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 receptor,IGF-ⅠR)在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上的表达,以及两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单克隆抗体(IGF-ⅠRMcAb)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T-29的IGF-ⅠR表达,MTT法检测两种IGF-ⅠR McAb对HT-29的抑制增殖作用及诱导凋亡情况.结果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膜高表达IGF-ⅠR.IGF-ⅠR McAb能抑制HT-29细胞增殖,McAb对HT-29细胞的抑制作用随抗体浓度增大而增大.IGF-ⅠR McAb诱导HT-29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GF-ⅠR McAb通过阻断IGF-ⅠR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GH)对人胰腺癌荷瘤裸鼠移植瘤及小肠黏膜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IGF-Ⅰ、-Ⅱ)的影响.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Ⅱ型受体(IGFR-Ⅰ、-Ⅱ)mRNA在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移植瘤的表达;裸鼠成瘤后随机分为注射生长激素的实验组(GH组)及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NS组),荷瘤裸鼠在依次注射GH后第1、2、6及24 h取材,Western方法 观察移植瘤及宿主小肠黏膜细胞中IGF-Ⅰ、-Ⅱ的表达变化. 结果 IGFR-Ⅰ,ⅡmRNA在胰腺癌呈较强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注射GH后1 h移植瘤IGF-Ⅰ、IGF-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小肠黏膜,IGF-Ⅰ表达在GH刺激后1、2,6 h有明显提高(1 h:0.33±0.05,P相似文献   

3.
近年研究发现,营养不良的病人出现血清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升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减低,即GH抵抗。本文就GH抵抗的产生机制及如何改善营养不良GH抵抗作一阐述。大量临床数据显示,营养不良病人存在GH-IGF-1轴紊乱现象。GH为蛋白质激素,由下丘脑腺垂体嗜酸性细胞分泌,有高度种属特异性。GH和IGF-1可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而GH功能的发挥则通过GH受体(GHR)和IGF-1的作用来实现;其中GHR是含620个氨基酸残基的跨膜糖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Ⅱ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IR)在中国患者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Ⅰ、IGF-Ⅱ和IGF-1R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实验所得数据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直接概率法和四格表x2检验,当n>40 fH有1≤T<5时,用校正的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标准.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分析免疫组化结果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IGF-Ⅰ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67%(8/30)、65.12%(28/43)(P<0.05);IGF-Ⅱ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6.67%(11/30)、72.09%(31/43)(P<0.05);IGF-IR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3.33%(13/30)、79.07%(34/43)(P<0.05).结论 IGF-Ⅰ、IGF-Ⅱ和IGF-ⅠR与前列腺癌的发生相关,IGF-Ⅰ、IGF-Ⅱ与前列腺癌的发展呈正相关,IGF-ⅠR与前列腺癌的发展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是腺垂体分泌的一种单链多肽,作用广泛,参与性分化和性成熟的过程,且与生育和性腺内分泌功能有关,影响妊娠和哺乳.近年来研究发现,GH作用于性腺靶组织上的受体或通过诱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y-1,IGF-1)的生成直接或间接调节生殖功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在男科学中的应用价值已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生长激素(GH)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及对肿瘤宿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IGF-Ⅰ,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通路的影响,初步探讨体内外实验差异的原因.方法 体外应用GH(50 ng/ml)24 h,48 h,72 h后计数胰腺癌细胞SW-1990,PANC-1及P3;选用BALB/C雌性裸小鼠35只,以SW-1990成瘤,测量瘤体积,成瘤裸鼠随机分为注射GH的实验组(GH组)及对照组(NS组),荷瘤裸鼠在最后依次注射GH后第1小时、2小时、6小时及24小时处死动物,心室穿刺抽血,切除肝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GF-Ⅰ,-Ⅱ水平(P<0.05),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肝脏IGFBP3的相对光密度(ROD)变化.结果 GH在体外可加速胰腺癌细胞增殖但在体内不促进肿瘤生长;GH上调荷瘤宿主血清IGF-Ⅰ、Ⅱ水平;与GH刺激前(NS)相比,肝脏IGFBP3表达在GH刺激后1 h、2 h、6 h有显著提高(P<0.05),24 h有所减弱.结论 GH对胰腺癌细胞的作用存在一定的体内外差异;GH在体内通过提高IGF-Ⅰ、Ⅱ水平发挥效应,GH不刺激在体肿瘤生长可能与IGFBP3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一种活性蛋白多肽物质,具有舒张血管、促生长、创伤修复、促进骨合成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IGF-1通过与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细胞的同源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介导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基因的激活,在骨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IGF-Ⅰ)基因转移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效果。方法利用我们成功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GF-Ⅰ,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烫伤大鼠皮肤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GF-Ⅰ基因在皮肤及肝脏组织的表达情况,观察烫伤大鼠体重、刨面愈合情况等指标。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脂质体介导的IGF—Ⅰ基因转移可在创面注射点周围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出现阳性表达,而肝脏组织中未出现阳性表达,实验组大鼠创面注射IGF-Ⅰ重组质粒后,创面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体重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未出现减轻现象(P〈0.05)。结论脂质体介导IGF-Ⅰ基因转移,可促进创面愈合,并可避免IGF-Ⅰ全身应用所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IR)在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上的表达情况,观察两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单克隆抗体对HT-29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T-29的IGF-ⅠR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IGF—ⅠR单克隆抗体对HT-29的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膜高表达IGF—ⅠR,IGF-ⅠR单克隆抗体能使HT-29的细胞周期阻滞于任何一期,诱导凋亡,对结肠癌细胞起抑制作用。结论IGF-ⅠR单克隆抗体阻断IGF-Ⅰ和IGF-Ⅱ与IGF-ⅠR结合,阻滞HT-29的细胞周期,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其受体两亚基(IGF-Ⅰ Rα和IGF-Ⅰβ)在正常皮肤和溃疡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特征及其与溃疡形成的关系.方法16例被测标本中包括不同类型的皮肤溃疡组织8例和正常皮肤8例.用常规病理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确定这三种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在正常皮肤中,IGF-Ⅰ蛋白主要存在于表皮细胞、内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内,而其受体的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表皮细胞的细胞膜上.在溃疡组织中,与正常皮肤相比IGF-Ⅰ表达虽有所升高,但增加不显著(P>0.05),蛋白定位也无明显差异.含有IGF-ⅠRα和IGF-Ⅰβ蛋白的阳性细胞主要为部分表皮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降至为正常皮肤的43.9%和50.0%(P<0.05).结论在IGF-Ⅰ因子高浓度环境中,溃疡创面难愈性修复可能与IGF-Ⅰ Rα和IGF-Ⅰβ蛋白表达下降,引起因子与受体结合发生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mRNA结合蛋白3(IGF2BP3)对胆囊癌迁移侵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23份胆囊癌组织和23份癌旁组织中IGF2BP3的表达水平;在胆囊癌细胞中利用小干扰RNA(siRNA)敲减目的基因IGF2BP3;Transwell迁移实验与带胶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敲减IGF2BP3后对胆囊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敲减IGF2BP3后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IGF2BP3在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与正常胆管上皮细胞比较,5株胆囊癌细胞系中IGF2BP3高表达;敲减IGF2BP3后,胆囊癌细胞系的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001);敲减IGF2BP3后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结论 IGF2BP3通过促进EMT,从而促进胆囊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7,IGFBP7)联合尿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2,TIMP-2)对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ardiac surg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表达的调控及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IGF-1刺激前后目的基因VEGF-C mRNA及其蛋白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的变化,检测细胞内相关信号传导分子Akt、ERK1/2蛋白及其磷酸化表达改变。结果:IGF-1显著促进乳腺癌细胞株的VEGF-C表达(P0.05);VEGF-C表达与IGF-1间呈浓度依赖关系;在IGF-1作用下,p-Akt及p-ERK1/2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IGF-1能显著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的VEGF-C表达,信号传导分子p-Akt与p-ERK1/2可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微团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成软骨细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斌  张伟  王健  孙水  吴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3):1819-1822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诱导形成软骨细胞的方法,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_1,TGF-β_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按加入诱导条件不同分为四组:A组:TGF-β_1+ bFGF;B组:TGF-β_1+ IGF-Ⅰ;C组:TGF-β_1;D组:空白对照组.3周后分别做四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试验、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A、B、C三组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阳性;MTT吸光度值和GAG含量检测结果均为:A组>C组>D组, B组>C组>D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论]兔BMSCs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诱导成软骨细胞,TGF-β_1和IGF-Ⅰ、bFGF在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和增殖时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factorⅡmRNA-bindingprotein 3,IMP3)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家族的一员.该家族成员在胚胎形成早期的RNA运输、稳定、细胞生长和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1].本研究收集11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IMP3蛋白表达与胃癌预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结肠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多种生长因子密切相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及其受体(IGF-1R)与肿瘤的关系是近年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IGF是促肿瘤生长的因子,其活性主要通过IGF-1R介导,且IGF-1R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IGF-1R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等实现促瘤作用,同时与诱导和保持肿瘤细胞的表型及其浸润、转移密切相关[1]。IGF家族与结肠直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非小细胞型肺癌和肾上腺皮质癌等的发生相关,这种关系决定了其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本文就近年来IGF家族在肿瘤特别是结肠直肠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IGF-1R和FGFR2)在巨指患者受累组织内的表达情况,探索巨指的发病机理及神经组织与巨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对15例巨指病理组织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及半定量分析,并与15例对照组织(多指组织)进行比较.结果 15例巨指组织均有神经受累增粗,组织学检查符合神经纤维脂肪性错构瘤表现.巨指组织中IGF-Ⅱ、bFGF及其受体IGF-1R和FGFR2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巨指标本中,IGF-Ⅱ、bFGF和IGF-1R在雪旺细胞和神经轴索中的表达均高于脂肪和纤维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FGFR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巨指受累组织中IGF-Ⅱ、bFGF及其受体有高表达,而且这两种生长因子在外周神经组织中的表达较增生的脂肪、纤维组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IGF-ⅠR)在肾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肾癌组织和12例正常肾组织中IGF-Ⅰ和IGF-ⅠR的表达。结果IGF-Ⅰ和IGF-ⅠR在肾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6%、72.5%,均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的33.3%、41.7%(P<0.05)。IGF-Ⅰ和IGF-ⅠR表达与肾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型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5)。结论IGF-Ⅰ分泌异常与肾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不是有价值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related protein-1,IGFBP-rP1)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ronst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中表达的变化及抗IGFBP-rP1抗体对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产生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 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体外培养,分别设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PBS)、不同浓度的TGFβ1.处理组、不同浓度的抗IGFBP-rP1抗体处理组,处理因素作用24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IGFBP-rP1在HSC-T6中的表达,ELISA检测Ⅰ型胶原的含量并进行IGFBP-rP1与Ⅰ型胶原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TGFβ1各处理组IGFBP-rP1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强.抗IGFBP-rP1抗体可以拮抗TGFβ1诱导的HSC-T6产生的过多Ⅰ型胶原.IGFBP-rP1与Ⅰ型胶原呈正相关(r=0.833,P<0.01).结论 IGFBP-rP1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且可能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通过离心的方法从自体血中提取出来的血小板浓缩物,含有高浓度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血小板激活后能释放出多种生长因子,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等,这些生长因子可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骨与软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