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比积(PCT)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例脑梗塞患者和100例健康人PLT、MPV、PDW和PCT4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塞组与对照组血小板4项参数检测结果比较:脑梗塞组P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脑梗塞组MPV和PDW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5);脑梗塞组PCT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组血小板4项参数随时间动态变化情况:脑梗塞后PLT呈逐渐下降趋势,3~4天时最低,以后又逐渐回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后MPV、PDW和PC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5~7天时达高峰,以后又逐渐降低,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平均体积增大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指标,观察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对脑梗塞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KD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32例患儿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11例患儿有冠状动脉病变,对照组21例患儿无冠状动脉病变。对32例KD患儿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其血PLT、MPV、PDW和PCT,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川崎病患儿观察组在急性期MP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PLT计数、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T计数较急性期升高,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CT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在急性期与恢复期,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KD及KD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参数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日本东亚公司Sys-m 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平均体积(M PV)、网织血小板比率(IPF)等多参数的检测。结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ITP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组(D IC组)的M PV,IP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组)与对照组比较M PV略有减低,IPF略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性血小板减少组M P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假性血小板减少组IP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分析M PV与IPF可评价血小板减少时骨髓的功能状态,可作为一个鉴别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判断的良好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在巨核细胞系改变的原因。方法观察47例ITP患者,其中急性ITP20例,慢性ITP27例的巨核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结果急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颗粒巨核细胞增多(P<0.05),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减少(P<0.05),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急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1),慢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急性ITP组与慢性ITP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观察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系及血小板参数的改变,有助于对ITP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52例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容积(MPV)]检验。比较两组血小板参数检验结果,分析血小板参数诊断急性期布鲁菌病的效能。结果观察组PLR(136.32±84.76)高于对照组的(101.93±53.19),PDW(14.73±1.25)%、MPV(8.43±0.85)fl低于对照组的(16.08±0.40)%、(9.26±1.29)f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PC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R:真阳21例,假阴31例,假阳31例,真阴17例;PDW:真阳45例,假阴7例,假阳10例,真阴38例;MPV:真阳37例,假阴15例,假阳14例,真阴34例。PLR诊断急性期布鲁菌病的敏感性为40.38%、特异性为35.42%、准确性为38.00%、漏诊率为59.62%、误诊率为64.58%;PDW诊断急性期布鲁菌病的敏感性为86.54%、特异性为79.17%、准确性为83.00%、漏诊率为13.46%、误诊率为20.83%;MPV诊断急性期布鲁菌病的敏感性为71.15%、特异性为70.83%、准确性为71.00%、漏诊率为28.85%、误诊率为29.17%。结论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PLR、PDW、MPV会发生一定变化,可为医师鉴别急性期布鲁菌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积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血清IgE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IgE水平与ITP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62例新诊断ITP患儿,检测血清IgE水平,其中血小板计数(PLT)<20×109/L患儿22例为ITP 1组,20×109/L9/L患儿40例为ITP 2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ITP患儿IgE水平、IgE阳性(IgE>100 IU/mL)患儿与幽门螺杆菌(Hp)及血小板相关IgG抗体(PAIgG)阳性率的关系。结果:ITP 1组和ITP 2组IgE水平阳性率高于对照组(χ2=11.89,P<0.05);ITP 1组和ITP 2组IgE水平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9.28、8.23,P<0.05)。IgE阳性与IgE阴性患儿中Hp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0.05);IgE阳性与IgE阴性患儿中PAIgG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0.05)。结论:血清IgE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ITP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Ib/Ⅸ)特异性抗体表达和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血小板计数(PLT)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技术(MAIP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ITP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抗GPⅡb/Ⅲa、GPⅠb/Ⅸ特异性抗体及血清TPO水平,同时检测其PLT及骨髓巨核细胞数。结果抗GPⅡb/Ⅲa及GPⅠb/Ⅸ抗体吸光度(A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TPO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ITP组血小板计数与两种特异性抗体水平呈负相关;ITP患者血清TPO水平与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检测对确定ITP诊断有重要意义,血清TPO检测对探讨血小板生成的调节机制及辅助ITP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素兰  康裕斌  戴江 《河北医药》2005,27(12):909-910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7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初诊时血小板数<30×10~9/L 者血小板参数和初诊时血小板数≥30×10~9/L 者血小板参数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MPV、PCT 及 PDW 均与 PLT 呈正相关;治疗前后两组血小板参数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儿童组与成人组相比,初诊时 PLT 及 PDW 差异显著(P<0.05,P<0.01),两组 PCT 及 MPV 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监测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 ITP 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10例ITP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泼尼松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观察组给予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及出血停止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各血小板参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及出血停止时间较对照组有所延长,对照组患儿治疗第2、3、5天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观察组,两组患儿治疗第5天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治疗第2、3天,但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低于对照组的94.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的临床疗效相当,可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临床评定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的作用。方法 选取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RA活动期患者40例、缓解期患者10例和正常健康志愿者50人。比较其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差异,并分析血小板参数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分型、免疫球蛋白(Ig)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PLT、PCT、PDW、MPV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活动期RA患者PLT、PCT、PDW、MPV数值明显高于缓解期RA(P<0.05)。PLT与CRP、RF、Ig、ESR呈正相关(r<1,P<0.05);MPV与Ig A成负相关(r=-0.393,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PLT、PCT、PDW以及MPV对于评定RA活动的临床指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骨髓液及外周血瘦素水平的测定,探讨再障状态下骨髓造血微环境异常与瘦素的关系。方法按正常人(n=6)、再障(n=30)、急性白血病(n=20)及营养不良性贫血(n=20)分为四组,每位受试者均抽取骨髓液、外周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其瘦素浓度。结果再障组骨髓液和外周血瘦素水平分别与正常人、急性白血病、营养不良性贫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三组的骨髓液及外周血瘦素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程度与瘦素浓度无相关性(P〉0.05),但骨髓液与外周血瘦素浓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再障骨髓液、外周血瘦素水平明显增高,可能与再障骨髓脂肪细胞明显增多,脂肪细胞分泌瘦素明显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小板4项参数及红细胞变形指数(DI),在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激光衍射红细胞变形仪,测定100例糖尿病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和DI,观察它们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结果:糖尿病患者MPV、PDW均高于对照组,DI低于对照组,有微血管病变者变化更显著。MPV与空腹血糖(FPG)呈正相关(r=0.673,P<0.01),DI与FPG呈负相关(r=-0.412,P<0.05)。结论:监测MPV、PCT、PDW及DI可早期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以便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检验在肝硬化患者肝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例肝硬化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期到本院接受体检健康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再根据观察组患者是否合并出血症状将其分为出血组(95例)和未出血组(105例)。各研究对象均接受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检测,比较各组间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观察组PDW(18.62±1.74)%、MPV(14.11±0.95)fl、INR(1.59±0.18)、凝血酶原时间(18.72±2.65)s高于对照组的(13.20±1.52)%、(11.21±0.75)fl、(1.04±0.12)、(12.88±1.54)s,PLT(67.41±18.21)×109/L、PCT(0.25±0.08)%低于对照组的(195.21±32.21)×109/L、(0.37±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PDW、MPV、INR、凝血酶原时间高于未出血组,PLT、PCT低于未出血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诊断肝硬化疾病和评估肝硬化疾病治疗状况时,可通过检测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酶原时间来评估患者肝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51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程度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根据预后情况分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各组间PCT、NLR水平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PCT、NLR对重症肺炎及CA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症组PCT、NLR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死亡组PCT、NLR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NLR预测重症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59、0.722(P<0.05),PCT、NLR预测CAP死亡的AUC分别为0.722、0.651(P<0.05)。结论PCT、NLR对CAP病情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左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滴耳治疗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滴耳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和耳积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十堰市太和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2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5例。两组患者均予左氧氟沙星滴耳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地塞米松滴耳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4%(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及耳积液中IL-8,PCT,TGF-β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病菌清除率、气导(AC)听阈和气骨导差(ABG)改善幅度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恶心、头晕、乏力、瘙痒、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滴耳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及耳积液中IL-8,PCT,TGF-β1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及血清α1-酸性糖蛋白(α1-AG)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1例AL初治患者及11例复发患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3例,初治27例,复发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9例,初治24例,复发5例。用化学显色法检测其血清中TSGF的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α1-AG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AL初治组及复发组血清TS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t=10.986、7.850,P<0.001);AL初治组及复发组血清α1-AG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t=41.021、23.658,P<0.001);15例完全缓解(CR)患者血清TSGF水平及α1-AG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1.321、0.776,P>0.05),与其化疗前血清TSGF及α1-AG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223、28.799,P<0.001);ALL难治组血清TSGF及α1-AG水平均明显高于非难治组(t=4.869,16.167,P<0.001);AML难治组血清TSGF及α1-AG水平均高于非难治组水平(t=2.703,16.672,P<0.05,0.001);血清TSGF水平与α1-AG水平呈正相关(r=0.5265,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SGF及α1-AG水平对于监测AL的化疗效果及复发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炎性指标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2(IL-1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3例新生儿感染患儿,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40例和轻症组33例,同时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3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所有患儿血清PCT 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2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感染组治疗前血清PCT、IL-12 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t分别为6.293、5.294、3.199,P<0.05),感染组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968、1.037、0.548, P>0.05)。重症感染组PCT、IL-12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感染组(t分别为5.559、4.376、3.927, P<0.05),轻症感染组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6.627、5.937、3.839, P<0.05)。单独检测时,以PC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联合检测PCT+IL-12+hs-CRP对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特异性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PCT、IL-12及hs-CRP能够明显提高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为临床工作提供早期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特点及生长抑素治疗的影响。方法 应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不同时期血小板计数 (PL T)、血小板容积 (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结果 与 MAP组患者相比 ,SAP患者入院时外周血 PL T、PCT明显下降 (P<0 .0 0 1) ,MPV和 PDW有显著升高 (P<0 .0 5 ) ;SAP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 ,PL T、PCT明显下降 (P<0 .0 1) ,MPV和 PDW有明显升高 (P<0 .0 1)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 ,生长抑素治疗组 SAP患者 PL T、PCT明显上升 (P<0 .0 1) ,MPV和 PDW有明显下降 (P<0 .0 5 )。结论  SAP与 MA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程度明显不同 ,可反映病情变化程度。生长抑素治疗后 PL T、PCT有较快的提升 ,血小板的活性降低 ,对 SAP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SP)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月老年SP患者82例,均接受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接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的39例为对照组,接受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的43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疗效、康复进程(退热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炎性病灶明显吸收时间)、病原菌清除情况、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8.37%,高于对照组66.67%(P<0.05);研究组退热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炎性病灶明显吸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病原菌清除率86.67%,高于对照组62.50%(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RP、PCT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SP患者,疗效确切,可提高病原菌清除率,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营养造血汤剂对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治疗组。苯、X射线、环磷酰胺联合应用的方法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试验第8天开始,治疗组小鼠每天灌胃,给予19.76g(/kg·d)营养造血汤药液,直至第60天,观察试验小鼠的血象、骨髓象、造血干细胞集落形成;TUNEL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造血细胞凋亡以及相关调控蛋白Fas与Caspase-3的表达。结果治疗组的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数、造血干细胞集落的形成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营养造血汤剂对再障小鼠疗效显著,能改善骨髓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