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爱还是害?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在漫长的工作生涯里,我接触了许多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心中百感交集,文中记录的点滴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以此献给普天下的孩子和为人父母者…… 是奉献还是依赖? 一位母亲带着12岁的女儿霏霏来找我咨询,原因是她发现霏霏只要和她在一起就不跟外人说话,这个现象让母亲很着急。  相似文献   

2.
当孩子进入了三岁以后,父母有时会惊讶地发现:孩子说话与事实怎么不相符?特别是做了错事时,父母不要简单地斥责或者打骂孩子,而应从心理上分析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矫正。  相似文献   

3.
如何教育孩子是许多父母聚在一起常聊的话题。都说现在的孩子古灵精怪,不太好管,有的父母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惜放弃自己的高薪工作,专心做起“陪读家长”。但很多孩子似乎并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他们用各种方式逃避父母的管制:上网,逃课,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于是,有人不禁要问:教育孩子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才能让孩子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本期特意请几位心理专家,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教子心得,可能并不能完全解答所有的疑问,但如果您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心里仍然感到很欣慰。  相似文献   

4.
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如果父母有太多的功利心,当孩子尚在襁褓之中,便一厢情愿地把孩子视作什么家、什么星去培养,其结果往往是拔苗助长:孩子过早地被夺去了学习的兴趣,灵魂也早已被父母过重的欲望之石压成了“侏儒”。反之,在培养孩子问题上,如果父母怀着一颗无为的阳光之心,多给予孩子一些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自己去选择,自己去决定,那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现在,让我们大家来看看著名儿童作家秦文君的成长历程,也许我们做父母的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小时候的秦文君,是一个很调皮、很爱玩的女孩,她的父母只是顺着她的性子,一任她疯玩…  相似文献   

5.
许多孩子一到人多的场合或家中来了客人,就特别兴奋,吵吵闹闹,手舞足蹈,甚至打人咬人,摔东西,这常被称作“人来疯”。对这种孩子,父母加以管教时,应知道孩子这样做的心理原因。 陌生人是新鲜的刺激 孩子平时生活在家中,过着有规律的生活,父母都是天天在一起的熟悉对象,过于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事例在证明、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喟叹:现在的青少年自私、冷漠、缺乏爱心与责任感。那么,在成人们喟叹过后是否反思过: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如此麻木呢?我们做父母的在爱孩子的同时,是否教过孩子应该怎样去爱?应该对哪些事情承担责任、不负责任将承担怎样的后果?我们自己是有责任感的人吗?……现代家庭中的孩子,在家里大多享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特权,作为家庭的重心与中心,孩子  相似文献   

7.
正老同学聚会,饭后闲聊,谈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文君说:"孩子教育真的是一门学问,跟父母的智商关系不大。我们单位有一位同事,夫妻俩都是高知,但他们家的孩子,好几年了也不上学,就在家待着,孩子的父母都快愁死了。""是不是孩子成绩不好,因为自卑所以不上学呢?还有很多孩子就整天玩电脑游戏了。"当小学教师的小夏说。"孩子小时候很聪明啊,学习  相似文献   

8.
正晓娜是个10岁的女孩,这一天由父母陪着来到咨询室。晓娜父亲紧锁眉头:"晓娜是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可最近两年来,好像变得心事重重,不爱说话,常常一个人偷偷地哭。有时候晚上我们因为工作回来晚了,她会哭着打电话叫我们早点回来。每次问她为什么,她说自己也不知为什么哭。不知道孩子是出了什么毛病。"  相似文献   

9.
正无论是看媒体报道的自杀事件,还是留意周围,我们都会发现,自杀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比如,不时有人会说到自己同学的家人自杀死亡、身边朋友的孩子有自杀行为、邻居的老人自杀等等,很多人不禁会问:自杀到底有哪些原因?他为什么会选择自杀?  相似文献   

10.
为人父母,爱子之心是人之常情!面对孩子的早恋,有人惊呼:“我们的孩子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而北京更是出现了首起“早恋官司”,一位伤心的母亲因儿子早恋变坏而状告对方姑娘的父亲。诸如此类现象,人们不禁要问:青少年为何与“早恋”共舞?! 早恋之溯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的早恋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在看待这一问题时可谓异彩纷呈、各抒己见。其实,早恋是建立在早熟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1.
“阿姨,我找阿茜。”电话里,一个嫩嫩的声音说。女儿乐得屁颠颠地跑过来接电话。过一会儿,只听女儿小声地说:“什么,你现在的偶像是F4了?那你不喜欢阿峰了?你问我?我还是喜欢阿峰,只不过他现在出事了,恐怕是再也唱不成了。”女儿一声叹息,又说:“告诉你,我还喜欢王菲。” 什么,女儿还追星?她可从没和我谈起过啊!我脑海里突然想起蔡明演的一个小品:一个女孩追星,花大价钱去看一位男歌星的演唱。演完后,女孩一边在大歌星的车旁等着见歌星,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我要好好亲吻歌星一下”。好不容易歌星向她这边走来了。她激动得忘乎所以,如离弦之箭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看到这么一群孩子:他们跟随父母居住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以及偏远郊区,跟随父母在几个城市中流动,学业、玩伴时常发生变动。他们被形象地称为"流动花朵"。多变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们难以适应,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社会或多或少的歧视以及人际交往的障碍。他们幼小的心灵能承受这些吗?案例1:新学期开始,虎子转入某打工子弟学校的五年级。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转学了。对虎子来说,似乎每两年都会随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家中不只有一个孩子,那么父母究竟在财务上是如何对子女给予支持的呢?通常父母都会说:"手心手背都是肉",这意味着他们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如果父母偏爱某个性别的孩子的话,是否意味着在他/她身上会花更多的钱呢?真相到底又是怎样的?Nikiforidis等人(2017)一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靠谱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小朋友,回家向父母抱怨:“×××欺侮我,还打了我一顿。”而父母没有耐心听他说明其中的原因,就一味地说:“你是犯到他什么事了吧?”或“这没什么啦!当年我也曾碰到过啦!”结果孩子再也不想和父母说话了。另外还有一个小朋友对父母说:“明天要考试  相似文献   

15.
如何教育孩子是许多父母聚在一起常聊的话题。都说现在的孩子古灵精怪,不太好管,有的父母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惜放弃自己的高薪工作,专心做起“陪读家长”。但很多孩子似乎并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他们用各种方式逃避父母的管制:上网,逃课,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于是,有人不禁要问:教育孩子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才能让孩子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本期特意请几位心理专家,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教子心得,可能并不能完全解答所有的疑问,但如果您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心里仍然感到很欣慰。  相似文献   

16.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父母的喜好常常成为孩子的喜好,父母的一些性格常成为孩子的性格,这就是老话说的“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种现象不难解释,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镜子,天生模仿能力强的孩子肯定会“继承”父母的一些习性。如果这些习性是积极健康的,做父母的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发扬光大”,但如果是消极的不健康的习性呢?比如有一位父亲一生气就踹门,后来他发现自己的儿子一生气也踹门,这是父亲不愿看到的。事实上,父母都不希望孩子把自己的缺点也一并“继承”,下面这位母亲就有着同样的担心。[案例]某女…  相似文献   

17.
“她把自己的亲孙子杀死后自杀了。”在这不大的县城里成了一爆炸性新闻,人们都感到不可理解:她平时忠诚老实,胆小怕事,从未跟人红过脸,别说杀人,就是杀鸡她也不敢。退休之后在家操持家务,老伴在某学校做教育工作,两个儿子也是学校的优秀教师,大儿子有一丫头,已分家另过;二儿子也结婚多年,由于小夫妻工作忙,婚后没有立即要孩子,在老人的再三督促下,才勉强同意。二儿媳也怪争气,不久就生下一个大白胖小子。二位老人一时逢人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我国小学儿童遭受父母体罚的基本特点。方法:采用Straus编制的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测查938名小学儿童的父母。结果:63.2%的小学儿童父母在近半年内对孩子实施过体罚,实施体罚的平均次数约为8次;我国父母使用最普遍的体罚方式依次是用手打孩子的屁股,打孩子的手、胳膊或腿,打孩子的脸、头或揪孩子的耳朵,体罚孩子最多的身体部位依次为屁股,手和胳膊;父母对男孩实施轻度体罚和严厉体罚的普遍性及实施严厉体罚的频繁性均显著均高于女孩;父母对一、二、三年级儿童实施轻度体罚和严厉体罚的普遍性显著高于对四、五、六年级儿童的体罚;低中社经地位家庭中的父母对儿童实施轻度体罚和严厉体罚的普遍性及实施严厉体罚的频繁性均显著高于高社经地位家庭的父母。结论:在我国,父母体罚的普遍性和频繁性均较高,且其发生情况与儿童的性别,年龄和家庭的社经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19.
如何教育孩子是许多父母聚在一起常聊的话题。都说现在的孩子古灵精怪,不太好管,有的父母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惜放弃自己的高薪工作,专心做起“陪读家长”。但很多孩子似乎并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他们用各种方式逃避父母的管制:上网,逃课,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于是,有人不禁要问:教育孩子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才能让孩子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本期特意请几位心理专家,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教子心得,可能并不能完全解答所有的疑问,但如果您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心里仍然感到很欣慰。  相似文献   

20.
编辑老师: 您好! 我的女儿刚读初一,只有13岁,举手投足、待人处事显得比一般的孩子成熟,少有孩子的天真童稚。她还特别善于察言观色,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学校特别会讨好老师,在家里则对爷爷奶奶甜言蜜语。孩子的表现,使我隐隐地产生了一种担忧,这是优点还是缺点? 我是否该适当地指导她,教育她? 特向您请教。 母亲 李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