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以微苦微辛、轻以去实法中药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采用急支糖浆治疗,治疗组50例以微苦微辛轻以去实法自拟汤剂治疗,疗程7天。结果:治疗组治愈34例(68.0%),好转14例(28.0%),无效2例(4.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愈23例(46.0%),好转16例(32.0%),无效11例(22.0%),总有效率为78.0%;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苦微辛轻以去实法中药汤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较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以微苦微辛、轻以去实组方的中药清肺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将70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广谱抗菌药物,治疗组加用以微苦微辛、轻以去实组方的中药清肺汤口服,疗程6天,分别对两组的综合疗效、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进行比较,进行微苦微辛、轻以去实中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结果:治疗组45例,痊愈38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1例,愈显率95.56%,总有效率97.78%;对照组25例,痊愈17例,显效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愈显率72.00%,总有效率96.00%;经检验,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退热、咳嗽、喘促、肺部音消失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苦微辛、轻以去实中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介绍李宝珍从医三十余年,对小儿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独到的辨治心法,如以“健脾和胃、兼以消导法”治疗脾胃病,以“微苦微辛、轻以去实法”治疗外感咳喘,以“豁痰镇惊、和阳熄风法”治疗小儿多动症等。并报道了胃脘痛(慢性胃炎)、外感咳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躁动(多动综合征)3例临床验案。  相似文献   

4.
王崇仁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业医近40年,现为天津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师在继承家学经验基础上,把握重点、总结提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辨治心法。如王师提出的“微苦微辛,轻以去实”法治疗小儿外感咳喘(包括西医的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炎等)、“强金利尿法”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等,疗效确切。笔者有幸侍诊,获益良多。现将王师以中医药治疗婴幼儿肺炎合并肺不张验案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外感咳喘的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外感咳喘,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等病,是小儿科的常见、多发病。咳喘虽非一病,然外感致咳与外感致喘医理相近,皆为外感之邪犯肺,肺气不能宣发肃降所致。正所谓“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然又必肺而为病。故治疗当以疏表宣肺,利气化痰为其共性原则,均应以“微苦微辛、轻以去实”为法。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笔者临证中将小儿外感咳喘分为风寒闭肺、风热闭肺、壮火食气,邪陷厥阴、心阴虚衰5种类型,其治疗分为正治法和变证治法两类,每可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辨治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24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推拿学》(第九版)中儿科外感发热推拿处方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2次/d,3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体温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脱落3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  相似文献   

7.
复方大柴胡汤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0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婉丽 《陕西中医》2001,22(5):260-260
目的 :观察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 :采用复方大柴胡汤 (柴胡、黄芩、葛根、薄荷、枳实、大黄 )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1 0 5例。结果 :总有效率93.3%。提示 :本方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点刺足三里及四缝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患儿21例,给予四缝及足三里穴点刺,观察疗效。结果:痊愈15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24%。结论:点刺四缝及足三里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不同剂型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方法:将外感发热的患儿102例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加用柴芩蒲蓝汤灌肠,并分为中药汤方和中药颗粒剂灌肠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的有效率、热退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汤方和颗粒灌肠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热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汤方和颗粒剂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实热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结合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18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小儿推拿及刮痧疗法,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及感冒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P0.01)。结论:推拿配合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双黄连制剂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双黄连制剂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齐爱云郑合新关键词小儿外感发热双黄连制剂灌肠疗效观察发热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多由于感受外邪而发病。笔者以双黄连制剂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4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46例...  相似文献   

12.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清  葛金玲 《河南中医》2007,27(10):25-27
目的:研究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将40例外感发热患儿分为两组,对其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和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DNA进行荧光定量,比较治疗前后菌群变化、血清C-反应蛋白等。结果:治疗组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肠杆菌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B/E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捏脊疗法可以提高以双歧杆菌为代表的厌氧菌数量,改善菌群分布结构,恢复机体的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使肠道定植抗力增强,抑制潜在致病菌群的增长,有维持局部免疫的功能,可以使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体温下降,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退热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方法:将外感发热的70例患儿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退热散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手法,两组均治疗3d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完全退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退热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退热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好,临床控制率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采用复方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葛根、薄荷、枳实、大黄)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05例.结果:总有效率93.3%.提示:本方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银葛清解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口服银葛清解汤;对照组60例,口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3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葛清解汤能显著改善患儿症状总积分及缩短体温持续时间。结论银葛清解汤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有效专方,可转化为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院内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6.
解表清热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宪义  徐前  刘冬岩 《河北中医》2008,30(2):144-145
小儿外感发热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2005-11—2006-11,我们自拟解表清热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34例,并与小儿双清颗粒治疗34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入选标准①病程≤5日,具有临床症状。②符合小儿外感发热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幼科升降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外感发热风热夹滞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幼科升降汤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小儿感冒退热糖浆治疗。以3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显效病例退热起效时间、发热消失时间、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45/50),对照组为74.0%(3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显效病例退热起效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主要症状流涕、食欲不振、腹胀消失时间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幼科升降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证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金诃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8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金诃安儿宁颗粒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43例,显效26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有效率达95.6%;而对照组痊愈36例,显效28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8.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金诃安儿宁颗粒在退热、祛痰、止咳和消除咽部疼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万全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选择外感发热小儿40例给予内服万全汤,1剂/d,早晚温水冲服,治疗期间不采用任何解热止痛药及激素类药。结果:40例中,治愈26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运用万全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刺血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90例患儿,选取少商、商阳、关冲、大椎及双侧耳尖穴进行刺血治疗,每隔12 h治疗1次,4次为一疗程。结果:90例中痊愈65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穴位刺血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非常有效的中医外治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