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05年9月至2009年6月,对36例胰腺体尾部肿物行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术前34例诊断为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物,2例不除外恶性,肿物中位直径5cm,平均(1.2~12)cm。结果所有手术均在全腹腔镜下完成。21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15例保留脾动静脉,6例未保留脾动静脉),14例行胰体尾加脾切除,1例既往行胰体尾及脾切除者行胰体部切除。手术中位时间248min,平均(118~400)min,中位出血量100ml,平均(50~8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9d,平均(6~21)d。无胰漏或脾梗死发生,2例包裹性积液,均保守治疗治愈,1例引流管口感染。所有患者得到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5.5个月,平均(1~4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胰腺体尾部肿物行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2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05年9月~2008年6月,对26例胰腺体尾部肿物行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术前25例诊断为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物,1例不除外恶性,肿物中位直径5cm(1.2~10cm)。结果所有手术均在全腹腔镜下完成。15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10例保留脾动静脉,5例未保留脾动静脉),10例行胰体尾加脾切除,1例既往行胰体尾及脾切除者行胰体部切除。手术中位时间268.5min(129~400min),中位出血量100ml(50~8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9d(6~21d)。无胰漏或脾梗死发生,2例包裹性积液,均保守治疗治愈,1例引流管口感染。26例中位随访时间15.5月(1~35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物行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13年Mayo在胰体尾部肿瘤手术中首创远端胰腺切除术 ,同时合并脾脏切除 ,并作为标准术式流传至今。但随着大量基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 ,“脾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器官 ,而是具有重要保护功能的免疫器官”这一概念已被广大临床医师所接受 ,无辜性脾切除应尽量避免。越来越多的手术病例证实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一、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解剖学基础胰体尾 -脾区解剖结构毗邻紧密 ,脾动静脉为胰体尾和脾脏解剖联系的纽带。由于脾动静脉与胰体尾、脾门与胰尾的紧密联系 ,胰体尾与脾脏常视为一个解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为3例胰腺体尾部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均成功施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血管的保脾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1例术中撕裂脾静脉,腹腔镜下缝合脾静脉撕裂处,成功止血,72 h后恢复进食。1例患者因囊性肿瘤巨大,术中囊液外溢,造成术后胰腺切除区形成直径3 cm包裹性积液,术后2周自行吸收。术后病理均回报为胰腺粘液性囊腺瘤。出院后随访3~12个月,未见远期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目前已成为治疗胰体尾良性肿瘤安全、可行的新选择,因其创伤小、康复快,已成为治疗胰体尾良性肿瘤的常规手术,目前也可在基层医院开展,但此术式仍需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推行原则。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适用于胰体尾部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避免了脾切除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手术方式包括保留脾动静脉的Kimura手术和切除脾动静脉主干、保留胃网膜左血管等侧枝循环的Warshaw手术。腹腔镜下Kimura手术视野清晰,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应为保脾胰体尾切除手术的首选。术前检查或术中探查可疑为浸润性恶性病变或病灶与脾血管、脾门关系密切者,应果断放弃保脾术式,改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行胰体尾切除对保留脾脏。方法 回顾性总结8年来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9例,全组根据术中所见分为脾动静脉连同胰体尾切除及保留脾动脉,脾脏的胰体尾切除,19例患者分别为胰腺囊腺瘤8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岛素瘤3例,胰腺外伤6例。结果术后观察及随访主要指标为白细胞吞噬试验,脾脏CT,B超及^99mTc扫描等,除1例术后脾脏一过性血供不良外,其余18例术后效果均满意。结论 作胰体尾切除时可保留  相似文献   

7.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胰体尾切除术中脾脏是保留还是切除、切除脾动静脉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是否安全、胰体尾部恶性肿瘤是否适宜保脾及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胰腺外伤后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胰腺外伤后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观察。方法 对1993年6月~1998年5月我院26例胰腺外伤后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进行总结。结果 对本组26例患者在保留脾脏的同时均完成胰体尾切除术。术后随访经B型超声证实脾脏大小及结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胰腺损伤只要符合保留脾脏的条件,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可行的,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经验,探讨其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3年4月至2009年7月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2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病人中,无功能胰岛细胞瘤8例、囊腺瘤8例、胰岛素瘤5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均成功完成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其中保留脾脏血管18例,切断脾脏血管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胰瘘5例,经非手术治疗2~3周痊愈。结论 对于胰体尾部良性病变者,不适合行摘除术时应首先选择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来,尤其近30年来脾脏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证实,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功能器官,虽非生命必需,但常常不可或缺。当前,“脾保留”概念已深入广大临床外科医生之中,无辜性脾切除应尽量避免。因脾脏尤其脾门结构与胰体尾部解剖位置毗邻,更因观念上对脾脏生理功能认识不足,长久以来胰体尾部病变常同时切除脾脏以求稳妥。自Mayo于1913年施行远端胰腺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并脾切除术以来,无辜性脾切除被奉为经典。虽自20世纪40年代即有Mallet-Guy报道了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但直至1982年Robey等对胰腺外伤病人行此术…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 探讨脾血管优先技术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采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治疗的58例胰体尾良性或交界性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转开腹2例;余5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Kimura法)53例,离断脾血管、保留胃短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Warshaw法)3例。手术时间65~220(160±30)min,出血量30~500(100±25)mL,术后住院时间5~21(8±5)d。术后并发生化瘘15例,B级胰瘘2例,C级胰瘘1例,腹腔出血1例,腹腔脓肿2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胰腺内分泌肿瘤8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黏液性囊腺瘤10例,浆液性囊腺瘤13例,慢性胰腺炎肿块5例。结论 脾血管优先技术具有简便、安全的特点,有助于主动选择术式和规划手术路径,提高腹腔镜胰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保脾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正>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包括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鄄atectomy,SPDP)和联合脾脏切除的胰体尾切除术。SPDP较之切除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发生术后感染、腹腔内脓肿以及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血小板增多症等风险明显降低。而胰腺肿瘤与脾脏的解剖关系是决定脾脏是否保留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保留脾脏和脾脏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胰腺体尾部病变行保留脾脏和脾脏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与适应证.方法 对我院200r7年3月至6月间收治的3例胰腺体尾部病变患者.施行保留脾脏与脾脏血管的胰腺体尾部切除术.术中仔细解剖胰腺体尾部,显露牌动静脉,不离断脾动静脉和胃短血管,不游离脾脏.术后在胰腺断面常规放置引流管.结果 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保留脾脏和脾脏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并发胰瘘1例、并发创伤性胰腺炎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保留脾脏和脾脏血管的胰腺体尾部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对于胰腺体尾部良性病变、尤其是儿童患者,本手术应作为首选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36例;25~72岁,平均(44.7±15.3)岁。结果:37例行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肿瘤直径(44.6±20.3)mm;12例采用Kimura法行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LSPDP),肿瘤直径平均(29.5±20.2)mm。21例良性、交界性及低度恶性肿瘤行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肿瘤直径平均(47.5±21.2)mm,其中8例肿瘤直径≤40 mm,13例>40 mm;10例良性、交界性及低度恶性肿瘤患者行LSPDP,肿瘤直径平均(45.8±16.3)mm,其中8例肿瘤直径≤40 mm,2例>40 mm。两组患者肿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性、交界性及低度恶性胰腺肿瘤患者,肿瘤直径>40 mm时,多与脾脏动静脉关系密切,不宜实施Kimura法保留脾血管LSPDP(χ~2=4.763,P=0.029)。49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中46例发生生化漏,3例B级胰瘘,无C级胰瘘发生,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37例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4±0.8)d,术后平均住院(11.6±2.8)d;12例LSPDP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3±0.8)d,术后平均住院(10.2±2.0)d。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61;t=1.68,P=0.10)。结论:对于胰体尾良性、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选择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总结2006年2月—2010年8月1 6例胰体尾部良性和交界性病变实行了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为保留脾脏血管胰体尾切除,1例为切断脾血管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结果术后发生胰瘘9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出血3例(其中1例为胰瘘后发生出血),胸腔积液2例。9例胰瘘者,8例经非手术治疗,3~7周痊愈,1例并发出血后行数字减影脾动脉栓塞止血,第17周痊愈。另2例腹腔出血者,1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例二次手术,见脾静脉分支出血,结扎止血。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胰体尾部良性和交界性肿瘤,可首先选择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手术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保留脾和脾动 静脉胰体尾切除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6年1月至2007年3月行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的9例临床资料。结果其中,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例,胰腺囊腺瘤3例,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各1例。手术采用先在肿瘤的右侧横断胰腺,显露脾动、静脉,自胰腺体部向脾方向分离脾动、静脉及其分支,不切断或切除脾动、静脉,不游离脾。9例病人均成功完成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手术。肿瘤大小为(4.0cm×3.5cm×3.0cm)~(12.0cm×10.0cm×8.0cm)。手术时间平均为4.2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5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3d。术后发生复查血小板为(79~270)×109/L。术后发生胰瘘3例,引流量10~50mL/d,其中2例保守治疗痊愈,另外1例术后第30天发生大出血,再次急诊手术切除脾和脾动、静脉,痊愈出院。结论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难度大,但对于胰腺体尾部良性和交界性肿瘤的切除却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病例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成功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9例,男4例,女5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4岁。胰腺囊腺癌3例,胰腺囊腺瘤4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术前B超、CT或MRI等检查提示肝脾正常,肿瘤与脾血管、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胰脾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SPTP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10例,女26例,年龄12~57岁,平均32岁。36例患者中,SPTP发生于胰头14例(38.89%),胰颈2例(5.56%),胰体尾20例(55.56%)。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彩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检查。肿瘤直径平均(6.3±2.6)cm。患者均行手术切除 治疗,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其中腔镜下施行6例),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体尾切除+脾脏切除术8例(其中腔镜下施行4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2例(其中腔镜下施行8例),胰腺中段切除+胰肠内引流术2例,肿块局部切除+胰肠内引流术3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一般情况良好,均无糖尿病、腹泻、消化不良等胰腺功能减退情况发生,均未发现复发和转移,无死亡。结论 SPTP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CT上的典型表现对于该病的诊断有帮助,但确诊仍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完整手术切除可获得较好的预后,微创化的手术和快速康复理念的实施能让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9.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1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中,男1例,女10例,年龄12~56岁,平均27.1岁。肿瘤位于胰头部6例,胰颈2例,胰体尾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其中1例合并部分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行联合十二指肠第三、四段切除的胰腺钩突切除术2例;行中段胰腺切除、胰肠吻合2例;胰体尾、脾切除术2例,保留脾脏的胰尾切除术1例。肿块长径平均(6.8±3.1)cm。术后所有病例均存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临床少见。首选积极的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的手术体会,探讨其治疗胰体尾肿物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诊断为胰体尾部占位性病变,行LDP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13~75岁,平均(41.3±3.7)岁;术中根据肿物性质、肿物与脾血管解剖关系以及术中脾脏具体的损伤程度决定是否保留脾脏。 结果本研究纳入的32例胰体尾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因肿瘤较晚侵犯了部分横结肠所以选择了中转开腹行胰腺尾部肿瘤+部分横结肠切除术,其余31例患者均顺利在腹腔镜下完成胰体尾肿瘤切除术。其中行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spleen preserving 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SPLDP)12例[其中应用Kimura法(脾血管保留) 8例、应用Warshaw法(脾血管切除)4例],腹腔镜联合脾脏胰体尾切除术20例。平均手术时间(252 ±7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2±51)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1.6±3.2)d。32例胰体尾占位性病变患者的术后病理分别为: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浆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腺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胰尾部外伤性损伤1例。术后并发症:胰瘘10例,该10例患者通过保证创面通畅引流,同时给予抗感染、抑制胰液分泌等对症治疗后好转痊愈出院;乳糜漏1例,术后通畅引流,逐渐退管、闭管后好转痊愈出院;腹腔出血1例,通过给予生长抑素、止血药等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新发糖尿病5例,术后内分泌科随诊控制血糖。 结论LDP治疗胰体尾肿瘤是安全有效的,但是需要具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术者实施,术前综合精准评估制订良好的手术策略,术中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是提高LDP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