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目的:研究苗药乌桕的酚性成分。方法:综合利用各种色谱方法对苗药乌桕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基于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对比的方法鉴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乌桕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9个酚性成分,其结构分别为5,6,7,8-四甲氧基香豆素(1)、6,7,8-三甲氧基香豆素(2)、7-O-甲基东莨菪内酯(3)、东莨菪内酯(4)、3,3′-O-二甲基鞣花酸-4-O-α-L-鼠李糖苷(5)、3,3′-O-二甲基鞣花酸(6)、栗木酯苷(7)、3,3′-bisdemethylpinoresinol(8)和没食子酸乙酯(9)。结论:化合物5、7、8均为首次从乌桕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壮药羊开口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MCI gel、Sephadex LH-20、反相C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薄层色谱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羊开口的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Ⅰ)、白桦脂酸(Ⅱ)、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3,3’,4’-三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没食子酸甲酯(Ⅴ)和没食子酸(Ⅵ)。结论:化合物Ⅱ、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互叶白千层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布鸣  董晓敏  黄艳  林霄  卢文杰  牙启康 《中草药》2011,42(7):1282-1284
目的 研究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e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n-tricontyl-4-cinnamate (1)、槲皮素(2)、山柰酚(3)、白桦脂酸(4)、没食子酸(5)、没食子酸乙酯(6)、β-谷甾醇(7)、原儿茶酸(8)、胆甾醇(9)、三十二醇(10)、吉达酸(11).结论 除化合物5、7外,其他9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4外,其他10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苗药"痛风宁"涂擦、湿敷治疗痛风临床观察。方法:采用我院自制的苗药"痛风宁"在患者疼痛部位进行涂擦、湿敷后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或消除的一种临床外治方法。结果:苗药"痛风宁"治疗痛风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苗药"痛风宁"治疗痛风具有较好的消肿止痛的作用,苗药"痛风宁"在涂擦、湿敷过程中具有迅速渗透毛细血管内部,改善微循环,促进受累的关节逐渐恢复正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牻牛儿苗(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柱层析并结合重结晶等方法对牻牛儿苗的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再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包括NMR和MS)对所分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Ⅰ)、山奈酚(kaempferol,Ⅱ)、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Ⅲ)、柯里拉京(corilagin,Ⅳ)、鞣花酸(ellagicacid,Ⅴ)。结论: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实验结果可为牻牛儿苗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核桃楸树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核桃楸(Juglans Msndshurica Maxim.)树皮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槲皮素(2)、没食子酸(3)、regiolone(4)、化合物(1、3、4)均系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7.
核桃楸树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核桃楸(Juglans Msndshurica Maxim)树皮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槲皮素(2),没食子酸(3),regiolone(4).化合物(1,3,4)均系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0,(10)
目的:对瑶药四方藤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重结晶等化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四方藤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Ⅰ)、岩白菜素(Ⅱ)、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Ⅲ)、11-O-(4-hydroxy benzoyl)bergenin(Ⅳ)、没食子酸(Ⅴ)、胡萝卜苷(Ⅵ)。结论:化合物Ⅲ、Ⅳ是首次从该属植物里分离得到,除化合物Ⅱ外,其余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5,(6)
目的:研究盐肤木果粕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C18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盐肤木果粕中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模绕酸(2)、(2S)-1-O-heptatriacontanoyl glycerol(3)、α-棕榈精(4)、棕榈酸(5)、没食子酸(6)、没食子酸甲酯(7)、没食子酸乙酯(8)、没食子酸丙酯(9)、原儿茶酸(10)。结论:其中,化合物3、4、9为首次从盐肤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张晓丹  刘向前  李丽丽  金钟焕 《中草药》2009,40(12):1886-1888
目的 研究民1间药黄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黄水枝8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Ⅰ)、十七烷酸(Ⅱ)、没食子酸乙酯(Ⅲ)、槲皮索(Ⅳ)、原儿茶酸(Ⅴ)、杨梅素(Ⅵ)、没食子酸(Ⅶ)、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Ⅷ)、芦丁(Ⅸ).结论 化合物Ⅰ~Ⅲ、Ⅴ、Ⅶ~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袁玥  朱星  崔瑾  陈雅婷 《中医药导报》2020,26(1):44-45,57
目的:分析《中华本草·苗药卷》中苗药更给(鸡蛋)的应用情况,为苗医药食同源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将《中华本草·苗药卷》中收录的附方建立数据表,利用文献分析方法,对苗药更给的主治病症、用药部位、服用方式、剂型和来源文献等指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附方43首,经过整理后得到52首附方。药用部位全鸡蛋41次,鸡蛋清8次,鸡蛋壳3次。附方以内服汤剂居多,文献来源以地方草本专著为主。结论:苗药更给的使用体现了苗医使用鲜药的民族医药特色,同时也为苗医"药食同源"应用规律研究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藏药小叶毛球莸中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确生  赵玉英  周勇  张庆英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2):1523-1526
目的:研究藏药小叶毛球莸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和色谱法提取分离化学成分,并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构.结果:从藏药小叶毛球莸中分离得到2个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类化合物:冬凌草甲素(1)和nodosin(2),并首次报道了该两个化合物在甲醇(CD3OD)中的~1H和~(13)C-NMR数据.结论: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莸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红花岩黄芪的皂苷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色谱法提取分离皂苷,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红花岩黄芪中分离得到4个皂苷,分别为大豆皂苷II甲酯(1),大豆皂苷II(2),大豆皂苷Bg(3)和大豆皂苷I(4),该4个皂苷均为首次从红花岩黄芪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岩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NMR数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苗医用药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苗医用药的一般规律。方法:通过对各地苗医的广泛调研和资料分析,进而对其用药习惯和用药规律性进行进一步归纳。结果:总结出苗医用药的七条基本规律。结论:苗医在长期的用药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5.
滇白珠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滇白珠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质谱、核磁等鉴定结构。结果 :从 95 %乙醇提取物的氯仿淬取相中获得 4个化合物 ,正三十二烷酸及同系物 (1) ,熊果酸 (2 ) ,香草酸 (3)和槲皮苷 (4 )。结论 :化合物 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地上部分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筛选苗药定痛汤治疗偏头痛的作用靶点并探索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筛选苗药定痛汤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TTD、GeneCards、OMIM数据库整理偏头痛疾病靶点,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分析,Cytoscape_v3.8.0构建药物-疾病-靶点多维网络,再利用DAVID...  相似文献   

17.
苗医治疗学的方法和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有着比较完备的体系,对疾病的治疗方法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笔者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并进行归纳和总结,总结出了苗医治疗学的三大方法(内治法,外治法和奇治法)和七大特点,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和深入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裂叶星果草的化学成分进 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离子交换和色谱技术 进行分离,经IR,UV,1H-NMR和MS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分得4 个化合物,鉴定为小檗碱、小檗红碱、巴马汀、木兰碱。结论: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9.
麦冬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 f.)Ker—Gawl.块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用硅胶、Sepha—dex LH020和HPLC等柱色谱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麦冬块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甲基麦冬二氢黄酮A(1)、甲基麦冬二氢黄酮B(2)、5-羟甲基糠醛(3)、[5-(dimethoxymethyl)-2-furyl]methanol(4)。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20.
二色补血草地下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魏友霞  王军宪 《中药材》2006,29(11):1182-1184
目的:研究二色补血草地下部分化学成分。方法:用柱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结晶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没食子酸(2),木樨草素(3),槲皮素(4);并从中得到白色脂状物,经GC—MS联用分析,初步鉴别出9种成分,分别为2,4-二甲基-康烯(5),苯乙烷(6),邻-二甲苯(7),苏合香烯(8),十六烷酸乙酯(9),9,12-二烯-十八烷酸乙酯(10),酞酸二异辛酯(11),α-香树脂醇(12),β-香树脂醇(13)。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二色补血草植物中获得,化合物5—13为首次从补血草属植物中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