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女大学生的自杀心理及其行为状况。方法:选取2001年以来沈阳部分高校以及北京市、广州市、山东省的女大学生35例。采用文献综述法、个案追踪法、现场访谈和回顾性分析等方法,对女大学生的自杀心理与行为进行调查。结果:35例女大学生资料均进入结果分析。不同地区女大学生自杀现象比率:①沈阳市部分高校的女大学生:自杀现象所占比率大四明显高于大一、大二、大三(46.7%,26.7%,13.3%,13.3%);死亡类型中跳楼居多,高于服毒、自缢、煤气等其它类型(60%,20%,6.7%,13.3%)。②北京、广州、山东部分女大学生:自杀现象所占比率大四明显高于大一、大二、大三(40%,20%,15%,25%);死亡类型中跳楼居多,高于服毒、自缢、煤气等其它类型(40%,25%,5%,10%)。③自杀原因:在影响自杀的因素中情感挫折在大学四个年级均有出现,并居于首位。结论:针对女大学生自杀心理与行为采取相应的危机干预策略,对提高女大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其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自杀行为2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自杀的相关风险因素.制定相应预防干预措施。方法 对我院20例有明显自杀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例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方式:自缢12例次.跳楼7例次,割脉2例次,吞食异物1例次。其中自缢死亡4例.跳楼死亡1例.跳楼重伤2例.轻伤1例。自杀原因:受幻觉、妄想支配6例,抑郁自罪3例,不安心住院8例.不明原因3例。有阳性家族史4例。既往曾有自杀言行者12例。结论 对有自杀言行的住院患者,应注意分析风险因素,制定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1985年5月~2000年5月共收治癌症患者3 560例,其中有13例在住院期间出现自杀行为,占住院总人数的36%。预防自杀的发生是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的内容之一。现对癌症患者自杀的心理状况作初步分析,并对预防措施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3例自杀者,男12例,女1例,年龄27~65岁,其中骨转移7例,肝癌3例,腹腔内转移3例,均为Ⅳ期患者。自杀方式:跳楼6例,自缢3例,溺水1例,触电1例,服药2例。自杀时间:夜间9例,傍晚4例。自杀诱因:癌症疼痛6例,得知病情真象3例,同室病友去世2例,家庭照顾不周2例。自杀前表现:沉默寡言3例,拒绝治疗3例,…  相似文献   

4.
16例少年儿童自杀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少年儿童 (以下简称少儿 )自杀现象时有发生 ,有服用大剂量安眠药自杀的 ,也有自缢的。尽管自杀的原因不同 ,但都与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关。因此 ,在抢救成功之后 ,既要重视其身体的康复 ,更应帮助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防止再次发生这一现象。住院期间对自杀少儿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现将 16例少年儿童自杀的心理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病房自 1992年 1月至 1999年 1月共收治自杀少儿 16例 ,其中服用大剂量安眠药自杀 9例 ,自缢 7例 ;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 10~ 13岁 ,经抢救治疗及心理护理后全部治…  相似文献   

5.
1989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急诊接诊420例自杀未遂患者,对自杀诱因进行分析,并给予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75例,女345例;13~20岁19例,20~40岁386例,40岁以上15例;未婚178,已婚242例;大学生16例,初高中学生19例,居民及农民385例。以服毒方式为主,包括安眠药、农药、灭鼠药、蚊蝇杀虫剂、强酸强碱等,其他如割腕、自缢、煤气等。自杀诱因包括:学习问题,多见于学生来自家庭及学校的压力;情感问题,多见于失恋、婚外恋;家庭问题,夫妻争吵、打斗、婆媳邻里关系;生理功能障碍或久病绝望。2心理分型及护理2.1激愤型以学生和女性多见,…  相似文献   

6.
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和休养后进人恢复期,精神症状趋于正常。然而病人内心斗争却十分强烈,经常思索和反复琢磨自己有病前后的各种行为,产生复杂的心理活动。如对环境适应能力产生怀疑心理而悲观消极,担心自己会被他人歧视等。诸多心理因素影响,会使他们产生轻生观念,采取跳楼、过量服药、自缢等方式自杀死亡现象并不罕见,所以  相似文献   

7.
急救中心自杀自残患者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自杀自残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作用,以提出相应护理措施,2007-01/2007-12对我院急诊科抢救成功后的自杀自残患者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经抢救病情稳定并愿意参加调查的自杀自残患者285例,其中男81例,女204例,年龄16-76岁。自杀方式:服毒(药)者223例,煤气中毒31例,切割25例,自缢2例,其他方式4例。另选取同期无自杀行为的就诊患者14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40例,女100例,年龄18-60岁。  相似文献   

8.
住院精神病人自杀未遂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人自杀行为的原因及规律,做好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自杀未遂的27例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占自杀病人的77.8%,自杀方式以自缢为主,占70.4%,自杀时间多发生在夜间和中午,占59.3%。结论:对新人院和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的病人必须严密观察,有效控制精神症状,干预病人的自杀先兆,强化安全制度,以预防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自杀危机干预热线求助者110名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重庆市110份自杀危机干预热线电话资料进行分析,了解电话咨询在预防自杀,挽救生命、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方法:①纳入2003—12/2005-01自杀危机干预热线电话求助者110份电话资料,求助者中男58名,女52名;20~59岁95名,〈20岁12名,≥60岁3名。②对这110名自杀危机来电者,咨询者综合地运用了自杀危险性的评估、情感疏泄、支持性解释、问题解决技术(如应对技巧、社会支持)、教育性认知矫正、以及建议求询者进行-IL,理门诊或精神科住院治疗等危机干预措施。③在咨询结束的1个月后对110名求助者进行追踪电话回访,然后根据近况的了解以及语气的变化、是否致谢、是否收线草率等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进行求助满意度评定。④采用定量的统计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对电话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采用临床诊断法对电话的初始内容进行定性评估;采用回顾性的内容分析法,将各种记录内容进行分层编码,归类;最后结果采用统计方法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差异比较采用非参数X^2检验。 结果:①求助者性别分布:总体水平,性别上男女人数相近;各年龄段人数比较,差异明显(X^2=75.236,P〈0.01),20-50岁人数最多,为90名(87%)。②求助者年龄分布:男女人数仅在40-49岁有明显差异(r=3.769,P〈0.05),即男多于女。男女性求助者在各个年龄段上人数差异明显(X^2=26.231,56.621,P〈0.01),也是在20-50岁人数最多,分别占83%和81%。③求助者产生自杀心理危机原因的性别分布:男性各原因被选次数差异不明显,女性各原因被选次数差异明显(X^2=19.125,P〈0.01),主要集中在情感问题上(33次);男女性仅在情感问题上被选次数差异明显(X^2=7.374,P〈0.01),且女性高于男性(31,13次)。④求助者产生自杀心理危机原因的年龄分布:20-29岁和30-39岁求助者各原因被选次数比较,差异明显(X^2=13.304,16.286,P〈0.01),20-29岁产生自杀心理危机的原因集中在情感问题和人格障碍,30-39岁主要在情感问题上。各年龄段求助者仅人格障碍被选次数差异明显(X^2=16.824,P〈0.01),且集中在20~29岁。⑤自杀危机:110名中88名(80%)有自杀意念;18名(16%)有自杀企图;有自杀未遂行为的4名(4%)。⑨求助满意度:满意有71名(84%),基本满意有18名(35%),不满意为1名(1%)。 结论:①男女性都存在自杀危机问题需要解决,均将电话咨询作为一种求询的方式。②20~50岁段为危机高峰段,该年龄段人群自杀更认同电话咨询方式。40~49岁男性更需要自杀危机干预热线的帮助。⑧女性自杀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情感问题上。④20-29岁自杀危机产生的原因集中在情感问题和人格障碍,30-39岁自杀危机产生的原因集中在情感问题上。⑤自杀危机干预热线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医科大学贫困生的心理应付方式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岩  雷蕾  鲁伟  静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0):42-44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应付方式特点,为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依据。 方法:2005-06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某综合性大学医学部1~3年级大学生1070人进行问卷调查。以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300元为标准,筛检界定贫困生。采用国内修订版应付方式问卷,共有62个条目,分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6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由若干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只有“是”和“否”两个答案。调查人员经培训,严格掌握测评方法和标准后,按统一规范的指导语实施浏评,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团体测评,并当场回收问卷。对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共发放问卷1070份,回收有效问卷986份。结果入组贫困生为254名,非贫困大学生732名。①贫困生的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和合理化得分均低于非贫困生(P〈0.05),自责和退避得分的比较无差异。②女性贫困生的自责和退避得分高于男性贫困生(P〈0.05),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和合理化得分比较无差异。③不同年级贫困生的合理化得分大一低于大二和大三(P〈0.05),大二和大三无差异。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和幻想得分没有差异;3个年级男贫困生的的退避得分大一低于大三(P〈0.05),合理化得分大一低于大二和大三(P〈0.05);3个年级女贫困生的幻想得分大一和大三低于大二(P〈0.05)。④农村贫困生的解决问题和幻想得分高于城市贫困生(P〈0.05);3个年级城市贫困生的自责得分大一低于大二,幻想得分大一低于大二和大三,退避得分大一低于大三(P均〈0.05)。 结论:贫困生比非贫困生倾向于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其中女生比男生更显不成熟,年级间无明显差异,农村贫困生比城市贫困生更倾向于成熟型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