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晨  李超  吴翠娥  陈振东 《安徽医学》2019,40(4):399-402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行再程调强放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中心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37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行再程调强放疗患者的资料,分析其近期疗效,1、2、3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37例患者完成再程调强放疗,完全缓解3例(8. 1%),部分缓解20例(54. 1%),无缓解14例(37. 8%),近期疗效总有效率62. 2%,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5. 9%、21. 6%、10. 8%。总生存时间2~5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3~4级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5.4%(2/37)、2.7%(1/37)、5. 4%(2/37)、8. 1%(3/37),气管食管瘘发生率为10.8%(4/37)。结论再程调强放疗对于放疗后局部复发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可作为复发治疗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越来越被大众接受,而大量的食管癌放疗后局部未控或复发的病例也大量涌现。这时多采用再程放射治疗。目前,临床上对局部未控或复发无明确规定,1986年余子豪报道,首程放疗后X线表现基本正常或明显改善,表明食管癌病变已全部或大部消失,可认为局部病变已控制,如果放疗后原病变部位又出现病灶即认为复发;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适形调强放疗20例摆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之一[1]. 基于剂量学原则[2],需给予肿瘤高剂量照射(60~70 Gy),同时将危险器官(脊髓)剂量控制在45 Gy(或50 Gy)以内.由于脊髓位置与放疗靶体积非常接近,常规照射技术难以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4.
15例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再程适形放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疗对放疗后局部复发食管癌的疗效。方法1 5例经胃镜证实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单次靶区周边处方剂量2 Gy/次,5次/周,总剂量50-56 Gy。结果所有患者在5-6周内完成治疗,总有效率73.3%,1年生存率20%。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疗后局部复发食管癌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再程放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食管癌放疗后复发行再程放疗的近期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 :1 997年 1月~2 0 0 3年 1 2月间收治的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行再程放疗的病人 42例 ,均为首程放疗结束后疗效达到基本痊愈或明显缓解者 ,一段时间后又出现吞咽情况恶化等临床症状 ,经病理检查或X线检查确诊为复发 ,治疗方法采用60 Co体外等中心照射或前后对穿照射 ,每次 2Gy ,每周 5次 ,照射剂量不等 ,2 7.5Gy~ 70 .1 2Gy。结果 :进行X线检查客观评价 ,有效 5 9.5 2 % ,无变化 1 9.0 5 % ,恶化 2 1 .43%。相关因素分析 :近期疗效与年龄、病变部位、病变长度、梗阻程度、两次放疗间隔时间无显著关系 (P >0 .0 5 ) ,与放疗剂量关系显著 ,<5 0Gy组疗效最差 ,与≥ 5 0Gy的其余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5 0Gy~ 60Gy组与 >60Gy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再程放疗近期失败原因 :肿瘤无变化或病变进展 ,考虑与放疗剂量不足或肿瘤对放疗不敏感有关。进展者以溃疡发生率较高 ,且多发生于高龄病人。结论 :再程放疗是食管癌放疗后复发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较适宜的照射剂量为 ( 5 0Gy~ 60Gy) / 5W~ 6W ,放疗甲应警惕溃疡穿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调强辅助放疗的近期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回顾分析41例术后调强辅助放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用SPSS17统计软件处理,分析1、2年的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的影响因素及治疗副作用。结果:全组1、2年的生存率分别是79%、51%,复发率是43%、70%,转移率是47%、72%。主要副作用为轻度(Ⅰ、Ⅱ级)毒性,消化道反应占75.7%,呼吸道反应占29.2%,白细胞计数下降占75.6%,贫血占31.7%,血小板减少占7.3%。单因素分析显示,放化疗前CT分期、术后淋巴结转移个数、放疗剂量与生存率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有无癌性浸润是转移率的影响因素(χ^2=4.12,P=0.04)。结论:食管癌术后调强辅助放疗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但未显示出短期生存优势。虽有较高的消化道毒性,但可耐受。术中有无癌性浸润是转移率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调强适形放疗的价值.方法 4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25例采用6MV-X射线常规放疗,T型野Dt36Gy/18次后改为斜野照射避脊髓至Dt 56~60 Gy/28~30次,21例采用先常规放疗,T型野Dt 30 Gy/15次后改为调强适形IMRT放疗,总Dt达66~70 Gy/33~35次.结果 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IMRT治疗组和常规放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后程IMRT组症状改善更理想.放射性肺部症状发生率,后程IMRT治疗和常规放疗分别为67%和72%,结果无差异(P>0.05).1年、2年、3年生存率后程IMRT治疗和常规放疗分别为69.4%、35.3%、13.2%和50.1%、20.1%、10.3%,远期生存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IMRT能明显提高对病灶的局部控制率,且放疗副作用无明显增高,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学创新》2015,(29):83-86
目的:观察食管癌放疗后复发行再程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7月共有32例放疗后复发食管癌患者入院行再程放疗,普通照射24例,三维适形放疗8例,中位剂量64 Gy,3例患者行放化疗综合治疗,TP方案,4例配合胃镜下局部扩张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近期疗效有效率为62.5%,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68.8%,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46.9%,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5.6%,随访至2014年12月,共有4例患者死亡(12.5%)。结论:食管癌放疗后复发再治疗时,放射治疗是较好的方法,建议采用3DCRT或IMRT技术,而再程放疗配合化疗时毒副作用却明显增加,应格外慎重。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祯开  张成 《医学综述》2008,14(6):838-840
多年来食管癌常规放疗的临床效果一直未见提高。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作为新兴技术,具有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优点,改善了肿瘤靶区的剂量分布,减少靶区周围正常器官和组织的照射剂量,为食管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食管癌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的定位、靶区勾画以及治疗计划评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混合调强放疗在局部晚期和晚期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对16例不适合做适形放疗的肺癌患者分别设计单纯调强计划和混合调强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两种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而混合调强计划的靶区适形度(CI)和均匀性(HI)均优于调强计划(P<0.05).混合调强计划中全肺受照5、10、13、15和20 Gy剂量的体积V5、V10、V13、V15、V20和平均剂量(MLD)均明显小于调强计划(P<0.05).结论 混合调强明显减少了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相关的中低剂量照射体积,降低了脏器运动引起的剂量误差,减小了剂量计算误差,对局部晚期和晚期肺癌的放疗有一定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覆膜支架置入联合放射治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覆膜支架置入术并放射治疗(治疗组),对37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单纯放射治疗(对照组),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明显缓解,坚持完成全程放射治疗32例(91.4%),无因营养状况原因导致治疗情况不能完成;放射治疗后1个月以上生存期达100.0%,6个月生存期为85.7%(30/35)。对照组放射治疗开始1周内吞咽困难症状加重或无缓解,需静脉营养支持;完成全程放射治疗23例(62.2%),发生食管气管瘘5例;放射治疗后1个月生存期为83.8%(31/37),6个月生存期为62.2%(23/37)。两组患者放射治疗耐受性及放射治疗后1、6个月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予以食管覆膜支架置入联合放射治疗较单纯放射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旋转调强(intensity-modulated arc radiotherapy, IMAT)与固定野动态调强(dynamic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dIMR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25例鼻咽癌患者的定位CT影像,分别采用IMAT和dIMRT方式设计同步推量放射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平均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 DVH)、靶区、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剂量、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结果: IMAT的95%靶体积受到的剂量(D95)与dIM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总体上的靶区平均剂量(Dmean)、最大剂量(Dmax)和受照107%以上处方剂量的体积(V107%)高于dIMRT(P<0.05);脊髓、视神经、晶体、颞颌关节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IMAT的Dmax高于dIMRT (P<0.05)。左、右腮腺IMAT的Dmean和50%腮腺体积的受照剂量(D50)高于dIMRT(P<0.05)。IMAT受照小于800 cGy的正常组织体积[定义为体表轮廓区域的体积减去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用B-P表示]高于dIMRT(P<0.05),受照1200~4500 cGy的体积比dIMRT低(P<0.05)。IMAT比dIMRT的单次总机器跳数平均减少了62.7%,单次治疗时间平均减少了60.1%。结论: 两种计划剂量学存在一定差异,但都能满足临床要求。IMAT减少了正常组织受量,显著降低了机器跳数,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放疗科收治的宫颈癌术后患者20例,在Pinnacle3 V7.0治疗计划系统上对每例患者分别制定4野三维适形放疗(4FC)计划及7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进行放射治疗剂量学对比,评价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特点.结果:①IMRT计划与4FC计划的靶区在平均最小剂量、平均最大剂量,适形度指数CI、剂量均匀度度指数HI上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直肠、小肠和膀胱在30 Gy以上、结肠在45 Gy以上、骨髓在20 Gy以上照射剂量水平,IMRT计划照射体积明显低于4FC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10 Gy以下照射剂量水平,IMRT计划的小肠和结肠的照射体积高于4FC计划的照射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MRT计划在靶区剂量的均匀性上较差,但在靶区适形性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方面优势更显著,和4FC计划相比,明显减少了小肠、直肠、膀胱、骨髓的高剂量受照体积,从剂量学上分析,宫颈癌术后放疗IMRT计划优于4FC计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射野参数对胸中上段食管癌静态调强放疗的影响.方法 使用Prowess Panther放疗计划系统,对15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制订静态调强放疗计划,其中处方剂量为60 Gy,共30次,机架角度分别为0°、51°、102°、154°、206°、258°、309°,根据最小子野跳数为3 MU、5 MU、7 MU,最小子野面积为2 cm2、4 cm2、6 cm2,子野个数为9个、8个、6个,每例患者均设计3种静态调强计划,分别为P1(3 MU,2 cm2,9个)、P2(5 MU,4 cm2,8个)、P3(7 MU,6 cm2,6个),比较3种静态调强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受量、靶区剂量、总跳数及治疗时间.结果 P1、P2的靶区剂量明显优于P3,P1优于P2(P<0.05),P2、P3的治疗时间、总跳数明显优于P1,P3优于P2(P<0.05).3种计划的心脏受照剂量、双肺受照剂量V20及平均受照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1、P2的脊髓平均受照剂量、CI、HI优于P3(P<0.05).P1双肺受照剂量V30低于P2、P3(P<0.05).结论 胸中上段食管癌静态调强放疗计划中最小子野面积、最小子野跳数及子野数均不宜过小或过大,临床应用时应根据肿瘤靶区剂量、正常组织器官的保护及执行效率等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子野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对直肠癌放疗的物理计划特点。方法:选取5例直肠癌病例,进行CT扫描、靶区勾画和三维图像结构重建,分别在Cadplan治疗计划系统上进行三维适形和空间等分的3、5、7、9野的调强放疗计划设计,并对每一计划作出评价。结果:(1)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可满足计划靶体积(PTV)剂量要求,但重要器官的剂量分布较差。(2)4个调强放疗计划的PTV和重要器官剂量学参数均优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调强放疗计划间各项参数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调强放疗在对直肠癌的放疗中较三维适形放疗有剂量分布的优越性。3野的调强放疗基本可以满足PTV和重要器官的剂量学要求,5野的调强放疗计划最优,7野和9野的调强放疗计划未能显示剂量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共面野调强技术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组织受照剂量和体积的影响.方法:选取7例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共面野和非共面野调强技术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肺、脊髓和心脏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非共面野调强计划相对于共面调强计划而言,可在不影响靶区剂量分布的情况下,明显降低肺V5、V10和V20的体积百分比,而对肺V30、V50、脊髓和心脏剂量的分布无影响.结论:在局部晚期肺癌的放射治疗过程中,非共面野调强可能在减少肺组织的受照剂量,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危险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分割调强放射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36例经临床确诊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大分割调强放射治疗组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各18例。大分割调强放射治疗组采用调强大分割放疗,分割剂量2.5~3.5GY,1次/d,5次/周,95%剂量曲线包绕计划靶体积PTV,总剂量35~45GY。三维适形放疗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肿瘤剂量2Gy/次,1次/d,5次/周,总剂量40~50Gy。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后,大分割调强放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8%,三维适形放疗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分割调强放射治疗中晚期肝癌可以有效地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毒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提高了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接受三维适形放疗食道癌患者的放疗计划中各参数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接受放射治疗的103例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体力状况评分、吸烟情况、肺部合并症和肿瘤的位置、临床分期、化疗情况、放疗方式等;收集所有患者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中各参数指标,包括不同剂量(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 dose:V5、V10、V13、V15、V20、、V25、V30、V35、V40、V45)、全肺平均剂量(LMD)、大体肿瘤靶区(GTV)、两肺容积等.分析临床和放疗参数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 103例中25例发生放射性肺炎,其中6例发生于放射治疗中,19例发生于放疗后4月内.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有与无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患者之间,两肺V5、V10、V13、V15、V20、V14、V30及LMD、肺容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临床指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未发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因素(P>0.05).结论 评估三维适形食道癌放射治疗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两肺V5、V10、V13、V15、V20、V25、V30及LMD、肺容积等指标.  相似文献   

20.
龙斌  谢悦  蒋勇  李淑杰  邱大  王颖 《重庆医学》2015,(32):4535-4537
目的:探讨多发脑转移癌在治疗中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与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择60例确诊的多发脑转移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脑放疗加肿瘤靶区后期加量技术给予处方剂量,全脑放疗30 Gy/10F ,病灶加量20 Gy/10F至生物学剂量59 Gy。每例患者采用同样的剂量学条件限制,分别进行两弧容积弧形调强计划与调强计划设计。通过其剂量学分析评估:靶区覆盖,均匀性及适形性;危及器官(OAR)剂量分布;机器跳数。结果两组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两组眼球、晶体、视神经、视交叉、腮腺、脑干及外耳道的平均受照剂量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眼球、晶体、腮腺及外耳道的热点剂量小于IMRT组(P<0.05)。VMAT 组有更少的机器跳数(P=0.017),照射时间更短。结论 VMAT技术可以满足临床对于多发脑转移瘤的大剂量放射治疗的计划要求;两种方案在靶区适形度、靶区均匀性无明显差别;VMAT组的眼球、晶体、腮腺及外耳道热点剂量更低;VMAT在缩短照射时间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