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患者(病种、年龄、性别)对疾病终末病情的知情要求,提出临终护的必要性。方法:采用Zung自评抑郁表为基础设定混合访问卷的方式总结不同年龄及性别的病人对知情权要求.结果:120例患者约有84%要求对自己的病情作真实的了解,包括终末病情.不同病种、不同年龄及性别的病人对知情权要求没有差别.结论:大部分患者都希望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包括终末病情甚至死亡.正确掌握这种心态,对临终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一个人在生命将要结束之前,会更加眷恋生活,晚期和临终患者有一句富有哲学意味的话:我活着的每一天都享受着生活。如果还能有明天,我将满怀喜悦——再同样地生活1天。终末期护理是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一个共度有限时光的安静环境,使人们之间充满人情味,体验到人与人之间最后的温情,终末期护理是通过对患者实行整体的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全面护理,减轻患者躯体上和精神上痛苦,让弥留的患者舒适而安然的度过人生最后一程。护理的具体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宝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0):838-839
<正>癌症晚期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数患者临床死亡之前仍然清醒,身心非常痛苦。对于临终患者,无论本人还是其家属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死亡的恐惧、焦虑、忧伤,无时无刻不在煎熬中,因此对患者提供良好的临终护理,将痛苦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其平静地接受死亡,对患者及其家属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院对187例癌症晚期患者实施了临终关怀护理,结果提高了患者临终生活质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和身患绝症或频临死亡的病人通过临终关怀使其减轻痛苦、安度余生.  相似文献   

6.
患有不治之症的患者,当死亡将在近期内不可避免地发生时,即称终末患者。此类患者常出现恶病质,由于长期受到疾病折磨,各种生理功能也渐渐减弱和消失,甚至造成了整个躯体功能丧失。在心理方面,往往是惊恐不安,情绪低落,一般患者都有与亲人更多团聚的愿望,享受人生最后一刻的欢乐。终末期护理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一个共度有限时光的安静环境,使人们之间充满人情味,体验到人与人之间最后的温情,使逝者死而无憾,生者问心无愧。  相似文献   

7.
临终关怀是对临终阶段患者包括其家属的特殊服务,实际上也是一种对临终患者处置死亡的方式。在我国临终阶段指患者处于生命末期,死亡在2~3个月内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8.
临终关怀是人类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而提出的要求 ,其宗旨是减少临终病人的痛苦 ,增加病人的舒适程度 ,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 ,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享受到人间的温暖 ,同时给予病患家属精神上的支持及承受事实的力量 ,进而坦然地接受一切即将面对的问题。1 临终关怀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由于医治无望 ,会给临终者和家属带来强烈的思想震动与巨大痛苦。开展临终关怀 ,宣传科学 ,消除愚昧 ,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促进社会安宁、家庭和睦 ,并可使临终者体会到人间的温暖、社会的关心和亲友的真情 ,使其安…  相似文献   

9.
目的帮助临终患者克服对死亡的恐惧,让他们认识自己生命弥留之际生存的意义,减轻他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提高并维护他们最后生命的质量。方法对13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生活护理、家庭护理,以最大的能力减轻和消除临终患者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正确面对死亡。结论做好社区临终关怀能减少临终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对患者家属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临终关怀始创于20世纪60年代,创始人桑德斯博士在美国创办圣克里斯多福临终关怀医院,被誉为"点燃了世界临终关怀的灯塔".临终关怀是对在医院或家庭生存时间≤6个月的患者进行适当医疗和护理,协助晚期癌症患者及其他临终患者,使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得到支持、安慰及鼓励,减少临终时的痛苦,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让临终患者安详、坦然、平静、有尊严地离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需要[1-2]. 现对我院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临终关怀的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患者对入院宣教内容的需求与入院宣教时间及患者入院时病情的关系,提出针对性的入院宣教方式。对121例入院2天以上且神志清醒的病人随机抽查,进行入院宣教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病情不同对入院宣教的时间及内容要求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入院宣教的时间与内容及患者入院时病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患者对入院宣教内容的需求与入院宣教时间及患者入院时病情的关系,提出针对性的入院宣教方式.对121例入院2天以上且神志清醒的病人随机抽查,进行入院宣教需求情况调查.结果 显示病情不同对入院宣教的时间及内容要求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前后的超声表现差异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在笔者医院进行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AD),平均斑块个数、不稳定斑块数、斑块积分,并根据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计算阻力指数(RI)。结果 治疗前患者IMT、AD、平均斑块个数、不稳定斑块数、斑块积分、PSV、EDV、RI分别为1.48±0.37mm、7.55±0.91mm、3.51±1.02、64.31±5.42、3.12±0.74、47.36±16.05cm/s、14.13±6.31cm/s、0.76±0.20,治疗后分别为0.88±0.26mm、8.62±1.34mm、2.27±0.94、41.54±3.87、1.97±0.50、48.42±11.82cm/s、15.42±8.32cm/s、0.71±0.17,患者治疗后IMT、平均斑块个数、不稳定斑块数、斑块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AD比治疗前明显增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SV、EDV与治疗前相比略有升高,RI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超声诊断能准确检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为患者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帮助。  相似文献   

14.
15.
脑动脉硬化,是一种与衰老有着密切关系的脑组织器质性改变.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大体可分为初、中、晚三期.初期为脑功能减退症状,如健忘失眠,头痛、头昏、眩晕、耳鸣、烦躁易怒、手足麻木等;中期常出现脑供血不足症状,如短暂的偏瘫、失语、语言謇涩,半身麻木,口眼歪斜,记忆力减退,或有精神障碍等;晚期智力明显衰退,呈痴呆状态,或出现假性球麻痹或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其病因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气血不足、痰湿瘀滞有关,发病与衰老、饮食失节、情感因素有关,发病年龄多在五十岁以上,为老年常见病.近年来,发病年龄有明显下降趋势,是我国患者死因第一位的脑血管意外的主要病因,约占80%.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评价HDF(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终末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优势.方法 选择终末期2型糖尿病肾病进行血液净化的病人共22人,分为常规HD(血液透析)组和HDF组.观察两种透析方法对糖尿病肾病营养状态的影响.结果 与HD组比较, HDF组体重指数、上臂肌围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均高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F治疗兼有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的双重优势,适合于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春秋末年以前宗教天人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社会时期宗教天人观的萌芽,其主要表现为一种敬畏意识;夏商时期的宗教天人观延续了原始社会形成的敬畏意识.但一个更重要的变化则是以天命观为核心的天人之间"授"、"受"关系的产生,这一宗教天人观确立或规定了中国宗教天人观的基本方向;西周时期的宗教天人观除保持"敬"、"受"观念外,又在夏商二代的基础上提供了遵天命、顺天命、知天命等新的观念,中国古代的宗教天人观念或天人关系的格局在西周时期基本确立:春秋时期的宗教天人观则在顺天、知天、安天以及疑天等观念方面有新的延伸和发展.影响了后世宗教天人理论的若干重要思想的形成,其中包括天人相应、天人感应以及警告、征象、灾异等种种思想的萌芽.中国古代的宗教天人观念已经在春秋末年以前具备了基本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春秋末年以前自然天人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社会时期自然天人观的萌芽,其主要表现为一种基于农耕和居住活动的原始的天时、地宜意识。夏商时期的自然天人观延续并发展了原始时期形成的天时、地宜意识,其相应的物候、天文、地理等知识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这方面的消息。西周时期的自然天人观出现了“时”、“宜”等基本概念,天时、地宜观念更加清晰,周人已经奠定了中国古代自然天人观的初步格局。春秋时期的自然天人观对“时”的认识更加丰富,这突出地体现为有关人与自然规律关系的认识,同时“宜”观念也愈加成熟;另影响后世自然天人观的若干重要思想开始形成,这包括有天人相参、天人相分思想。中国古代的自然天人观念在春秋末年以前已具备基本的形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