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术前及术中评估中国人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internal mammary artery perforator, IMAP)解剖特点,探讨IMAP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DIEP)皮瓣乳房重建受区血管的成功率。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98例DIEP皮瓣一期乳房重建病例进行分析,分为IMAP组32例,胸廓内动脉组66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多普勒超声评估血管。自2017年1月起,73例同时术前行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TA)评估血管。分析所有病人患侧IMAP分布位置和管径,以及作为受区血管的使用率。结果:98例病人中,IMAP 66例(67.3%)位于第二肋间,直径(1.33±0.66) mm,24例(24.5%)位于第三肋间,直径(0.86±0.28) mm,8例(8.2%)位于第四肋间,直径(0.65±0.15) mm。98例DIEP皮瓣重建病人中,32例(32.7%)使用IMAP作为受区血管,其中28例(87.5%)位于第二肋间,4例(12.5%)位于第三肋间。在病人特征和皮瓣并发症等方面,IMAP组与胸廓内动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CTA和超声检查双重定位的73例病人中,29例(39.7%)使用IMAP,远高于仅行超声检查的12.0%(3/25)(P=0.01)。结论:IMAP是一种可靠的DIEP皮瓣一期乳房重建受区血管。术前CTA检查可提高IMAP的使用成功率。IMAP作为受区吻合血管可简化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胸壁损伤、避免牺牲胸廓内血管主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双平面法假体隆乳术临床应用的实用性。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3年6月,行内窥镜下双平面法假体隆乳术63例,随诊回访3~12个月,全部采取腋窝切口。结果63例(126只),乳房形态自然,无移位及双乳房现象,其中除有2例(3侧)出现BakerⅡ级,余未见明显肌肉移位而产生乳房畸形的现象,无血肿、感染及包膜挛缩等并发症发生,医患双方均较满意。结论内窥镜下双平面隆乳术与传统的假体隆乳术比较,无论是乳房形态,还是手感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加以内窥镜的应用,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假体隆乳术中值得推荐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内窥镜技术进行双平面隆乳术在解剖型假体隆乳手术中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实施隆乳手术的女性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隆乳手术,实验组运用内窥镜进行双平面隆乳。结果:观察组与实验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的相关标准。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患者对隆乳效果的满意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术后美学效果明显,乳房形态优美,具有更好的手感、动感,未出现包膜挛缩、血肿或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运用内窥镜微创技术时,实现由腋窝切口完成双平面隆乳手术,手术切口隐蔽,且全程均在直视下进行。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且患者恢复较快,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乳房形态更加自然,与传统隆乳手术相比,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窥镜直视下行二次假体隆乳后的效果和相关并发症。方法 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对60例有二次假体隆乳需求的患者进行内窥镜直视下二次假体隆乳术。二次假体隆乳的原因包括:对首次隆乳后乳房大小仍未满意的,有严重包膜挛缩的,以及出现术后假体破裂的。本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了解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对术后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无假体移位、假体破裂等并发症出现。3例患者出现Ⅲ度纤维包膜挛缩。其余57例患者术后乳房圆润饱满,手感柔软,术后效果满意。结论内窥镜直视下二次假体隆乳术具有直视下彻底止血,包膜松解分离彻底,腔隙剥离彻底的优点,并且避免了在乳头乳晕形成切口瘢痕,术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移植乳房重建或修复胸壁缺损时,采用保留肋骨的胸廓内血管显露及吻合技术改善受区畸形的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9月,收治11例乳癌术后女性患者。年龄33~65岁,平均42岁。其中10例行DIEP皮瓣移植二期乳房重建术;1例因放疗后胸壁慢性溃疡,采用DIEP皮瓣移植修复胸壁缺损。皮瓣切取范围18 cm×9 cm~28 cm×12 cm。术中分离胸廓内血管时,采用保留肋骨的血管分离技术,并将胸廓内动、静脉和腹壁下动、静脉端端吻合。腹壁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11例患者均成功应用保留肋骨的胸廓内血管显露及吻合技术。血管显露操作时间38~65 min,平均52 min;显露的胸廓内血管长度为1.3~2.2 cm,平均1.7 cm。术后DIEP皮瓣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2个月。10例乳房重建患者外形满意,1例胸壁修复患者溃疡无复发。无1例出现胸壁术区疼痛不适,无胸壁凹陷畸形发生。结论 DIEP皮瓣移植乳房重建或修复胸壁缺损术中,采用保留肋骨的胸廓内血管显露及吻合技术安全、有效,能减少受区胸壁凹陷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内窥镜双平面假体隆乳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内窥镜技术进行双平面假体隆乳术的优缺点及可行性。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应用内窥镜开展双平面隆乳21例,6例为未婚女性,15例为哺乳后乳腺萎缩,其中6例伴轻度或中度的乳腺松垂。结果:21例就医者术后随访1~11个月,除1例乳房轻度欠对称外,其余就医者术后乳房形态良好,手感及动感好,无包膜挛缩,无血肿及感染。结论:采用内窥镜微创技术,可通过腋窝切口完成双平面隆乳手术,切口隐蔽,手术在直视下进行,安全性高,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就医者术后疼痛减轻,包膜挛缩发生率降低。由于结合了乳腺后及胸大肌下两个平面的优势,乳房形态更加自然,手感及动感逼真。适用于大多数需要隆乳者,尤其适用于哺乳后乳腺一定程度松垂的就医者。  相似文献   

7.
探讨超声刀和电刀对内窥镜辅助假体隆乳术术后引流量的影响。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科行内窥镜辅助假体隆乳术女性患者86例,年龄19~55岁,平均33.1岁。分为超声刀组和电刀组,每组各43例(86侧乳房)。超声刀组在内窥镜辅助下使用超声刀分离腔隙,电刀组在内窥镜辅助下使用电...  相似文献   

8.
指尖离断再植的动脉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尖是重要的感觉和美容器官,离断后只要全身情况允许,应尽可能再植[1-3].我们自2003年5月至2009年1月对43例(55指)指尖离断后行多种方式指动脉吻合,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假体隆乳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共收治内窥镜辅助假体隆乳患者425例,对此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425例内窥镜下隆乳患者中1例术后右侧假体上移,术后6个月后给予修复,恢复情况良好。本组425例患者术后恢复快,切口愈合良好,瘢痕隐蔽不明显,形态理想。结论:内窥镜辅助隆乳术手术安全,经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适合老年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高位放射性溃疡的整复方法。方法自2006年1月以来,共收治12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术后胸部高位放射性溃疡患者,年龄55~79岁,溃疡面积为8 cm×10 cm~13 cm×15 cm,最深者伴有肋骨和胸骨坏死,采用对侧胸廓内动脉第2~4肋间前穿支岛状皮瓣进行整复,皮瓣面积为10 cm×11 cm~14 cm×16 cm,伴有肋骨和胸骨坏死者同期清除死骨,并行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 12例胸廓内动脉肋间前穿支岛状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6个月至4年,无再次溃疡发生。结论利用健侧乳房松垂皮肤形成的胸廓内动脉肋间前穿支岛状皮瓣血供恒定,且修复老年女性乳腺癌术后胸部高位放射性溃疡的效果良好,术区损伤小,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内窥镜辅助下经腋下入路行假体隆乳术的效果。方法:采用腋下切口入路,在内窥镜辅助下,直视分离手术腔隙,离断部分胸大肌,将乳房假体置于胸大肌下和乳腺筋膜下双平面腔隙中。结果:本组就医者56例,经过平均11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后恢复快,未出现血肿,包膜挛缩等并发症,乳房形态自然,受术者满意度高。结论:经腋下切口在内窥镜辅助下的双平面假体隆乳术,变盲视操作为可视操作,视野清晰,操作简便;可在直视下进行胸大肌的松解,减少胸大肌对假体的束缚,降低了疼痛和包膜挛缩的发生,术后外形美观、手感逼真,可获得理想的动态效果,获得持久、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胸廓内动脉具有有利的解剖位置及良好的生物学特性,是行冠状动脉搭桥及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移植修复胸壁缺损及乳房再造的首选受区吻合血管。我们旨在观测胸廓内动脉两断端的压力,研究将其远心和近心两断端同时作为受区供血血管的可行性。1 材料与方法选用本地健康狗10只,平均体重18kg。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将狗固定于仰卧位,先作右股动、静脉插管监测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自胸骨中线常规开胸,自胸腔面剥离位于第Ⅲ、Ⅳ肋间的胸廓内动脉,以日本产的6400型八导生理仪分别测定左右两侧胸廓内动脉原位、近心断端、远心断端…  相似文献   

13.
胸廓内动脉两断端压力的实验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胸廓内动脉具有有利的解剖位置及良好的生物学特性,是行冠状动脉搭桥及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移植修复胸壁缺损及乳房再造的首选受区吻合血管。我们旨在观测胸廓内动脉两断端的压力,研究将其远心和近心两断端同时作为受区供血血管的可行性。1 材料与方法选用本地健康狗10只,平均体重18kg。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将狗固定于仰卧位,先作右股动、静脉插管监测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窥镜辅助腋窝切口入路隆乳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临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重庆华美整形美容医院小乳症患者286例,均采用腋窝切口,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隆乳组(A组)和内窥镜辅助隆乳组(B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B...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内镜被引入整形外科,隆乳术由传统的盲视操作变为监视器可视操作,其准确安全、创伤小、易控制出血、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显而易见。但是由于内镜手术的操作与观察不在同一平面,也增加了手术以及手术护士配合的难度。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我院采用内镜假体置入隆乳手术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此,我们总结了内镜辅助下的隆乳手术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L形剥离子在内窥镜辅助假体隆乳术中的实用性及临床推广价值。方法:2018年7月-2019年3月4个单位6位医生使用L形剥离子行内窥镜辅助假体隆乳术,共65例患者,按切口设计线切开皮肤,用弯剪钝性剥离至显露胸大肌外侧缘,插入新型L形剥离子从上、内、下、外侧依次剥离,剥离完成后插入内窥镜专用U形拉钩继续剥离腔隙,充分止血,置入假体,调整好位置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加压包扎。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术后血肿、包膜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新型L形剥离子应用于内窥镜辅助假体隆乳术中具有轻巧、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假体隆乳手术,术前精确设计和术中精准控制的方法、技巧和作用。方法:采用笔者提出的"十一精确设计法",进行乳房假体选择和术前画线设计;术中全程用内窥镜进行精准控制,直视下剥离胸大肌后间隙,用针头穿刺精准定位剥离边缘;内窥镜直视下精准形成"高位双平面"。结果:2015年2月-2018年12月,采用此方法共完成内窥镜辅助假体隆乳1 658例,术后早期出血3例。随访6~24个月,Ⅲ级包膜挛缩8例,可触及假体边缘感21例,假体移位2例,无感染、血肿、血清肿、窗帘征、双泡畸形、Ⅳ级包膜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假体隆乳术前精确设计,术中在内窥镜直视下精准控制,是保证内窥镜辅助假体隆乳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效方法,是精准可控的假体隆乳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扩张的胸廓内动脉穿支(IMAP)皮瓣联合血管增压在面颈部瘢痕整复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2年9月—202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2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创伤后面颈部瘢痕患者,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11~58岁,均采用扩张的IMAP皮瓣整复。Ⅰ期根据瘢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腋窝入路假体隆乳术的术后长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实施内窥镜辅助下腋窝入路双平面假体隆乳术的53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长均大于18个月。测量术后乳房各径线,对各项与假体隆乳相关的并发症进行评估,对患者术后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双侧锁乳线、胸乳线长度及经乳头胸围,术后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而经下皱襞胸围术前、术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共有29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各类并发症,其中绝大多数患者(98%)属于轻症并发症(如乳头感觉改变、乳房假体边缘可触及),仅1例患者(2%)出现严重并发症(Ⅲ~Ⅳ级包膜挛缩)。结论内窥镜辅助下腋窝入路双平面假体隆乳可明显增大患者乳房体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