=20),分别记录进入手术室、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15、30、45min和手术结束离开手术室时的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心率(HR)、BIS值,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和术中芬太尼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MAP比较,除了手术开始时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时间点D组HR都明显比P组慢(均P〈0.05)。两组各时间点B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术中芬太尼用量(61.2±22.3)μg、术后苏醒时间(27.4±5.3)min,与P组的(112.5±25.6)μg、(13.1±6.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手术,能够提供平稳的麻醉状态,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与0.25%的布比卡因进行比较。方法:ASA分级Ⅰ~Ⅱ级60例拟行前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0.3%甲磺酸罗哌卡因)和B组(0.25%布比卡因)。术中连续监测BP、HR、SpO2,观察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作用时间,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与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作用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相似(P〉0.05);但运动阻滞作用时间A组长于B组(P〈0.05)。两组SBP、HR和SpO2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3%甲磺酸罗哌卡因臂丛麻醉用于前臂手术安全有效,和0.25%的布比卡因相比,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相似.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行上肢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时间的影响和术中镇静效果。方法拟B型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实施臂丛阻滞后,右美托咪定组(D组):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后按0.5μg/kg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0 min后以0.2μg/(kg.h)维持。对照组(F组):静脉注射1 mL氟芬合剂后,按D组输注方法输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评价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效果,记录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前(T0)、输注负荷量即刻(T1)、持续输注10 min(T2)、20 min(T3)、30 min(T4)、60 min(T5)及手术结束(T6)的MAP、HR、SpO2及BIS值。观察并记录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头晕等不良反应。术中主诉疼痛的患者静脉注射氟芬合剂1 mL,仍因疼痛不耐受手术的患者改为全麻。结果无一例患者使用补救用药或更改麻醉方式,D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F组(P〈0.05);在T2~T5时间点,两组MAP、HR、BIS值、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不仅可以为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提供充分镇静,而且明显延长臂丛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9.
王恩斌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818-1819
目的观察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0.25%布比卡因10ml加入芬太尼0.5,ug/kg;对照组,0.25%布比卡因10ml。40例患者均采用双侧颈浅神经阻滞(C4、一针法)。分别记录两组颈丛阻滞前,阻滞后5、10、15min和20min时所测SBP、DBP、HR变化。结果两组阻滞前血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试验组阻滞后10min开始,有10~20mmHg的波动;对照组阻滞5min开始有10~20mmHg的波动,组内各时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两组均有上升,对照组上升略高于试验组,同时段组间比较在15、20min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在阻滞后试验组较平稳,对照组明显上升,同时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行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能有效地控制心率和维持血压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丁丙诺啡对臂丛麻醉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2~6月收治的60例臂丛神经阻滞下患者.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0.25%布比卡因与1%利多卡因联合麻醉。观察组使用丁丙诺啡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结果 经过麻醉后,对照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为(3.52±1.33)min、麻醉维持时间为(522.69±281.36)min,观察组分别为(4.19±1.36)min、(865.24±461.36)min,对照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1.36±0.52)分、观察组为(0.32±0.71)分;经过麻醉12h后,对照组评分为(3.65±1.68)分、观察组为(1.25±1.12)分;经过麻醉24h后,对照组评分为(2.39±0.98)分、观察组为(0.71±0.42)分。两组9、12、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下患者采用丁丙诺啡麻醉镇痛的效果优良.麻醉时间持续较长,术后一定时间内仍然能够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