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89年发现一例LL型麻风治愈者家属中3个女儿都患麻风。例1,长女,15岁,背部及双下肢有数个浅色斑,不对称,边缘部份不清楚,查菌2+,诊断为BB型麻风。例2,次女,13岁,面部及四肢有结节,两耳垂肥厚,查菌5+,诊断为LL型麻风。例3,三女,10岁,面部有边缘不清的淡色斑,有浸润性损害,查菌5+,诊断为LL型麻风。全家7口,父亲1981年诊断为LL型麻  相似文献   

2.
患者查××,男,43岁,已婚。1985年12月被诊为BT型麻风,给予RFP DDS 4个月。1986年4月开展MDT,又继续治疗6个月,皮损消失,BI为0,判治愈监测。1995年1月面部轻度浸润,双膝关节处水泡;手背浮肿,有蚁行感;面部发红。疑为复发,查菌BI 2.2;皮肤病理检查,为BL型麻风活动期。  相似文献   

3.
米易县麻风防治工作始于1959年,截至2006年共发现病人609例,1986年前主要采用氨苯砜(DDS)单疗为主,1986年7月开始实施WHO的MDT方案治疗麻风,现将1例DDS单疗治愈、1例MDT治愈后复发,发生病型转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2岁,汉族,农民。1967年诊断为TT型麻风,采用DDS治疗,于1976年12月判愈出院,1997年复查时发现患者面部、胸部浸润大小不等、边界不清的淡红斑,双足干燥,皮肤涂片查菌BI2 ,病理查菌阳性(3 )~(4 ),病理诊断BL型麻风。例2男,53岁,汉族,农民。1986年发现左侧腰部一块4cm×4cm大小红斑,皮肤涂片查菌阴性,病理查菌阳性…  相似文献   

4.
患者吴×,男,69岁,广州市人,1997年4月18日因 BL 型麻风入院治疗,面部、胸腹部和双下肢呈红色浸润,边界不清;双尺神经粗大(+),无压痛;双手指关节和双足趾关节强直;皮肤查菌BI 6.0。病理检查,抗酸菌6+,BL 型麻风。以MDT MB 方案治疗。1997年6月7日,患者面部和四肢皮疹明显变红,肿胀;双下肢水肿,考虑为麻  相似文献   

5.
例一,25岁,男,诉左眶下部小面积疼痛3个月,无皮损及神经粗大,皮肤查菌及麻素试验皆阴性,诊断为三叉神经痛;12个月后复诊,上述部位出现浸润且有眶下神经粗大;诊断:BT 麻风,后经病理证实。例二,27岁,男,麻风性神经炎正在治疗,12个月前左额有皮损,压之刺痛,左侧眶上神经可触及,硬而有压痛;左额一浅色斑界限渐明显,病理证实为 BT。例三:30岁,男,左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2例婴儿麻风。例1为4个月女婴,因1个月前左背部出现两块浅色皮损而就诊。患儿的父母及同胞无麻风病史,但生活在同一家庭内的叔叔患有活动性BT 麻风(皮肤查茵阴性,且已接受4个月的治疗)。体检可见左背靠近臀部处有两块约3cm 大小的浅色斑,皮损无浸润,皮肤查菌阴性,临床诊断为未定类麻风。Dharmendra 抗原的麻风菌素反应阴性,皮损活检为未定类麻风,真皮神经有轻度单个核细胞浸润,神经内有少量簇集的抗酸菌。给予氨苯砜(DDS)5mg/d,治疗6个月后皮损完全治愈。例2为2个月女婴,因1周前腹部左髂窝部出现一块小皮损而就诊。患儿母亲是1例老的BT 病人(皮肤查菌阴性),已接受少菌型麻风联合化疗9个月,且在4个月前判为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麻风病的治疗仅以氨苯砜为主,继发性耐氨苯砜麻风已普遍发生。1977年国外首次报告5例原发性耐氨苯砜麻风。国内亦报道1例。我院通过临床观察及鼠足垫接种实验也发现2例,现报告如下。例1 男,38岁。1983年11月2日因右小腿皮肤麻木12年来院初诊,面部、躯干及四肢浅在弥漫性浸润,右腓总神经明显粗大,足部肌肉萎缩。皮肤查菌:BI:3.33。病理检查见表皮萎缩,真皮有泡沫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抗酸染色查菌4 。麻风菌素皮试阴性。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1例多菌型(MB)麻风患者在MDT停药后7年复发,现报告如下。患者,男,27岁。1984年10月觉面部浮肿手足发麻到县皮防站检查,因皮肤查菌细菌指数BI2.0+,病理活检:真皮内有麻风特异性炎症,抗酸染色1.0十而确诊为麻风,同时给予氨苯视单疗。1986年11月给予WHOMB麻风联合化疗方案治疗。1988年10月治疗满2年而停药监测。停药时,躯干、四肢弥漫性浸润基本消退,皮肤查菌BIO斗十,病理检查示界线类偏瘤型(BL)麻风,接近临床治愈抗酸染色阴性。患者于1989年10月查菌阴性,1995年11月面部又出现轻度浮肿,躯干出现…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7岁。全身水肿性红斑、斑丘疹伴痛,高热1周。组织液抗酸染色查菌BI 3.40。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变薄,表真皮间无浸润带,真皮内成团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泡沫细胞等浸润,累及脂肪层和附属器。2年前患者曾诊断为BL麻风,抗麻风联合化疗治疗1年。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5岁.于1978年6月因面部红肿,并出现蚕豆大之红色结节而住院.经皮肤查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BL型麻风.入院后内服DDS100mg/日治疗,面部浸润及结节于治疗后18个月全部消退.  相似文献   

11.
麻风的家庭内发病较高已为大家所公认,但一个家系的77人中竟有麻风患者17例则实属罕见。患者,男,52岁,双眉全脱,面部四肢及躯干有边缘不清的红色浸润斑,四肢远端麻木;皮肤查菌(卅);病理检查:真皮内有典型泡沫细胞和大量抗酸菌。诊断为  相似文献   

12.
患者杨××,男,21岁。1993年7月发病。94年6月发现,臀部及左股后有数个边缘清楚的浅色斑和红斑,不对称,表面干燥,有鳞屑,触觉丧失;左腓总神经稍粗硬,无压痛,查菌(一);病理:BT型麻风活动期,抗酸(—)。诊  相似文献   

13.
该县于1986开始用MDT,治疗多菌型病人213例,少菌型88例;后者有两例复发,复发率为2.27%。例一:男、23岁、农民,TI型,于1986年4月开始用MDT—PB方案治疗,10月停药转入监测,未发生麻风反应;1990年7月,躯干及四肢有红斑,左尺神经中度粗大,经皮肤查菌和病理检查,诊断为BB型麻风活动期。 例二:男、19岁、学生。1986年8月诊断为BT麻风,用MDT—PB方案治疗。于1987年2月完成疗程,未发现麻风反应。1992年5月发现颜面轻度浸润,四肢有浸润  相似文献   

14.
麻风并发破伤风罕见,淅光省16317例麻风中仅发现1例。朱××。男,50岁.搬运工。主诉左足皮肤麻木4个月,1966年6月25日就诊,左足趾麻木闭汗,面部可见暗红色斑块,隆起,麻木;左耳大神经粗大;皮肤查菌阴性,病理检查显示结核样改变。诊断为结核样型麻风,给予氨硫脲治疗。1966年7月17日左足趾外侧因赤足穿草鞋擦破  相似文献   

15.
瘤型麻风(LL)通常皮损呈全身对称性,损害局限的LL十分罕见。一例12岁的印度男孩,两前臂及左大腿出现直径为1.5~2.5cm的三个斑块已5个月,右前臂皮损麻木,另两处知觉减退。两侧尺神经及左胫后神经肿大,无触痛,无运动减弱。曾诊断为BT型麻风。3块损害查菌BI为6 、6 和3 ,眶上、耳和背部查菌阴  相似文献   

16.
朱××,男性,39岁、农民,1983年双下肢疼痛,皮肤干燥,曾到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末梢神经炎,给予中西医治疗,未见好转。1988年1月因“胃穿孔”手术备皮时发现下肢感觉迟钝,术后介绍到我院就诊。检查见面部有浅在性浸润,胸前部、四肢可见大小不等的红斑,边缘不清,表面光滑,感觉迟钝,浅神经轻度粗大,无触痛。皮肤查菌BI 4.4。病理改变符合瘤型麻风。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5岁,农民。1987年11月胸部发生红斑,麻木。1989年3月疑为麻风转来我所。患者有肺结核病史。体格检查面部呈浸润性斑块,眉毛外1/3脱落,颈部及前胸有不规则红斑,感觉障碍;浅神经粗大不对称,涂片查菌BI 2.0,诊断为界线类麻风。住院给予联合化疗,到第10个月时发生Ⅱ型反应,即给反应停400mg/日,用氨苄青  相似文献   

18.
治愈104例,复发2例,其中MB1例,PB1例。病例一:陈××、男、39岁,1985年2月诊断为麻风BT型,BI1.33;DDS单疗6个月后改用DDS+R+B18个月,后再用DDS单疗6个月,总疗程30个月;1987年8月皮肤查菌和病理检查符合治愈标准;监测4年,细菌检查未发现异常;1992年8月因劳累过度后出现红斑,BI4.33,浅神经粗大,有轻度压痛,病理检查见散在的巨噬细胞肉芽  相似文献   

19.
利福平诱发Ⅱ型麻风反应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6岁,江西人.1994年3月因四肢疼痛年余,全身红斑半年,面部肿胀2个月来我所就诊.检查四肢及躯干较广泛散在性斑、斑片、斑块或环形损害,大小不一,暗红色,边缘部分可见,伴有少数黄豆大小之结节,质硬,局部为弥漫性浸润;皮损有不同程度的浅感觉障碍;双侧尺、耳大、腓总神经中等粗大、触痛,两眉外稀少.皮损常规查菌:BI为4.2.临床诊断:BL麻风.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38岁。1986年诊断为TT型麻风行二联化疗(利福平600mg/月,首月1200mg分2次服;DDS100mg/日),服药后3个月皮损开始消退,完成疗程后皮损全部消失。1987年10月停药监测。停药后4个月四肢出现麻木、闭汗;原有皮损再现,双上肢及胸部出现新发皮损,披麻风反应治疗无效。于1988年3月检查,诊断为BB型麻风,查菌阳性,BI1.8,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BL型麻风。用三联化疗后病情好转。完成联合化疗后半年内复发的病例尚未见报导。本例复发原因可能是第一次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