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材》2012,(9)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木香挥发油成分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清炒、麸炒、麸煨、纸煨等方法炮制木香,比较各炮制品与生品的挥发油含量及成分组成;挥发油提取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组分研究应用GC-MS法。结果:除清炒外,麸炒、麸煨、纸煨等炮制法均使木香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根据挥发油GC的各色谱峰的MS图谱,鉴定了各种木香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生品29种,清炒品33种,麸炒品32种,麸煨品34种,纸煨品33种,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3.14%、94.96%、93.78%、89.42%、92.79%。炮制使木香挥发油组分发生了很大改变,某些成分消失,如α-水芹烯;新生成多种挥发性组分,如α-紫罗兰酮、α-石竹烯、β-倍半水芹烯及α-长叶松烯等,麸煨品中还生成了名贵香料成分橙花叔醇,很多成分如榄香烯、二氢-α-紫罗兰酮、β-石竹烯等的含量增加;麸炒、麸煨、纸煨均使木香中的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等倍半萜内酯的含量降低。结论:作为香料原料,木香麸煨品更佳;而木香清炒品更宜用于健胃消食、治疗胃脘胀痛。  相似文献   

2.
木香麸煨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宏利  许枬 《中成药》2010,32(1):84-88
目的:研究木香麸煨前后化学成分变化.方法:采用UV,HPLC,TLC法分析木香麸煨前后化学成分变化,并采用硅胶柱色谱对木香麸煨过程中被麦麸吸附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采用波谱方法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UV,HPLC,TLC法均证明木香麸煨后化学成分存在变化.分离到木香麸煨过程中被麦麸吸附的2个含量较大的化学成分,经结构鉴定为去氢木香内酯和木香烃内酯.结论:木香麸煨后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变化可能是木香麸煨前后功效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GC/MS法测定藏木香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鉴定出藏木香(Inula helenium L.)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23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6.24%,主要为内酯类化合物。结论:本实验方法可靠,重现性好,为开发利用藏木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炒制对白芥子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强  张璐  易延逵  陈兴兴 《中成药》2007,29(10):1473-1475
目的:分析比较白芥子生品及炒制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芥子生品及炒制品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从生品中分离出49个峰,从炒制品中分离出44个峰,并且确认了所含的全部化合物。结论:报道了白芥子生品及炒制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探讨其炮制机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黄芥子生品及炒制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芥子生品及炒制品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时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从黄芥子生品中分离出32个峰,从炒制品中分离出34个峰,并且确认了所含的全部化合物.结论:黄芥子挥发油中异硫氰酸丙烯酯含量最高,炒制后该化合物含量大幅下降,而炒制后2-丁烯腈含量大幅升高,其机理是否与炒制过程中芥子酶的破坏有关,尚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易混淆品佩兰与泽兰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佩兰与泽兰中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佩兰中分离出44个峰,从泽兰中分离出45个峰.并且确认了所含的化合物.结论报道了佩兰与泽兰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二者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和含量都有很大区别,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当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南方荚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中分离出7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07%,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中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6.50%。结论两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南方荚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中分离出7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07%,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中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6.50%。结论两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研究枳实生、鲜品及其麸炒品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样品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归一法分析挥发油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枳实生、鲜品经麸炒后,挥发油含量及主要组分含量均有一定变化,其中柠檬烯的含量较生品增加了10.4%.共鉴定出26个化合物,各样品主要成分均为柠檬烯,β-芳樟醇,β-蒎烯,1R-α-蒎烯,左旋-β-蒎烯.结论:枳实生、鲜品麸炒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大部分相似,由于加热及辅料影响,挥发油部分组分消失.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枳壳饮片炮制前后挥发油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千锋  钟凌云  曹君  易炳学  周道根 《中成药》2007,29(11):1639-1644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不同产地枳壳饮片炮制前后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枳壳中提取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4个主产地的枳壳生品及炮制品中共鉴定出192个化合物,4个品种枳壳炮制后均有新化合物产生,除四川枳壳外,其余产地枳壳总化合物成分减少,同时有部分化合物经炮制后含量发生变化。结论:GC-MS联用适用于枳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为枳壳饮片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两种不同寄主桑寄生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寄主分别为桂花树和相思树桑寄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桑寄生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寄主为桂花树桑寄生挥发油分离出85个色谱峰,鉴定其中52个化合物,占总量的77.08%;寄主为相思树桑寄生挥发油分离出9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29个化合物,占总量的67.40%.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2种不同寄主桑寄生挥发性成分及含量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广西地枫皮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地枫皮叶、茎(去皮)及茎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地枫皮不同部位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地枫皮叶分离出118个色谱峰,共鉴定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02%;其茎(去皮)提取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3个色谱峰,共鉴定2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90%;其茎皮提取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24个色谱峰,共鉴定6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2.10%。结论:地枫皮叶、茎(去皮)、茎皮3个部位挥发油主要成分均为异黄樟脑,其中以其茎(去皮)的含量最高,达到68.75%,但其他组分及含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复方依山红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及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SFE-CO_2)提取依山红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SD法挥发油共分离出54个色谱峰,鉴定其中33种化合物,占总量的89.68%;SFE法提取的挥发油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28种化合物,占总量的52.15%。结论: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不同炮制品肉豆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鑫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6):1669-1675
目的:分析不同炮制品(蒸制、面煨、面炒、滑石粉煨、土煨和麸煨)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分别检出58~104个色谱峰,鉴定出7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32%~99.99%。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9.15%~97.24%,芳香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2.06%~25.51%。结论:印度尼西亚产肉豆蔻及其炮制品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芳香类化合物为次要化学成分。挥发油中存在致动物基因毒性和突变性物质黄樟醚和α-细辛醚、致幻物质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提示肉豆蔻的使用应慎重。肉豆蔻炮制技术中,麸煨有可取之处,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青翘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及CO2超临界萃取法(SFE)提取青翘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SD法提取的挥发油分离出87个色谱峰,共鉴定5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99%,SFE提取的挥发油法分离出100个色谱峰,鉴定3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0.50%。结论:SD法提取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β-蒎烯,α-蒎烯,(-)-4-松油醇,对伞花烃;SFE法提取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努特卡酮,β-蒎烯,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2种提取方法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木香生品和麸煨品不同极性部位的药理作用.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0组.大鼠禁食(不禁水)24h后,各组口服给予生理盐水、木香生品水煎液(2,6 g·kg-1)、麦麸制木香水煎液(2,6 g·kg-1)、木香生品挥发油(2,6 g·kg-1)、麦麸制木香挥发油(2,6 g·kg-1),1h后采用盐酸-乙醇所致大鼠胃黏膜急性损伤模型,考察木香及其麸制品对胃肠功能的影响.结果:木香生品及其麸制品的挥发油(2,6 g·kg-1)均可显著降低盐酸-乙醇所致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P<0.01),而且木香麸煨品的高剂量挥发油对大鼠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强于生品(P<0.05).木香麸制前后(2,6 g·kg-1)对盐酸-乙醇所致胃黏膜损伤大鼠的胃泌素分泌量影响较小,只有木香生品(2 9·kg“)有增加胃泌素含量作用(P<0.01).结论:木香麸煨后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红花夹竹桃寄生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中分离出74个色谱峰,鉴定其中59个化合物,占总量的72.15%;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中分离出74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2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1.11%。结论: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化学成分不同。  相似文献   

18.
桂郁金茎叶、生品与炮制品挥发油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桂郁金茎叶、生品与炮制品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结果:从桂郁金茎叶中分离得到57个化学成分,鉴定了37个;桂郁金生品中分离出45个化学成分,鉴定了22个;从桂郁金炮制品中分离出44个化学成分,鉴定了32个。结论:3个样品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刘莉  刘怒云  刘强 《中药材》2008,31(3):379-381
目的对肉桂普通粉及超微粉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肉桂普通粉及超微粉中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肉桂普通粉中分离出34个峰,从肉桂超微粉中分离出19个峰,并且确认了所含的全部化合物.结论报道了肉桂普通粉及超微粉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探讨其用于外用制剂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藏茴香药材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睿  王波  陈士林 《中药材》2003,26(12):869-870
目的:用气相色谱-谱法对藏茴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藏茴香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2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2%以上,其中香芹酮(Carvone)的相对含量达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