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t,检验及2检验分析各种复发转移途径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患者1 076例,随访资料详细且复发转移者161例。其中肿瘤首发复发转移部位明确者124例,包括腹膜种植37例(30.0%)、淋巴结转移33例(26.6%)、血道转移32例(25.8%)、局部复发22例(17.6%)。经分析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与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脉管癌栓、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相关,其中腹膜种植与浸润深度、结缔组织浸润、肿瘤部位相关,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阳性、肿瘤大小相关,血道转移与脉管癌栓相关,局部复发与浸润深度相关。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最常见为腹膜种植,其次为淋巴结转移、血道转移、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43例临床分析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刘明放,尹丽,谭少青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当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根治术后复发或出现转移者约占50%之多,我院1987年10月~1993年12月收治乳癌术后复发转移43例,现报道... 相似文献
4.
黄权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5)
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是指直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再次发生在原发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区域淋巴结、吻合口、盆腔及会阴处.近年来,直肠癌的外科手术虽有长足进步,尤其是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施行以来,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已明显降低,但局部复发率仍保持在5%~20%[1],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仍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原因.如何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是提高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也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就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胃癌术后再次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ctomy,PD)的经验,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6例胃癌术后再次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术,1例空肠套入式吻合术。结果:6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胰漏1例,腹腔感染1例,经保守治疗均治愈。结论:胃癌术后复发累及胰头或胃癌侵犯胰头,无远处转移,一般状况良好者,可考虑行PD。 相似文献
6.
7.
韩孝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4):373-374
我院自 1990年 9月至 2 0 0 0年 4月 ,对胃癌术后复发的14例病人 ,进行了再次手术治疗 ,延长了病人的生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0例 ,女 4例 ,年龄 41~ 6 3岁。距第 1次手术时间 8个月~ 7年。第 2次住院时 14例患者均存在腹部肿块 ,其中 10例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梗阻 ,3例阻塞性黄疸。第 1次术式B Ⅰ式 4例 ,B Ⅱ式 10例。第 2次手术方法 ,胆囊切除加右肝管十二指肠“U”型管内引流术、胆肠吻合术 ,肝总管外引流术、残胃空肠吻合术、横结肠造口术、肿块活检肝转移灶微波刀固化术各 1例 ,双侧卵巢切除术 2例 ,肿块切除消化… 相似文献
8.
9.
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区域复发再治疗的效果。方法 36例根治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分为3组:Ⅰ组,单纯放疗;Ⅱ组,手术加化疗加放疗加内分泌治疗;Ⅲ组,化疗加放疗加内分泌治疗。结果 Ⅰ,Ⅱ,Ⅲ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18%,81%,53%。Ⅱ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或区域巴结复发与初次手术的病期、手术方式及操作技术有关,术后要重视随访,早发现早治疗,治疗上应以综合治疗为主,要积极、足量、全程完成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形式、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复发形式、原因及手术治疗为主综合治疗情况。结果40例中首次手术为Dixon术,术后主要以吻合口及周围组织复发为主共26例,占65%。首次手术为Miles术,术后主要以会阴、盆壁复发为主共14例,占35%。复发病例中再手术行Miles术18例,会阴复发灶扩大切除10例,联合周围脏器切除2例,单纯近端肠造口4例,复发灶不能切除仅作探查6例,术后接受化疗18例,化疗加放疗22例,术后1年生存率75%,3年生存率35%,有6例生存期为5年以上。结论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并提高生存率,需严格按照全直肠系膜切除的要求操作,对低位直肠癌应遵循根治第一,提高生存质量第二的原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具体病情决定保肛手术,对复发病例应积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经腹根治胃上部癌的探讨:附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生荣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1996,18(1):16-19
作者就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1992~1994年9月收治的94例胃上部癌,对其中应用消化道管状吻合器经腹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的20例,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分析和探讨:①胃上部癌经腹根治的切除范围、手术原则和手术要点。②使用吻合器的注意事项、有关并发症和处理。③作者根据胃上部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食管下段的解剖学特点,探讨经腹根治胃上部癌的手术适应证以及对本术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1980~1990年,作者收治原发性肝癌660例,手术切除124例(18.8%)。术后肝内复发者32例(肝内复发率25.8%),2 年以内复发者占93.8%。93.7%合并肝硬化,15.5%并发门脉高压症。复发肝癌中4例(3.2%,4/124)行再切除,术后生存平均26.8月;22例行B超引导肝癌复发灶无水酒精注射术,术后8例死亡,平均生存8.5月;10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或肝动脉结扎及插管化疗,术后生存平均16.8月,对照组仅4.5月。复发癌再次外科治疗以再切除术为首选(术后生存26.8~42.6月),成为继小肝癌切除,大肝癌二期切除后提高肝癌切除疗效的第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hibition effect on tumor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 of angionstatin, which generated from human plasminogen. Methods Plasminogen was isolated metastasis of angio-from human plasma by Sepharose chromatography arm then catalyzed by elastase. Angiostatin was isolated by Sepharose 4B-Lysine chromatography. Nude mice model of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 was set up by intact tumor tissue implantation orthotopically. From the day of operation, mice received dail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s of human angiostatin,intact plasminogen, or saline, respectively. 24μg ( 1.2mg/kg) of angiostatin or plasminogen was given on the day of operation, followed by a daily dose of 12μg( 0. 6mg /kg ) via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for three weeks.Ten weeks after implantation, mice were sacrificed and autopsied. Microvascular density was measur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Molecular weight of plasminogen isolated from plasma was 94KD. Plaanino-gen was catalyzed into two fragment peptides by elastase , which were 41~43KD and 51~53KD in molecular weight. Growth of the orthotopically implanted tumor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size in the mice treated with angiostastin with an inhibition rate of 54.0%. Tumor metastasis to the liver and peritoneum was also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y angiostatin with inhibition rate of 61.9% and 55.6% respectively. The microvascular den-sity was also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angiostatin treated mice. Conclusion Angiostatin may be generat-ed from plasma, and has inhibitory effect both on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in nude mice model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相似文献
14.
胃癌伴他脏器转移16例(转移组)及无胃外脏器转移胃癌26例(对照组),按日本第11版“胃癌处理规约”中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除组织分型两组未见显著差异外,其余8项临床病理学指标在转移组均显示高恶性度分级(P<0.01)。对术中判断有无胃外脏器转移。应用实时B超检查的肉眼观察指标及术后的半定量预测指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255例直肠癌根治切除淋巴结转移情况。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部位、大小、浸润肠壁深度、病理类型、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直肠癌淋巴结切除范围,一般仅需清除到第2站,若冰冻切片第3站有癌转移,则应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彻底清除第3站淋巴结。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侧方淋巴结切除应达第3站(髂内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机械性胃排空障碍病人早期行手术探查,而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则采取各种保守治疗。结果 机械性胃排空障碍治愈11例,死亡1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治愈16例,死亡2例。结论 对不同原因引发的胃排空障碍应采取不同措施治疗。 相似文献
17.
癌胚抗原标记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采用酶标—亲合素法对81例胃癌标本进行了CEA免疫组化标记观察。根据CEA在癌组织中的着色程度和范围将其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组。结果表明,CEA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2.7%,在癌细胞中的分布丧失了极性。癌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生长方式和存活时间在CEA标记阳性和阴性两组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核面积在阳性和阴性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据此,我们认为CEA免疫组化标记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我们将1980年5月至1993年3月由内镜确诊的633例胃癌病人按照不同时期分为2组。Ⅰ组,1980年5月~1986年10月(n=237);Ⅱ组,1986年11月~1993年3月(n=396)。研究结果表明,Ⅱ组病人贲门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胃窦癌的发病率明显降低(P<0.025)。而BorrmannⅠ型、Ⅱ型胃癌的比例明显降低,而Ⅲ型胃癌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Ⅳ型和不定型胃癌的比例也相对提高。提示,近年来胃癌的部位和类型可能发生了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尼美舒利(环氧化酶2抑制剂)对人胃癌组织原位移植非肥胖性糖尿病(non-obesitydiabetes,NOD)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SCID)小鼠模型的肿瘤转移抑制、血管生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细胞原位移植NOD SCID小鼠胃癌模型,40只小鼠均分成2组。移植后1周,分别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0.9%氯化钠溶液组)和50 mg/kg.d-1尼美舒利(尼美舒利组),每周2次,共2周。第5周处死动物,观察肿瘤转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及VEGF表达。结果0.9%氯化钠溶液组20只小鼠中肿瘤转移18只,尼美舒利组20只小鼠中转移5只,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9%氯化钠溶液组平均微血管密度为(9.5±2.9),尼美舒利组为(3.9±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9%氯化钠溶液组18只小鼠VEGF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尼美舒利组的5只,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美舒利通过抑制肿瘤组织VEGF表达和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转移。尼美舒利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胃癌组织中c-Src、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tissue inhibitors of meralloproteinase-2,TIMP-2)表达情况的观察,探讨它们在胃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和在预测胃癌转移潜能中的意义,为更准确的确定临床分期、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0例胃癌组织及10例正常胃组织的c-Src、MMP-7及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c-Src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MMP-7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TI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仅与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关.MMP-7蛋白表达与TIMP-2表达无明显相关.结论 MMP-7、TIMP-2、c-Src同时发生异常可作为评估胃癌恶性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