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合谷穴后,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对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其中补法可以使皮温升高,泻法可以使皮温降低,以石氏捻转补泻针法较为明显.结论1)补泻手法,补法和泻法的操作可产生不同的效应.2)不同捻转补泻手法对皮肤温度产生的升降效应为补泻效应,其中以石氏捻转补泻手法最为明显.3)证明补泻手法实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合谷穴对其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合谷穴后,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对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其中补法可以使皮温升高,泻法可以使皮温降低,以石氏捻转补泻针法较为明显。结论:1)补泻手法,补法和泻法的操作可产生不同的效应。2)不同捻转补泻手法对皮肤温度产生的升降效应为补泻效应,其中以石氏捻转补泻手法最为明显。3)证明补泻手法实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患者“守神”是针刺补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出“得气”是产生疗效的基础。患者的“针感”是针刺补泻产生作用的关键,患者的体质强弱、阴阳气血盛衰之不同,针感也不同,治疗时应“因人而宜”。认为针刺补泻不应拘泥于手法操作的“表演”,而应以患者是否产生了补泻效应、临床是否取得疗效为准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针刺补泻效应的影响因素,阐述补泻手法、机体状态和穴位特性对针刺补泻效应的不同影响。方法结合针刺补泻的研究进展,分别以补泻手法、机体状态及穴位特性为切入点进行探讨。结果以补泻手法为切入点发现,补法可促进机体亢进,泻法则可抑制机体亢进,补泻效应与补泻手法之间可形成明确的正相关性;机体状态对补泻效应的影响,体现于机体状态处于低下时,无论补泻均可使机体状态亢奋,而机体处于状态亢奋时,无论补泻均可使机体状态低下,补泻效应的产生在一定情况下依赖于机体状态的自我调衡;穴位特性对靶器官补泻效应的影响,体现于穴位自身的生理特性决定了穴位对靶器官的效应方向,同时穴位对靶器官的特定调控作用是其效应表达的重要基础之一。结论针刺补泻效应与补泻手法、机体状态及穴位特性三方面皆有关系,针灸时需把握患者机体状态,辨明病证虚实,熟悉腧穴特性,施以正确的补泻手法,才能将补泻效应发挥更佳。  相似文献   

5.
患者“守神”是针刺补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出“得气”是产生疗效的基础。患者的“针感”是针刺补泻产生作用的关键,患者的体质强弱、阴阳气血盛衰之不同,针感也不同,治疗时应“因人而宜”。认为针刺补泻不应抱泥于手法操作的“表演”,而应以患者是否产生了补泻效应、临床是否取得疗效为准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基于呼吸补泻的穴位埋线法与电针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电针组,每组30例。2组取穴相同,为中脘、水分、气海、关元、天枢、梁门、大横、腹结、曲池、血海、阴陵泉、丰隆、阿是穴,穴位埋线组给予基于呼吸补泻的穴位埋线法治疗(即采用常规穴位埋线治疗,进针时应用呼吸补泻法),电针组给予电针疗法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2组体质量和BM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0.0%,电针组为8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呼吸补泻的穴位埋线法与电针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均有明显效果且疗效相当,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减肥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动物实验研究观察"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热证家兔模型的作用及不同补泻针刺手法对家兔血清GC、ACTH的影响。结果2种针刺补泻手法均可升高阳虚模型家兔血清GC含量和ACTH含量,亦可降低实热模型家兔血清GC含量,并升高ACTH含量,且"烧山火"有优于"透天凉"的趋势。结论: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证、实热证模型家兔确有治疗效果,其效应上存在一定差异,治疗阳虚证"烧山火"优于"透天凉";治疗实热证"透天凉"优于"烧山火",故临床应用时仍建议辨证论治的选用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8.
针刺手法的建立是为目的服务的,补泻手法与其效应缺少足够的对应关系.明确手法与针刺效应的关系、手法与针刺流程的关系、区别认识单式补泻手法与复式补泻手法的操作流程,对针刺补泻手法的规范化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动态观察微创埋线后线体对正常人体不同穴位刺激效应的变化特点及其差异性,为微创埋线疗法间隔周期提供参考依据,并探讨磁共振成像(MRI)T2-mapping技术在观察穴位埋植后埋植材料对人体经穴刺激效应的可行性。方法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侧三阴交、足三里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T2-mapping 8回波序列MRI图像,将所得8回波系列图像利用Func Tool软件生成T2-Mapping图像,测量埋线局部T2值,分析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埋线局部T2值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比较埋植线体在三阴交和足三里穴中吸收状况。结果与埋线前相比,2穴埋线后第8小时、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T2值皆明显升高(P0.01);埋线后第21天、第28天、第35天的T2值与埋线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埋线后2穴T2值峰值均出现在埋线后第3天,其中足三里穴T2值峰值较三阴交穴高,T2值下降幅度较三阴交穴大,但2穴T2值下降至接近埋线前的时间周期基本一致,均为21 d左右。结论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微创埋线后,线体在2穴内吸收周期无显著差异,均为21 d左右,相同埋线条件下,在人体四肢部实施微创埋线时埋线间隔周期的选择可以此为参考。MRI T2-mapping技术用于观察穴位埋植后埋植线体对人体刺激效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内经》对针刺补泻的记载,以针刺补泻的目的、原则、判断、操作到疗效的思路,勾勒《内经》针刺补泻的完整框架,较翔实反映《内经》针刺补泻的整体风貌。通过研究发现,《内经》针刺补泻以调气为根本目的,以调神为核心内涵;在以补虚泻实为针刺补泻总则的基础上重视先补虚后泻实和据二十五种人不同体质补泻;以脉象虚实,皮肤寒热坚软为判断补泻的依据;记载了迎随补泻等7种补泻手法,为后世补泻手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重视神心意的变化和调节;以患者感觉、脉象及皮肤温度的变化为针刺补泻施术后的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针灸母子补泻法是五输穴补泻法之一,包括本经母子补泻与异经母子补泻。其理论渊源于《黄帝内经》,较具体的提出母子补泻法则始见于《难经》,此后历代医家不断补充,续有发挥,渐趋完善。但对异经母子补泻法在取穴时,至今仍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看法,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以人治人”的针法思想、选穴法、进针法、导气法、补泻法、出针法、脏气法时时间针法、移光定位时间针法以及埋线、火针法等方面对周楣声教授针法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分析,认为修身治神、针刺补泻是针刺治疗的关键;从周楣声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佐证了周楣声针法经验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为今后梅花针灸学派针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针灸迎随补泻法是补泻法的总则,主要包括时机迎随补泻、母子迎随补泻、针芒迎随补泻及生成迎随补泻。其理论渊源于《黄帝内经》,较具体的提出此法则始见于《难经》,此后历代医家不断补充,续有发挥,渐趋完善。但对该法则的具体应用,至今仍存着几种不同的看法,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论施灸刺激量对灸法补泻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灸法补泻的效应,收集并整理历代相关文献,从施灸刺激量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灸有补泻,而生理刺激量达到的快慢决定着灸法的补泻效应,维持生理刺激量可以使灸法效应持续,客观量化灸法刺激有助于掌握最佳刺激量,提高灸法的临床疗效,但这受诸多因素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现代临床及经典理论方面对于针刺补泻的含义进行了具体解释。对于刺激量的轻重与针刺补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轻刺激不等于补法,重刺激不等于泻法。不能仅以针刺手法作为其量化标准,从针刺补泻效应的产生及影响因素方面为针刺补泻的量化标准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提插与捻转是两种不同的操作形式,而在调气与补泻中有着相同的作用,但是两种手法产生的效果却有差异。在调气中提插所产生的刺激量较大,故调气效果较捻转好。在补泻中两种手法的针刺效果也不同,提插补泻与捻转补泻对皮肤温度影响不一致,两种补泻手法治疗疾病的性质也有差异。在临床应用中要注意结合病情和针刺部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更进一步对穴位埋线联合穴位埋线部位注射药物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择取(2014.6-2016.2)于张家口市中医院内科接受治疗的35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对每位患者所行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穴位埋线联合穴位埋线部位注射药物治疗的治疗组(5例)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30例),不同治疗方案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无论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还是不良反应方面,行穴位埋线联合穴位埋线部位注射药物的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在,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对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行穴位埋线联合穴位埋线部位注射药物进行治疗临床效果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病有虚实之分,治有补泻之别。中医推拿作为一种简便、舒适、有效、安全的外治疗法,亦当以虚实而论。特从不同角度阐述推拿手法补泻效应的作用因素,以期正确运用于临床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微创埋线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埋线疗法对经络穴位起到刺激作用,能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是针灸疗法变更的一种新兴疗法。微创埋线疗法的实质,实际上包括了穴位封闭、针刺、刺血、留针、机体组织操作后复原及组织疗法等多种刺激疗法和效应。结果62例,治愈35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3.5%。结论微创埋线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历代医家围绕针刺补泻问题,长期以来形成了众多学派。在针刺补泻效应的存在与否及如何实现,针刺补泻手法的操作及衡量标准等诸多方面,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