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Z1)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H IE患者分组,GM1组65例,给予GM1及吸氧、镇静、降颅压、改善内环境等常规治疗;对照组61例,只给予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后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CT检查。结果GM1组中、重度H IE患者的治疗后NBNA评分(分别为35.65±2.15和33.62±3.29)与对照组(分别为33.47±2.27和29.85±3.56)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GM1组治疗后的CT异常改变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CT值也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结论GM1可改善新生儿H IE患者的预后,减少神经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 NSE)的影响。方法临床诊断为HIE的新生儿103例,随机分为GM1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GM1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GM1静脉滴注治疗,1次/d,20mg/次,14天为一疗程。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生后3天)和治疗后(生后14天)血清NSE的含量;以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近期疗效;随访至1岁,以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智能发育最终评估,以精神运动发良商(DQ)比较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GM1治疗组血清NS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GM1治疗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和1岁时DQ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M1对HIE新生儿具有脑保护作用,能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20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各含轻度48例、中度34例和重度18例,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GM1治疗,10d为1个疗程。观察和记录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83);中、重度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在治疗后轻、中度观察组的NBNA评分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05);重度观察组的NBNA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4)。结论 GM1治疗对轻、中度HIE疗效好,能促进临床症状恢复,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比较。方法将HIE患儿40例分为GM1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新生儿期采用NBNA评分,随访至1a时采用Gesell量表法对其进行发育评价。结果两组在新生几期NBNA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Gesell量表法测定在精细运动和语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应用GMI治疗新生儿HIE对急性期恢复及改善远期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疗效。方法观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63例,其中Ⅰ型(亚临床型)18例,分为治疗Ⅰ组(10例)和对照Ⅰ组(8例),Ⅱ型(临床型)45例核黄疸中,死亡6例,放弃治疗4例,剩下的35例又分为治疗Ⅱ组19例和对照Ⅱ组16例,其中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急性期给予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剂量20mg/d,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与给予脑蛋白水解物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比较,住院期间进行疗效判断,出院后由儿童保健专人进行随访,对各组后遗症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组的有效率与后遗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节苷脂使用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可增加干预效果,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神经行为测定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神经节苷脂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58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GM1,n=30)和对照组(胞二磷胆碱,n=28)。两组分别在生后第2天、15天、28天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测定(NBNA)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BAEP)。结果治疗前两组NBNA评分及BAEP异常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GM1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BAEP异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GM1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 IE疗效理想;NB-NA及BAEP可作为GM1治疗新生儿HIE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HIE患儿,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PaO2、SaO2升高,PaCO2下降,且观察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6、hs-CRP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BNA评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治疗HIE疗效确切,可改善患儿血氧状态,减轻炎性反应,促使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压氧舱内帐供氧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生脑病46例,与同期接受常规治疗的30全名贵蚝0项临床指标的对比观察,疗效显著(P〈0.05),以生后窒息程度重,入舱时间对较早者疗效最佳。同时对高坟氧治疗的时机及方法了探讨,认为该治疗是早期辅助治疗新生儿缺血性脑病的可靠,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祥副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7,5(3):78-79
本文应用1.6ATA(绝对大气压)高压氧治疗6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对照组(支持、对症治疗组)86例比较,在临床症状消失、新生儿反射恢复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44%,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别(P<0.001)。高压氧治疗通过增加血氧含量,改善脑组织氧状况而达到治疗目的。结果揭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及副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应用婴儿高压氧舱治疗新生儿氧缺血性脑病60例,结果表明:在头颅CT、临床表现与同期56例对照组相比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进行眼底及裂隙灯检查结果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意义。提示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合理的治疗下未见眼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不仅可引起围产期新生儿死亡,而且是造成伤残儿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一年来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符合1989年8月济南会议制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7年8月-1999年12月应用高压氧治疗40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其后的癫痫发作是否具有保护和预防作用以及可能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GM1治疗HIE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E模型,用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氧缺血后脑损害的形态学改变、兴奋性氨基酸Glu阳性(Glu-IR)神经元和抑制性氨基酸GABA阳性(GABA-IR)神经元表达和GM1对上述变化的影响. 结果盐水处理组与GM1治疗组相比病变较重, Glu-IR神经元和GABA-IR神经元数目减少与GMI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GM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病损灶,保护Glu-IR神经元和GABA-IR神经元,尤其是对GABA-IR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提示GM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的癫痫发作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应用的洛酮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44例,并与对照组48例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缺氧、酸中毒在治疗后2-4天恢复情况显著比对照组佳,临床疗铲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对纳洛酮的作用机制、剂量、用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小青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8):12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 IE)不仅可引起围产期新生儿死亡,而且是新生儿期以后致残的主要原因。围产儿在缺氧缺血后,脑的主要病变为水肿、软化和坏死,如何预防脑血流降低,改善脑水肿控制惊厥是贯穿治疗本病全过程的重要环节,本文就近年来对本病治疗的进展作一综合性介绍。单纯对症、支持治疗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儿的脑损害及远期预后,随着临床药理和对H IE的研究,治疗方法上也有了不同的认识与改进。糖皮质激素已不作为治疗H IE的一线药物,应慎用或不用。胞二磷胆碱的疗效显示出改善H IE患儿的神经行为状况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与未用者观察对照结果有显著性差异。高压氧可提高组织内氧分压及氧储量,提高氧的溶解度与弥散能力,改善脑微循环,早期应用有一定疗效。氧自由基发病机理的兴起,使清除氧自由基(OFR)药物对本病治疗应用有一定的进展。复方丹参注射液可降低OFR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物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甘露醇、VE与VC等抗氧化剂对细胞内外OFR的清除有协同作用。几种清除OFR的酶制剂(SOD、CAT)等尚少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其后的癫痫发作是否具有保护和预防作用以及可能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GM1治疗HIE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HIE模型。用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氧缺血后脑损害的形态学改变,兴奋性氨基酸Glu阳性(Glu-IR)神经元和抑制性氨基酸GABA阳性(GABA-IR)神经元表达和GM1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 盐水处理组与GM1治疗组相比病变较重,Glu-IR神经元和GABA-IR神经元数目减少与GMI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GM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新生大鼠缺氧拭岂血后病损灶,保护Glu-IR神经元和GABA-IR神经元,尤其是对GABA-IR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提示GM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的癫痫发作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43例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复方丹参,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连续14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主要由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缺氧引起。多见于足月儿,是围产期足月儿脑损伤的最常见原因,少数可发生在其它原因引起的脑损害。轻者预后良好,严重者在新生儿早期死亡或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 相似文献
19.
施培秀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7,5(5):66-66,68
自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42例。并根据鲍秀兰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1]法,对生后7天、12天、26天进行评分。将因其他原因未能经高压氧治疗的23例HIE作为对照组,选择生后7天、12天NBNA评分数进行比较,经t检验,P<0.01,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我们对23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经“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后,对在生后7天〈35分,12-14天≤35分者。根据鲍秀兰及“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内容,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