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升高而升高,近20年来,房颤造成的病死率有显著升高,从1980年的27.6/100000人上升到1998年的69.8/100000人。调查表明,从1991年到1998年,房颤一直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而在所有的心律失常中,房颤的发病率增长最快,从1985至1999年,全美因房颤住院的患者从154086人上升到376487人,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并且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近年来,对房颤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房颤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一般人群房颤的总患病率约为0.6%,且有随年龄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ram-ingham.研究显示,原发性房颤的发生率随年龄而上升,瓣膜病伴有房颤也是重要的,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风湿性心脏病仍常见.未经治疗的房颤病人,每年缺血性中风的发生率约1.5%,而房颤病人中超过半数的缺血性中风是  相似文献   

4.
正大于55岁的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高达37%,而房颤会使得死亡风险上升1倍,卒中风险上升4倍。其中,规范的抗凝治疗可以降低三分之二的卒中风险及近三分之一的死亡风险。房颤在病程早期通常缺少典型症状,因此如何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是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远程、家用是目前诸多医疗设备发展的重点方向,今天发布于美国心脏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人口的普遍老龄化,人群中房颤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年房颤患病人口将在目前患病人数水平上增加一倍。而对于房颤患者,卒中的预防是房颤治疗的首要目标。据统计,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约为窦性心律失常人群的5倍。目前,对于房颤患者的卒中治疗预防主要是应用口服抗凝药物。最新研究表明,左心耳封堵术对于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有着显著疗效。本文将综述左心耳封堵术对于房颤患者防治卒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房颤是一种常见病,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进程,房颤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正在上升.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死亡和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增加;约1/3的房颤因无症状或隐匿而未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疗.口服抗凝剂治疗可降低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和死亡率,因此,尽早筛查出无症状性房颤并早期确诊,对正规使用口服抗凝剂和预防缺血性卒中至关重要.目前,房颤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指南较少.本文综述了房颤心电检测、筛查和诊断方法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所有心律失常中,房颤的发病率增长最快,几乎上升了3倍,且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房颤已成为新世纪人类心血管疾病中面临的一大流行疾病.因此,加强对房颤流行病学及临床特性的研究已引起全世界的重视,研究不同人群房颤的患病率,评价其危险性,对房颤引起相关疾病或并发症的预防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查阅国内外房颤患者流行病学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发现世界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民族房颤流行病学的异同,旨在进一步提高对不同人群房颤的认识,以便更好地防治房颤.  相似文献   

8.
<正>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发病及死亡率〔1〕。正常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大概是0.77%,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超过70岁的人群房颤的发病率超过6%〔2〕。这种高发率使得心血管并发症(如恶性心律失常、脑卒中及心衰等)的发生率也有所上升。阵发性房颤中应用厄贝沙坦能有效减少初发房颤及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3〕。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能够直接抑制交感活性,从而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在美国Miyasaka等[1]报道经年龄和性别校正后房颤的发病率在1980年为3.03%,2000年为3.68%,21年来房颤发病率上升了12.6%.房颤发病率的增加与多种因素有关,已被认知的房颤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甲状腺疾病等[2],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肥胖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但是肥胖对房颤的影响仍存争议,故本文就肥胖与房颤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和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21世纪最难攻克的两大心血管疾病,二者常互为因果,形成恶 性循环,并发心衰和房颤的患者临床表现更为严重,预后更差。中国心衰注册研究显示,住院心衰患者中房颤发生率 高达24.4%,房颤的发生率与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相关,分级加重时房颤患病率上升。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 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的基本治疗策略是心室率控制、节律控制及血栓预防治疗。文章对心衰合并房 颤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1.
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华法林抗凝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莉娟  吴英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4):289-289,280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发生率逐年上升,心房颤动对临床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脑栓塞及周围动脉栓塞是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并发症,具有一定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加强房颤病人血栓栓塞的预防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观察,探讨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用华法林长期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除瓣膜性心脏病外,非瓣膜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也是房颤的重要原发病。随着这些心脏病发病率的上升,房颤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房颤患者动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很高,目前常单用阿司匹林来预防,但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试用阿司匹林联合藻酸双酯钠(PSS)预防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动脉血栓栓塞事件,并进行了随访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75例,均经12导联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持续性房颤或阵发性房颤,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心脏瓣膜病。将175例分为两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仍在不断上升,并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体育锻炼对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发病率和病死率的获益是不可否认的。然而,体力活动与房颤的发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房颤患者体力活动、心肺适能和心血管结局研究(HUNT研究)为较高体力活动和心肺适能对房颤患者预后的潜在获益提供了新的证据。未来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估不同强度体力活动对不同类型房颤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急诊最常处理的心律失常,约占急诊就诊患者的3.3%~10%,不仅75岁以上的老年人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且在无结构性心脏病的年轻人其房颤的发生率也在上升。房颤还可发生于一些急症,如肺炎、急性心肌梗死、败血症、肺栓塞、COPD急性加重期,可引起心力衰竭、卒中,甚至猝死,是严重影响公众的健康问题。因此,应重视房颤的急性处理。心肌梗死患者常发生心房颤动,增加了卒中、心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仍在不断上升,并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体育锻炼对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发病率和病死率的获益是不可否认的。然而,体力活动与房颤的发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房颤患者体力活动、心肺适能和心血管结局研究(HUNT研究)为较高体力活动和心肺适能对房颤患者预后的潜在获益提供了新的证据。未来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估不同强度体力活动对不同类型房颤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尽管房颤本身不直接危及生命,但心室率快的房颤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恶化,产生明显心悸、胸闷和乏力等症状,其最大的危害是诱发或加重心衰,促进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尤其使患者有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危险。现将我院1995—2005年共收治的386例房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深化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Hmssaguerre等首先发现肺静脉内的电活动可以导致心房颤动(房颤),并创造了点消融的术式;从此,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就成为最有希望根治房颤的方法,也成为心律失常领域内最受关注的研究热点。2000年,Pappone等报道了电解剖标测指导下的环肺静脉消融,进一步推动了经导管消融房颤的发展。现在,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由过去的30%左右上升到90%,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 ,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明显上升[1 4 ] ,目前房颤的介入性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新近研究表明 ,多数患者的房颤是由短阵的异位冲动所诱发[5,6 ] ,而起源于肺静脉和腔静脉 (合称大静脉 )肌袖快速电冲动的触发或驱动作用是房颤的主要发生机制之一[7,8] ,对于阵发性房颤尤其如此。通过外科或射频导管消融的方法隔离大静脉与心房间的解剖或电连接 ,能达到预防房颤复发的目的[7,8] 。目前在国内外许多心脏电生理中心 ,射频导管消融大静脉电隔离已经成为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常规方法[7 10 ] ,控制房颤的有…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心房纤维化是房颤的病理基础,心房纤维化的机制十分复杂,可能受血管紧张素Ⅱ、转化生长因子等多种信号通路的影响。该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心房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50例,根据术前RDW水平分为RDW正常组(96例)和RDW升高组(54例).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房颤复发情况,采用回归分析探讨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 RDW升高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RDW正常组患者(P<0.05),术后房颤复发率也高于RDW正常组(24.1%vs.11.5%,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RDW、房颤发作时间、左房内径、hs-CRP水平为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RDW升高的房颤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率明显上升,对此类患者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