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204-206
目的观察不同卧位行PFNA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0例,均给予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手术进行治疗,依据手术体位差异分为侧卧组(60例)与仰卧组(60例),对比两组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侧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仰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仰卧组、转子顶端切口长度短于仰卧组(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价等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行PFNA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与仰卧位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转子顶端切口长度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并进行随访的109例老年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FNA组58例,DHS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完全负重时间、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术中和术后继发性外侧壁骨折发生率。结果 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继发性外侧壁骨折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FNA与DHS可有效治疗老年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优点,DHS有出现外侧壁破裂风险。对于老年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推荐使用PFNA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与动力髋加压螺钉( 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两者的优缺点。方法68例6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38例( PF-NA组)和动力髋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30例( DHS组)。比较2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六项指标的差异。结果2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在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PFNA内固定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DHS有明显优势。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下地早、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在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PFNA组40例,LCP组42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LCP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高于PFNA组(P〈0.01),但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和LCP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PFNA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失血少等方面具有优势,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DHS与PFNA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给予PFNA治疗,对照组给予DHS治疗。结果观察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PFNA组患者采取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内固定;DHS组患者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跟踪随访9.18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PFN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DHS组,术后开始下地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DHS组早;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且PFNA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运动范围及综合评分手术前后的增加值均高于DHS组,而髋关节畸形评分增加值则较DHS组低。PFN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3例),明显低于DHS组的26.0%(13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疗效优于DHS,PFNA在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地负重行走时间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而且与DHS比较,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可作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的首选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钛板(PFLCP)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微创骨科收治的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PFNA组40例和PFLCP组39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明显升高,且PFNA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FNA与PFLCP均可有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损伤更小,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更好,并且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DHS与PFNA两种常用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疗效及优缺点。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13年以来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5例,其中35例使用DHS治疗为DHS组,30例使用PFNA治疗为PFNA组,对这65例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长、出血量、住院时长、并发症以及Harris评分。结果①PFNA组患者的切口、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DHS组,Harris评分高于DHS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DHS组(P<0.05);②两组随访均超过半年,65例患者均痊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中,二者应首选PFNA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半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10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其中半髋关节置换术组52例,PFNA固定术组56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Harris评分、满意度。结果:半髋关节置换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高于PFNA固定术组,而术后下床时间显著低于PFNA固定术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的Harris评分指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满意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和PFNA固定术均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手段,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综合疗效。方法选取70例于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我院诊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35例。A组给予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B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锁定钢板治疗综合疗效更加显著,具有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切口长度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26例和动力髋螺钉(DHS)组21例。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DHS组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手术效果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负重时问等手术情况。结果2组手术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负重时间短于DHS组,出血量少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和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获得较好疗效,与DHS内固定相比,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术中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负重时间早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观察组(P<0.05),但观察组在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9%,高于对照组的5.0%(P<0.05),观察组长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P<0.05)。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使老年患者卧床时间缩短,尽早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997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316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DHS组(129例)、锁定钢板组(134例)、PFNA组(48例)和关节置换组(5例)。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比较前3组患者术前情况、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患者术后获得7~22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DHS组、锁定钢板组、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结果:关节置换组评分最高,为(91.7±13.1)分,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稳定性骨折,内固定选择多样。对于不稳定骨折或严重骨质疏松骨折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术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96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评估髋关节Harris评分及Barthel生活指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均较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及Barthel生活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均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解剖钢板内固定可作为首选,双极关节置换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传统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DHS组14例,PFLCP组23例,PFNA组24例,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手术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PFNA组切口长度短、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手术优良率(79.1%)高于DHS组(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FLCP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手术优良率(82.6%)高于DH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FLC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7%)低于于PFNA组(16.7%)和DHS组(1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时,PFNA和PFLCP优于DHS,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患者出血量。PFLCP固定术可降低患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陈文学  齐越峰  郑移兵  张雷 《中国医药》2014,(12):1787-1789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其中DHS治疗组43例,PFNA治疗组46例.评价2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和早期疗效等.结果 术后随访9 ~18个月,平均(11.6±2.2)个月.DHS组手术切口长度(9.8±1.3)cm,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5.2±0.9)c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手术时间(85±16) min,PFNA组手术时间(46±11)min,DHS组术中出血量(150±30)ml,PFNA组术中出血量(50±11) 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为4.8% (2/42),DHS组为15.0%(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DHS组为75.0%(30/40),PFNA组为90.5%(38/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靠、抗旋转、抗切割等优点,但在适应证选择恰当的情况下,DHS及PFNA都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 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7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26例,女52例;年龄65~97岁,平均74岁。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Ⅰ型7例,Ⅱ型16例,Ⅲ型20例,Ⅳ型27例,Ⅴ型8例。术中不显露骨折区域,小切口置入PFNA。结果本组78例平均手术时间6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70mL。病例均获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3.6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3.3个月。髋关节活动达正常范围。根据Harris功能评分:由疼痛程度得分、生活能力得分、行走能力得分和关节畸形与活动度进行评分,其中优58例,良18例,差2例,优良率97.4%。结论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尤其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建议首选使用PFNA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8例,按Evans-Jensen分型标准分型,通过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出院后随访,定期复查,记录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Ⅱ型患者的手术时间、近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部分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型患者的手术时间、近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型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低于Ⅲ型、Ⅳ型、Ⅴ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对于不同临床分型转子间骨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对复杂型转子间骨折医源性创伤较大,总体来讲,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攀 《安徽医药》2021,25(4):693-696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病人股骨距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固定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病人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钢板组和PFNA组各46例.钢板组给予股骨距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固定,PFNA组给予PFNA治疗.观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部分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效果.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60.48±8.62)min比(86.32±9.73)min]、手术切口[(6.73±1.71)cm比(13.27±2.38)cm]、术中出血量[(65.83±11.49)mL比(182.48±29.26)mL]均低于钢板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部分负重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钢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距重建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两者相比较,PFNA具有更好的微创效果,而股骨距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固定可通过股骨距重建可减少头切割的发生,两者各有优缺点,临床可根据病人身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