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宫腔镜和B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 对比分析宫腔镜与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EP)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2年8月因子宫异常出血(AUB)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427例,对其中宫腔镜检查(HS)诊断为EP的87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YL病理检查,将病理结果与B超诊断和HS对比分析。结果 病理报告EP77例,宫腔镜诊断EP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100.00%、97.14%、0、2.86%,B超诊断EP分别为38.96%、98.29%、61.04%、1.71%。结论 B超是无创检查,可作为EP的筛查手段.但漏诊率高:HS更准确、直观、安全,是确诊EP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病变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临床检查方法有传统的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子宫输卵管造影、常规超声检查、宫腔声学造影检查、静脉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及磁共振检查,其中超声检查以其简便、无创、痛苦小、易于复查等优点已成为子宫内膜病变首选的筛查手段。经阴道超声检查,探头靠近宫颈,无需充盈膀胱,不受体形肥胖、腹部疤痕及肠腔充气等因素的干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显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增生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105例40—68岁因月经过多、不规则子宫出血和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诊刮或手术后病理切片证实内膜增生8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3例,子宫内膜癌8例,内膜息肉5例。所有病例经诊断性刮宫和手术后送病理检查。结论: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增生早期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对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1年2月至2004年7月山东省立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首次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部分资料。对IVFET前自然周期超声监测内膜回声异常的52例患者,行宫腔镜检查(研究组Ⅰ),与超声检查内膜正常者(对照组Ⅰ,22例)比较。超声检查内膜正常者进入IVF周期后26例出现异常回声(研究组Ⅱ),IVF后宫腔镜检查,与IVF周期未发现内膜异常回声的,IVFET失败的患者(对照组Ⅱ,32例)比较。结果自然周期超声发现的异常内膜,经宫腔镜确诊(研究组Ⅰ)为78.84%,对照组Ⅰ为9.09%,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促超排卵周期超声发现的异常内膜,IVF后宫腔镜确诊(研究组Ⅱ)为11.54%,对照组Ⅱ为12.5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然周期超声和宫腔镜检查是发现内膜病变的重要方法;超排卵周期超声发现的内膜异常,与内膜对激素的超反应有关,宫腔镜对这种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患者均行经阴道超声、经腹部超声进行检查,分析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结果 4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增生22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子宫内膜癌6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病变经阴道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后确诊。给予患者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子宫内膜病变类型诊断结果。结果 80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后确诊为子宫内膜恶性病变12例,良性病变68例。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不同病变类型检出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表现:子宫内膜癌:子宫形态增大,宫腔增大。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增厚,呈不规则低回声,回声不均匀,宫腔内出现息肉样肿物,边缘不光滑,回声不均匀及液体积聚。宫腔内有丰富的血流信号,这些信号为网状形式。血管形态分布不规则。子宫黏膜下肌瘤:超声图像清晰,黏膜下肌瘤是类圆形或扁椭圆形,宫腔内回声团较低。子宫内膜息肉:边缘有较高回声,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肌层分界清晰。结论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效果显著,诊断准确率高,在子宫内膜病变类型鉴别上具有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超声波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上的价值,为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广州某医院进行妇科检查的患者1338例,患者均进行超声、宫腔镜及诊刮后送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超声波和宫腔镜的诊断结果与之进行比较。结果: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428例,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分别为61.21%、91.87%、0.53;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分别为95.33%、99.23%、0.95,两种检验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波与宫腔镜联合检查和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比较中,超声波的检出率为61.45%,超声波与宫腔镜联合检出率为99.30%,两种检验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波是一种无创伤、操作简单的检查方法,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的筛查手段,但漏诊率偏高。宫腔镜诊断的符合率高,准确且直观,但操作较繁杂。超声波与宫腔镜联合检查可弥补各自的缺陷,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loyps,EMP)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不规则阴道流血。EMP恶变率为0.2%~0.4%,须及时治疗。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开始采用自主研发的超声宫腔镜对229例EMP患者进行诊断和电凝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上述期间我院采用超声宫腔镜对229例EMP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患者年龄17~65岁,平均37岁。  相似文献   

10.
阴道超声检查绝经后子宫内膜评分法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设计阴道超声检查(TVS)评分法,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进行检测,并探讨该评分法筛选诊断性刮宫术的意义。方法:根据绝经后子宫内膜的TVS影像表现(形态、回声、厚度及有无宫腔积液)进行评分,每例妇女在TVS后行诊断性刮宫并行病理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将226例绝经后妇女分为A、B、C三组。结果:A组TVS评分0~5分,子宫内膜癌(EC)阳性率21.0%,良性病变阳性率50.8%;B组TVS评分0~5分,EC阳性率8.0%,良性病变阳性率60%;C组TVS评分0~4分,良性病变阳性率50%,未发现无EC者。TVS评分与病理检查结果呈明显相关性,TVS评分越高,有病变者发生率越高。结论:TVS是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是否正常的有效方法,TVS评分法可作为绝经后妇女筛选诊断性刮宫手段,如PMB妇女TVS≥2分或PMD妇女TVS≥4分,则应行诊断性刮宫。  相似文献   

11.
超声监测联合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常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常的价值。方法:经阴道超声记录患者自然月经周期、排卵期内膜厚度、回声、三线征情况。根据内膜情况分为异常组(观察组)和正常组(对照组),进行宫腔镜检查和诊治术,观察术后内膜恢复情况,分析治疗后一年内的妊娠率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异常35例,与B超结果符合率87.5%;对照组22例宫腔镜检查结果正常21例,符合率95.45%。观察组中确诊内膜异常者35例,妊娠率48.57%(17/35),对照组确诊为内膜正常者21例,妊娠率71.43%(15/21),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行宫腔镜检查和诊治术后复查内膜恢复正常者观察组占4096(14/35)。其妊娠率为64.29%(9/14),继续异常组妊娠率38.10%(8/21),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足月分娩率相比,P>0.05,两组间无差异。内膜厚度<6mm的6例患者中2例妊娠,均有早期先兆流产症状,经保胎治疗,1例足月分娩,1例孕早期流产。结论:超声监测联合宫腔镜有助于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子宫内膜厚度≥8mm<16mm、三线征明显且回声均匀对妊娠有利;内膜厚度<6mm仍有妊娠机会,但要及时保胎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为测定宫腔镜是否改善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EMP)的检出和摘除率,对1997年9月~1998年2月间有子宫出血或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EM)增厚(厚度>8 mm),或有上述两项,临床上怀疑EM恶性病变的绝经后患者,征得其同意后列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刮宫前后作前瞻性宫腔镜研究。为了确保宫腔镜与刮宫术之间敏感性有可比性,规定这两项操作各有专人来作。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其程序定为先由特定的医生A作首次宫腔镜检查,不宣布检查结果。然后,由第二手术组指定的医生B作刮宫术,接着由其使用Randall息肉钳(EF)。随后是医生A作第2次宫腔镜检  相似文献   

13.
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92年至2002年收治的10例直肠阴道隔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年龄36—47岁,平均40岁;肛门坠痛6例,性交痛3例,痛经8例,慢性盆腔痛5例;三合诊时均可触及直肠阴道隔结节,平均直径3cm。血清CAl25水平升高者2例。阴道或腹部超声检查均末检出异位病灶。术前4例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3.75mg/28d,共3次的治疗,可短期缓解疼痛,2例病灶体积减小。1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开腹手术7例、阴式手术1例、腹腔镜联合阴式手术2例。切除病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直肠阴道隔内异症。随诊最长时间5年,完整切除病灶者预后良好,未能完整切除病灶者症状、病灶持续存在。结论 直肠阴道隔内异症以肛门坠痛、性交痛为主要表现,必须进行三合诊检查。B超的辅助诊断意义不大,修订的美国生育协会标准分期不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0.9%氯化钠液子宫腔声学造影检查对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寻找一种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0.9%氯化钠液子宫腔声学造影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后并经病理检查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0.9%氯化钠液子宫腔声学造影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49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46例患者诊断符合,符合率为93.88%,另3例为子宫内膜增生。结论:经0.9%氯化钠液子宫腔声学造影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一种简单、方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为妇女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在生育期主要表现为月经量过多、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等,绝经期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因此,正确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是缓解及消除患者症状的关键。临床上首选超声作为诊断方法,随着宫腔镜的广泛应用,目前对EP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仍需参考病理诊断确诊。关于对EP的治疗,临床上尚未形成明确的指南。现就其诊治进展的研究现状作一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经阴道超声、经腹部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1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患者均行宫腔镜、经阴道超声、经腹部超声进行检查,其中宫腔镜检查作为子宫内膜病变检查的金标准,对比经阴道超声、经腹部超声诊断结果、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情况及一致性情况.结果 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癌4...  相似文献   

17.
绝经后妇女阴道超声与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对预测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有重要的价值。正常萎缩的子宫内膜很薄,声像法测量为2~3mm。在未接受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妇女中,超声检查子宫内膜〈5mm,无行诊刮术必要。子宫内膜≥5mm应作诊刮术,进一步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绝经后妇女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建议子宫内膜〈8mm为阈值界限,在无症状的妇女中不需作进一步检查。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可作为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理变化的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样病变,部分病例可以发生恶变。文章介绍了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诊断及分类,关注子宫息肉恶变的风险因素以及组织病理诊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增生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影响众多女性的健康。目前,评估子宫内膜的方法有如下几种:经阴道超声检查(TVS)、盐水灌注的超声宫腔造影术(SIS)、宫腔镜检查(HYS)+定向活检、诊断性刮宫、Pipelle子宫内膜取样器。TVS对筛查和诊断分流起关键作用,是评估育龄妇女子宫内膜的一线诊断工具。SIS用于评估宫腔内膜的局部病变,是一种安全、经济高效、易用的工具。HYS和定向活检是评估子宫内膜的"金标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任何使用流体的宫内诊断过程可能使子宫内膜癌细胞进入腹膜,导致疾病恶化或预后不佳。Pipelle取样器是不需要麻醉的子宫内膜的真空取样,其诊断的准确率与诊断性刮宫基本一致,是在当前实践中最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宫腔超声造影术对诊断宫腔内病变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腔内各种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先天性子宫畸形及宫腔粘连是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不孕及习惯性流产的常见病因。对其治疗主要为经腹、经阴道常规手术及宫腔镜手术。其治疗方式的选择对于手术的成功率,术后症状缓解程度和妊娠结局等有决定性的影响。目前经腹超声(TAS)和经阴道超声 (TVS)是宫内病变诊断的首选方法,但其敏感性、特异性较低,不能辨别病变的细节,不能为治疗提供准确的指导。其他如: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SG)、诊刮术 (D&C)及诊断性宫腔镜都有其局限性。本文通过对 61例患者进行宫腔超声造影术 (sonohy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