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及评价A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骨折患者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以便有利于以AF内固定系统治疗下胸椎及腰椎骨折恢复神经功能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11/2003—01南方医科大学属珠江医院骨科收治胸腰段骨折患者52例,其中39例胸腰段接合处损伤,13例腰椎骨折。均应用AF内固定器治疗,通过术后随访评价其康复效果。结果:手术纠正后凸畸形,在术后随访中有部分病例轻度丢失。3例患者术后椎弓根螺钉松动,5例AF内固定器断裂。根据frankel分级本组2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随访中24例frankel分级有所提高,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减轻8例,消失16例。结论:AF内固定装置在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便利、安全及固定稳定等优点,为脊髓功能恢复提供了可能。术后康复治疗也是神经系统恢复的另一个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评价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应用AF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体征、X线片和CT。结果132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58%恢复至97%,椎体后缘(中柱)高度由术前76%恢复至98.7%,Coob's角由术前平均19.1°恢复至术后1.8°,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90%。98例有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术后获得10—19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95例患者的神经功能有1.3级恢复,3例没有明显改善。结论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达到精确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自制圆棒透视下经伤椎椎弓根撬拔复位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结果】采用Frankel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术前、术后1周伤椎影像学检查,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伤椎上下椎体平均高度的比值均明显改善。椎管狭窄受堵情况按wolter分类评估。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9.2°矫正至平均4.2°;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19mm矫正至平均36mm,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伤椎上下椎体平均高度的比值由术前的平均35.8%矫正至95.5%,术后随访测量伤椎X线片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后1周比较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植骨融合率高,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和骨折复位丢失,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及评价A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骨折患者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以便有利于以AF内固定系统治疗下胸椎及腰椎骨折恢复神经功能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11/2003-01南方医科大学属珠江医院骨科收治胸腰段骨折患者52例,其中39例胸腰段接合处损伤,13例腰椎骨折。均应用AF内固定器治疗,通过术后随访评价其康复效果。结果:手术纠正后凸畸形,在术后随访中有部分病例轻度丢失。3例患者术后椎弓根螺钉松动,5例AF内固定器断裂。根据frankel分级本组2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随访中24例frankel分级有所提高,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减轻8例,消失16例。结论:AF内固定装置在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便利、安全及固定稳定等优点,为脊髓功能恢复提供了可能。术后康复治疗也是神经系统恢复的另一个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并同时经椎弓根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及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31例新鲜胸腰段骨折患者,行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并经椎弓根人工骨椎体成形术,用X线及CT检查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随访全部病例X射线片提示椎体序列恢复正常,无医源性神经根受损及器械失败,获得骨性愈合。受伤后的后凸Cobb角平均为18°(6°~22°),手术后复位为3°(0°~5°),取出内固定后为3.5°(0°~6°)。神经功能均有1~3级的恢复。大部分患者重返工作。患者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为25例,满意为5例,不满意1例。结论:改进的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并经椎弓根椎体成形术与其他内固定方法相比较,近期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目的:评估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并同时经椎弓根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及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31例新鲜胸腰段骨折患者,行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并经椎弓根人工骨椎体成形术,用X线及CT检查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随访全部病例X射线片提示椎体序列恢复正常,无医源性神经根受损及器械失败,获得骨性愈合。受伤后的后凸Cobb角平均为18°(6°~22°),手术后复位为3°(0°~5°),取出内固定后为3.5°(0°~6°)。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评价AF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应用AF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及复位情况。结果:54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9~20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的5例无变化,其余49例均有1~2级的提高,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47.6%恢复至95.4%,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的78.3%提高至术后的98.6%。结论:AF系统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林晓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8):1274-1275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胸腰椎骨折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的同时,经伤椎椎弓根注入骨水泥或钙磷骨水泥。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切口无感染,脊髓神经症状无恶化。随访12~66个月,除2例神经功能A级症状无改善外,其余均有Ⅰ~Ⅲ级的恢复。3个月后腰背疼痛VAS评分2~5分(平均3.5分),术后X线摄片显示后凸Cobb角0°~12°(平均5.0°,矫正18.2°),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2%~100%,平均97.5%。随访12个月后X线摄片显示后凸Cobb角0°~18°(平均7.0°,丢失2.0°),动力位X线片显示固定段无异常活动,未发现椎弓根钉松动、断裂,椎体高度较术后平均改变0.5%,12个月后的Franke1分级较术前平均上升2级。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经椎弓根注入骨水泥或钙磷骨水泥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并同时经椎弓根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及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31例新鲜胸腰段骨折患者,行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并经椎弓根人工骨椎体成形术,用X线及CT检查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随访全部病例X射线片提示椎体序列恢复正常,无医源性神经根受损及器械失败,获得骨性愈合。受伤后的后凸Cobb角平均为18°(6°~22°),手术后复位为3°(0°~5°),取出内固定后为3.5°(0°~6°)。神经功能均有1~3级的恢复。大部分患者重返工作。患者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为25例,满意为5例,不满意1例。结论:改进的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并经椎弓根椎体成形术与其他内固定方法相比较,近期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9.
AF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分析2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和X片椎体形态恢复情况.结果24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后凸成角术前平均25.,术后10.,椎体前高术前40%,术后95%,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AF内固定系统能准确恢复脊柱生理前凸和椎体高度,具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的护理要点。方法采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27例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并指导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术后通过放射学测量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功能评估综合评价其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0个月~3.1年,平均2.8年,无手术并发症。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70.6%±13.9%恢复至术后96.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95.2%±3.1%(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由术前平均(12.7±9.5)°恢复至术后(-1.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0.9±10.9)°(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平均为11.5(0~32)。结论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是一种不稳定性脊柱骨折,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陈春林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58-1260
【目的】比较GSS-II通用型椎弓根内固定系统与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37例胸腰段骨折病人分别采用上述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治疗,测量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后凸Cobb角,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采用Frankel评分评价神经损伤的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之间疗效。【结果】GSSⅡ组患者术前平均伤椎椎体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分别为(0.47±0.08)%、(27.6±3.7)°,术后1周为(O.94±0.11)%、(5.4±0.4)°,末次随访为(0.91±0.09)%、(6.8±0.5)°。而AF组伤椎椎体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术前分别为(0.53±0.07)%、(24.6±2.8)°,术后1周为(0.96±0.09)%、(3.8±0.6)°,末次随访为(0.94土0.10)%、(5.7±0.7)°。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两组间椎体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人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F钉系统与GSS-Ⅱ系统均为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GSS-Ⅱ系统操作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无脊髓损伤31例。按Denis三柱理论,脊柱损伤累积前中后三柱不稳定者23例,采用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稳定型8例,采用保守治疗。【结果】通过3~24个月的随访,X线复查31例均骨性愈合,无一例断钉、棒,内固定松动,无后凸畸形。【结论】对于无脊髓损伤的不稳定型的脊柱骨折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于稳定型的脊柱骨折椎体压缩〈1/3者,垫枕过伸,保守治疗也是一种合适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1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按ASIA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8例,D级11例,E级12例。36例行横突间及小关节植骨,33例行椎管减压。结果:4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诊,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1例植骨未融合,其余植骨均融合,伤椎获得骨性愈合,椎体前高、后高分别由术前平均压缩剩余高度的46.4%和93.1%,恢复到术后的94.6%和98.5%,Cobb′S角由术前平均23.3°恢复至术后平均3.5°。1例ASIAA级及25例ASIAB级以下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术后均有1~2级以上恢复。结论:掌握好手术时机及开窗减压适应证,按需要行后外侧充分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大多数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If缶床效果。方法通过分析42例应用后路Luque+Harrington、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的椎体前缘高度变化、Cobb’角的纠正程度及截瘫指数恢复程度相比较。结果AF系统在改善椎体高度、Cobb’角的纠正程度优于Luque+Harrington。神经功能恢复远期效果好。结论AF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Ⅰ期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骨水泥椎体重建术在治疗胸椎肿瘤中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9年9月收治胸椎肿瘤患者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49(34~67)岁;转移性腺瘤6例,原发性椎体肿瘤3例;T31例,T41例,T51例,T62例,T71例,T81例,T1 11例,T121例;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2例,E级4例。均采用I期后路肿瘤椎体切除、经椎弓根钉内固定,同时联合骨水泥椎体重建术。术后摄X线片并观察患者神经恢复情况及肿瘤生长情况。【结果】随访8~16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缓解,术前VAS评分平均7分,术后平均3分,平均下降4分;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有障碍者中1例由Frankel B级恢复至C级,1例由C级恢复至D级,其余均恢复至E级。所有患者至末次随访时存活,内固定未出现松动、断裂等现象,重建椎体无塌陷,肿瘤无局部复发。【结论】Ⅰ期后路肿瘤椎体切除,并予以经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骨水泥椎体重建术是治疗胸椎肿瘤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脊柱稳定性,降低脊柱骨肿瘤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及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胸腰段及腰椎骨折的患者行AF内固定系统治疗,全椎板减压21例。半椎板减压者20例,未减压11例,植骨52例。【结果】所有病例伤椎椎体复位良好,脊柱生理曲度恢复,随访8~18个月,平均12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5例,C级12例,D级18例,E级11例,其中24例神经功能提高1级,2例提高2级。【结论】AF内固定系统较适合于胸腰段及腰椎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胸腰椎爆裂骨折AF后路内固定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内固定器(AF)治疗胸腰椎骨折是骨科常见方法之一。AF具有短节段三维固定,固定强度可独立完成的优点。固定精确、稳定,可提高复位效果,重建生理弯曲,防止脊柱慢性失稳导致的脊髓受压,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我院2005年1月-007年4月采用AF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1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AF复位内固定,其中21例选择性减压。结果除3例胸12骨折完全截瘫者外,37例术后1~10d机体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均明显恢复。随访8个月~2年,37例恢复正常生活能力,6例存在内固定松动、断裂,1例并发慢性感染。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对脊髓完全损伤无恢复作用,并要重视合并伤的处理。采取相应措施能增加该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其疗效。方法:对胸椎不稳定性骨折46例做短节段椎弓根复位固定,其中29例行部分或全椎板切除减压,关节突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6个月~2 a,椎体前高度由术前平均45%恢复至术后92%,cobb角由术前25°恢复至术后6.5;°合并脊髓损伤患者A S IA神经功能评分平均升高一级;无断钉、松动、椎弓根骨折及感染发生。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具有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固、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及患者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靠内固定器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术后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短节段经伤椎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72例获得随访,术后对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椎管容积、腰背痛及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获得随访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95.2±3.5)%,脊柱Cobb角恢复至术后的(4.5±3.2)°,伤椎平均正中矢状径恢复至术后的(96.5±2.3)%,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腰背痛症状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的(9.4±0.6)分降到术后的(2.4±2.7)分。神经功能除术前4例A级的患者下肢感觉、运动无改善,剩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1~3级的恢复;术后随访出现一例患者椎弓根螺钉断裂现象。[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骨折复位满意,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术后功能锻炼对腰背痛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