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术前诊断脑胶质瘤相关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脑胶质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和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分为低级别胶质瘤(n=30)和高级别胶质瘤(n=42).比较不同分级患者容积转...  相似文献   

2.
3.
对32例病人同时作为增强FS-T1中权图像和增强自旋回波(SE)T1加权图像,用病变显示程度和病灶信号强度两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病灶显示程度“优”者在增强-FS-T1加权图像上远远多于增强SE-T1加权图像,信号强度“高”者亦前者较后者的多,分析结果表明增强FS-T1加权图像对正确评价强化病变的轮廓,小及及某些鉴别诊断明显优于增强SE-T1加权图像,特别是含脂肪,骨髓较多的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脑胶质瘤病理分级诊断及病变范围界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2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组织学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低级别组(Ⅱ级,n=29)和高级别组(Ⅲ、Ⅳ级,n=43)。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分析两组患者MRI图像特征。比较两组肿瘤实质中心区和水肿区的DCE-MRI定量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CE-MRI定量参数对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结果:低级别脑胶质瘤(Ⅱ级)MRI示肿瘤边界不清,T1WI、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瘤周轻度水肿,局部轻度占位,伴随囊变、出血,增强后强化不明显或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高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MRI示T1WI呈不均匀高信号,T2WI可见明显指状水肿影,占位征象明显,伴瘤体坏死或囊变、出血,增强后呈明显花环状、结节样强化。低级别组患者实质中心区的容积转移常数(K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利用磁共振动态造影技术预测术前脑胶质瘤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联。方法 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2年9月~2020年5月收治的76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级和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将患者分为低级别胶质瘤(32例)和高级别胶质瘤(44例)。对不同分级患者的(Ktrans)容积转运参数、(Ve)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ADC)表观扩散系数以及MVD进行比较。经ROC分析,(Ktrans值、Ve、ADC、MVD)预测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意义,整理(Ktrans值、Ve、ADC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Ktrans值、Ve、MVD与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及ACD对比后,前两者对比后者属于较高的,后两者对比是后者较高的。对ROC分析中,Ktrans值、Ve、ADC、MVD对于高级的曲线下面积是(0.746、0.812、0.682、0.668)。Ktrans值和Ve与MVD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ADC与MVD呈现负相关。结论 DCE-MRI术前可用于诊断脑胶质瘤相关参数,并显示其与患者的微血管密度(MVD)以及病变恶性程度之间的关联,为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动态对比增强MRI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2月瑞安市人民医院和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腮腺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肿瘤29例(良性组),恶性肿瘤31例(恶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动态对比增强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统计并分析两组病灶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曲线类型,诊断符合率。结果良性组MRI形态规则、边缘清楚、信号均匀、周围组织不受侵、T2WI为高信号者占多数,比例分别为75.9%、100.0%、79-3%、100.0%、82.8%,与恶性组(9.7%、16.1%、19.4%、38.7%、29.0%)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组以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信号不均匀、周围组织受侵、T2WI为高低和等信号占多数,分别为90-3%、83.9%、80.6%、61.3%、38.7%和32.3%,明显高于良性组(21.4%、0.0%、20.7%、0.0%、13.8%、3.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的时间信号曲线类型以持续型、廓清型廓清率≥0.3、平坦型多见,分别占62.1%、13.8%、31.0%,明显高于恶性组(19.4%、0.0%、0.0%)(P〈0.05),恶性组以廓清型、廓清率〈0.3多见(80.6%),明显高于良性组(0.0%)(P〈0.05)。良性组的MRI增强峰值时间[(172.12±55.33)s]明显长于恶性组[(73.55±37.20)s](P〈0.05);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较好,分别为100.0%、99.6%、100.0%。结论动态对比增强MRI诊断腮腺肿瘤的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度较高,对肿瘤良恶性鉴别具有较好的价值,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癌(EC)增强MRI定量参数变化与临床特征关系,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EC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增强MRI定量参数[速率常数(Kep)、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比较研究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增强MRI定量参数,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相关性。比较研究组不同预后患者增强MRI定量参数,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Kep、Ktrans、Ve高于对照组(P<0.05);Kep、Ktrans、Ve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累及情况、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而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预后不良者Kep、Ktrans、Ve高于预后良好者,且与预后不良显著相...  相似文献   

8.
林蒙  罗德红 《当代医学》2009,15(20):150-153
颅底及颈部器官多、体积小、解剖结构精细、毗邻结构复杂,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肿瘤的部位、大小、侵犯范围等信息,以及进一步判断病变性质及组织来源,对肿瘤的分期、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范围、放疗区域勾画、评估疗效及预后都至关重要。MRI扫描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直接任意方位成像、无骨骼伪影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系统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灌注技术在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并出现新强化灶的患者,经再次手术或随访证实为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DSC灌注成像,测量病灶强化区域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及相对脑血流量(rCBF),并同时取对侧正常白质的rCBV和rCBF,分别相比后得到相对比值,比较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各灌注参数比值,并采用ROC曲线评价rCBV和rCBF 相对比值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胶质瘤复发异常强化灶的rCBV和rCBF相对比值分别为2.78 ± 1.01和1.89 ± 0.82,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的0.76 ± 0.42和0.47 ± 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CBV相对比值≥1.88时,诊断胶质瘤复发的特异性为100.0%,rCBV相对比值≤0.62时诊断放射性脑损伤敏感性为100.0%;rCBV比值取1.88为阈值来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4%、100.0%、96.4%。rCBF相对比值≥1.96时,诊断胶质瘤复发特异度为100.0%,rCBF相对比值≤0.45时诊断放射性脑损伤敏感性为100.0%;rCBF相对比值取0.85为阈值来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4%、90.0%、92.8%。结论:磁共振DSC灌注成像有助于对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照研究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中的灌注特点,探讨ASL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23例脑胶质瘤患者(包括高级别胶质瘤17例,低级别胶质瘤6例)在术前行3T MRI 的ASL及DSC灌注扫描,测量肿瘤实质部分最大肿瘤血流量(the maximal tumor blood flow,TBFmax)以及对侧白质?灰质和大脑半球的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结果:23例脑胶质瘤患者,两种灌注方法均获得了一致的灌注结果,TBFmax/对侧白质CBF?TBFmax/对侧灰质CBF及TBFmax/对侧半球CBF的各比值在ASL和DSC两种技术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ASL在评估脑胶质瘤血流灌注方面与DSC之间有相似的敏感性,具有可重复性高?完全无创性等优点,同时有助于术前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评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定量分析T1加权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CE-MRI)中的参数(Ktrans、Ve)和T2加权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DSC-MRI)中的参数(rCBV、rCBF)与肿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比较DCE-MRI及DSC-MRI参数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病理证实的85例脑胶质瘤患者,低级别胶质瘤36例,高级别胶质瘤49例.患者在术前行DCE-MRI成像或/和DSC-MRI成像,以相应后处理软件获得灌注参数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Ktrans与Ve值及rCBV与rCBF值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Ktrans、Ve值及rCBV、rCBF值与胶质瘤级别之间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获得Ktrans、Ve值及rCBV与rCBF值鉴别不同级别胶质瘤的最佳阈值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的平均Ktrans及Ve值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分别为(0.157±0.177)/min-1 vs (0.029±0.020)/min-1; (0.601±0.246) vs (0.118 ±0.062),P <0.01].当Ktrans=0.055/min-1时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9.7%和90.5%,当Ve=0.343时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6.2%和85.7%.高级别胶质瘤的平均rCBV及rCBF值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2.649±1.351)vs(1.480±0.391);(2.427±1.248) vs(1.377±0.545),P<0.01].当rCBV=2.043时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95.2%和92.9%,当rCBF=1.886时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5.7%和85.7%.结论 Ktrans与Ve值,rCBV与rCBF值用于脑胶质瘤分级均具有较强相关性,而rCBV是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的参数,其次是Ktrans、Ve和rCBF.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he degree of pathological microvascular proliferation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evaluation of the astrocytoma grade.This study was aimed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microvascular permeab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胶质瘤MRI动态增强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对35例胶质瘤术前采用TurboFLASH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通过对时间-信号曲线分析,获得对比剂首过期曲线的最大斜率(SSmax)和最大斜率出现所需时间(Tm1)两参数。术后病检进行MVD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每一标本的MVD。将MVD与SSmax和Tm1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胶质瘤的SSmax与MVD成正相关(r=0.640,P<0.01);Tm1与MVD成负相关(r=-0.671,P<0.01)。结论:胶质瘤的MVD与SSmax和Tm1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对胶质瘤动态增强MRI曲线分析有助于预测胶质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推法对肝脏MRI动态增强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肝脏磁共振扰相位梯度回波序列,对临床疑有肝脏疾患而在我院行手推法肝脏动态增强扫描150例,观察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正常肝实质在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信号强度。结果手推法一次造影成功150例。结论磁共振手推法可达到与高压注射器推药法相同的增强扫描效果,手推法注射对肝脏进行增强扫描,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手推法在肝脏MRI增强中能取得良好效果,而且简单、成本明显降低、准确、安全、可靠,更适于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与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 对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并进一步研究SMI和/或CEUS与二维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联合应用是否可以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分别运用SMI,CEUS,二维超声TIRADS, 二维超声TI-RADS联合CEUS,二维超声TI-RADS联合SMI,二维超声TI-RADS与SMI和CEUS 3项联合对甲状 腺结节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将甲状腺结节二维超声TI-RADS分类4b~5类,CEUS低增强,SMI周边为主型血流分布 并穿支血管检出作为恶性征象。以术后病理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对比其诊断效力。结果:237 例患者共296个甲状腺结节被纳入研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在二维超声TI-RADS诊断时分别为78.4%,77.7%, 78.0%;在SMI诊断时分别为75.5%,86.6%,81.4%;在CEUS诊断时分别为82.0%,88.5%,85.5%;在二维超声TI-RADS 与SMI和CEUS 3项联合诊断时分别为92.1%,90.4%,91.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在SMI,CEUS,二维超声TI-RAD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9,P=0.117);二维超声 TI-RADS联合CEUS(χ2=39.62,P<0.001),二维超声TI-RADS联合SMI(χ2=36.61,P<0.001)均优于二维超声TI-RADS;二 维超声TI- RA DS与SMI,CEUS 3项联合诊断优于二维超声TI- RA DS联合SMI(χ2=4.50,P=0.033)或二维超声TI- RA DS联合 CEUS(χ2=4.24,P=0.039)。结论:SMI周边为主型血流分布并穿支血管检出对诊断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 CEUS低增强具有相当的诊断效力。SMI和/或CEUS与二维超声TI- RA DS联合应用均可以提高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效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强场磁共振(MRI)多序列与动态增强扫描对动脉易损斑块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4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脂饮食,2周后行右侧髂总动脉和髂外动脉拉伤,继续高脂饮食6~20周之后,分别行MRI多序列与多期动态增强扫描。MRI增强前后采用T1W抑脂序列,分别于增强前、注射对比剂Gd-DTPA后1、5、15和25 min进行扫描,并对病理与MRI影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0个位于右侧髂总动脉和髂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易损斑块34个(42.5%),稳定斑块46个(57.5%)。MRI多序列扫描对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评估准确度为73.8%,对易损斑块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和67.4%。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的MRI强化方式不同,MRI多序列与动态增强检查相结合对易损斑块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94.1%和82.6%,均明显高于MRI多序列扫描(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对易损斑块的检出和定性具有重要价值,不同的强化方式有助于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评价强直性脊柱炎(AS)炎症活动度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24例A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24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AS患者行双侧骶髂关节DCE-MRI检查,运用动态增强专用血流动力学软件测量双侧骶髂关节滑膜病变区定量参数: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采用t检验比较分析滑膜炎症不同活动度组间Ktrans值的差异。结果 24例AS骶髂关节滑膜病变Ktrans值为(1.32±0.08)mL/min,8例滑膜炎症为重度,16例滑膜炎症为轻度。滑膜炎症重度组Ktrans值明显高于轻度组(t=4.07,P0.01)。结论 DCE-MRI的Ktrans值可用于反映AS患者骶髂关节的炎症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AVA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肝外胆管癌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临床怀疑肝外胆管癌患者的LAVA动态增强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1.5 T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阵列空间敏感编码技术(ASSET)、LAVA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LAVA-DCE MRI)。结果:28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肝门区胆管13例,胆总管上段3例,中段5例,胆总管下段4例,壶腹部3例。平扫:病灶T1WI呈低信号、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稍高信号和等信号,D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LAVA动态增强:动脉期肿块轻度强化5例,门脉期肿块轻-中度强化16例,延迟期肿块延迟强化7例。本组病例中分别有3例肝门区胆管癌误诊为肝细胞型肝癌,2例胆总管下段癌误诊为胆管炎,诊断准确率为82.1%。结论:LAVA动态增强MRI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5 mm以下垂体微腺瘤中的价值.方法使用Philips 1.5 T超导磁共振仪,对36例可疑垂体微腺瘤患者在常规平扫后,不论有无发现病变均进行动态增强冠状位扫描.结果 36例均呈阳性结果,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小于5 mm的垂体微腺瘤平扫有时难以发现病灶,而动态增强扫描均能发现病灶明确诊断.结论动态增强MRI对5 mm以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极有价值,尤其是动态早期在33.5 s之前表现最为敏感,它是目前MR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最佳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磁共振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AVA)多时相动态增强技术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价前列腺病变性质上的应用.方法 67例经组织病理学及随访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PCa) 19例,前列腺良性病变(BPH)48例,行LAVA多时相动态增强及DWI扫描,测量并计算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经2名有经验的医师进行双盲阅片,比较T-SI曲线及其结合ADC值对PCa、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 T-SI曲线对PCa、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7.9%、72.9%,T-SI曲线结合ADC值对PCa、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7%、87.5%.结论 LAVA多时相动态增强技术结合ADC值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