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绪巍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10):800-800
髌骨套状骨折指儿童髌骨上下极的软骨撕脱骨折,1979年由Houghton首次报道[1]。自1998年3月~2005年9月共收治4例髌骨下极套状骨折,其中2例误诊,均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11~15岁。左侧3例,右侧1例。受伤原因:跑步致伤1例,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锚钉结合Krackow-Bunnell缝合法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4例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行急诊手术,髌骨下极骨折近端拧入2枚锚钉.髌腱两侧采用Krackow缝合,中间采用Bunnell缝合.术后6个月了解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采用Insall-Salvati法测髌骨高度.结果 14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无锚钉松动或拔出,无伸膝受限;1例屈膝受限10°.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86 ~ 91(89.3±3.2)分,Insall-Salvati比值为0.9~1.1(0.98 ±0.09).结论 应用锚钉结合Krackow-Bunnell缝合法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手术操作简单,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满意,能够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同时避免二次手术取内置入物,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上下极撕脱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应用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21例髌骨上下极撕脱骨折,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X线检查和膝关节活动度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21例全部骨性愈合,膝关节活动度良好,术后Boatman评分:优19例,良2例.结论 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上下极撕脱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无需二次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改良锚钉置入角度和应用双滑轮技术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19~70(44.00±15.24)岁。均采用改良锚钉置入角度和应用双滑轮技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Bostman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22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8~46(30.86±8.00)周。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ROM为(130.82±4.69)°,健侧膝关节ROM为(133.23±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Bostman评分(28.45±1.41)分,优18例,良4例。结论:改良锚钉置入角度和应用双滑轮技术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操作简便,疗效满意,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评价锚钉技术治疗髌骨下极撕脱骨折的近期治疗效果并探讨髌骨下极撕脱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 2012年3月收治的髌骨下极撕脱骨折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8~50岁,平均39岁,均采用锚钉技术固定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12~34个月),并采用陆氏标准评价疗效.[结果]11例中优9例,良2例,疗效满意.[结论]采用锚钉技术治疗髌骨下极撕脱粉碎性骨折操作简便,疗效确切,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8):700-703
[目的]评价锚钉技术治疗髌骨下极撕脱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髌骨下极撕脱粉碎性骨折患者26例(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39±11)岁(26~54岁),均采用锚钉技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Bostman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26例中23例获得随访,术后平均随访(29±7)个月(19~4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ROM为(129.35±7.19)°,健侧膝关节ROM为(132.69±6.1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ostman评分平均(28.41±2.13)分,优15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5.65%。[结论]锚钉技术结合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下极撕脱粉碎性骨折操作简便,疗效确切,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2012年5月,笔者采用带线锚钉治疗13例髌骨下极撕脱骨折,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0~62岁。左侧4例,右侧9例。均为闭合损伤。受伤至就诊时间1~72 h。1.2手术方法腰硬联合麻醉。采用膝前正中纵行切口。尽可能保留有软组 相似文献
11.
生物可吸收材料治疗撕脱骨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生物聚酯人工韧带、可吸收棒、可吸收螺钉治疗撕脱骨折的方法、疗效、特点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对37例患者行生物可吸收手术治疗并对相应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7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8个月,平均18个月,疗效优29例,良8例,无差者.结论此方法符合撕脱骨折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无人体不良反应,免除患者二次手术痛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13.
国内戴祥麟等[1]1997年首次报道儿童髌骨下极袖套状撕脱骨折,该骨折非常少见,X线片显示髌骨本身形态大致正常,极易被漏诊误诊,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因此讨论、分析和提高该病诊断和治疗很重要。自1999年-2006年5月共收治儿童髌骨撕脱性骨折7例(其中1例门诊误诊为髌韧带断裂,手术确诊为髌骨袖套状撕脱骨折),经手术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例均为髌骨下极袖套状撕脱骨折,均为闭合性。左侧2例,右侧5例;男6例,女1例;年龄8~14岁,平均11岁。伤后至入院时间1~5h。损伤方式:5例为跳高过程中致伤,2例为跌伤。7例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可吸收带线锚钉治疗髌骨上下极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可吸收带线锚钉治疗髌骨上下极撕脱性骨折22例。其中髌骨上极骨折3例,髌骨下极骨折19例。结果本组获随访平均12个月,22例切口一期愈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周。采用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6.4%。结论采用可吸收带线锚钉治疗髌骨上下极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所用手术器械少、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疗效肯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生物可吸收材料治疗撕脱骨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生物聚酯人工韧带、可吸收棒、可吸收螺钉治疗撕脱骨折的方法、疗效、特点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对37例患者行生物可吸收手术治疗并对相应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7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8个月,平均18个月,疗效优29例,良8例,无差者。结论:此方法符合撕脱骨折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无人体不良反应,免除患者二次手术痛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5#爱惜邦线间断垂直缝合技术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8月—2020年11月采用5#爱惜邦线间断垂直缝合技术对34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进行治疗。评价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 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切口均顺利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12.88±0.91)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膝前痛的VAS评分(0.82±1.14)分,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为(27.68±2.27)分,临床结果优29例,良5例,优良率100%。影像方面,术后骨折无再移位,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Insall-Salvati指数平均为(1.02±0.08)。[结论] 5#爱惜邦线间断垂直缝合技术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技术简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关节镜下带线可吸收双锚钉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带线可吸收双锚钉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8月,对18例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者于关节镜下应用带线可吸收双锚钉进行骨折复位及固定。男12例,女6例;年龄17~48岁,平均30.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运动伤8例,摔伤6例。左侧7例,右侧11例。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呈阳性,Lysholm评分为(53.9±6.7)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为(58.1±3.7)分。根据Meyers-McKeever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分型:Ⅱ型10例,Ⅲ型7例,Ⅳ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20 d,平均10.2 d。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3个月,平均29.1个月。术后即刻X线片检查示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复位良好,术后3个月X线片复查示髁间嵴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肢膝关节活动范围达0~130°;除2例Lachman试验阴性、前抽屉试验弱阳性外,其余16例两项检查均呈阴性;Lysholm评分为(91.6±4.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00,P=0.000);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为(92.8±5.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00,P=0.000)。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带线可吸收双锚钉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能实现有效复位、牢固固定以及骨折临床愈合,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