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全髋关节置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经内固定术后出现并发症而导致疗效不佳,行全髋关节置换(TH R)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总结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11例,因术后27~63个月(平均46.5个月)内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继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合并髋臼骨缺损6例,进行颗粒性植骨2例,结构性加颗粒性植骨4例;异位骨化4例,均发生于K-L入路。采用后外侧入路9例,髂股延伸切口2例,其中6例为原手术切口。结果1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1年6个月~7年3个月,平均3年5个月。出现感染1例,脱位1例,无菌松动1例。术后再次异位骨化2例,其中1例引起坐骨神经症状,再次行神经松解术。所有随访病例髋关节功能均有改善,H 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7分,提高到术后88分。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适当处理异位骨化组织和内固定物,重建髋臼骨缺损,是髋臼骨折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再行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背景背景:髋臼骨折常见于高能量的暴力损伤,即使经过初期有效治疗仍可能在后期出现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而需要进一步治疗。目的:回顾性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臼骨折初期治疗失败病例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方法方法:1998年9月至2011年8月行THA治疗髋臼骨折初期治疗失败患者108例(110髋),其中96例(98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146个月,平均54.2个月。比较其中51例既往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和47例既往采用保守治疗患者所行THA的疗效差异。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临床评价,依据术后X线片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结果: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6.3分(14~7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平均91.4分(56~100分)(P<0.001)。并发症包括术中股骨矩骨折4例、脱位1例、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4例、假体周围感染2例及BrookerⅢ级异位骨化3例。仅有1例患者因全骨水泥型假体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结论结论:采用THA治疗髋臼骨折初期治疗失败病例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较为满意,具有较高的假体生存率和患者满意度,但在技术上存在诸多难点,围手术期管理和手术细节等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自2012—02-2013—03收治的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8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行THA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对比2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2组均获得3—24个月随访。观察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89.4±5.7)分i显著高于术前平均(47.6±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28,P〈0.001);对照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64.8±9.6)分,高于治疗前平均(49.8±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53,P〈0.001);且末次随访时观察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53,P〈0.001)。结论当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时,应及时采取THA治疗,以恢复髋关节良好功能,效果较非手术治疗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3例(33髋)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资料,男21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44.6岁。均采用生物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拍X线片对假体状态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38个月,平均21.6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53.6±2.4)分提高至(94.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7,P0.05),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影像学评估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及明显假体周围骨溶解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髋臼骨折内固定材料显露困难但不影响假体安放,行全髋置换术可不取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31例(31髋)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26例,女5例;受伤时平均年龄(41±12)岁。患者因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3~132个月,平均(20.6±26.9)个月内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观察术后并发症和关节活动度,并比较术前和术后随访时髋关节VAS疼痛评分和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术后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80个月,平均(43.2±11.7)个月。其中出现关节感染1例,假体松动1例,脱位1例,无继发坐骨神经损伤病例发生。所有随访病例髋关节功能和步态有明显改善;至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平均(7.6±1.2)分,降低到术后平均(1.2±0.9)分,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5.5±13.6)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8.5±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髋关节除后伸外,前屈、外展、内收、内旋及外旋活动范围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髋臼假体无不稳定发生,1例股骨柄假体下沉3 mm,2例发生异位骨化。结论:正确处理内固定物,提防潜在感染,合理重建髋臼骨缺损,是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术后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带翼加强杯在Ⅰ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髋臼骨折行Ⅰ期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伤后5~18 d接受THA,12例均采用带翼加强杯合并自体植骨行髋臼侧固定,股骨侧均采用生物型固定。根据Harris评分和X线片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1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年9个月(2年1个月~5年7个月)。2例出现异位骨化,无脱位,未见假体移位及透亮带,无再翻修病例。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0分,较术前平均改善51分。所有随访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随访期内未发现假体松动。结论应用带翼加强杯行Ⅰ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强调髋臼重建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了切开复位内固定引起的股骨头坏死等严重髋关节并发症,能显著改善关节功能,避免多次手术,减少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与方法。方法: 回顾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 17例, 总结分析其手术入路的选择, 异位骨化组织、内固定物以及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结果: 17例病人中有14例得到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为 3年 7个月 (1年 2个月~9年 8个月)。出现感染 1例, 脱位 1例, 无菌松动 2例。术后再次异位骨化者 2例, 其中 1例引起坐骨神经症状, 再次行神经松解术。所有随访病例, 髋关节功能均有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 51分, 提高到术后 89分。结论: 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 适当处理异位骨化组织和内固定物,重建髋臼骨缺损, 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侧髋臼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行一期全髋关节置换(THA)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3年7月至2006年3月,对5例同侧髋臼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行一期THA,均采用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强调髋臼重建结构的稳定性,随访21~54个月(平均34.4个月);手术距受伤时间5~42d(平均18.6d)。3例2周内手术者,尽可能解剖复位内固定,2例超过4周手术者,在骨折畸形愈合的基础上,不剥离骨痂,给予结构性植骨并重塑髋臼。结果按HHS评分为87.6分,其中优2例,良2例,可1例,随访期间未发生感染、松动和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对同侧髋臼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行一期THA,能取得较好疗效,避免切开复位内固定引起的治疗周期长,高并发症,疗效差,甚至短期再次行THA等缺点;重视髋臼结构的稳定性和有翻修经验的医师参与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中的价值。方法自1998年6月~2005年6月收治9例髋臼骨折术后继发骨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患者,患者均曾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柱和后壁骨折3例,横行骨折1例,后柱骨折2例,双柱骨折3例。骨折至关节置换术间隔12~92个月,平均31个月。骨不连2例,骨折畸形愈合5例,异位骨化2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完全取出内固定物3例,部分取出4例,未取出2例。使用生物固定型假体5例,骨水泥固定假体2例,杂合式固定2例。使用金属/聚乙烯匹配假体6例,陶瓷/聚乙烯匹配假体2例,陶瓷/陶瓷匹配假体1例。骨缺损采用结构性植骨3例,松质骨颗粒植骨5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1个月,发生异位骨化3例,髋关节感染1例。1例坐骨神经术前损伤者术后无明显恢复。无复发脱位、假体松动及骨溶解病例。术后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改善,对手术效果满意7例,较满意1例,不满意1例。Harris评分平均89分,同术前(平均4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髋臼骨折术后继发骨性关节炎可增加再次手术的难度,全髋关节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式,短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82 岁,2019 年7 月10 日因右股骨颈骨折行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出院后在家活动时不慎摔倒再次入院,行X线检查显示: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 Vancouver B2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侧假体周围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及钛缆环扎固定术+右侧全髋关节翻修术.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早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THA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13例(13髋),其中男10例,女3例。10例髋臼骨折曾行单纯内固定治疗,3例曾行保守治疗。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13例全部得到随访,持续1年,分别拍摄患侧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对患侧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术后随访1年,未见假体松动征象,Harris评分平均(83.38±3.33)分,较术前(37.19±20.12)分明显提高。结论:陈旧性髋臼骨折因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失败后骨折再次移位,大面积不规则骨缺损等问题,治疗难度大,术中恢复解剖位置困难,THA是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有效手术方法。但较普通全髋关节置换,需很强手术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髋臼骨折术后继发髋部深部感染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采用THA手术治疗8例成人髋臼骨折术后继发髋部深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38-51岁,平均45岁。前柱骨折1例,后柱并后壁骨折4例,横行骨折2例,横行伴后壁骨折1例。术前行关节穿刺及术中取关节周围组织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彻底清创,1例行一期THA手术,7例采取一期植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术后静脉滴注及口服抗生素,定期复查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连续两次正常后,行二期THA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常规复查ESR、CRP,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55个月,平均29.5个月。一期与二期手术间隔时间5-15个月,平均8.5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53.8±4.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92.3±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4,P〈0.01)。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及脱位。结论对继发于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髋部感染,彻底清创及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可有效控制感染,骨小梁金属钽杯可提供有效的骨长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1998~2005年间共收治45位年龄超过60岁的髋臼骨折患者,其中21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0例行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距受伤时间不到2周,平均7d。术后常规给予抗凝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按康复计划进行恢复性功能锻炼,定期随访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本组随访1.5~7年,平均4年;最后随访时,切开复位内固定组Harris评分为69~84分,平均79分,优良率为57%,伴有较高的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股骨头骨坏死发生率;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为75~90分,平均84分,优良率为80%,仅有髋臼杯轻度移动(〈4mm),无假体松动、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髋臼骨折可以取得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更好的稳定性,术后恢复快、功能质量高,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于2013-02诊治右髋臼骨折术后并发髋关节脱位、股骨头坏死、腓总神经损伤15年1例,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58岁,因右髋臼骨折术后伴疼痛,跛行15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15年前因高处坠落伤致右髋臼骨折,在当地县级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3个月下地行走时,患髋部疼痛不适,行走不便,经摄X线片可见髋关节脱位,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MAKO机器人辅助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手术技术与临床结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17例患者在MAKO机器人辅助下行THA。术前行腰椎、骨盆和同侧膝关节CT扫描,建立一个三维模型,输入MAKO机器人手臂辅助全髋关节系统,确定假体组件的大小和位置。术中对骨性标志登记,在机械臂辅助下进行截骨,安装假体。[结果] 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出现1例(5.88%)股骨距轻度劈裂骨折,术后无脱位等并发症。随访12个月以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26±0.71)分,Harris评分(91.17±3.82)分。术后影像检查显示假体位置良好,外展角为(41.33±3.84)°,前倾角为(16.42±1.46)°,17例患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均在10 mm以内。[结论] MAKO机械人辅助后外侧入路THA假体置入更精准,有利于保持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6.
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二期全髋关节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期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成人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6月采用二期THA手术治疗的成人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31~74岁,平均52.6岁。股骨颈骨折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6例。术前行关节腔穿刺液及术中取关节周围组织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一期手术取出内固定,清除感染病灶,植入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术后静脉滴注及口服抗生素。停用抗生素后复查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间隔1个月连续两次正常后,行二期手术取出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植入非骨水泥全髋关节假体。结果 2例细菌培养阳性,其中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余7例细菌培养阴性。一期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6~8周,平均6.4周;口服抗生素6~9周,平均6.7周。一期与二期手术间隔6~14个月,平均9个月。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0个月,平均23.2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感染复发或新发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溶解。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74.6分(64~8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90.9分(86~97分)。结论 二期THA手术治疗股骨近端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可以重建关节功能,术后近期无感染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治疗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对12例陈旧性髋臼骨折治疗失败后的患者行THA,所有患者均为车祸伤,其中髋臼横行骨折5例,后柱及后壁骨折4例,中心性脱位3例。从发生髋臼骨折至进行THA的时间为16~216个月,平均68个月。髋臼缺损采用颗粒性植骨的患者有9例,结构性加颗粒性植骨的有3例,其中支架重建髋臼的有2例。结果12例患者经过14—7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46个月。术后患肢长度平均增加2.6ClYI,所有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2.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5.6分。术后1例患者出现坐骨神经牵拉伤,1例术后3个月髋臼周围出现BrookerⅠ度骨化,随访中未见假体松动。结论髋臼骨折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行THA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术前正确评估髋臼缺损程度,合理重建髋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13例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继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结果 13例全部得到随访.其中优9例,良3例,可1例.术后X线片显示无假体松动,植骨与髋臼骨性愈合平均5.4个月.结论 髋臼骨折手术复位不良是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主要因素,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3—2016-02采用THA治疗的40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本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8(31.7±9.5)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髋关节假体稳固,位置满意,无松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28例,良11例,可1例,优良率97.5%。结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可良好愈合,但继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依然较高。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THA治疗效果满意,是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背景:高能量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较高,既往关于髋臼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特别是后期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假体重建的的临床报告并不多见。目的:评价THA治疗初期治疗失败的髋臼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初期发生髋臼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股骨头骨折4例、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7例以及股骨粗隆下骨折4例)的22例患者(22髋)。经治疗后继发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在二期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临床结果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对患者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进行评分。影像学结果依据髋关节X线检查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6~205个月,平均(118.3±60.5)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45.5(38.0,62.3)分;术后92.5(89.8,100.0)分,较术前显著提高(Z=5.670,P<0.001)。17例优,2例良,2例一般,1例较差。术后发生坐骨神经损伤1例,未出现关节脱位、假体周围感染和严重异位骨化等并发症。随访时均未出现明确的假体松动或下沉征象。无一病例翻修。结论:对于髋臼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病例经初次治疗后继发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者,尽管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的过程复杂,但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满意,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