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惰性气体再呼吸法(IGR)是一项无创测定有效肺血流量(QEP)的安全、简便、设计完善的技术.在无肺内分流存在时,QEP等于心排血量(CO).虽然目前关于IGR的报道不多,但它的科学价值得到广泛认同,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采用改良的温敏导管,根据热稀释原理直接测定了10条比格犬的左心排血量(5.1±0.6L/0min)。与采用标准方法测定的右心排血量(4.8±0.8L/min)相比,两者相关性良好(r=0.76),以手推法向左心室快速注射10ml冰温生理盐水,不引起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因此,这一方法可作为左心导管术的标准操作步骤之一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是由经肺热稀释和动脉脉搏轮廓分析两种方法组成的血液动力学监测方法,可同时进行心肺功能的监测,相对微创,技术难度小,并发症少。有研究表明,PICCO 参数与肺动脉导管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能有效地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指导临床治疗[1-2]。我们对 PICCO的常用临床监测指标以及在 ICU 危重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是一种较新的微创心排血量监测技术,采用经肺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形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监测,同时进行监测机体容量状况和血管外肺水。临床上熟练掌握并应用该技术有助于提高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准确性,对于指导临床诊疗决策,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PiCCO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沈利汉  蔡立华 《国际呼吸杂志》2013,33(17):1305-1307
目的 研究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28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15)和对照组(n=13),干预组在PiCCO监测下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液体管理,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一周内的血乳酸变化、氧合指数变化、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以及患者的28 d病死率,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一周内的血乳酸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而干预组的氧合指数变化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大(140.0±26.4 vs 99.4±32.9,P=0.31),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1.8±3.5 vs 26.8±2.8,P=0.04),而ICU住院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降低(60.0% vs 6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指导ARDS患者液体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但还不能显著降低患者的28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热稀释法测得80条10~20kg 健康麻醉狗静息状态时之平均心排血量为2.97±0.89升/分,95%、99%的正常值范围分别为1.23~4.71升/分和0.90~5.04升/分。本文尚观察到(1)心排血量的高低与狗性别无关:(2)狗体重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心脏脂数的多少亦几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SCO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4例心血管病(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75例,冠心病54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患者同时进行USCOM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CDF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的心排血量。结果:USCOM与CDFIE检测的所有对象的每搏输出量分别为[(65.71±13.94)ml∶(65.05±14.43)ml]、心排血量为[(4.87±0.75)L/min∶(4.86±0.80)L/min],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表明,USCOM,CDFI测定的每搏输出量与心排血量呈正相关(r=0.900,=0.776,P均0.01)。结论: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检测每搏输出量及心排血量无显著差异,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使用方便,适合快速床边心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潜在病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瓣膜置换并有Swan-Ganz导管监测的386例患者,将其分为LCOS组和无LCOS组,对发生LCOS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发生LCOS共108例(28.0%),无LCOS278例(72.0%);年龄、术前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病史、瓣膜置换方式在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LCOS组术前体重指数小于非LCOS组,而心胸比、脑钠肽(BNP)、肺动脉压力(PAP)、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高于后者,术中的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非LCOS组,术后的出血量、二次手术例数也多于非LCOS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BNP>600pg/mL、体重指数<18kg/m2、心胸比>0.7、PAP>65mmHg、CPB时间>12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0min和术后出血量>20%总血容量是心脏瓣膜病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Swan-Ganz导管监测数据和床边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分析发现,有62例(57.4%)因前负荷不足、36例(33.3%)因泵功能衰竭、6例(5.6%)因心脏压塞、4例(3.7%)因心律失常导致术后的LCOS。结论:术前心功能差、低体重、心胸比>0.7、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后出血量多是心脏瓣膜病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导致LCOS的主要原因有前负荷不足、泵功能衰竭、心脏压塞和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四肢序贯式正压反搏装置对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体外反搏,结果表明在体外反搏中心排血量明显增加,ST段趋向正常化,PTF-V_1负值减少,而心肌耗氧指数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将6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PiCCO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早期留置病原学标本、积极行抗感染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MAP),在此基础上PiCCO组经中心静脉导管行PiCCO监测,目标是维持ScvO2〉70%。记录PiCCO组0、6、12、24、48、72h监测参数变化;记录两组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用量,常规液体(平衡液、聚明胶肽及血浆)输入量,机械通气及血气分析指标,急性肾脏损伤发生例数。结果PiCCO组常规液体输入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急性肾损伤发生例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均〈0.05),两组机械通气及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PiCCO监测,可指导临床进行精确液体复苏等治疗,从而减少急性肾损伤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 以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连续191例施行TOF根治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术后LCOS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LCOS 20例,发生率为10.47%,术后LCOS患者病死率为1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年龄、体质量、红细胞压积、术前脉搏血氧饱和度、跨环补片率、Nakata指数、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围术期意外事件、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呼吸机辅助时间、停留ICU时间与术后LCOS有关.经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个月、Nakata指数<140 mm2/m2、围术期意外、体外循环时间>150 min为小儿TOF根治术后LCOS的危险因素.结论 TOF根治术后发生LCOS与患儿年龄、Nakata指数、围术期意外、体外循环时间有关.对具有LCOS高危因素的TOF手术患儿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对防止TOF根治术后发生LCOS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对调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超滤率的作用。方法:选择52例采用CRRT的脓毒症并ARDS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CVP进行容量监测,并根据所监测的CVP值设置超滤率;观察组给予PICCO监测,根据所监测的数值设置超滤率;评价2种监测方法对反映患者容量状况的效果。结果:治疗96 h后,2组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以及评估感染相关的指标PCT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及使用时间、CRRT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PICCO容量监测能准确评估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的血容量状态;在CRRT过程中,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PICCO容量监测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超滤率,从而实现个体化的液体管理。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USCOM)在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治方案治疗,观察组在USCOM监测下制定诊治方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72 h,测量两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值、血浆脑钠肽(BNP)值、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评分。计算两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72 h复苏液体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CO、CI、SV值、血浆BNP水平、APACH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CI、S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APACHE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CO、CI、S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PACH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72 h复苏液体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USCOM可监视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是小儿心脏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为患者预后带来了诸多不良的影响。鉴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早期风险评估和预防就变得至关重要。当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预防手段多种多样。但是,目前尚无有效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及疗效确切的预防方案。本文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对目前热门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风险评估与预测手段和预防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预防及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四肢序贯式正压反搏装置对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体外反搏,结果表明在体外反搏中心排血量明显增加,ST段趋向正常化,PTF-V1负值减少而心肌耗氧指数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儿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自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复杂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低心排患儿,在应用传统血管活性药治疗无效时,应用左西孟旦0.2μg·kg~(-1)·h~(-1)治疗的疗效,包括总住院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死亡率及用药前(T0)、用药后24h(T1)、48h(T2)、72h(T3)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心率(HR)、收缩压(SB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tate),心排指数(CI)、B型脑利钠肽水平(NT-pro BNP)的变化。结果:全组14例患儿,其中男性8例(57%),女性6例(43%)。中位年龄4(1,10)个月,中位体质量4.6(3.2,8.0)kg。总住院中位天数30(24,42)d,监护室中位滞留时间11(6,14)d,气管插管中位时间92(63,145)h。死亡1例(7.1%)。用药前后HR逐渐下降、CI逐渐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逐渐上升、CVP维持不变、Lac逐渐下降、NT-pro BNP先上升后下降,但这些指标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0.2μg·kg~(-1)·min~(-1)剂量,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出现低心排的患儿,改善患儿血流动力学状态,使CI逐渐上升,心率逐渐下降,并且不会出现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20.
<正>心源性休克(CS)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AMI患者就诊时常常合并多种疾病,伴有多个器官功能不全,其神经末梢受体的敏感性通常减低,部分症状可不明显,以致就诊时胸痛症状不明显,病情发展迅速,导致CS使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CS,正确识别心脏泵衰竭问题,以备及时调整正性肌力药物应用、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是非常重要,出现肺水肿时需要控制液体入量。因此,在利尿和扩容的问题上,在限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