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间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睫毛反射、意识消失时丙泊酚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根据舒芬太尼目标浓度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0ng·mL-(1A组)、0.2ng·mL-(1B组)、0.4ng·mL-(1C组)、0.8ng·mL-(1D组),每组10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舒芬太尼血药浓度,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结果:麻醉诱导睫毛反射与意识消失时,单用丙泊酚血药浓度分别为2.74μg·mL-1、3.87μg·mL-1;舒芬太尼靶浓度从0.2ng·mL-1升至0.8ng·mL-1,睫毛反射消失时丙泊酚血药浓度从2.67μg·mL-1降至1.58μg·mL-1、意识消失时从3.90μg·mL-1降至2.61μg·mL-1;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在睫毛反射、意识消失时的量效关系均呈直线关系;D组分别与A、B组比较,在睫毛反射与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均明显减少(P<0.05);D组与C组比较,在睫毛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也明显减少。结论:麻醉诱导期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在镇静催眠作用方面表现为相加作用,舒芬太尼靶浓度0.4~0.8ng·mL-1时可明显降低丙泊酚在睫毛反射与意识消失时的血药浓度,推荐临床应用舒芬太尼靶浓度0.4~0.8ng·mL-1为宜。  相似文献   

2.
宋志鸿  石缨  薛晓东  杨改生 《河北医药》2012,34(23):3532-3534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中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靶浓度与血液浓度的差异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50例择期手术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经特定的TCI给予舒芬太尼的剂量为4或6 ng/ml。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舒芬太尼靶控输注24 h后的血浆药物浓度。观察执行误差的中位数(MDPE、MDPE1)、执行误差绝对值的中位数(MDAPE)、分散度(Divergence)及摆动度(wobble)等。结果所有患者在麻醉诱导和维持期均呈现稳定的心血管参数。无躁动、肌颤或术中清醒。结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对于手术患者镇痛安全有效,但较大的执行误差的中位数(MDPE)和MDAPE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卓华  叶兴宏  钟骅 《海峡药学》2012,24(5):189-191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和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上气道手术(CAUP)的镇静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变化.方法 择期行CAUP手术患者4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异丙酚组(n=21)和瑞芬太尼组(n=21),异丙酚组和瑞芬太尼组的初始靶控效应室浓度分别设定为1μg·mL-1和2ng·mL-1,根据患者的镇静镇痛满意度调整靶控效应室浓度,每次分别调整0.2μg·mL-1 和0.2ng·mL-1.记录血流动力学、呼吸相关参数以及BIS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对手术的耐受性以及镇静镇痛满意度,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结果 瑞芬太尼组的患者疼痛、手术耐受性以及镇静镇痛满意度VAS评分均低于异丙酚组.瑞芬太尼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呼吸抑制更小.结论 异丙酚靶控输注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均可为CAUP提供有效的镇静,瑞芬太尼组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镇静镇痛满意度以及镇痛更好,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呼吸抑制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对脑功能区手术患者诱导期心血管指标影响。方法择期接受脑功能区手术患者43例,入选对象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高舒芬太尼(SF)靶控浓度麻醉组(高SF浓度靶控组,0.4 ng/ml,22例)和低SF靶控浓度麻醉组(低SF浓度靶控组,0.3 ng/ml,21例),观察两组患者各个麻醉诱导期[插管前(T0期)、插管即刻(T1期)、插管后1 min(T2期)、插管后5 min(T3期)和插管后10 min(T4期)]的心血管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两组对象T0期和T1期MAP和HR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SF浓度靶控组T2期、T3期、T4期MAP和HR检测值均明显少于低SF浓度靶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靶控浓度SF能显著减轻脑功能区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心血管应激反应,维持较好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对异丙酚喉罩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别采用异丙酚(P组,n=20)、异丙酚瑞芬太尼(PR组,n=20)、异丙酚舒芬太尼(PS组,n=20)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时靶浓度为4 ng/ml,术中维持靶浓度调节范围为2~6 ng/ml,舒芬太尼诱导时靶浓度为0.5 ng/ml,术中维持靶浓度调节范围为0.2~1 ng/ml,预期手术结束前30 min靶浓度设定为0.2 ng/ml,异丙酚初始靶浓度为2μg/ml,逐渐增加靶浓度值直至意识消失。术中调整异丙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靶浓度维持麻醉深度。观察喉罩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以及麻醉药用量、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诱导后收缩压(SP)、舒张压(DP)明显降低(P值〈0.05),PR组心率明显减慢(P值〈0.05),PR、PS组喉罩置入前后SP、DP无明显改变,P组则明显升高(P值〈0.05)。PR组、PS组异丙酚麻醉维持用量分别较P组降低32.7%、35.5%(P值〈0.05)。PS组睁眼时患者自主呼吸的ET-CO2值明显高于P组和PR组(P值〈0.05),停药至患者自主呼吸ET-CO2降至45mmHg以下的时间也明显长于P组和PR组(P值〈0.05)。结论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均能明显减少全静脉喉罩麻醉时异丙酚用量,抑制喉罩置入的反应,但舒芬太尼会延迟麻醉苏醒期喉罩拔除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方式在妇科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以积累临床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85例妇科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血浆浓度为靶浓度,观察组(45例)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对照组(40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并逐步升高异丙酚靶浓度,调整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浓度维持麻醉平稳,观察相关指标的变化及镇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心率波动较对照组平稳,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低,术后需镇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效果明显,适合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宿亚敏 《河北医药》2011,33(3):389-39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辅助颈丛阻滞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颈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F组)。颈丛阻滞前90 s内给药:氟哌利多2.5 mg,F组加用芬太尼2μg/kg单次静脉注射;SF组舒芬太尼以血浆室为靶控目标,血浆靶控浓度0.2 ng/ml开始麻醉诱导。结果 SF组镇痛效果评分明显优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颈丛阻滞可为患者提供满意的镇痛和舒适感。  相似文献   

8.
徐林 《江西医药》2015,(3):198-20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靶控输注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宫颈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3组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0.2ng/ml(S1),0.25ng/ml(S2),0.3ng/ml(S3),复合丙泊酚靶控4-6μg/ml,观察记录3组血流动力学、苏醒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0.3ng/ml舒芬太尼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0.2ng/ml组和0.25ng/ml组(P<0.05),并且本组术后疼痛评分亦低于另外两组(P<0.05),3组苏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宫颈癌根治术中,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靶控输注0.3ng/ml的舒芬太尼比0.2ng/ml和0.25ng/ml组能更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的伤害性刺激,并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瑞芬太尼(≤10 ng·mL-1)与七氟烷(≤3.4%)在抑制强直电刺激(ETS)引起的体动和循环反应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方法:选择ASAΙ级、年龄20~50岁手术患者65例,随机选定呼气末七氟烷浓度(0%~3.4%),瑞芬太尼采用靶控输注方式。所有患者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维持恒定,瑞芬太尼的靶控输注浓度逐渐由0 ng.mL-1增加至10 ng.mL-1。分别在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和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观察患者对ETS引起的体动反应和循环反应。应用响应曲面模型分析七氟烷与瑞芬太尼在抑制ETS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应用NONMEM软件分析拟合药效反应的模型参数;应用Minitab软件绘制三维响应曲面图。结果:瑞芬太尼与七氟烷相互作用的三维响应曲面表明,二者在抑制ETS引起的体动反应和循环反应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3 ng·mL-1的瑞芬太尼使七氟烷抑制ETS的MAC值降低了50%以上,此后瑞芬太尼在降低七氟烷抑制ETS引起的体动和循环反应的MAC值上表现出封顶效应。瑞芬太尼10 ng·mL-1时,抑制ETS体动和循环反应的七氟烷的MAC值分别为0.41%和0.47%。结论:响应曲面分析法可以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瑞芬太尼与七氟烷的药效学相互作用规律。在临床应用浓度范围内,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在抑制ETS的体动反应和循环反应上,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在抑制ETS引起的循环反应方面的协同作用大于抑制体动反应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少勇  郭东勇 《河北医药》2010,32(7):776-77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TCI)对异氟醚吸入麻醉苏醒时躁动的防治作用,并与舒芬太尼间断静脉推注做比较。方法71例择期开腹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TCI组)和舒芬太尼间断静脉推注(对照组),TCI组效应室浓度(Ce)根据麻醉深度变动于0.2~0.5ng/ml,对照组诱导时负荷量0.3μg/kg后间断推注舒芬太尼5~15μg,TCI组Ce拔管靶浓度设定为0.2ng/ml。结果拔管时间与苏醒时间2组无明显不同,躁动分级≥5级的发生率TCI组(2/36)远少于对照组(8/35)(P〈0.05)。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呼吸抑制情况2组大致相同(P〉0.05),术毕启用镇痛泵的时间TCI给药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氟醚吸入麻醉复合舒芬太尼采用TCI的给药方式,0.2ng/mlCe作为拔管时设定的靶浓度,无呼吸抑制,随后的苏醒过程顺利,躁动明显少于舒芬太尼间断推注维持镇痛的方法,且有利于术后早期的镇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醚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食管中段癌根治术患者3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瑞芬太尼组(RF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 mg/L,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0.6、6μg/L,2组分别TCI异丙酚及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不变,停止TCI异丙酚,持续吸入七氟醚,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0.7~1.5MAC,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监测患者围术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观察麻醉苏醒情况,记录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及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随访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RF组比较,SF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手术结束至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气管拔管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长(P〈0.05)。SF组拔管后出现暂时性呼吸抑制2例;RF组诱导时给与麻黄碱6 mg 4例,麻醉苏醒期出现烦躁3例。2组术后镇痛期间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但RF组追加曲马多例数多于SF组。结论舒芬太尼TCI时需要提前较长时间停药,而瑞芬太尼TCI可控性优于舒芬太尼,适用于麻醉维持。但舒芬太尼镇痛作用强,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优于瑞芬太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儿童脊柱侧凸手术中唤醒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监测并记录20例脊柱侧凸患儿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矫形手术麻醉唤醒过程中HR、MAP、BIS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儿的唤醒时间为(7.5±2.4)min、二次唤醒时间为(5.5±1.5)min、拔管时间为(1.5±0.7)min、清醒时间为(2.6±1.2)min,患儿HR在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儿MAP在唤醒开始时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唤醒成功后显著升高(P<0.01),加深麻醉后又下降,但与基础值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儿BIS在唤醒开始和加深麻醉后显著低于基础值(P<0.01).结论:舒芬太尼与七氟醚联合应用于患儿脊柱侧凸矫形术的麻醉,可以明显的缩短唤醒时间,同时保证手术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清醒快、镇静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王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692-3693
目的:比较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麻醉维持时舒芬太尼组予舒芬太尼1.0-1.5μg·kg^-1·h^-1静脉泵注,而瑞芬太尼组予瑞芬太尼9μg·kg^-1·h^-1静脉泵注。两组患者全麻诱导方法相同,麻醉维持时的丙泊酚和阿曲库铵泵注剂量相同。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基础值(T0),开颅时(T1)、颅内手术时(T2)、关颅时(T3)、拔管时(T4)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值,以及术毕苏醒情况。结果:舒芬太尼组(SF组)和瑞芬太尼组(RF组)在开颅时、颅内手术时、关颅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拔管时RF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明显高于SF组(P〈0.05),并且高于基础值(P〈0.05)。SF组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长于RF组(P〈0.05),但仍在较理想范围内,拔管后意识状态(OA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RF组拔管后疼痛评分(VAS)及躁动发生率高于SF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邓雪峰  李齐 《安徽医药》2012,16(5):669-671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对高血压全麻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腹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芬太尼组(F组)。SF组麻醉诱导舒芬太尼靶浓度为0.5μg.L-1,麻醉维持舒芬太尼靶浓度不变;F组麻醉诱导芬太尼4μg.kg-1,麻醉维持芬太尼0.03μg.kg-1.min-1;两组麻醉维持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5 mg.L-1。观察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 min(T4)、手术探查即刻(T5)、拔管后即刻(T6)、拔管后3 min(T7)患者的MAP、HR、血浆皮质醇(Cor)、血糖(Glu)的变化、麻醉恢复情况,随访术后延迟性呼吸抑制、术中知晓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T2、T4时MAP和T4时HR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F组T6时Cor和T3、T5、T6时Glu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SF组比较,F组T3、T6时MAP和T3时HR显著升高(P0.05),F组T5、T6时Cor和T6时Glu显著升高(P0.05或P0.01);SF组拔管期间体动、呛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P0.05),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全麻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丙泊酚能更有效地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助于提高全麻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静吸复合麻醉作比较。方法:30例择期行开颅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对照组)和靶控输注组(TCI组),每组15例。TCI组采用异丙酚血浆靶控浓度3μg/mL、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0.2~0.6ng/mL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持续吸入1%~2%异氟醚维持麻醉。连续监测并于麻醉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T2)、切头皮(T3)、锯颅骨(T4)、切除肿瘤(T5)、缝头皮(T6)及气管拔管后(T7)记录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不良反应、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30min的清醒程度(OAAS评分)及伤口疼痛程度(VRS评分)。结果:术中两组患者的BIS值均明显降低,维持在40~60范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AP、HR出现明显波动,TCI组各时点较平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CI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降低(P〈0.05),拔管后即刻OAAS评分升高,拔管后30min VRS评分降低,拔管后烦躁及恶心呕吐数减少(均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液动力学稳定、苏醒及拔管快速、术后平稳、无空气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和曲马多预防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术后寒颤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40):右美托咪啶组(D组),曲马多组(T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麻醉诱导: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mg/kg、舒芬太尼0.25肛∥kg和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TCI丙泊酚血浆浓度3.0ng/ml。插入喉罩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TCI丙泊酚血浆浓度3.Ong/m1,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1mg/kg,手术开始缝皮时三组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曲马多2mg/kg和0.9%NaCl。结果与N组相比,D组和T组术后寒颤的发生率降低(P〈0.05)。与D组和N组相比,T组术后1h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和曲马多可降低宫腹腔镜联合术后寒颤的发生率,对苏醒时间影响小,且右美托咪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曲马多。  相似文献   

17.
用RP—HPLC法测定人体内辛伐他汀血药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辛伐他汀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80:5:1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38nm;柱温为30℃。结果: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在2.0~15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定量下限为2.0ng/mL。回归方程为A=1.589×10^8c-218.0,r=0.9999(n=7),低、中、高浓度(6.5、23.0、65.0ng/mL)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100.28±3.35)%、(97.57±3.21)%和(100.25±2.82)%,日内和日间RSD为2.40%~4.32%(n=5)。结论:本法快速、高效、灵敏,适用于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行ERCP+EST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组(S+P组,n=201和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组口组,n=20)。观察两组异丙酚用量,初醒时间、准确定向时问、术中体动(程度和次数)、麻醉效果、呼吸抑制评分和HR、MAP、SpO2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初醒时间、准确定向时间、呼吸抑制评分无明显差异,异丙酚用量和术中体动(程度和次数)发生率P组大于S+P组(P〈0.05);血流动力学变化:两组诱导后HR、MAP较诱导前下降(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进镜后恢复至手术前水平,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对检查治疗过程均无记忆。结论:舒芬太尼0.1~0.15μg/kg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行ERCP+ES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