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超声征象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医院接诊的138例经病理诊断确诊的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组),86例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未转移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征象(病灶数目、最大径、纵横比、形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23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显示颈部中央区淋巴是否转移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转移组(44例,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组(79例,未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未转移组比,转移组患者女性、年龄<45岁、家族史、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发生钙化、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原发病灶直径>5 mm、低回声、病灶边界不清晰占比均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45岁、有家族史、病灶形态不规则、有病灶钙化、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低回声、病灶边界不清晰为导致病灶向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1.842、2.141、1.241、1.421、1.482、1.211、1.212、1.246,均P <0.05)。结论 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位弧形切口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观察者采用低位弧形切口,对照组采用"L"型切口。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采用改良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价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VSS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17.60±30.82)min]少于对照组[(189.51±39.4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SS各项评分(除血管分布)及总分[(2.06±0.61)、(2.02±0.34)、(1.95±0.51)、(1.72±0.37)、(10.95±2.06)分]均低于对照组[(3.19±0.73)、(2.60±0.53)、(2.87±0.70)、(2.70±0.65)、(15.03±4.1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L"型切口比较,低位弧形切口可缩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波热疗联合放疗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及热疗联合放疗组,行单纯放射治疗30例,行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35例,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单纯放疗组CR30%,放疗加热疗组CR54.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放疗组CR+PR63.3%,放疗加热疗组CR+PR88.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热疗对放疗有协同增敏作用,二者配合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可明显提高局控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其分为转移组(n=29)和无转移组(n=71)。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诊断,分析其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的结节数目、结节形态、结节回声、结节边界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组结节直径≥5 mm、内部微钙化、侵及被膜占比均高于无转移组(P<0.05)。10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经病理检查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29例,无转移71例;经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28例,无转移72例。高频超声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5.00%。结论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强CT结合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前进行增强CT和高频超声检查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进行病理检查。比较增强CT及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两者结合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及符合率。结果:增强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1.93%,特异性为33.33%,准确度为71.67%。高频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0.18%,特异性为33.33%,准确度为70.00%。增强CT结合高频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2.98%,特异性为66.67%,准确度为90.00%。经术后病理确诊5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颈中央区34例,颈侧区23例。CT、高频超声对颈中央区和颈侧区转移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结合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查(P<0.05)。结论:明确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7.
8.
<正>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癌症分别是第二、三大死亡原因,因肿瘤而死亡的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2.5%。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头颈部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淋巴结转移的影像表现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胃窦癌前哨淋巴结分布规律并探讨其在早期胃窦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对病人行胃癌手术前先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即开腹后在原发灶周围注射亚甲蓝,切除在5min之内被染色的所有淋巴结),然后行胃切除手术和扩大淋巴结切除术。结果本组病人30例有29例均找到SLN(成功率为99%),均为幽门下淋巴结(第六组淋巴结),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研究,为胃窦癌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对于SLN阴性及早期胃窦癌施行D1或D1*切除可获得A级根治度,并通过亚甲蓝术中间接淋巴染色,可提高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清除的绝对数,避免不必要的标准手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在喉癌及喉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喉癌及喉咽癌患者46例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实验证实为喉癌与喉咽癌,明确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21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检查,比较病理结果与螺旋CT对喉癌及喉咽癌的病理分期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结果 CT对喉癌及喉咽癌的术前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T分期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21例淋巴结转移患者螺旋CT增强显示均可见淋巴结不同程度增大,18例患者淋巴结相互融合成团并呈现不规则、分叶状,淋巴结界限不清并与周围组织有粘连,中心可出现低密度坏死区或环样强化。结论 术前螺旋CT检查可准确评估患者病理分期,并且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较高,可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方案的选择,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头颈部肿瘤,病理类型多样,如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质癌或间变性甲状腺癌.好发年龄在25~65岁,女性多于男性.甲状腺癌远处转移不常见,但颈部区域淋巴结转移较为多见,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术前有效评估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价至关重要.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分析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中运用超声检查的作用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我院接受检查的2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入组案例经查实均符合超声诊断要求,最终确诊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进行判断,并以此评价超声诊断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高频超声检查诊断结果显示,Ⅵ区的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性为93.75%(75/80),特异性为61.54%(8/13),准确性为60.48%(75/124),假阳性率(误诊率)为85.96%(49/57);Ⅲ、Ⅳ区的诊断敏感性为88.00%(66/75),特异性为75.68%(28/37),准确性为92.96%(66/71),假阳性率(误诊率)为15.15%(5/33)。敏感性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准确性及假阳性结果差异明显,数据经统计分析对比显示(P<0.05)。结论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超声诊断可发挥显著作用,其诊断价值确切,诊断的准确性使该检查方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得以切实印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窦癌前哨淋巴结分布规律并探讨其在早期胃窦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对病人行胃癌手术前先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即开腹后在原发灶周围注射亚甲蓝,切除在5min之内被染色的所有淋巴结),然后行胃切除手术和扩大淋巴结切除术。结果本组病人30例有29例均找到SLN(成功率为99%),均为幽门下淋巴结(第六组淋巴结),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研究,为胃窦癌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对于SLN阴性及早期胃窦癌施行D1或D1+切除可获得A级根治度,并通过亚甲蓝术中间接淋巴染色,可提高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清除的绝对数,避免不必要的标准手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169例甲状腺癌病例纳入研究,对其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超声检查,对CT、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对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超声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在甲状腺癌患者中,超声检查关于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比CT检查高(P<0.05)。CT与诊断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为中度,超声与诊断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达到高度。在甲状腺癌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中关于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期流速比值三项指标的检测数值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对比均更高(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开展诊断时,应用超声可取得比CT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超声可灵敏、准确地检出颈部淋巴结转移,其诊断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84例颈部转移癌的发病情况、分布、病理类型及治疗疗效.[方法]原发灶不明者行颈部包块活检,协助诊断.原发肿瘤诊断明确者行颈部包块针吸细胞学检查确定是否为转移.根据原发肿瘤性质选用不同方案化疗,及6MV-X线放疗、I125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结果]鳞癌58例,腺癌26例.位于上中颈部36例,下颈部、锁骨上29例,上下颈部都累及者19例.双侧颈部分布20例,单侧分布64例.放化疗有效率为85.7%,其中CR35.7%、PR 50%、NC 7.2%、PD 7.2%.[结论]上中颈部转移癌原发灶以鼻咽、口腔多见,下颈部、锁骨上转移癌原发灶可见于肺、乳腺、胃、宫颈、卵巢等.放化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选取贺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完善MSCT、CDUS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CDUS及两者联合对PTC伴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及分析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特征。方法对我院84例甲状腺癌患者的121个颈部淋巴结进行超声检查,对所记录超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病理活检示全部患者的121个肿大颈部淋巴结中,甲状腺癌转移性肿大淋巴结为79个,反应性增生肿大淋巴结为42个。超声检查显示:甲状腺癌转移性肿大淋巴结中有66个为圆形或类圆形(83.5%),呈融合状的有14个(17.7%);其中有33个转移性淋巴结血供丰富(33/45,73.3%);边界不清的转移性淋巴结达到68个(86.1%),内部回声不均匀者达63个(79.7%),淋巴结内液化者9个(11.4%),淋巴结内含微小钙化斑者43个(54.4%)。结论甲状腺癌转移性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总结的特征性超声表现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转移性颈部淋巴结的超声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FEP-BY01型肿瘤超声治疗机对37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84.8%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100%癌组织B超回声都出现不同程度地增强,治疗后35.1%的患者淋巴结明显缩小或消失,40.6%无变化,24.3%有不同程度的增大,75.0%的患者治疗后梗阻症状缓解。全部治疗无疼痛,无皮肤灼伤、胃肠道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HIFU是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BRAFV600E突变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65例PTC患者肿瘤细胞DNA中BRAFV600E点突变,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BRAFV600E点突变在PTC中的发生率为61.5%(40/65),其中40例BRAFV600E突变的VFC中有14例淋巴结转移,而未突变的25例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者10例,BRAFV600E点突变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7932)。结论BRAFV600E可能参与PTC的发生,但与PTC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颈部中央组(Ⅵ区)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5例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了双侧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颈部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4/195).中央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35.4%(69/195),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包括年龄(OR=0.924)、性别(OR=0.213)、病灶数目(OR=2.208)和病灶总直径(OR =2.106).结论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可发生中央组淋巴结转移,当患者为年轻人或男性,病灶呈多灶性或总直径> 0.5 cm时转移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