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3.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 A G)是胃癌癌前病变的状态之一,治疗尚无明确有效的方法途径,故C A G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研究的一个热点。李东垣有"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善治病者,唯在调脾胃"之说,可见脾胃功能正常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尤为重要,也间接说明脾胃的调治尤为不易。陈伟主任是衢州市名中医,从医二十余年,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治疗C A G,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管窥其用药特色一二,特浅析如下。1标本兼顾,虚实同理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饮食物及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传输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CAG病程 相似文献
4.
介绍路志正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即祛邪治标清利湿邪,通补兼施理气健脾,扶正固本益养胃阴。 相似文献
5.
张雪峰刘春甫李琦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2,(9):15-17
目的:介绍刘春甫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整理病案,总结经验。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高且可发展为胃癌,本文从病机、辨证、拟方、随症加减、典型病案分析5方面阐述刘春甫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点。结论:刘春甫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对该病有独特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季光教授系江苏省名中医,业医已五十余载,具有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和良好的疗效。笔者有幸拜其为师,跟随门诊学习。现将导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7.
姚奇蔚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奇蔚教授、主任医师 ,从医六十余年 ,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颇有研究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笔者亲聆教导 ,获益颇丰 ,现将本人学习心得介绍如下 :1 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嘈杂、吞酸等范畴 ,姚老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多为胃阴不足 ,病位在胃。胃为阳土 ,喜润恶燥 ,病久多寒湿化热 ,燥热伤阴 ,或气郁日久化火伤阴。唐容川说 :“胃燥不能食 ,食少不能化 ,譬如釜中无水 ,不能熟物也。”引起胃阴不足的原因 :一为嗜食辛辣食物或过嗜烟酒 ,二为肝气郁结化火乘胃。临证常见胃阴不足、脾胃虚弱、脾胃湿热等证。胃阴…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病机、治则、选方、用药特点、生活调摄等多方面对单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症经验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典型病案具体介绍单教授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卫新国主任长期从事中医脾胃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人作为名中医工作室继承人之一,有幸跟随老师,受益匪浅,现将老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1溯本求源,条畅气机为本
卫老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因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吸烟、酗酒、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临床上表现为腹胀、上腹痛或上腹部不适、早饱感、稍微多食则腹胀更明显,甚至出现嗳气、恶心、消化不良、疲乏,消瘦,纳差,贫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12.
刘华一教授是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医20余年,善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脾胃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就将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 riffs,CAG)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总结第四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常绮主任医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学术经验:(1)审证求因,虚是本质,滞是核心;(2)辨证论治,补虚祛瘀是大法;(3)从饮食、劳逸、精神方面的综合调治。 相似文献
15.
16.
刘艳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7):2-3
郑本德教授是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方面用药独具匠心,每获良效,笔者通过长期跟师侍诊,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将老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灿晖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胃脘部饱胀、疼痛、嘈杂等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王灿晖教授以脾胃虚弱、气阴不足为主辨证本病,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治以健脾养胃、补气养阴,兼以活血通络、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等,灵活化裁,用药精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如治疗不当则变化多端,并被认为是胃癌的症前状态之一,中医药治疗本病,采用健脾益气,滋养胃阴,活血行气取得较好疗效,不仅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还能较好的抑制幽门螺杆菌和改善胃黏膜等病理改变,且未发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肌层增厚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病理特征的一类慢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证候相兼复杂、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癌变倾向等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食后饱胀、嗳气、贫血等,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等范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