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经鼻饲肠内营养对胃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 34例胃癌及贲门癌患者 ,分为两组 ,Ⅰ组术后 3天经鼻饲管鼻饲能全素 ,Ⅱ组术后接受常规周围静脉补液 9天。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营养状态评价。结果 :Ⅰ组患者术后体重及营养状态均较Ⅱ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胃癌术后经鼻饲管肠内营养安全、可靠 ,在临床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肝功能损害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肝功能损害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肝功能损害的外科病人52例,以拆信封法随机分为EN组(26例)及PN组(26例),术后6 h开始分别给予EN及PN,术前及术后第1、4、7天监测肝脏酶谱、胆红素及营养代谢指标,记录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营养治疗费用.结果两组肝脏酶谱变化无显著差异;EN组胆红素下降速度较PN组为快;术后第7天两组均已恢复正氮平衡;肠道通气时间EN组明显早于PN组(P<0.01);两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EN组营养治疗费用约为PN组的1/4.结论肝功能损害病人术后早期EN可有效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对于高胆红素血症者,EN较PN有利于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具有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和价格低廉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病人在应激状态下引起高代谢,导致机体负氮平衡,影响患者免疫防御能力,同时高代谢后器官功能不全是常见的死亡原因,早期营养能帮助病人增强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自1998年11月至今,我们对53例GCS评分<10分的脑出血病人实行早期肠内营养.本组53例病人较前期病人,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明显改善.提示早期营养对病人的恢复有明显的疗效,而且肠内营养(EN)不仅维持病人营养状况,更重要的是维持内脏器官的各种生理功能,较全肠外营养(TPN)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做完胃肠癌手术以后,对肠内营养治疗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2月~2011年7月收治的296例胃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根据患者在手术以后,采用营养支持的方法,将他们分组为肠内营养支持组148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148例.对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和手术后的9天进行有效的观察,对患者的血红蛋白(g/L)和总蛋白(g/L)以及白蛋白(g/L)的变化进对比并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行有效的比较.结果对这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进行比较,发现有显著差异性,P<0.05.还有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血红蛋白(g/L)、总蛋白(g/L)以及白蛋白(g/L)变化进行比较,发现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患者在进行完手术以后,对患者给予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来进行比较,发现肠内营养更具有合理的生理状态,更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并且可操作性强、方便,费用也少.  相似文献   

5.
食管贲门癌选择性全胃切除或近端切除术后病人营养管注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经济 ,符合生理状态 ,有助于胃肠道功能和形态的恢复等特点 ,可提高术后营养状况 ,防止吻合口瘘 ,提高治愈率。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及分组选择近端胃癌及贲门癌患者 50例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对照组 ) 2 5例 (男 18例 ,女 7例 ) ,年龄 4 1~75岁 ,其中全胃切除 15例 ,近端胃切除 10例。Ⅱ组(试验组 ) 2 5例 (男 2 0例 ,女 5例 ) ,年龄 2 5~ 71岁 ,全胃切除 12例 ,近端胃切除 13例。1 .2 方法静脉补充营养制剂选用复方氨基…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恢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收治的接受肝切除术或肝局部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根据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低热量肠外营养组(HPN)和低热量肠内营养组(HEN),每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以及营养指标(ALB、PCHE、PA),免疫功能(CD4+ T 细胞、CD8+ T 细胞、CD4+ T 细胞/CD8+ T 细胞比值)、胃肠道功能(术后肠道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至出院时营养支持费用和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 与低热量肠外营养组相比,低热量肠内营养组患者TBIL、ALT、AST明显较低,低热量肠内营养组患者ALB、PCHE、PA明显较高,低热量肠内营养组患者的CD4+ T 细胞、CD8+ T 细胞、CD4+ T 细胞/CD8+ T 细胞比值均明显较高,低热量肠内营养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营养支持费用等均优于低热量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低热量肠外营养和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均有显著的疗效,但与低热量肠外营养疗法相比,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有显著优势,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何程祖  谭海才 《广西医学》2012,34(11):1524-1525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胃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32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30例,术后分别给予EEN和PN支持,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0 d观测患者营养指标、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EEN组前白蛋白明显高于PN组(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PN组(P<0.05);E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患者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在黄山市人民医院行食管癌切除、经食管床胃食管吻合术的食管癌患者120例,其中65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55例行全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检测手术后理化指标。结果术后肠内营养组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反而肺部感染、静脉炎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静脉营养组低(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优于静脉营养组,肠内营养组患者较对照组术后白蛋白水平高,低钾血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较静脉营养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脑外伤病人救治及预后过程的中作用,寻找营养支持的最佳时机,明确其过程中的并发症. 方法 分析总结近年脑外伤病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后机体指征的恢复情况. 结果 及时、合理地对脑外伤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会减轻机体继发性损伤,降低死残率,对保护病人重要的脏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0.
胃肠癌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结实 《当代医学》2011,17(18):103-104
目的探讨胃肠癌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胃肠癌患者148例,依据术后采取营养支持方法分为肠内营养支持(EN)组75例和肠外营养支持(PN)组73例,观察两组病例手术前和手术后9天,血红蛋白(g/L)、总蛋白(g/L)、白蛋白(g/L)变化并进行比较,观察两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术后进行血红蛋白(g/L)、总蛋白(g/L)、白蛋白(g/L)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具有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以及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6月在我院肝胆病区住院的梗阻性黄疸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20例;分别于术后24 h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共7 d。观察术前、术后8 d患者的一般情况、肝功能、临床营养、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治疗后肠内营养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较肠外营养组显著缩短[(42.5±7.2)h与(56.2±10.4)h],平均营养费用较肠外营养组显著减少[(809.5±45.6)元与(1 209.5±125.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后8 d肠内营养组患者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及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水平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泵与常规持续重力滴注肠内营养疗法的疗效。方法将56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术后6~24h经鼻肠营养管用复尔凯800型肠内营养泵输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照组术后6~24h经鼻肠营养管持续重力滴注法手控输注EN,对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腹胀、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吻合口瘘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吻合口瘘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余比较的各项目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泵有利于肠功能恢复并有效减少肠内营养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EN组)和36例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EN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的下降速度均明显小于PN组(P〈0.01或P〈0.05),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总费用亦明显低于PN组(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共出现并发症21例次,EN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吴惠琼 《河北医学》2012,18(7):995-997
目的:探究积极指导饮食、提高营养支持舒适护理对胃癌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对在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住院12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胃癌住院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治疗措施上积极指导饮食、提高营养支持舒适护理.观察两组在一般情况及营养指标中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精神、躯体活动能力、对手术及放化疗治疗耐受方面较对照组均好转,好转率分别为:23.33%、21.67%、18.34%.在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肝功能(ALT)、淋巴细胞检查下降值中均小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积极饮食指导、营养支持等舒适护理可使胃癌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5.
肠内营养支持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42例伴有营养不良的各种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EN)和对照组,EN组在手术后第1d开始经鼻胃管或空肠造瘘管输入肠内营养液,对照组常规补液。观察营养相关性指标、术后肠动力恢复、创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EN组营养相关性指标及胃肠动力恢复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可行的方法,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陆美艳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443-144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的舒适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96例神经外科实施肠内营养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后不舒适发生率的比较。结果:试验组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其不舒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神经外科肠内营养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后可明显降低误吸、腹泻、便秘、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舒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肠内营养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华鑫  洪忠新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1):1970-197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肠内营养支持的关系。方法将95例脑卒中患者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HISS)为高危组(NHISS〉8分)和低危组(NHISS≤8分)。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营养支持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第13-15天血总蛋白(TP)、清蛋白(ALB)、胆固醇(CHOL)、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红蛋白(Hb)的水平;监测营养支持期间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TP、ALB、CHOL、TLC、Hb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第13-15天高危组患者TP、ALB、CHOL水平较低危组降低,消化道出血、腹泻、便秘的发生率较低危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LC、Hb水平及呕吐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以影响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营养支持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经十二指肠营养管应用荷兰纽迪希亚公司出品的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患者体质量、血清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等营养指标,并考察有无营养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后,体内营养指标术后7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安全可行且无其他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腹部严重创伤病人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腹部严重创伤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PN组术后行TPN支持。EN组术后第1d起经鼻饲管输注能全力,量由500mL/d递增至1500mL/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8d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活性等细胞免疫指标。结果:PN组术后CD3+、CD4+、CD8+水平和NK细胞活性稍下降;而EN组术后CD3+、CD4+、CD8+水平和NK细胞活性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腹部严重创伤病人术后有明显的细胞免疫增强作用,其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