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患者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深吸气量(IC)和呼气流速受限(EFL)的变化.方法 33名急性发作的COPD患者和哮喘13名患者通过定量气雾剂吸入400 μg沙丁胺醇,并于吸药前和吸药后20 min分别检测常规肺功能,并应用呼气负压(NEP)技术检测EFL.结果 33例COPD患者吸药前坐卧位均存在EFL,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仅1例坐位时EFL消失,其余32例坐卧位均仍存在EFL;13例哮喘患者吸药前坐位和(或)卧位均存在EFL,吸药后10例坐卧位EFL均消失,3例坐位EFL消失而卧位存在.26名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显示了IC明显的增加(△IC>15%).结论 对于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较FEV1、EFL的变化更加敏感;而哮喘患者EFL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出患者对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呼气相气道内负压法(NEP)检测呼气流速受限(EFL)在儿童哮喘缓解期、急性发作期以及支气管激发和扩张试验中实施的可行性,及其与常规阻塞性肺通气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吸困难严重程度(MRC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儿童哮喘患者80例,先给予MRC评分,然后分别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测及NEP法检测EFL.从48例缓解期患儿中随机选取35例进行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对32例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同时行支气管扩张试验.结果 :48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坐位和仰卧位均未出现EFL,35例进行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的缓解期哮喘患儿,激发试验前无1例病人出现EFL,激发试验后有1例病人出现仰卧位EFL,而无1例病人出现坐位EFL.32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12例坐位和仰卧位均存在EFL,20例坐位时无EFL,仅仰卧位出现EFL,在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20分钟:所有患儿无论坐位还是仰卧位EFL均消失.结论 :(1)NEP法检测EFL与FEV1显著相关.(2)NEP法检测EFL指标与FEV1均与MRC评分显著相关,但EFL与MRC评分的相关性更强.(3)NEP法检测EFL能应用于支气管扩张试验以检测气道阻塞的可逆性.(4)NEP法检测EFL应用于支气管激发试验时,不能敏感反映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判断指标(FEV1下降≥20%)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功能深吸气量(IC)的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分别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后肺功能检测,以Borg指数进行呼吸困难的分级.结果 吸入沙丁胺醇后,IC增加超过15%的占67.9%,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超过15%的占17.9%.运动后FEV1的下降程度均不及IC下降明显,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后,Borg指数的变化与IC的变化成显著负相关(P<0.01).吸入沙丁胺醇后.6MWT和Borg呼吸困难评分均有显著改善,IC的增加(△IC)与△6MWT及△Borg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对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比FEV1更敏感,并能较准确地反映患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陈培  杨恂  官和立  张怡 《四川医学》2012,33(8):1330-1332
目的探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变化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诊断意义。方法对COPD患者组130例,非COPD患者组79例,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检测到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IC前后变化率及1秒率指标。结果以1秒率作为"金标准"计算并得到IC变化率用于判断COPD的ROC曲线,其最佳截点8.4376%,敏感度为86.9%,特异度为83.5%。结论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IC变化率对COPD具有较好诊断价值,可用于COPD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检测深吸气量(IC)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入选的32例稳定期COPD患者,吸入沙丁胺醇前后,观察6分钟行走距离(6MWD),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量(IC)等指标,以MMRC进行呼吸困难的分级,比较用药前后各变量变化的统计学意义及肺功能各变量与6MWD的相关性。结果:用药后FEV1和FEV1/FVC均有所改善,但与用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IC较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增加(P〈0.05),6MWD用药后较用药前有显著提高(P〈0.01);用药后呼吸困难评分的下降较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IC的变化(△IC)与6MWD的变化(△6MWD)均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r=0.5818)。结论:IC的改变与呼吸困难和运动耐力的改变有更好地相关性,IC的测定较FEV1更能评价COPD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90例变异型哮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变异型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20名疑为变异型哮喘的患者采用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其FEV1的下降值,试验前其FEV1值均≥70%预计值。对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者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90例患者FEV1下降值≥20%,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或糖皮质激素吸入或口服治疗后,症状在短时期内均得到很好地控制。结论: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及支气管扩张剂等的应用可协助诊断及治疗变异型哮喘。  相似文献   

7.
李凡  徐晓雯  邹瑾  沈菊芳  蔡映云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1):926-927,929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诊断和病情变化中的价值。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分析我院2004年5月~2006年5月临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08例,依FEV1/FVC〈70%,同时FEV1%pre〈80%为标准,比较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及20min后,两者判断的一致性。以及根据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对COPD病情分级的影响。结果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及吸入20min后,两次同时符合标准者140例;前后均不符合有20例(占9·6%);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符合,但吸入后不符合26例(占12·5%);吸入前不符合,而吸入后符合者16例(占7·7%);吸入前不符合,而吸入后FEV1/FVC〈70%,但FEV1%pre〉80%6例(占2·9%)。最后诊断COPD有156例。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判断一致性较差。吸入前后肺功能的变化对COPD的病情分级判断一致性也较差。在156例COPD中,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20例(占12·3%)。结论严格执行COPD防治指南,规范COPD诊治中的肺功能检测,对COPD的防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阻塞的可逆性 ,并和哮喘患者进行比较。方法 用 62 0 0AutoboxDL体积描记仪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患者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前后肺通气功能 ,并进行了比较。结果 COPD组和哮喘组的基础肺通气功能并无差异 (P >0 .0 5 ) ;吸药后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均明显改善 (P <0 .0 1) ,且COPD患者的PEF %Pred、FEV1%Pred等指标的改变率显著小于哮喘组 (P <0 .0 1) ;COPD患者中有 16.7%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哮喘患者中91.5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结论 COPD患者气道阻塞具有一定可逆性 ,但可逆程度明显低于哮喘患者 ;部分舒张试验阳性的COPD患者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梁秀琼  徐峰  梁军 《四川医学》2004,25(1):95-96
目的 探讨联合吸入呋塞米-利多卡因对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轻、中度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组20例。A组(对照组)吸入生理盐水10ml,B组联合吸入呋塞米50mg(5ml,10mg/ml)和利多卡因10mg(5ml,2mg/ml),C组吸入0.05%沙丁胺醇溶液10ml。观察三组患者吸药后15min肺通气功能的变化。结果 吸药后15min B、C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最大呼气流量(PEF)、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V50)、2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V25)等与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VC%、FEV1%、PEF%、V50%、V25%均显著高于吸药前。且显著高于A组吸药后。结论 联合吸入呋塞米.利多卡因可减轻气道阻塞。改善发作期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与吸入沙丁胺醇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联合糖皮质激素对肺功能Ⅱ~Ⅲ级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8例中度COPD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照组按需应用氨荼碱、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可能与观察时间短有关.6个月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FEV1、PaO2 、PaCO2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 01).结论:联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对COPD患者气流阻塞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正常老中青年呼气峰流量 (PEF)的正常值范围及回归方程。方法 对 2 0~ 84岁 393例的正常老中青年测定了 PEF和 FVC、·V75、·V50 、·V2 5等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分别建立低龄组 (2 0~ 49岁 )和高龄组 (5 0~ 84岁 ) PEF的回归方程。结果  PEF以及 FVC、·V75、·V50 、·V2 5等测值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回归方程表明高、低龄组在男性 PEF与年龄呈负相关 (P<0 .0 0 0 0 1~ 0 .0 0 2 ,r=0 .32~ 0 .39) ,在女性 PEF与 FVC呈正相关(P<0 .0 0 0 1~ 0 .0 0 0 5 ,r=0 .32~ 0 .5 9)。 PEF与 ·V75呈高度正相关 ,高、低龄组在男性 r=0 .87~ 0 .94,在女性 r=0 .93~ 0 .96。 PEF的变异系数 (CV) ,除 70岁以上男女分别为 30 %与 2 7%外 ,其余各年龄组 CV为 16 %~ 2 4% ,处于正常值范围 ,确证数据可靠。结论 为 2 0~ 84岁的正常男女 PEF建立的正常值范围和回归方程 ,可供临床和卫生工作者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测定慢性气道阻塞(CAO)缓解期病人177例(40例慢性支气管炎、46例支气管哮喘、45例肺气肿和46例肺心病)和正常非吸烟者41例的FEV_1 、PEFR和V_(50)。3项指标在正常组与4组病人组间有显著差异性,5组间3项指标T_2检验,除慢支与支哮组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任何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五组中任一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性。各指标对任两组的比较,除慢支与支哮组间FEV_1、PEFR差异不显著,慢支与支哮、支哮与肺气肿组间V_(50)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指标对任何两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认为FEV_1是考核CAO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幼儿MEFV和PEFV的测定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应用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和部分呼气流量-容积曲线(PEFV)对333名3~6岁健康幼儿和15例支气管肺炎病儿(以下简称病儿)的10项肺通气功能进行测定,建立了健康幼儿各项指标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病儿各指标的实测值明显低于从健康幼儿回归方程推算出的预计值,其中V_T、V_(maxFRC)、v_(maxFRC)/FVC最为明显。表明PEFV是检测幼儿肺通气功能的一种敏感而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最大呼气流量重复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碧雄  张洪熹 《上海医学》1997,20(5):255-257
地5790名健康进行用力肺活量测定,观察健康人群最大呼气流量(PEF)的重复性。结果表明当FVC和FEV1重复性的95%位数在5以内时,相应的PEF重复性95%位数男性高达34.29,女性39.23。若以平均变异系数(C.V)来考核重复性,FVC的C.V值男性1.61±0.65,女性1.53±0.64;FEV1的C.V为1.51±0.69和1.47±0.69,而相应的PEF的C.V达7.78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肺阻抗容量曲线斜率(△Z/△V)与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几个参数关系,发现△Z/△V与V_(max)、V_(50)显著相关(r=-0.72和r=-0.53,P<0.01),与V_(25)相关不显著(r=0.32,P>0.05)。单纯矽肺及轻、重度肺气肿三组病人的△Z/△V值分析表明,随着肺气肿程度的加重,△Z/△V值随着增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EF监测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哮喘住院患儿及其父母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对哮喘防治知识了解程度与患者年龄有关 ,知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对每日进行PEF监测 ,90 %的患者及其父母缺乏认识和重视。结论 :PEF作为客观的肺功能简易指标 ,可用于监测与评价哮喘轻重程度 ,对降低哮喘发作的次数有重要意义 ,是实现哮喘家庭自我管理的依据。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患者及其父母进行有关PEF监测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气触发灵敏度(ETS)对压力支持通气(PSV)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气同步性及呼吸功的影响。方法对31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采用PSV模式,使用呼吸力学监护仪进行呼吸力学监测,同时进行膈肌肌电图检测。选择5个水平的ETS:1%、15%、25%、35%及50%吸气峰流速(PIF)进行研究。在每次改变ETS水平30min后,对所有数据进行3min的同步采集。通过测量膈肌肌电图与呼吸流速波形之间的呼气相位角(θ),计算总呼吸功(Wtot)、吸气肌做功(Wi,p)、呼气肌做功(Wex),分析ETS对人-机呼气同步性及呼吸功的影响。结果有10人被排除研究。ETS在25%PIF水平时人-机呼气同步性最佳,θ=(8±3)°,有16人-15°≤θ≤15°;Wtot、Wi,p、Wex也最小,分别为(1·86±0·53)J/L、(0·54±0·13)J/L、(0·16±0·08)J/L。随ETS水平降低,吸气结束延迟及Wex逐渐增多,1%PIF时θ=(86±22)°,有18人θ>15°,Wex为(0·48±0·10)J/L,此时Wi,p显著增高至(0·65±0·16)J/L;而随ETS水平升高,吸气结束提前的发生及Wi,p逐渐增加,50%PIF时θ=-(72±15)°,有19人θ<-15°,Wi,p为(1·33±0·14)J/L。结论PSV时适当调节ETS能够改善COPD患者的人-机呼气同步性,降低呼吸功。  相似文献   

18.
儿童最大呼气流率测定及其在哮喘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适合包头地区儿童PEFR预计值计算的回归方程,探讨PEFR监测在哮喘诊断、分级及阶梯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包头地区年龄5~13岁儿童1237人做为健康组;取我院住院及门诊26例次哮喘发作期和恢复期患儿做为痰病组;采用袖珍式峰流速仅进行PEFR、PEFR变异率、PEFR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等测定。结果:(1)该研究得出本地区健康儿童PEFR预计值计算的回归方程.为当地儿童监测气流受限情况提供了客观标准。(2)本组哮喘患儿发作期PEFR明显减低,PEFR变异率增高,PEFR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80%。表明气道受阻明显。按GINA方案进行分圾和阶梯式治疗.恢复期以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1)我们采用多元逐步田归分析法,分别求得男女健康儿童PEFR预计值回归方程.男童PEFR=2.3X1 1.7X2 6.1X3-177;女童FEFR=2.2X1 1.8X2 3.8X3-156.其中X1为身高(cm).X2为体重(kg)。X3为年龄(岁)。该方程可用于计算当地健康儿童PEFR的预计值,(2)研究显示哮喘患儿发作期PEFR明显降低、PEFR变异率增加、PEFR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予80%.监测PEFR可做为哮喘诊断、分级、观察疗效的一个客观指标,有益于按GINA方案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哮喘分级及阶梯式治疗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