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0例,设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设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20例,设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另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CRP浓度。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的浓度为(3.21±1.04)m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9.38±3.19)mg/L,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s—CRP浓度为(19.6±7.82)mg/L,正常对照组为(0.83±0.32)mg/L,心血管疾病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心绞痛组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型心绞痛hs—CRP≥5mg/L16例,占80.0%:不稳定型心绞痛hs—CRP≥5mg/L18例,占90.0%;急性心肌梗死hs—CRP≥5mg/L20例,占100.0%;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异常的例数明显低于不稳定型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hs—CRP异常的例数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患者血清hs—CRP的浓度明碌高于对照组.而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其浓度也逐渐升高,说明hs—CRP可作为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毗格雷(波立维)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1次/d,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100mg,1次/d;对照组VI服肠溶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100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7%)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1.4%)相比,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莫秀清 《天津药学》2009,21(2):43-4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8例患者,随机分为吡格雷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首次量300mg/d,以后50mg/d,1次/d,连续3个月。结果:治疗组观察3个月,在终点事件、心绞痛发作频率少,发作时ST段改善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温旭翎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96-196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8年6月辽宁省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7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治疗,1次5~10mg,静滴6h,1次/d;试验组采用倍他乐克口服治疗,1次100mg,2次/d。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32%,对照组为80.4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Χ^2=2.951,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较好,口服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明显(P〈0.05),心电图缺血改善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持续时间缩短(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缓解率。  相似文献   

6.
阿斯匹林是抑制血小板活性的常用药物,通过对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的阿斯匹林治疗,观察该药对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及血小板数的影响,从而明确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预后的作用.!临床资料1.1一骰资料76例本院出院后随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例,女35例,年龄(54.4t6)岁.试验前停用阿斯匹林、潘生丁等影响血小板活性的药物至少2周.将受试者随机分成3个治疗组.A组:阿斯匹林75mg/d;B组:阿斯匹林150lug/;C组:阿斯匹林300mg/d.阿斯匹林肠溶片总量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美托洛尔与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疗效。方法:4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美托洛尔6.25mg.口服,2次/天,另一组给地尔硫卓30mg,口服,3次/天.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美托洛尔组的疼痛症状缓解,疼痛再发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减少均显著优于地尔硫卓组(P〈0.05)。结论:小刺量美托洛尔选择性阻断岛受体,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有对抗儿茶酚胺的心脏毒性作用,在预防心肌梗死及改善心绞痛症状上优于地尔硫卓,其长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拜阿司匹林每次100mg,1次/d;倍他乐克12.5mg酌情加减剂量,2次/d;硝酸甘油0.5-1mg,发作时舌下含服;辛伐他汀10mg,10:/d,晚间顿服;低分子肝素5000uiHq12h,使用7d);观察组6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30:/d,餐后0.5h口服,4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总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血脂、凝血四项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33%,显效率41.67%,其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3.33%,显效率51.67%。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6.67%,显效率41.67%;观察组能够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延长凝血酶时间(TT),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够显著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血脂水平、凝血功能和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9.
1病历摘要 患者男。75岁。冠心病心绞痛病史10年。主要表现在劳累、情绪激动后胸闷、胸痛伴大汗,舌下含服消心痛5mg后可立即缓解,为预防发作。长期口服消心痛10mg,3次/d,病情控制较好。近半年心绞痛发作频繁,胸痛症状缓解缓慢,持续约半小时,加服阿替洛尔12.5mg/次,2次/d,考虑患者对消心痛产生了耐受性,准备采用“偏时剂量法”给药。患者心有顾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环维黄杨星D(黄杨宁)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2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中医病名胸痹)患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黄杨宁片2mg,3次/日口服,对照组51例,复方丹参片,3片3次/日口服。治疗均为4周,结果:黄杨宁片与复方丹参片对慢性稳定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88.2%和64.7%,提示黄杨宁对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中医症型对心脉瘀阻、痰阻壅塞、气阴两虚、心肾阴虚效疗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异舒吉与心先安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6月哈尔滨市第五医院符合WH01979年制定冠心病心绞痛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每日1次静滴40mg,120mg;对照组用40mg,每日1次静滴,记录症状、体征及副作用,1周查2次心电图。结果:治疗组显著缓解心绞痛的程度,P〈0.0l,心电图心肌缺血明显改善。结论:异舒吉与心先安联用对增加冠心病灌注、改善心肌缺血,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冠心病不同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受试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9例;正常对照组35例。hs-CRP含量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冠心病hs-CRP(3.9477mg/L)高于对照组(2.0537mg/L),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4.0453mg/L)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3.83125mg/L),但P〉0.05。结论:血清hs-CRP与冠心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硝苯地平致味觉障碍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硝苯地平(Nifedipine,心痛定)为一钙桔抗剂,在临床上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和治疗,对各种类型的高血压亦有较好的疗效。但近年来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多,特别是该药致味觉障碍少见。现将笔者遇到的1例致味觉障碍报道如下。患者,女性,56岁,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已7年余,1996年10月24日因心前区疼痛发作就诊。体检:神志清楚,BP25.8/13.4Kpa,HR88次/min,心律整,心尖区可闻及皿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因以往曾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够理想而首次给予硝苯地平片10mg,3次/d,口服。服至第5d,患者诉…  相似文献   

14.
蔡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10-16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6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阿斯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疗程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和记录心绞痛发生的次数、心电图的改变,同时检测血脂和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次数减少,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治疗组血脂和hs—C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50mg,qd+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1次/晚+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口服,q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0m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马来酸依那普利片5mg,bi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评价两组患者的降压及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各参数及血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降压总有效率和心绞痛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各参数和血压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除总T波和血压外,其他各参数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刘涛  尚景亮 《河北医药》2009,31(6):677-678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潘生丁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符合稳定型心绞痛诊断的门诊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A组)32例,应用阿司匹林100mg,1次,d;潘生丁片剂50mg,3次/d。B组32例,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A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治疗前有了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潘生丁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7.
刘洁云  秦雷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27-28,3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危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9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临界病变的患者,测定其血清CRP,并按CRP水平分为两组:A组(CRP〈3mg/L,46例),B组(CRP〉3mg/L,47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病诊断(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比率及1年内心血管事件(包括顽固性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效而行介入治疗、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新发心律失常、新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93例患者中以不稳定心绞痛发病的患者共有65例,A组有27例患者以不稳定心绞痛来院就诊.B组有38例患者以不稳定型心绞痛来院就诊;随访1年期间A组出现心血管事件共8例,B组共17例,B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临界病变患者多数以不稳定心绞痛为首发.血清C反应蛋白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风险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9例,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给予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 IU,皮下注射,2次/d,连用7d;同时给予辛伐他汀20mg,1次/d,晚上口服。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无不良反应,可以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心绞痛的再发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8岁,于2012年4月6日14:00以心绞痛收入急诊病房,遵医嘱给予吸入氧气3L/min,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mg(浙江永宁制药)静脉滴注,滴速40滴/min,在输入大约5min后,患者自诉心慌、皮肤痒感,查体可见胸前及四肢多处散在的荨麻疹。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遵医嘱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入液静脉滴注。5min后患者心慌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20.
银杏叶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予以消心痛,10mg,2次/d,口服;治疗组32例,消心痛,10mg,2次/d,加银杏叶片,40mg,口服,3次/d。疗程均2周。两组均视病情辅以13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及阿司匹林口服,分别观察主要症状、体征变化,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监测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总有效率(90%、88%)与对照组(86.7%、6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