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体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1例宫颈癌患者活检及手术宫颈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I3K、p-Akt、p-mTOR的表达.宫颈癌患者PI3K、Akt、mTO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PI3K、p-Akt、p-mTOR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x2=64.050,P=0.000;x2=58.607,P=0.000;x2=56.637,P=0.000).年龄≥45岁的宫颈癌患者 mTOR 表达高于年龄<45岁的患者(x2=4.163,P=0.041).临床分期Ⅲ/Ⅳ期的宫颈癌患者PI3K、Akt、mTOR表达均高于Ⅰ/Ⅱ期患者(x2=5.610,P=0.018;x2=5.450,P=0.020;x2=8.606,P=0.003).分化程度低的宫颈癌患者PI3K、Akt、mTOR表达均高于分化程度中、高的患者(x2=7.062,P=0.029;x2=10.526,P=0.005;x2=7.714,P=0.021).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PI3K、Akt、mTOR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x2=5.643,P=0.018;x2=6.336,P=0.012;x2=5.030,P=0.025).不同体质指数、月经状态、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类的宫颈癌患者PI3K、Akt、mTOR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PI3K、Akt、mTOR表达的独立因素(P<0.05).PI3K、p-Akt、p-mTOR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中存在PI3K、Akt、mTOR的高表达,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PI3K、Akt、mTOR表达的独立因素,且高表达患者预后情况较差.  相似文献   

2.
中晚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与化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洁 《海南医学》2007,18(9):65-66
目的 研究中晚期宫颈癌病人术后辅助放疗与化疗后的复发率和临床疗效差异,为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对我院1994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09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放疗组和化疗组在5年内的复发率分别是80.52%和40.46%,差异显著(x2=16.763,p<0.001),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分别是62.34%和46.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16,p=0.137).结论 中晚期宫颈癌术后辅助化疗可降低复发率,但近期疗效与术后辅助放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娜  熊娇  嫣静  王瑞雪  付立仙 《重庆医学》2018,(12):1635-1638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洛铂在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实施新辅助化疗的58例LACC患者进行研究,其中29例患者(A组)采用紫杉醇联合洛铂新辅助化疗方案,29例患者(B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两组患者均实施根治性宫颈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疗效、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毒副反应发生率及远期预后.结果 A组患者的缓解率82.76%,总有效率100.00%;B组患者的缓解率68.97%、总有效率96.5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A组和B组患者的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鳞状上皮癌抗原水平较化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化疗过程中,A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7.24%、6.90%,B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分别为48.28%、31.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A组总生存率为68.97%,B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为62.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5,P=0.581);两组患者的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81,P=0.537).结论 紫杉醇联合洛铂在LACC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中与紫杉醇联合顺铂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4.
王威  王鹏建 《北京医学》2015,(2):191-193
目的:研究脾多肽注射液预防骨肿瘤化疗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8例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联合脾多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相同化疗方案但不给予脾多肽治疗。观察2组患者化疗前后血小板数值、化疗后血小板分级情况、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和用量,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化疗前比较,2组患者化疗后血小板数值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比试验组降低更加明显[(85.9±47.4)×109/L vs.(109.6±40.9)×109/L,P<0.05]。试验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47.4% vs.71.4%,掊2=4.357,P=0.037)和重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7.9%vs.25.7%,χ2=4.212,P=0.0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输注血小板的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试验组血小板输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8 U vs.39 U,P<0.05)。脾多肽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结论脾多肽注射液是一种预防骨肿瘤化疗血小板减少的安全、有效的可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化疗对宫颈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测定47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人介入栓塞化疗前后癌组织中VEGF表达,并进行MVD计数,评定化疗近期效果.结果 介入栓塞化疗的总有效率80.9%,ⅠB2期、ⅡA期、ⅡB期宫颈癌介入化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ⅢA期及ⅢB期宫颈癌介入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前3组(X2=3.98~6.11,P<0.05).治疗前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均明显相关(t=2.4、3.0,F=5.62、7.12,P<0.05);介入治疗后高分化宫颈癌及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VEGF表达无明显下降(P>0.05); 不同临床分期、有淋巴结转移、不同病理类型及中、低分化的局部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后VEGF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1.84~13.20,P<0.05) ;介入栓塞化疗后MVD计数明显降低(t=21.92~53.51,P<0.01).结论 术前介入栓塞化疗能降低宫颈癌组织VEGF的表达,减少MVD计数,能减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是一种可行、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3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并随访5年后以死亡为结局,回顾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38例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8.2%,其中汉族和维族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5%和73%,产次<3次与产次≥3次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 8.1%和59.5%.维族和汉族宫颈癌患者在产次(x2=21.953,P=0.000)、病理类型(x2=5.353,P=0.021)、临床分期(u=1512,P=0.00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的产次、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和治疗方式对5年生存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产次、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对5年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0、0.000和0.018).结论 维族腺癌发病率低于汉族,且肿瘤分期相对较早.产次、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治疗方式是维汉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其中产次、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为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维汉早期宫颈癌患者产次≥3次、临床分期越晚以及术后单纯放疗生存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组织STAT3和MMP-2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宫颈癌组织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16例正常组织、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0例宫颈癌组织中STAT3与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宫颈、CIN及宫颈癌组织中STAT3、MMP-2表达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417~27.097,P<0.05).STAT3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x2=4.778~13.651,P<0.05);MMP-2的异常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x2=9.039、5.003,P<0.05),而与病理分级无关;两者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类型均无相关性.宫颈癌组织STAT3与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r=0.398,P<0.05).结论 宫颈癌组织STAT3与MMP-2表达密切相关,两者表达水平可能与宫颈癌浸润转移有关,STAT3可能通过调控其下游靶基因MMP-2的表达影响宫颈癌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8.
史利军 《中外医疗》2008,27(9):28-28
目的 分析及预防肿瘤病人医院感染因素及措施.方法 将2003年6月至2006年8月住院化疗的病人共180例,对其中45例(56例次)并发的医院内感染病人的感染率及死亡率、感染部位、致病菌、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1岁以上年龄组感染明显高于51岁以下组(P<0.1);感染组住院天数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白细胞数在2.0×109/L以下组感染率明显高于白细胞2.1×109/L以上组(P<0.05).结论 化疗的病人易并发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硬肿症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4年3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148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67例(45.27%),好转38例(25.68%),放弃8例(5.41%),死亡35例(23.65%).单因素分析发现新生儿硬肿症病死组较治愈组合并或并发败血症、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肺出血、高血糖、代谢性酸中毒、休克、全心衰、DIC、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发生率高(P<0.05).治愈组白细胞≤5×109/L 或≥20×109/L 发生率为25.37%,病死组为51.43%(χ2=6.924,P<0.01).治愈组血小板(PLT)≤100×109/L 发生率为19.40%,病死组为60.0%(χ2=17.051,P<0.001).治愈组低体温轻度、重度发生率分别为89.58%、10.44%,病死组分别为42.86%、57.14%(χ2=25.75,P<0.001).治愈组硬肿面积轻度、重度发生率分别为85.07%、14.93%,病死组分别为45.71%、54.29%(χ2=17.504,P<0.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血糖、休克、PLT≤100×109/L 是影响新生儿硬肿症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积极防治新生儿硬肿症各种合并症及并发症,有助于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治疗年轻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年轻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6例,年龄均<40岁,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同步放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后进行紫杉醇联合顺铂巩固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高于对照组的80.4%(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2.5% (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可明显改善局部晚期宫颈癌年轻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临床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紫杉醇酯质体在不同肿瘤分期宫颈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该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中随机抽选51例,根据肿瘤分期将其分为:I期(17)组、IIA期(17)组、IIB期(17)组,行顺铂基础上加用紫杉醇酯质体方案化疗,评定不同分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变化、不良反应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IIB期患者的疾病缓解率为88.2%,明显高于I期、IIA期缓解率的70.6%、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期、IIA期、IIB期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4%、17.6%、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宫颈癌患者中实施紫杉醇酯质体化疗效果显著,且随着肿瘤分期升高,化疗效果更为明显,可为随后的手术方案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洛铂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在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从本院宫颈癌患者中选取宫颈癌Ⅰb2-Ⅱa期患者68例,分为实验组32例(洛铂联合紫杉醇),对照组36例(紫杉醇联合顺铂),观察洛铂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24例,稳定(SD)4例,进展(PD)0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CR2例,PR 28例,SD 6例,PD 0例,总有效率83.3%,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的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肾毒性轻微,患者可耐受.结论 洛铂联合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宫颈癌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肾毒性少.  相似文献   

13.
承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1):2609-2610,2622
目的:对比观察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巩固化疗治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52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同步放化疗联合巩固化疗组26例和单纯同步放化疗组26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巩固化疗组近期有效率92.3%,同步放化疗组有效率7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经积极处理后能够耐受。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巩固化疗可显著提高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顾建娟  尹香花  顾扬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645-1646,1652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卡铂(TP)治疗Ⅱb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30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用TP方案化疗1~2个疗程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宫颈癌病灶、宫旁组织在化疗前、后的改变,化疗毒副反应以及术后病理情况等。结果:化疗后,完全缓解5例(16.7%),部分缓解20例(66.7%),化疗有效率为83.3%(25/30),且宫颈癌病灶、宫旁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化疗后25例患者进行了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切除率达到83.3%。结论:Ⅱb期宫颈癌术前TP方案化疗后近期疗效显著,手术的切除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夏春军  赵靓  孙晓奕  杨俊昌 《海南医学》2013,24(22):3320-3322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紫杉醇与卡铂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我科于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了43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22例患者行单纯放疗(RT组):体外照射+后装;21例患者行放化综合治疗(RCT组):放疗方法同单放组,同期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TC)化疗2个周期.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RCT组总有效率为95.2%,完全缓解(CR)率为80.9%;RT组总有效率为72.7%,CR率为45.5%;总有效率及CR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RCT组为95.2%,RT组为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RCT组为81.2%,RT组为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RCT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多为轻度反应,且RCT组仅有1例Ⅲ度骨髓抑制.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经积极处理后不影响治疗.结论 放疗联合紫杉醇与卡铂同步放化疗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病理确诊的12例Ⅰb~Ⅲ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紫杉醇+顺铂化疗,紫杉醇135-175mg/m^2,顺铂50-75mg/m^2,此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手术.观察近期的疗效。结果 临床近期有效率达83.3%,手术切除率达100%,所有手术患者均能顺利切除病灶并达到切缘距离病灶1cm以上。结论 术前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可提高富颈癌的近期疗效,患者能较好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术前辅助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方法: 60例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 30例术前采用1~2个疗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的静脉化疗(化疗组), 之后全部行宫颈癌根治术;30例直接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结果: 化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01), 淋巴结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术前辅助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显著, 可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 减少淋巴结转移,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龙申美 《四川医学》2012,33(6):983-985
目的探讨术前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同期行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经过病理检查确诊的Ib~III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例为化疗组,行紫杉醇+顺铂方案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紫杉醇135~175mg/m2,顺铂50~75mg/m2,此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行根治性手术。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结果化疗组患者临床近期有效率达8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治疗时均能顺利切除病灶并达到切缘距离病灶1cm以上,化疗组手术切除率达100%。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的新辅助方案是治疗宫颈癌的一种新手段,可明显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中β-tubulin Ⅲ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组织标本中β-tubulin Ⅲ的表达,并分析检测结果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按化疗方案分为两组,TP化疗组34例给予紫杉醇/顺铂(卡铂)方案化疗,PF化疗组28例给予5-氟尿嘧啶/顺铂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分析TP方案和PF方案新辅助化疗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有效率及手术率,评估β-tubulinⅢ的表达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意义。结果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中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率为62.90%;β-tubulinⅢ的表达与患者病理类型、分级及分期无关;β-tubulin Ⅲ的表达与TP方案化疗的有效率及手术率有关,β-tubulin Ⅲ阴性者化疗有效率和手术率分别为83.33%和83.33%,高于β-tubulinⅢ表达阳性者(59.09%,50.00%)( P <0.05);β-tubulinⅢ的表达与PF方案化疗的有效率和手术率无关( P >0.05);TP方案化疗的有效率及手术率高于PF方案化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宫颈癌局部晚期新辅助化疗中,β-tubulin Ⅲ的表达情况可作为预测含紫杉醇联合化疗有效率和指导患者个体化化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icroRNA-218(miR-218)、microRNA-193b(miR-193b)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1例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患者均行紫杉醇、顺铂、阿霉素、5-氟尿嘧啶、卡铂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218、miR-193b表达情况。比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iR-218、miR-193b表达情况,统计化疗药物耐药情况,分析宫颈癌组织中miR-218、miR-193b的表达与化疗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miR-218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 <0.05),miR-193b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宫颈癌患者行体外化疗药物紫杉醇、顺铂、阿霉素、5-氟尿嘧啶、卡铂的耐药率分别为38.61%、46.53%、48.51%、26.73%和40.59%。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患者对体外化疗药物紫杉醇、顺铂、阿霉素、5-氟尿嘧啶、卡铂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患者癌组织中miR-218相对表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